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645|回复: 1

植根于润泽大地的“浭阳草”---丰润区知名作家施文亚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5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植根于润泽大地的“浭阳草”
      ---丰润区知名作家施文亚先生


     不记得是哪位诗人曾说过这样的话: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我是看了《还乡河随想曲》之后才知道丰润有个施文亚。在这篇散文中,他用一条比还乡河更长的绸带,串起了还乡河的历史,漫过它经历的岁月与沧桑,叩问了沉在河底的卵石,纵情讴歌了经过治理的浭水湖,把对母亲河的全部爱恋,化作一曲激越而优美的乐曲和一川蓝色的爱。“天上有银河,地上有黄河,丰润有还乡河!她把丰润的天染得更蓝;她让丰润的地更绿;她使丰润人更美。她的彩绸缠绕着村庄,村庄又成了缀在一条蓝色飘带上的一粒粒晶莹的珍珠。”我感觉到这篇散文是作者用自己的心来写的,作者是个满腹经纶白发苍苍的学者?还是位奋发有为的中青年作家?从此,便在内心萌生了想结识他的愿望。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文联召开的会上我见到了他,没想到竟然是个“可爱的小老头”,质朴中透着睿智,慈祥中显得明达,待人却又是那么谦逊随和,一看便知是个心态豁达超凡脱俗的人,尤其是他那双炯炯有神的双眼,让我感觉到这是个做起学问来即刻苦又非常认真的人,更是个让我尊重和敬佩的长者。文人相惜,自然的我们成了文友。这才知道,他竟然是个从小就酷爱中华文字而且矢志不改初衷的人。个子不高,却是一身的浩然正气;体格清瘦,却是个挺直脊梁骨做学问的人;话语不多,却是个见解独到文思缜密的人。

    自幼家境贫寒,何堪累年读书?辍学后当过农民,做过工人,但却一直笔耕不辍,从没有放弃过对文学的追求与挚爱。文革期间给造纸厂做苦力,无意中发现一个库房里全部存放着抄家抄来的旧书,感觉到那些书的世界才是他所追求的境界,看到那么好的书马上就要变成纸浆,便在心里萌生了应当让这些书“逃出”人为加在它们头上的桎酷,便“偷偷的”拿回一本拜伦的《唐·璜》,后来“窃出了”几本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这是他自己在《脉望情思》文中对自己读书生活的描绘,文学中的“小偷”之所以成为后来的“江洋大盗”,恐怕也就是这样来的吧。可能是天意让他“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但他对文学孜孜不倦的迷恋、探索和追求的精神却令人钦佩不已。就凭着这种水滴石穿铁杵磨针的韧劲,就凭着他一篇篇令人拍案叫绝的文章,他由一个普通的农民做到县政府办公室、县人大办公室的主任,最后成为了润泽大地上知名的文学大家。“衣带渐宽终不改,为伊消得人惟悴”,所以,我说他的作品都是用勤劳之笔蘸着自己付出心血与汗水写出来的。

    有人对他说:施主任,您写了一辈子,现退休在家,就别写了,好好享几年福吧。而他总是平淡的微笑一下说:除了写文章我好象是不会做别的事情了。“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且不衰”,是啊,除了自己追求了大半辈子的中华文字,他还能有比这更大的乐趣吗?正因为此,他更加钟爱自己的文学创作,开博客、写小说、散文、诗词、文艺评论等佳作频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读他的文章既让人痛彻心肺又感觉畅快淋漓。一场大病之后,还写出了心态怡然的《自度曲·园趣》,《融入蓝天,融入黄土》、《融入夕阳》更是让自己的文学和精神境界有了新的升华。他对文学的这种执着痴迷和进取的精神怎能不让人为之叹服呢?

   “浭阳草是浭阳大地上古往今来一株并不显眼的草。然而浭阳草却扎根于浭阳的沃土,吸取着这里的人文营养,春萌发,夏繁茂,秋结实。始终离不开脚下的土地。”因为这块土地是所有浭阳草们的“血地”。我们祝愿他能象浭阳草那样永远都植根于丰润文学芳草地的这片沃土上,有更多的精品问世!



【说明:代田版主贴此原创帖,因在玉田论坛没有搜到。在“丰润趣”加精置顶。同时也替施文亚老先生的大著做个免费广告。事先未征得田版主同意。如若不妥,请田版删除。】
发表于 2009-11-27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谢谢你,发在这里,让大家关照了,只是我写的水平很有限,让大家多批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