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9-11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水这枚奖章是当时劳动模范和有功劳人员所得.数量不多
五项照耀下的十三陵水库.棉花拖拉机麦穗.辅以彩带和齿轮..库大坝建在东山口,蟒山和汉包山之间。坝长627米,坝低宽179米,顶宽7.5米,高29米,为粘泥土斜墙式大坝。大坝主体工程总量需231万土石方。这么大的工程,能不能在洪水到来之前完成,这一关键性的问题,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工程一开始,就得到了党中央领导的重视。2月9日上午,朱德副主席在凛冽的寒风中,来工地视察,关心的询问了工程情况,坝多高、多长?还勉励大家说:“这么大的工程,要努力,再努力!”周恩来总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先后三次到工地,并亲手擎大红旗,带领国务院的部长、副部长等干部300多人劳动队伍,在工地劳动7天,吃的和群众一样,住在简陋的工棚里。
5月的骄阳,把工地照耀的更加绚丽,工地上在紧张的施工。彩旗迎风飘荡着,解放军战士开动着吉普车拉着长长的一列装满沙石的斗子车,从影壁山前沿着铺设的轨道,向大坝奔驰着。高高竖起的皮带运输机,飞快的旋转着,向20多米高的坝上送料。夯板机吊起沉重的大铁夯,咚咚地夯实着大坝。人们在铲料、在平地、在砸夯……隆隆的的机器声,人们的号子声,响彻整个工地。
25号这天,指挥部接到通知,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八大二次代表大会结束了,参加会议的党中央领导和代表们要来水库参加劳动。指挥部立即组织各部、办,做好准备工作。指挥部的人们都忙起来了,心里想到一定是毛主席要来。就在现在建成库史陈列馆的墩台上,各自做着自己的准备工作。下午3点20分,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以及参加八大二次会议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委员和各省市的负责人,一起到工地来了。五辆大轿子车,一辆接一辆地停在指挥部的广场前边,中央领导同志陆续走下车来。毛主席身穿白布汗衫,灰布裤子。脚穿黑布圆口鞋,手里拿着大草帽。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也都穿着布衣服。人们听说毛主席来了,像潮水般涌向了东坝头,万张笑脸喜迎毛主席。10万人发出同一呼声“中国**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由北京市市长彭真同志,市委第二书记刘仁同志和十三陵水库修建总指挥部政委赵凡同志陪同,从墩台东边搭成的走道上登上墩台,手扶着用木杆搭成的栏杆,向战斗在工地上的10万大军挥手致意。毛主席手里拿着一张《十三陵水库报》,观望着正在修起的大坝。赵凡同志告诉毛主席说:“大坝要修到29米高,现在已筑起23米高了。”毛主席很关心地问:“是不是能保证洪水到来之前修好?”赵凡同志肯定地回答说:“一定能如期完成。”毛主席又问:“有多少人在这里工作?”“有10万人。昼夜施工,每天运5万立方米料上坝。”
毛主席接见完群众,回到用竹板搭成的指挥部工棚里,为水库题名。接着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都为水库题了词。十三陵水库建成后,这些题名和题词,都镌刻在东坝头的纪念碑上。毛主席题写的“十三陵水库”5个大字,用汉白玉镶嵌在大坝的外坡上,并用汉白玉石烫金,把金光闪闪的5个大字,嵌在库里面大坝亭榭的基石上。
5点钟左右,毛主席走下指挥部的墩台,到大坝东段参加劳动。毛主席和彭真同志,各执一把铁锨铲土,一锨锨的土,装进土筐。装满一筐,赵凡同志提起来,往大坝上传送,再递上一筐……。毛主席刚一放下铁锨,一个叫余秉森的解放军战士,赶忙接过铁锨,用自己的衣服包了起来,激动地说:“保存起来,以后每看到这铁锨,就想起毛主席,我们的干劲就更大。”在大坝前的小孤山下,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和水库建设者一起劳动。少奇同志和民工一起平土,后又同民工一起唱起劳动号子打夯;周总理和大家一起传土筐,后又挑土……一直到六点多钟,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才离去。
当时有人写成诗歌:东风把红旗漫卷,红光染亮了蟒山。毛主席来到了这里,山河改变了容颜。人们亲切地谈论,在地头,在田边,幸福的时刻永远难忘。看到毛主席那么健康,他的笑声还在,铁锨上留下了他的温暖。看今夜拦河大坝,将猛增三尺三。
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人来工地劳动,极大地鼓舞了10万名水库建设者。当天的大坝土方建筑量达到51000立方米,创施工以来的最高记录。指挥部根据当时群众的劳动热情,提出号召:“七•一”前夕,不仅要修完水库,而且要把水库修建得更加漂亮,向党的生日献礼。
6月30日,水库建成了。7月1日,在水库大坝中央,举行了落成典礼,陈毅副总理为水库剪彩,彭真市长到会讲话。10万水库建设者和北京来的剧团、歌舞团等,一起在坝上坝下载歌载舞,欢庆胜利。是日之夜,灯火辉煌,五颜六色的焰火,腾空跃起,把水库照得五彩斑斓。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中,北京人民以极大的劳动热情,从勘测、设计、到施工,只用了160个日日夜夜,就建成了这座宏伟的十三陵水库,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这期间,有40万人次,在这里参加过劳动,其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国家机关和市县机关干部;有驻军解放军、大中学校师生、郊区农民、厂矿技术工人、财贸职工、文艺工作者、作家、诗人;还有外国来宾、各国驻京的外交使团、国际友人等。大家在一起,战严寒、斗酷暑,以最大的干劲,投入战斗。从领导到群众,从军官到士兵,上下一条心,一股劲,一定要修好水库。在那些战斗的日日夜夜,有很多可歌可颂的事迹。在这个工地上,涌现出了众多英雄模范人物。有单臂英雄李世玺,永不知疲倦的老党员肖德芝(老太婆)、钢铁突击队十八勇士、七姐妹、九兰组等;先进集体2872个;各种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20409名。
十三陵水库的建成,开创了农田水利建设的新局面。广大的农民群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遵照毛主席“水利是农业命脉”的教导,把兴修水利当成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就昌平地区而言,要改变南涝北旱,“十年九歉”的农业落后状况,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投入巨大的物力、财力、人力,在全县建成中小型水库7座,塘坝截流,中小型河闸40余处,拦洪蓄水能力达1亿立方米,控制山区近400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并治理了河道。不仅洪涝灾害基本解除,并为农田灌溉奠定了基础,使农业生产得以迅速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