|
男,汉族。1923年出生。河北玉田人。1939年参加革命,1940年3月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毕业于军事学院,
曾任
冀热辽军区班长、排长、连长,华北野战军581团参谋长,参加平津、太原、兰州等战役。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581团长。
回国后任194师副师长。
1960年后历任194师师长,65军副军长,
1975年任65军代理军长,
1983-1985年任河北省军区司令员,
河北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5年7月离休。
荣获人民功臣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等。
著有《鏖战疆场——张振川回忆录》
《张振川:“走”出来的胜利》
张振川,河北唐山玉田县人,1923年出生,1939年参加抗日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战斗中七次负伤,多次立功受奖。曾荣获人民功臣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等。后来历任某军副军长、代理军长、河北省军区司令员等。现离休,在石家庄安享晚年。“到现在,我参加革命已经快70年了,可以说,我的大半生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我人生中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戎马半生。”7月30日,遥想当年,张振川老人感叹不已。“抗日战争基本上是游击战,解放战争时就是正规军了,这是个转折。”在埋葬蒋家王朝的解放战争中,张振川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挺进东北、参与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攻太原、打兰州、解放宁夏……
大决战前的“牵牛战役”
和所有的小八路一样,1939年,年仅16岁的张振川瞒着家里人偷偷地在老家玉田县参加了游击队。“当时家里人不同意我参军,我趁八路军从我们那儿路过的时候,就偷偷地从家里跑出来了,当年的小八路基本上都是这么参军的。”回想起60多年前的参军时刻,张老显得自豪而激动,时至今日,他依然记得当年八路军的扩军歌:“叫老乡啊,你快去把兵当啊,莫等到日本鬼子来到咱家乡,杀人又抢粮,你快去把兵当啊。”
经历了八路军的游击战后,1948年1月22日,唐山地区(冀东)的子弟兵编成冀热辽军区独立第五师,张振川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个师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领导干部以老红军为骨干、以抗日大暴动的骨干为基础,以冀东人民子弟为源泉,可以说是百炼成钢的主力团队,所以这个师一编起来,就是以主力军的姿态出现在华北战场上的。”张振川说。
根据当时的战略决策,是先解决东北问题,华北部队执行牵制傅作义部队不能出关支援东北敌军的任务,在张振川的记忆中,当时他们就一直在声东击西地进行“牵牛战役”,不断地在山海关到张家口的沿线奔跑,引着傅作义的部队东奔西跑,让他不能支援东北,“我记得当时傅作义的部下就说他‘快成了调兵司令’了。”
经历了8个月的“牵牛战役”后,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他们也逐渐看到了大决战的曙光。
急行军“走”出来的胜利
1948年11月,平津战役揭开序幕之前,张振川所在的独立第五师已经编成晋察冀野战军第八纵队,奉命配合冀中军区七纵队围攻保定。1948年12月,结束围攻保定战斗后,八纵主力接到紧急命令北上张(家口)宣(化)。
张振川说,那时候千万个脚步朝着一个方向前进,山越高,风越硬,雪越大,困难也越多。经过了几天的急行军后,他们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说要在一天内赶到新保安。“那可是130里的强行军啊,又是在战士们已经进行了几天急行军的情况下,我担心战士们受不了。我们就制定了一个口号‘保证提前赶到新保安,坚决抓住35军,活捉郭大麻子(指敌人军长郭景云)!’”这个口号给了战士们很大的鼓舞,想到要消灭的是夙敌35军,战士们几乎一路小跑着前进,饭都顾不得吃,一把把地嚼着生小米。
可就在他们到达涿鹿县桑干河时,又接到直插张、宣之间的沙岭子的命令……几经周折,最后终于准时赶到了新保安,围住了敌35军。“我记得急行军的时候,我和曾绍东团长并肩站在路旁看着滚滚向前的队伍,我对他说:‘我们第一段路程走完了。’他用眼扫了一下部队,笑着说:‘走路对我们来说,早已成了张飞吃豆芽——— 小菜!”张振川说,“就是靠着两条腿,这次我们追上了完全美式摩托化的国民党35军。”
鲜血换来的一次次突破
在张振川的记忆中,新保安是平张线上处于下花园和沙城中间的一个城堡,北依八宝山,南靠洋河,地势低下,城堡像在锅底一样。城墙用砖砌成,高约9米,相当坚固,城内街道东西长、南北窄,住有1000多户人家。铁路在城墙北边,火车站在城的东北角上。“当时经过我和赵文进旅长一番仔细观察,我们决定选择在西北角向东的第二个墩台作突破口。”张振川说,当时他们旅属、团属的炮全部集中去支援22旅,他们23旅在没有炮兵支援的情况下,团长曾绍东和他一起在二连组织了36个人的大爆破队,3人一组,用一吨多炸药捆绑成36个大炸药包,每人背上一个炸药包。
1948年12月22日,总攻开始后,在机枪的掩护下,爆破队员开始实施爆破。可是,敌人在城墙正面、侧面挖的隐蔽枪眼火力密集,开始的几个组队员还没接近墙根就负伤甚至牺牲了。眼看着爆破队的队员只剩下4人了,许学顺副班长毅然带伤继续组织爆破。“许学顺是提前点燃导火索的,拼了命地背着点燃的50斤的大炸药包奔向城墙,敌人都惊呆了,有的扔掉机枪,掉头就跑,他终于把炸药包放到了墙根下,而且还堆上了以前战友送过去的距离不远的炸药包,当时300多斤炸药震天动地一声巨响,终于打开了攻入新保安的突破口。”张振川激动地说,这次战斗,他所在的68团俘敌1636人,缴获各种炮25门、轻重机枪132挺、长短枪800余支。许学顺也因此被评为全国战斗英雄,1950年参加了全国战斗英雄大会,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1996年再度回到新保安,再次亲历当年战友们用炸药炸开的6米多宽的北城墙西北部的突破口时,张老感慨万千,“在解放战争的岁月里,所有的胜利都是千百万烈士的鲜血换来的。”张振川说,因为经常组织爆破队、突击连,因此经常会看到许学顺这样的英雄行为,这已经不是一个人的精神,而是全军的一种精神。
“负伤,绝不下火线”
经过了三大战役之后,1949年4月,国民党已经处于崩溃状态。我军决定先占据太原的外围据点,而就在这春暖花开之际,张振川也随华北主力军会师太原前线。“太原是个‘碉堡城’,我就在攻打这个‘碉堡城’时负伤了。”张振川回忆说,1949年4月23日,他上主碉堡侦察敌人的工事时,没想到望远镜反光被敌人发现了,敌人的山炮向他隐蔽的主碉堡中部打来炮弹,“一发发炮弹在我下方爆炸了。还好只伤到了腿。”张振川说,受伤后,有几位同志一定要把他抬下去,可是他怎么都不同意,苦苦要求团长把他留下,就这样,他带着伤和同志们一起攻入了太原城。“没有亲眼见证战争的胜利怎么能算参加了战争呢?即使负伤,我们也绝不会轻易下火线!”张振川说,这是所有解放军的信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