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319|回复: 3

[原创]心香书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7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心香书院



   心香书院,是由清代丰润名宦赵国华先生创建的完全私立的书院。其创立的具体时间,按《赵国华自定年谱》记载:“光绪元年乙亥(公元1875年),年三十八岁。二年丙子(公元1876年),年三十九岁。四月初九日,五女琯生。家居二年,立心香书社,从游多英隽之士。”心香书社的创立应当是在1876年。

   心香书院不同于官府创立的完全公立的浭阳书院,也不同于白鹿书院的设帐授徒繁衍学派;更不同于东林书院的旨在议论朝政鞭挞权奸;其创办宗旨和活动,正如赵国华先生在《心香书院议》中所言:“日前枉过,数领教言,幸甚社议,诚为美事。此近人不经见之举,吾党僻居村塾,限于方隅,各守其一塾之说,积而相沿得此以振拔之,不但士习有所宗,亦厚风俗之羽翼也。前言未能曲罄其说,积一日夜思之,凡事造端不得不力,为行远计,确然有以见于后,此事规模尤宜正大,务使士林有所景仰,争自勉励而后教可行也。古人最重师道,其初遇即不可苟是,以大学始教皮弁祭菜,揆古人之意,非以其文也,为之师者不敢毅然自据于师,而奉其先师以临之也。今诸君所言,社必有长,理固信然,而属意于不肖如国华者,肺肝自顾何以当此?窃又不敢自外筹之,至再而乃得一法焉。夫乡先生死而祭于社,古也兹之社乡社也,社不可以无名,拟名之曰:‘心香书院’。历取吾乡国初以来迄今于咸同,其没世系人望且文章与志行相符者,即社为位。”即以此书院作为交流读书的思想和体会、开拓读书人的视野和眼界,为国家培养选拔优秀人才,振兴家乡丰润的文脉,为丰润文化和历史增光添彩,为朝廷蓄养士林贤才。

    心香书院的地点和规模,初创时远不能与官府创办的浭阳书院。它完全由赵国华个人出资,仅仅是占用了新军屯福兴寺十余间房屋作为活动地点。其活动与浭阳书院大致相同,但其主要负责人却又与浭阳书院不同,浭阳书院的院长是“山长”,即是由官府指定或是委派,而心香书院的院长则为“师位”,为此,赵国华先生在《心香书院议》作了详陈:“于朋集之时,习礼其中,瞻瞩俳徊,即资感发而社之长亦在是矣。曩国华在京师见国史文苑传吾乡霖苍先生是为第一人,盖史多用年例,先生在顺治二年寔出诸老之先。虽大江南北名贤辈出有不能夺此席者,拟首祀先生,而配以曹澹斋鼎望、魏臞庵元枢、刘永庵所说鲁叔和克宽、一周尤廷士拔、郑秋浦澄、董恒岩榕、杨怡青友云、刘云岩熏、董晓峰齐光、张云樵印塘、张丙申燕翼、郑月洲濂、郑竹筠长龄、郁炼之镕、芮曙楼永照、吴仁波廷溥诸先生,使诸生登其堂而穆然遐思,不但讲肄所以为文有所禀承,而往来砥砺先正之侧,百年耆旧如在一堂,斯亦人生之所大荣矣,既不忘乎先生达亦有以风来者,则斯社之师岂乏人哉。至点定同人课艺,国华已承竭其心目不获辞用敢亲覼(luo)述一切其有未协未备之处,祈平酌而详议焉,是在当事君子矣。”就是说:师位是乡中先贤,岂能让先贤做具体工作?如出资筹款、活动安排、人员召集等繁重复杂的具体工作应由现任书院负责人赵国华来承当,而且他表明自己愿意竭尽自己全力去做,但不据其位。赵国华先生这种只注重实际工作而不居其名的务实精神,是更为难能可贵的。

  赵国华(1838--1894),字菁衫,丰润县大王庄人,生于一个富裕的书香门弟。一岁时父亲病故,由其母李氏抚养成人。他年幼好学,聪颖过人,名著一乡。三岁从母认字读书,五、六岁时即能对诗、作歌,七岁从师张情田。咸丰八年(1858年)中举,同治二年(1863年)考取进士,并外出为官。先后在山东郓城、泰安、德州、沂州等地任知县、知州、知府,署院文案总办、全省书局总办、通志局总办、山东兵备道员、按察使、乡试同考官、济东泰武临道员、山东省盐运使等职,诰授资政大夫二品顶带,赏戴花翎。

    清末吏制腐败,一些官吏贪脏枉法,卖官鬻爵,道德、官德、文德尽失,而赵国华历仕三十余载,却能公正廉明,不拘私情,不避权贵,为民请命深受百姓拥戴。

    在从政之余,他博览群书,一生中,诸子百家之书无所不读,且记忆惊人,并能兼收并蓄,融汇贯通。著有《青草堂集》十四册,成为“诗尤出于唐宋诸作者,而堪渐于杜公,诸体并善,而七言尤为豪健”的“海内奇作”。在梁廷灿编《历代名人生卒年月表》中,把赵国华列为古文名家。赵国华一生中著有《青草堂集》,该集分为初集、二集、三集……共十四册。内容为古文、诗、赋、骈体文、词等。国华殁后,在光绪二十一年,又出其后人续印《青草堂集》补集二册,内容为年谱、笔记等。赵国华的这部著作问世以后,引起了当时名人学者的重视,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桐城学派的吴汝纶(字挚甫〉本来是个自恃人品清高、才华出众、对北方文人学者根本不放在眼里的人,但当他读了《青草堂集》后,甚为佩服,他在给赵国华的信中写道:“大集气体纵横,自周秦以来至近代名家,盖无所不学,然固杂揉辟灌,而自成为青草堂集一家之文,诗尤出入唐、宋诸作者,而湛渐于杜公,诸体并善,而七言尤为豪健,此海内奇作,断然不泯殁于后世者,窃谓大集付雕已久,究竟能读者希,不揣冒昧妄自谓能读之者。”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读了《青草堂集》后,在给赵国华的信中说:“前读大集,钦味无穷,海内词流,罕与伦比。”张佩纶读了《青草堂集》后,给赵国华写了一首骈体文,表达了他的钦佩之感:“尊著宗仰三唐, 不堕宋元蹊径, 五言律尤得中晚三昧, 极其所至, 足以左揖渔洋,右招竹垞,何论余子。”遵邑黎庶昌在《续古文词类纂》共选自周秦以至清末449篇,其中清代260年间共240篇,惟录选河北赵国华《青草堂集》中《种墓衡山馆诗序》、《听绿山房诗序》、《丁文诚公宝桢墓志铭》古文3篇,还选录了王树楠2篇,其他高才博学知名当世之河北省人皆无选录。黎庶昌在《续古文词类纂》自序中谈到:“余所论集情观慎取、盖亦有年,凡神理气味格律声色有一不备者,文虽佳不录”。可见赵国华在当时堪称古文之佼佼者。

    赵国华为官山东,心系桑梓,始终关心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先后4次捐送会试试卷价银146两1钱4分。在他家居的二年间,遍游县内灵山秀水,体味风土民情,结交县内文人隽雅之士,谈古论今,抒发自己的情感。他格外关心家乡的教育,启迪后人之胸怀,为匡正私塾教学的弊端,嘉惠后学,培养知识丰富、眼界开阔的人才,他在同仁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家乡新军屯倡导并筹建了“心香书院”。书院的宗旨、名称、社长及书社的发展,都是经过深谋远虑,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启迪后人的。心香书院的建立,为发展丰润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赵国华是从丰润凭科举出仕的杰出人才,为丰润的历史和文化教育事业增了光添了彩,是丰润的骄傲和自豪。生活有现今时代的人们,能从有关典籍中查到的关于书院记载中,似乎只有清初曹鼎望父子创办的“蘋婆书院”,乾隆年知县吴慎倡建的“浭阳书院”,再有就是赵国华创办的“心香书院”了。曹鼎望所创办的“蘋婆书院”,也是正宗的个人私立的书院,按《丰润县志·物产》记载:“频婆果,古统名奈,今分为二,为邑果之极品。”这种果子现今仍有,丰润南部及外地称之为“沙果”,丰润北部称为“藾(lai)子”,果味鲜美异香,花开时艳丽无比,令人心驰神往。因为这种果树很少了,此果也经成为丰润的珍鲜果品。据有关资料记载,因为那时的曹氏宅院就在现在城内的大仓,院落很大,自现在的仁义胡同以西到西城墙根,南到南城墙根,北面后卫还有很大的院子,约十万平方米左右,大约占丰润古城的二分之一左右,就这还不算曹氏家族在城外的园林、田产和墓等产业。诸院中都广植蘋婆果树,所以曹鼎望父子所办之“蘋婆书院”应当在南面大仓那一带。而官府倡办的“浭阳书院”,按《丰润县志·学校》记载:“浭阳书院,在县南街。”

这两座书院是不是曾经为一所,是不是在后来的百年之间经过了一些什么变故,我们已经无法考证了。但这些书院在丰润建立后,对丰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直到的作用,加之历年来,在丰润主政的县令都从外地邀请有名的鸿儒来丰润讲经布道,传授儒学、理学经典,更是对丰润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据清光绪版《丰润县志·流寓》记载:自明以来,苏州进士李孔明、福建蒲田内阁中书黄衍相、江苏长洲翰林院学士何焯、浙江鄞县进士徐文驹、四川彭水举子董业栋、浙江钱塘学子罗堃、卢龙进士赵光祖、正定获鹿进士张廷瑞、定州杨照藜、湖南举人贺祥麟、卢龙举人朱荣五、浙江山阴学子丁惟善、玉田诸生张浩、山东济南历城学子董象伟等人,他们都客居丰润,讲学布道,为丰润的文化教育事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人们是无法用哪些数字或是尺度就能计算和衡量的了。再加之“城西关、丰台、老庄子、城东北隅”等一些义学的兴起,润泽大地兴文重教蔚然成风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时代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最主要的是人口素质的提高。而要提高人口的素质,教育是第一位的。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目前存在于我国的教育方面的问题早以引起了国人的思考,教师不满意,待遇上不去;学生不满意,考上大学又如何?家长不满意,费用高不说,还学不到知识,有的学校风气不好,腐败、向前钱、利用手中的权利贪赃枉法的问题频发,不满之声此起彼伏,学校已经渐渐的失去公民的信任。群口群言,都表现了国人对教育工作的极大关注。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但历朝历代的诸多官吏们,总是因为教育需要投资,而且周期过长而出现懈怠,而恰恰是因为丰润有诸多仁者,自发的创办了义学和书院,自筹资金办教育,才有力的推动了丰润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这些先贤,后人们是不能忘记他们的功绩的。

    官府倡导并投资教育事业,个人积极办学,社会关注形成共识,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这无疑都是兴文之举。纵观丰润现在的教育事业,除车轴山中学、丰润第二中学等一些政府办的学校之外,同样出现了金桥中学等一些私利学校,而且,许多家长自动放弃了政府办的学校免除学杂费的优惠条件,宁可多花钱也把子女送到金桥中学,导致金桥中学与政府办的学校平分秋色的局面。再加上社会上的教育协会、学会的出现,也极大的推动了丰润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心香书院创于清未叶,科举废除后丰润师范讲习所及丰润教育会均利用心香书院旧址,后世犹享其余荫为智力投资振兴文化教育之用。

    惜乎,天不假年,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赵国华逝世,享年57岁。真是好人不长寿,祸害享千年!不过,若菁衫公再多活几十年,必将看到一个战乱频发,人祸多于天灾的中国,逝者如斯矣!
        

发表于 2009-11-27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发表于 2009-11-30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楼主懂得的真多,佩服佩服啊
发表于 2009-12-1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