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玉田报》文化副刊——《白阳》(总第六期 白阳诗园2009年第3期) 桃李花开—《白阳》文化网刊(总第六期 白阳诗园2009年第3期) 总 策 划:曹茂明 总 监:张建中 社 长:张玉辉 总 编:于振宇 学术主持:臧贵中
本期人物:诗人王东宇 王东宇新诗选 作者:王东宇系河北省玉田县文化体育局(旅游局)副局长
历史不会忘记
——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而作
已经过去六十年
我从人性的视角
阅读冀东抗战史
思考日本侵华带来的灾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习惯于在田间
用双手把握农具的农民
放下锄头、铁锹
告别
养鸡换油盐
养猪为过年
平和、宁静的日子
笨拙地抓起刚枪、大刀
踏入战火,走进硝烟
书写金子般
英雄主义誓言
与爱国主义的篇章
三十年前的我
是个不懂事的娃娃
经常听爷爷
讲抗战的故事
上学开始识字
认识战争与和平
知道“9,18”与“7,7”事变
阅读小英雄雨来
培养英雄主义的情结
喜欢看战斗故事片
一直影响到现在
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放假,休闲的日子
沿着抗战留给后人的纪念
走进潘家峪
仿佛听到被惊吓婴儿的哭声
告诉来者
昨天的苦难
鬼子的罪行滔天
走进盘山
仿佛看到包森将军
指挥冀东游击战
活捉日本大佐、天皇表兄
以少胜多,大战果河沿
成为流传至今的抗战故事
走进喜峰口
仿佛看到带血的刀片
滴淌着中华民族
不屈的誓言
没有炮,没有枪
用刀片怒吼
中国不可战胜
过去成为历史
历史成为记忆
中华民族永远不会忘记
六十多年前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前进!!前进
中国人在国歌的旋律中
不断地攀登、超越、创新
雪域高原
一
找到长江源头
找到太阳归宿
就找到雪域高原
望见马背天涯
望见高山雪莲
就望见雪域高原
二
听懂西部的风沙
听懂牧马的鸣叫
听懂雪域高原
迷上古格王国
迷上古朴风格
迷上雪域高原
三
雪域高原
一个神奇的梦境
一部白色的史书
一座碧蓝的画廊
一片苍凉的热土
2007.11.28
足迹
——献给孟繁华老师
我蹒跚学步进入文学殿堂
您热情的指导
像和煦的春风
像山间的溪水
抚育着春天的种子
种子在冬天发了芽
永远不会忘记您,繁华老师
一本《白杨树的呼唤》
是您人生的一段传奇
您从浩荡、幽远的森林里走来
您从装卸工的行列走来
白山黑水有豪男
长白山的松涛
偏远而贫瘠的山乡
走进您构建的世界
我曾设想在您牧马放羊的地方
那是诗的家园,歌的村庄
《青海湖》上有您的歌声
那是《火红的金达莱》
在晨曦中是浑圆的
我抓紧浑圆的歌,紧紧的
在您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
告别学堂,您赠给我一本书
关于社会,关于人生,关于我自己
收藏在贴心的兜里
背着您的教诲、叮咛
沿着我的向往、追求
出发了,在共和国的早春
谢谢您,繁华老师
注:孟繁华,著名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
原作于1989年8月,改于2007年12月
思想
(外二首)
手按台灯的开关没有亮光
因为忘记了接通电源
黑暗中开始胡思乱想
让思想永远属于自己
让神灵永远绝迹
目光打量着握紧的双拳
是两首凝聚之歌
张开的双手是一部古猿转变成人的传奇
既有肮脏耻辱的章节又有原始状态的雄浑
我开始阅读自然法则
无雪的冬天下了雨
季节失去了划分的依据
太阳发烧心里很冷空气透明
这是一个春天的命题
春暖花开分蘖杂乱无章的禾苗
夏风以炎热的姿态刮来寒冷
寒冷凝结冷酷无情
为了记忆请醒来吧
做一千次的深呼吸
来验证自己生命的存在
请呼喊吧,注意要用自己的声音
宣读人生的宣言
放射出个性的光泽
打碎迷人的谎言——
我望着山,山望着我
对视久了
我也成了一座山
一座没有山民生活的山
让她成为美丽的传说吧
生活你有存在的宗旨,我有选择的自由
手按台灯一片光明
我审视张开的手
是两座对峙的五指山
岁月
依次从身上扒下层层衣服
一层是冬天,一层是春天
逐渐接近炎热的夏天
只剩纯洁的内心,真实的独白
夜晚,电线杆挑着童年的灯笼
一盏又一盏,一年又一年
年年盏盏堆积岁月
想不起来过时的场景
阳光雨
艰难地跋涉
沿着林荫道
留下脚印串串
林荫道上有风和沙
黄土覆盖的路面
诞生破土而出的构想
呈现鹅黄
沐浴树梢筛下的阳光雨
渐渐地成熟
乡镇干部
乡镇干部
一半是乡民,一半是干部
两重身份一肩担
草帽、雨衣、摩托车
飘移在乡野、田间
草帽提供移动的阴凉
雨衣使你风雨兼程
摩托车丈量乡间路
走到哪儿,哪儿是家
大脚板走千家串万户
农家院里话丰年
抓一抔黄土
乡土情深是你的心愿
2008-2-12
玉田王氏宗祠
青石、灰瓦、门楼、秩祜堂
组合成王氏宗祠
“康熙赐“的龙头拐杖
敲打出家庙的庄严表情
深埋在传承的记忆里
是岁月把她装帧到当代
带来沉重的家族文化
让游人依据碑文干巴的语言
理解当初的鲜活思想
这种用习惯筑起的民俗
寄情工笔
观念在时光中脱水
她是一种思想
在民间流传
晋升为珍贵的文物
使祖先的建筑艺术
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展示在京东玉田
玉田净觉寺
钟声每到早晨敲响
净觉寺便复活一次
101岁的老和尚便复活一次
智然在游人的心中便复活一次
无梁殿、钟鼓楼……组合“京东第一寺”
净觉寺的复活
还在于那些善男信女的笑声
从佛像前传出的木鱼声
敲打佛门净土
一阵的镁光灯后成为历史风景照
从各个不同的角度
历史不同,风景照不同
历史的舞台始终再现人
人总是不断变幻自己的面孔
历史变了,风景照变了
背景永远被钉在那里
钉在净觉寺的传奇里
钉在玉田的还乡河畔
智然不在了
一大批的和尚不在了
草书碑记载净觉寺的历史
浮雕演绎净觉寺的传说
传说与历史拥挤在一起
闯进游人的记忆
当每次钟声之后
便有一批的笑声、闪光灯涌进
一批的历史风景涌出
名人要题字,但没有位置
净觉寺周边的绿树挂满名人书法
古老的钟声从这里传出
MP4的歌声从这里传出
这样便产生了交响乐
某年某月某日的净觉之声
演播着净觉寺的历史、现实、未来
青山关
青山关
游人的崇仰
是你的力量
是你的精神
登临青山关
透过失明的箭眼
眺望悬崖上断塌的栈桥
渡不过那燃烧的历史
青山关
作为一帧插图
已被收入厚重的历史
铅色斑驳的长城砖
如同行行古老的铅字
供游人阅读
历史的烽火传奇
青山关
留给游人的想象
仍是金戈铁马的喧嚣
质朴而细腻的古意传递
留给游人的感受
古朴、舒适、世外桃源
青山关湿润的空气
伴之绝对的现代休闲
刊头摄影:彭裕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