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3517|回复: 19

大寨近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8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北京
近期利用出差之机参观了举世闻名的大寨村,圆了我多年的一个梦想。
大寨.JPG
大寨村委会.jpg
大寨广场.jpg
大寨柳.jpg
大寨新村.jpg
陈永贵故居.jpg
陈永贵故居内景.jpg
故居简介.jpg
陈永贵用过的工具.jpg
陈永贵墓.jpg
陈永贵像.jpg
虎头山.jpg
郭沫若纪念碑.jpg
讲解员向游人讲解大寨史.jpg
周总理三上大寨纪念亭.jpg
大寨展览馆毛主席书写的农业学大寨五个大字依旧闪着金光.jpg
发表于 2009-4-18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片子呢?
发表于 2009-4-18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不着急,慢慢等着看。
 楼主| 发表于 2009-4-18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好久没发片子了,忘记了怎么发了!对不起
发表于 2009-4-18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等待[em123]
发表于 2009-4-18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要等多久?[em123]
发表于 2009-4-18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大寨近况续:     
改革开放以来,大寨人把大寨精神发扬光大,利用优势,发扬长处,创造条件,开 始建立基础工业,建成水泥厂、衬衫厂、羊毛衫厂、地方特产制品厂等,还通过生产原煤等,打开了致富门路,大寨人正用双手建设富裕美丽的新农村。  
  大寨并不大,全村200户人家,520口人,总面积1.88平方公里。就是这么一个小山村,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彩重墨。据统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2 0多年里,国内外前来参观学习的人数达1000万人次,作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那时的大寨,无疑成为许多人心中的“圣地”。而今,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大寨早已撩去它那层神秘的光环,回归了既往的山村本色,在奔小 康的道路上走的实实在在。
  依托名地、名人打造大寨品牌,可以说是大寨人最精明、最成功之处。大寨,如今已成为30多种商品的、品牌,中国许多市场都有“大寨”牌商品销售,“大寨”这个品牌的无形资产给大寨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大寨核桃露、大寨牌衬衫、大寨铝塑管、大寨醋、大寨黄金饼、大寨金鹿酒等产品纷纷走出娘子关,行销全国,大寨核桃露的广告在央视热播。来大寨旅游的客人,首先要求喝大寨酒,饮大寨核桃露,吃大寨的压饼、窝头。在着力打造“大寨”经济品牌的同时,“大寨”品牌所凝聚的巨大精神价值也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了解,一些“政治明星”、“影视明星”也随着“大寨”品牌变成了“经济明星”,郭凤莲带着大寨核桃露饮料,像一名熟练的营销员给客人介绍着大寨的饮品,他说:“我们利用品牌搞联合,利用资源出产品,即宣传了大寨本身,又把温暖送给人民,又提高了经济效益。现在党中央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政策上向‘三农’倾斜,我们要抓紧机遇,加快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发表于 2009-4-18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大寨近况续:
  “在大寨,只要你愿意干活,就有营生,就有钱赚。”大寨村民都这么说。

  今天的大寨,单一的农业经济已经成为过去。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大寨先后拥有了煤矿、水泥、运输、饮品、制衣等诸多行业的企业,同时,以虎头山森林公园为主要标志的大寨生态园区也建立起来了。随着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单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已降至15%。昔日种田的农民,多数转化为工人、技术员、管理员等。

  不仅如此,“大寨”两个字已经成为了商业品牌。“我身上穿的就是大寨牌衬衫。”一位昔阳人指着自己身上雪白的衬衫,言语中透着几分自豪。挂着“大寨”牌子的商品如今已有30多种,其影响力并不亚于当年作为乡村样板的时代———“大寨”核桃露、“大寨”铝塑管、“大寨”醋、“大寨”金鹿酒等产品纷纷走出村子,行销省内外。据统计,2004年,大寨经济总收入达到1.1亿元,人均收入5000元,经济收入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500多倍。在大寨的经济总收入中,90%以上来自非农产业,其中工业收入占56%,流通服务业占40%。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黄道霞认为:“大寨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村级单位,其村级经济实力已经基本赶上东部地区的发达村,尽管技术水平方面还存在差距。”

  ■虎头山变成旅游景观

  说起大寨,不能不提虎头山。1900亩山地上,如今种植了46个树种、30余万株树木,其间兼有10余处人文景观,年吸引游客20多万人次。当年“七沟八梁一面坡”的虎头山,如今被层层松柏染绿了;装点气派的大寨文化广场,掩映在林海碧涛之中;团结沟水塘里,游人泛着小舟;展示大寨创业历史的大寨展览馆,则向游人诉说着这片土地几十年的变迁……2004年,大寨的旅游收入达968万元,占经济总收入的9.8%。

  游人蜂拥而来,多数是想对大寨的变化一探究竟。“我就是想看看今天的大寨是什么样子。”一位游客对记者说。

  著名的老劳模宋立英,如今在自家院里开起了旅游纪念品商店。大寨虎、虎头枕等旅游纪念品,带给了大寨人不菲的收入。据了解,目前大寨村从事旅游业的人家占1/3。

  住窑洞,吃农家饭,睡炕头……在城里待惯了的人们,不仅乐意回味这一昔日名村的变化和成长,也能在这里享受新型的“农家乐”。排排依山而建的阶梯状窑洞民居,挂起了“大寨人家”、“窑洞饭店”等招牌。客房洁净,被褥整齐。“住一晚50元。”一家窑洞旅店的老板娘告诉记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4-19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发不上去的原因是片子太大!
 楼主| 发表于 2009-4-19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说实在的,现在大寨人很会做生意了,一个普通的砂锅豆腐加点粉丝,还有点青菜,价格是30元!谁叫咱是"自愿"的呢!
发表于 2009-4-19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好品牌还要产生好的经济价值。这个当年的政治典型经济上搞得也不错。
发表于 2009-4-20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了解了好多东西
匿名  发表于 2010-8-5 13:26 | 来自江苏
江苏华西村帮助大寨重建经济!
匿名  发表于 2010-10-2 09:13 | 来自河南
大寨精神永放光芒
匿名  发表于 2010-10-2 09:23 | 来自河南
按照当时的指导路线中国走到了四个现代化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