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岗南水库奖章两种
在巍巍太行山深处,滹沱河穿流而下,蜿蜒数百里进入平山县境内,在出山口一座雄伟的大坝拔地而起,形成一泓碧水,这就是河北省属第一大库——岗南水库.
岗南水库位于海河流域子牙河系滹沱河中游干流上,坝址以上河长352公里,控制流域面积15900平方公里,设计总库容17.04亿立方米,为大(1)型水利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有主坝、副坝、正常溢洪道、新增溢洪道、泄洪洞、输水洞、电站和二坝调节池等。水库以防洪为主,是滹沱河进入河北省的第一道防洪屏障。同时又是省会石家庄城市和环境供水的水源地,并承担下游200多万亩农田灌溉重任,对省会和下游的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保障和支撑作用。
二、水库建设
建库五十年来,水库历经初建、续建、扩建和除险加固,如今,这座设施自动化、管理科学化、环境园林化的现代化水库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正以其稳健的步伐阔步向前。
回首五十多年前,新中国刚刚从地平线上站立起来,百废待兴,国家非常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从根本上治理滹沱河,除水害、兴水利,经过勘查和规划,1956年决定在滹沱河中游修建岗南水库。1956年8月,滹沱河发生了有记录以来最大的洪水,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加快了岗南水库建设的进程,1958年3月水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为建设岗南水库,当时来自全省30多个市、县的十万民工奋战在水库建设工地。1959年7月,主、副坝提前达到197米拦洪高程,成功拦蓄了建库以来的第一场洪水,当年发挥防洪效益。1962年初,在主、副坝和非常溢洪道尚未完工的情况下,根据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国民经济基本建设方针,省政府决定岗南水库暂停施工,转入维护。
1963年8月,海河流域爆发特大洪水,导致保定、邯郸、邢台三座城市和30多个县城进水,经济损失59.3亿元,相当于当时全省工农业总产值的1.2倍。水灾过后,本人主席发出指示:一定要根治海河。随后水电部、河北省委确定岗南水库续建工程为“三五”期间根治海河的重点工程之一。1966年水库续建工程开工,至1969年底,完成了主副坝填筑到209米高程的任务,改建完成了正常溢洪道、续建完成了非常溢洪道、新建了泄洪洞,安装了1号蓄能发电机组,完成了调节池改建和输水洞加固等工程,水库防洪校核标准达到千年一遇加百分之十。
1975年8月河南大暴雨以后,我省对水库安全状况进行核查,经过水文复核,岗南水库防洪保坝标准偏低,水利部批准进行扩建加固,新增8孔溢洪道一座,并加固了正常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扩建完成后防洪标准接近5000年一遇。
经过四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水库在管理人员的精心维护下安全度过。但是水库工程老化确实严重,水库防洪标准尚未达到大(1)型水库部颁安全标准,特别是“96·8”大水后,水库的泄洪设施和机电设备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上级主管部门对水库安全非常重视,1999年安排对岗南水库进行安全鉴定。2001年6月,上级主管部门召集有关专家对安全鉴定进行了论证,2002年1月,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核定岗南水库为三类坝,应进行除险加固。同年2月,委托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了岗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5月,水利部组织有关专家对初设报告进行审查。12月,水利部批准了设计报告。
2003年11月,岗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的帷幕徐徐拉开。本次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包括大坝加高培厚和现有建筑物加固,并补充完善工程观测及管理设备。
岗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作为河北省重点工程,自始至终得到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关注,省水利厅组建了以水库管理单位为主的建设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工程建设全过程。建设期间,以质量为核心,以安全为纽带,严格按照新的水利建设市场运行要求,全面推进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保证了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岗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大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了工程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
岗南水库经过除险加固,工程设施得到全面改造。大坝经过加高培厚,稳定性和耐久性得以增强,防洪标准达到万年一遇。经过改建闸门启闭系统,使启闭运行更加可靠。经过实施管理自动化工程,实现了闸门启闭远程控制和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经过更新改造供电系统,在水库工程区形成双回路供电,确保了防汛供电保证率。建立了防汛会商系统,实现与省防办之间的防汛视频会商,为防汛决策奠定了科学基础。制作了电子沙盘展示系统,此系统承载了流域及水库的大量信息,并可以用三维图像形象地展示和运用。
历时4年,岗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于2007年10月按设计要求完成全部建设任务,防洪保坝标准提高到万年一遇,为水库防洪安全和兴利供水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