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765|回复: 0

话说收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5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北京
收藏,是一种文化、一种时尚。如今,社会上热衷于收藏什么的都有,军功章、古兵器、军表、邮票、火花、报纸、票证、字画、石头、砚台、电信卡、纪念币、圆珠笔、卷笔刀……真是应有尽有,五花八门。
   收藏,伴随着人类的生活而来。可以说人类的收藏史与人类的历史同步。例如,在法国的一座古老的山洞里(二万五千年前这里居住着克罗马农人),发现惊奇的是,收藏品中有一些是生活在印度洋的贝壳。如果说,在古代收藏这种癖好只有少数人的话,那么,像今天这样嗜好收藏者如此之众,收藏范围如此之广,则是历史上罕见的。
   在五彩缤纷的收藏世界里,奇闻趣事很是不少。特别是"老外",收藏之怪,令人愕然。比如,前埃及逊王法鲁克,先是嗜好收集火柴盒,共有15万种之多;后来又收集香烟盒,一次就曾花高价买进6000个,纽约有一位老先生,致力于收集铁钉达25年之久,共计2300余种。中一位怪人,曾专门收集人家建筑纪念物基石的碎片,积重达3吨以上。美国著名女星菲莉丝·狄娜好收藏假发,她拥有的假发套起码超过175个。而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的夫人则热衷于购买和收藏鞋子,计有3000多双。美国赫伯特·潘英尼特原是个不出名的集邮家,由于被小偷洗劫了邮品之后,才改收藏坦克和装甲车的。他将收藏的15辆二战期间的坦克和装甲车围绕住宅一周停放,藉以向窃贼示威和发泄他心头之恨。现在,这个家庭坦克藏馆,是军校和影视圈人员经常光顾之地。在美国,"手榴弹收藏协会"会员藏品种类之多、之全,令人瞠目。协会主席尤金·科普的藏品中,甚至拥有1170年十字军东征时期的土制手榴弹和1904年日俄战争中正式启用的现代手榴弹。他收藏的二战期间巴顿将军挂过的手榴弹,曾被人高价求购过。武器收藏在西欧也颇有市场。炮类收藏家狄尔·山迪就收藏有轻、重型大炮100多门,迫击炮、火箭炮、无后坐力炮、山炮、野炮等,应有尽有。联邦德国一电机设计师李奥,出于职业缘故,特别钟爱飞机。他穷尽一生积蓄,购藏了16架战斗机。平日里摸摸它,也是一种难以言状的享受。李奥使这些飞机的性能保持在最佳状态,他曾说:一旦需要,这些飞机随时可以冲上蓝天。其他如收藏各种玩具、刀枪、汽车乃至垃圾的也大有人在,真是无奇不有。
   收藏是一种有益的活动。它可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增加人的知识见闻,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是人们寄兴托怀的一种独特方式。有的人因收藏之丰、之精、之专而成为"收藏家",也有人因收藏和研究某一物件而成为学者和专家。收藏不仅有陶情怡性、丰富人生的功能,有追古探幽、考证历史的作用,而且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今天,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许多人热衷于收藏,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为了使手中的积蓄能保值升值。
   现役军人的收藏
   在我军现役官兵中,爱好收藏的人不少。他们或是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收藏,或是利用业余时间从个人的爱好出发进行收藏。经过努力,大都有不少收获。
   收藏毛泽东像章的张守政
   张守政是成都军区某部军官。在他的一间18平方米屋里,桌上、墙上、窗台上、窗帘上、书架上……能摆、能挂、能贴的地方,密密麻麻布满了毛泽东像章、画像、塑像。摆放在外的这些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像章还锁在4个大木箱内,加起来足足11800枚。
   张守政收藏的毛泽东像章不仅数量多,其品种也很丰富,有5200多种。像章材质有银、铜、铁、锡、铝、镀金、不锈钢、搪瓷、陶瓷;竹、光学玻璃、有机玻璃、荧光、硬塑、橡胶、石膏、织锦、丝绸等;形状有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扇形、桃形、书形、棋形、心形、五角星形等;图案有井冈山、飞机、战舰、麦穗、松柏、向日葵、延安、枪炮、党徽;国徽等;直径最大的50多厘米,最小的只有0.5厘米。其中有不少极为珍贵的对章和套章。像章制作年代不一,最早的为建国初期1951年7月1日人民银行发行的"爱国储蓄纪念章"和"中苏友好协会会员证章"等,其藏品涵盖了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由各大军区、部队院校、以及部分厂矿、街道和民间艺人制作。
   张守政不仅收藏毛泽东像章,还研究与毛泽东像章有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并据此撰写出多篇文稿。他说:"我收藏这么多像章,不能只当保管员,一定苦心研究出一些成果。"
   收藏徽章的李兴凯
   李兴凯是兰州军区某部军官,多年来,他收藏徽章达数千枚。这些徽章以反映我党我军和中国革命历史为主要内容,有红军川陕苏维埃1934年铸造的镰刀斧头五角星图案的币章,有1945年晋察冀边区颁发的抗日光荣复员证章,有解放战争时期几次大战役胜利纪念章,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军队制发的各类勋章、功章、奖章、纪念章,以及军衔帽徽、兵种符号等等。最早的一枚是孙中山1894年创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会员章。这些徽章造型精美别致,制作材料有金属、陶瓷、玉石、竹木、丝绸等,最大的直径80厘米,最小的直径1.6厘米。这些徽章以其独有的史料价值和制作工艺令世人称道。
   收藏军表的黄明开
   黄明开是湖南省军区某部军官,也钟情于与军事有关的各种钟表。其收藏的军表门类齐全、品种丰富、数量宏大,被誉为"中国军表收藏第一人"。黄明开收藏的军表已达上千枚,这些军表根据不同的类别,组成了一个个不同的"方阵"。
   "历史方阵"。这个方阵收藏着我军建军以来各个重要历史阶段的纪念表。其中包括建军7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三大战役、抗美援朝50周年、解放军进驻香港和澳门、'98抗洪等各种纪念表。
   "人物方阵"。这里既有毛泽东、邓小平等我军统帅的纪念表,也有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战斗英雄刘梅村、见义勇为的战士徐洪刚、新时期英雄战士李向群等军队英模戴过的手表,还有驻港澳部队官兵记录洗刷百年国耻刹那间的手表、高原海岛戍边将士戴过的手表和我军军事五项队队员比赛时所戴的手表。著名军旅书法家李铎听了这些军表背后的故事后,豪兴顿起,酣畅淋漓地写下了"腕上风流"四个遒劲的大字。
   "友谊方阵"。黄明开曾长期在广州军区主管外事的部门任职,在与外军的交往中,黄明开以军表为纽带,收集了美、德、英、俄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军表。
   在建军75周年前夕,黄明开又收藏了一块体现和平主题的标志性军表--"和平号军表王"。这块表盘直径达28厘米、重量达57.8公斤的"巨无霸"表,表盘的正中央是一只展翅飞翔的和平鸽,表链和时间刻度都是由子弹模型组成,寓意和平的来之不易和中国军人誓死捍卫和平的坚强决心。
   收藏火花的王立新
   王立新是广州军区某部军官,他业余时间最大的乐趣就是收集"火花",而且十几个春秋坚持不辍。翻开王立新已经集满了4大本的"花"册,一个斑斓绚目的七彩世界映入你的眼帘,那一帧帧有着各种内容的精美图案,又令人赞不绝口。你看那跌宕错落的"五岳风光",秀丽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浩瀚渺阔的"东海碧波",歌颂人间美好爱情的"鹊桥会","万里寻夫"、"断桥会"、"十里相送"等我国民间四大神话传说,惟妙惟肖的"敦煌壁画",以及那神态各异、婀娜多姿的"红楼十二钗"、"水浒108将"、"西游记唐僧师徒81难"、"三国人物全图",还有从沙俄亚历山大皇帝以来的"世界军事家"、姜子牙其后的"中国军事家"、"中国战争史"以及"世界交通发展史"、"中国古塔"、"中国兵器发展史"等10多个专题集,涉及门类有文化、教育、卫生、科技、历史、名胜、广告,绘画、宗教等几十种,说他的"火花集"是一种容纳大千世界万象的"微型百科全书",实在不算夸张。
   收藏邮品的马麟和谢富胜
   马麟是我军最早也是当时唯一的国家级邮展评审员;他分科主编的《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国集邮百科全书》均获得国际金奖;他撰写发表了200多篇受专家和集邮者好评的集邮论文;他首次提出的"传统、专题、邮政历史"三种研究方法对初涉邮坛者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他以详实的史料将我国最早公开征求邮票设计图稿的时间向前推进了9年;他撰写的《中国邮票图鉴·中南区分卷》出版发行后受到广泛好评。马麟10岁开始集邮,上中学时,已拥有了厚厚的9本邮册。参军入伍后,他的视野变得更宽阔了,渐渐领悟到"邮票是国家的名片"、"邮票是小型百科全书"的内涵。
   1985年12月,马麟从10多万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首届全国集邮知识大赛唯一的特等奖。马麟原先所在仓库位于深山老林,文化生活比较单调。马麟针对仓库特点,举办了汽车、火药与兵器、军服变迁的专题邮展,成为大山沟里一道奇特的风景线,很受仓库官兵的喜爱。
   谢富胜是珠海警备区某部军官,还是在10年前上海举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全国集邮展览》上,谢富胜收集的《新中国军邮史》邮集,荣获"镀金奖",成为我军在全国邮展中第一个获得这种殊荣的人。谢富胜已集齐新中国的普通、特种、纪念邮票,新中国的纪念邮资封、卡,收藏有普1至普33的实寄封200余枚,新中国军邮封近2000多枚,全国3000多个县级地名邮戳,各种历史资料1000多个条目。据此,他组编了《新中国军邮史》、《建国初期普票》、《艰苦的岁月,难忘的历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名戳》、《邮戳上的动物园》、《中国地名戳邮票》、《世界邮票上的兵器--枪》、《新中国纪念邮资明信片研究》、《新中国邮票上首次出现的中外名人》等十几个集邮专题。
   收藏票证的李顺发
   李顺发是某陆军学院的教员,他收藏各种票证千余枚,被誉为票证大王,并由此创立了一门新科学科--《票证经济学》,从而引起海内外经济界人士的注目。
   红的、绿的、长的、方的、油印的、铅印,粗糙的、精美的……李顺发收集的1000多枚各类票证,从建国前解放区发行的到20世纪90年代尚在流行的,真是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其中既有粮、油、糖、盐、布、煤等生活必需品的票证,也有些油、化肥、钢材、水泥等生产资料的供应票证;既有全国能用的,也有省、市县范围使用的。还有某些企业单位内部使用的。这是一个令所有小品收藏家惊叹的世界。
   李顺发能收集到如此多的票证,一个诀窍就是心诚。他向全国31个省市有关部门发函征集,他向各地的亲朋好友发信请他们帮忙。每逢寒暑假,李顺发专到偏僻的山区、农村、走村吕户去收购,足迹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
   李顺发认为这方寸票证就是社会经济的"晴雨表"。商品越短缺,无价票证就越兴旺,市场经济越发达,无价票证就越会衰落。李顺发从收集票证开始进入了研究票证经济新领域,先后撰写出《票证复兴与衰亡浅析》、《票证经济初探》等十几篇论文,他首次提出的票证经济学已引起国内经济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他撰写的《票证经济学》一文先后被《新华文摘》、《经济学文摘》选摘,被《边缘学科大辞典》、《社会科学新学科辞典》等收集。
   收藏古兵器的周敏法
   周敏法是解放军某部军官,一位古兵器收藏爱好者。在短短的10年里,他先后收藏了刀、剑、矛、弓、戈等各种各样的古代兵器100多件,可称得上是古兵器收藏家。在周敏法众多的古代兵器收藏品中,最宝贵的要属春秋时期的青铜剑了。该剑制作十分精良,虽然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但剑身光亮、毫无锈蚀,刃薄锋利,仍能一次裁开十几张白纸。汉代的弩机,也是周敏法收藏吕中十分珍贵的古兵器。在古代战争中,驽机不仅射击时省力,命中率高,而且一弓多箭,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弩机的设计十分精巧和科学,钩弦用的牙,瞄准用的望山,以及钩心、悬刀等部件,都与现代轻武器的结构原理大同小异。特别是在望山上所加刻的分度,可以根目标的距离调整发射角,提高命中率,与现代步枪上的标尺同理。可见我们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多年来,慕明前来参观周敏法所收藏兵器的部队官兵和地方群众络绎不绝,使大家开阔了视野,受到了教育。
   收藏圆珠笔的王向军
   一向军是某军校的翻译,他收藏的圆珠笔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有700多支。这些圆珠笔不仅型号众多,而且造型各异,品种多样,有竹杆、塑料杆、金属杆、玻璃杆,有圆形、三角形、长方形、菱形,有单芯、双芯、3芯、4芯、10芯、12芯。它们除共同具有书写作用外,有的还同时具有打火机、药勺、螺丝刀、瓶盖起子、裁纸刀、钥匙链、收音机、魔方、玩具及工艺品装饰欣赏等功能。他收集的一支玻利维亚生产的圆珠笔,顶部雕刻着古老的印第安人头像,笔的中部镶嵌着一块宝石和对母图。看了这支造型别致新颖的圆珠笔后,你会不解地问:这种圆珠笔为何装点这些饰物?原来这个国家属于印加文化范畴,盛产紫晶石,信奉基督教。所以他们把代表这个国家的典型的文化象征通过圆珠笔反映出来。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现在,王向军成了我国少有的圆珠笔收藏家,他的名字被收进了《中国收藏界名人大辞典》。海南、南京等地的收藏协会纷纷来信,邀请他赴会举办个收藏展览。
   收藏卷笔刀的刘伟
   刘伟是某部的一名女军医,她坚持收藏卷刀10余年,不但品种全、数量丰,而且独雎特色,"绝活"纷呈,她还注意把收藏与铅笔、卷笔刀的发展历史结合研究,进一步开拓了收藏的视野。
   业余收藏卷笔刀的兴趣始于从事炮兵指挥工作的丈夫的启蒙:火炮射击的准确命中依赖于计算,所以计算时使用的铅笔必须卷削得针尖一般尖细,才能保证示图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小小的卷笔工具竟对战斗的胜负有如此大的影响,刘伟从此开始留意收集各式各样的卷笔刀。平时去熟人家串门,也格外注意人家的写字台或者文具盒。每逢节假日上街或去外地出差,百货商店的文具柜台便成了她必去光顾的地方,遇到钟意的当即购买。一次,她参加下乡巡诊,偶然发现小镇百货店积压了一批军舰、飞机、火炮造型的卷笔刀,样子已经过时,刘伟却如获至宝,一下子选购了整整一低箱。同行的人对此有些不解,刘伟说,卷笔刀融实用性、科学性、娱乐性和欣赏性于一体,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缩影,具有收藏价值。
   如今,刘伟已收集了木雕、泥塑、塑料、石膏、裘皮、金属、像胶、仿象牙制等几个类型,藏量达1600多件的中外卷刀。其中,"炮兵专用卷笔刀"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唯她独有的孤品。这种卷笔刀的独特之处,在于区分了铅笔的木质与铅芯的不同硬度,采用两种刀具分段卷削的新构造。这件珍品是它的发明人参观刘伟的藏品之后,为她执著的收藏热情所感动,专门制作赠送给她的。
  退役军人的收藏
   在成千上万的退役军人中,有着一支数量右观的大军,他们以军人的眼光、胆识、智慧和毅力,进行着收藏,传播着抚进文化。
   收藏毛泽东像章的杨维福和沈琪
   转业军人杨维福,1973年入伍,1994年转业到兰州,曾任某部政治处主任。他从1966年开始收藏毛泽东像章,30多年来,已收藏毛泽东像章2万余枚,是当今全国收藏毛泽东像章最多的人。在他的收藏中,有"文革"期间全国除台湾以外29个省、市、自治区和解放军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制作的像章,其中有单章,对章、套章、系列章、专题章,材质有金、银、铜、铁、铝、镍、铅、玉石、象牙、陶瓷、搪瓷、塑料、胶木、胶片、雕漆、真皮、竹、石、木、纸等30多种。许多都是精品、珍品和孤品。为了收藏毛泽东像章,杨维福走遍了全国各地,花钱收购,互相交换,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他的万枚毛泽东像章精品展,已在16个省、市、区巡回展出,参观者达100多万人,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退休军人沈琪是兰州军区某集团军原文化学校副政委,退休后锲而不舍地收集毛泽东像章,现已形成延安、井冈山、南湖、两弹一星等21个系列近3000个品种,他将这些像章按书法、雕刻工艺等分门别类归放,并将每个像章的历史背景整理成文字,既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又将历史逐一介绍来访参观者。
   收藏火花的季之光
   退伍军人季之光是江苏杨州人,他被著名漫画家田原称为"世界上最贫困也最富有"的人。说富,中因为他多年来收藏了中国、日本、美国、苏联、印度和荷兰等110个国家及地区的古今火花12万余种(套),共150余万枚。这蔚为壮观的火柴贴画,不仅国内独占鳌头,在世界上亦名列第三。他收藏的火花出版多次,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说穷,是因为他常常把每月工资的大部分用于购买邮票和火花,衣食开支缩小到最低限度。为了收集火花,家中能卖的都卖光了,只剩下珍藏火花的几只木箱。
   收藏报纸的石矢
   退伍军石矢是江苏太仓人,他专门收藏各类旧报纸。多年来,他收藏的我国各类报纸有8500种,超过北京图书馆的藏报种类。其中包括仅出版过一期的湖北省《工商报》、32页4开的北京《计算机世界》报,还有小到只有扑克牌大小的安徽蒙城县文联出版的《楹联报》,到清代梁启超主办的《清议报》和我党1937年在巴黎出版的《救国时报》,以及散发着硝烟味的《含笑花》、《焦土》等。另外,他还首创了全国民办"新闻报刊收藏馆"。
   石矢,生于江南水乡一个世代文盲的农民家庭。1969年小学毕业后应征参军,自从组织上让他搞新闻报道后,他便和报纸结下了缘分,逐渐地养成了集报的爱好。1972年,石矢病退回乡后,在民办小学当教师。工作之余,仍不忘老本行,收藏报纸走上系统化。他在乡邮局专门设立了一个邮箱,先后同全国2000多家报刊编辑部建立联系。
   收藏古钱币的郎泰富
   离休军人郎泰富,以收藏和研究古钱币而闻名,他在北京举办过"中国古钱币展览",曾经吸引了不少观众,北京文物局的专家也赞不绝口。展品按照货币的演进过程,分为物化货币、重量货币和通宝货币序列序列展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始春秋战国下迄民国初年的经济概貌。郎泰富收集古币主要是为了研究历史。展览时,他指着古币说:"你看,这些没有断代的古币,整理后串起来不就是一部中国古代史么!"他拿起一起古币介绍:这枚造型精致、文字苍劲,图案美观,流传地域广阔,说明那时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冶金技术好,文化也发达。
   郎泰富还是一位古钱鉴赏家和研究家。只要有人向他出示古币,他就能鉴定出这枚古币铸制于何朝何代,还能根据古币上的不同地名、官名,讲出与之有关的历史故事。
   收藏奇石的向科生
   转业军人向科生对奇石如痴如醉,在漫漫的人生路上吟唱了一曲动人的奇石恋歌,被誉为"奇石之王"。
   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七星岩公园骆驼峰下,一座名为"桂林天然奇石馆"的古色古香的园林式建筑令游人流连忘返。这里收藏着向科生40余种、2000多件奇石,这些采自日本、德国、俄罗斯等6个国家,以及我国20多个省市的奇石,有的栩栩如生,鬼斧神工;有的玲珑剔透,冰清玉洁;有的五光十色,多姿多彩,让人领略到石头的万般奇观和千年沧桑。难怪一些中外游客看后无不惊叹、钦羡,难怪著名诗人、美术评论家柯文辉作了一个星期的鉴赏后,挥笔写下了120多篇诗歌和散文……
   军人出身的向科生何以对奇石情有独钟?他在《一个天然奇石收藏者的独白》中坦露了心迹:"每一块石头,每幅画面,在我的眼中就像会说话的人,像一个生动的故事,给人以艺术享受和启迪心智的作用。在一方小山石上,可以看以名山大川,领略塞外风光,可以听到人海的涛声,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在我收藏的各种化石中,有龟化石,硅化木,恐龙蛋化石,记载着几亿年时间的演变,坚硬的顽石竟可以被柔顺的水滴穿,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给予了人们改造社会、改造客观环境、推动历史前进、人类进步的动力。"
   藏石要有美学家的眼睛、探险家的好奇、运动员的体魄、慈母般的耐心、医生般的冷静、诗人的敏感和激情。石艺是发现的艺术。玩石头的爱好决定了向科生的人生从开始便充满了酸甜苦辣。
   上世纪60年代初,向科生从湖南参军来到有"石玩天下奇"之称的广西,紧张的军旅生活之余,驻地那些精美的石头吸引了他,而部队锤炼出来的那豪放、粗犷、刚直、坚韧性格,恰好造就了他对坚硬石头的偏爱。从广西到广东,再到湖南,军旅生涯中的他,背包里总背着石头。他在桂林陆军学院五大队当政委时,有一次为了一块石头,两次跑到郊区乡野,花去了当月的全部薪水。1986年,向科生转业到地方后,捡石、品石、藏石,便战用了他全部的业余时间。20多年来的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其中的艰辛与欢乐,尽在石中。
   凭着滴水穿石的精神,向科生已在中国的石文化领域拓出了自己的辉煌。数千件藏石中,有至少有3.2亿年历史的红红的珊瑚石,有青铜一般深绿的孔雀石,有剑齿象、乌龟、恐龙蛋等古生物化石和鱼化石,还有水胆石、玛瑙石及矿物石类的莹石。摩玩之时,莫不赏心悦目,妙不可言。最大的叫"女娲补天",宽2米,高1米;最高的是采自红河水的石头,呈黄、褐、绿三色,有1.5米高;最重的是一块重达两吨的钟乳石;最小的名叫"寒江独钓",才几厘米高。从数量到品类,论奇妙论品质,论年代论价值,他均可以算是国内排名前列的奇石收藏家。
   收藏抗战文物的樊建川
   退伍军人樊建川是四川成都人,青年时在"准备打仗"的年代戍卫北疆数年。退伍后教过书、做过官,后辞职经商。他自幼迷恋收藏,其藏品种类繁多,尤以收藏抗战文物著名。他历尽艰辛,收集各种抗战文物4000余件,其中有不少是孤品、精品。2002年,他利用这些抗战文物在成都举办了《为了和平收藏战争--樊建川抗战文物收藏展》。
   非军人的军品收藏
   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没有当过兵,也不从事国防和军事科学研究及教学,但他们的收藏却引起了国内外收藏家的极大关注,有的人还被邀请撰写军事方面的文章。这是因为,他们喜欢军用品,收藏军用品,研究军用品。
   赵宇--一个痴迷军品收藏的满族小伙子
   《军事史林》2004年第1期发表了赵宇《我与军用望远镜》的文章,该文较系统地介绍了赵宇收藏军用望远镜的过程、数量和相关知识。其实,赵宇不仅收藏有军用望远镜,还是一个痴迷各种军品收藏的人。"男孩子小时候都爱玩打仗,每当我看到别的孩子脖子上挂一个望远镜,神气活现地指手画脚,我就羡慕不已。我是从那时起开始留意军用品的。"这就是一个谦逊、和蔼的满族小伙子赵宇收藏军用品的初衷。
   据说,赵宇收藏军用品最早只是停留于搜集图片和文字,后来手头的积蓄稍微富裕了,便开始搜集实物。赵宇最早搜集的"军品",不过是模型店里出售的各种战地模型,在那些模型的包装上都印着图文并茂的说明。他把这些资料装订成册,好好地保管起来。有一天,他在旧货摊上发现了一顶旧钢盔,根据对资料的记忆他确定那是一顶德国伞兵使用的钢盔。看着内饰,工艺精良,很多处使用了上好的小牛皮,完好如初,赵宇欢喜地买下了那顶钢盔,"至少我可以拿它当摩托车头盔"。赵宇以实用为原则,小心地开始了他搜集军品的过程。他搜集了飞行皮帽、坦克帽、飞行眼镜、望远镜、军刀、应急灯,甚至解放军早期使用的种种腰带等。在赵宇收藏的望远镜中就有国民党时期的"中正式"、"中正一式"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建国初期使用的、从捷克进口的军用望远镜,以及德国和苏联的望远镜等。
   赵宇的收藏也是从零星开始,发展到系统收藏的。赵宇收藏有建国初期我军各兵种、各个时期的内外腰带。他对军用腰带的研究被刊登在国防科普刊物上,得到同行们的称赞。
   虽然对搜集的有些东西还叫不出学名,但赵宇已经能够凭着他对军事的举说出个所以名了。比如他搜集的一种叫袖珍应急灯的军用品,灯本身没有任何标识,赵宇凭着他对军品的钻研,就起了这么一个名字,还弄清楚了这种灯的功能。更令他得意的是,他还搜集到了德国和美国军队的同类产品。
   在赵宇的收藏里,有珍贵的19世纪末期的各国军用刺刀,有纳粹德国的军人佩刀,当然还包括二战时期美海军陆战队的格斗刀及其100周年纪念版,还有非常珍贵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的马刀等。
   冯小宁--一个军品收藏的著名导演
   冯小宁作为第五代导演的杰出代表,在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史上应该说是很有一些成就的,如他编剧、导演的电影、电视剧《红河谷》、《北洋水师》、《战争子午线》等,但冯小宁还有另一个爱好,那就是收藏军品。
   在他家墙上挂着的和桌上摆着的有自20世纪30年代至今的各类手榴弹、炮弹、弹片、军刀,以及飞机、坦克、军舰、大炮等模型,有一些庞大的武器实物实在是没办法挪到他这间小小的两居室的屋子里来--陈列。冯小宁导演也说不出他之所以喜爱军品的缘由。开始他只是在拍完一部电影片,由部队领导送给他几件军品作为纪念,他就高高兴兴地捧回家,放在那里。后来,他每拍完一部电影片之后,便四下里寻找一些有特点和有收藏意义的军品。从当年地道战时我民兵队伍用的土雷、土炮到美军的F-14、F-16战斗机以及德国的"U"型潜艇等模型,可以说,冯小宁小小的居室里几乎浓缩了近百年来世界军备的变革。
   陆君祥--一个收藏军功章近千枚的教师
   在中国的沈阳市有一位普通教师,名叫陆君祥,他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共收藏军功章近千枚。在他家一间20平方米的居室墙壁上,悬挂着30多个镜框。每个镜框中都镶嵌着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军功章。在这些军功章中,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也有新中国成立以后(包括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有些军功章非常珍贵。1933年7月9日,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于"八一"建军节时颁发了一套红星奖章,分为一等、二等、三等。一等奖章授予了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据说仅为3枚,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二等奖章授予了陈毅、张云逸、罗瑞卿等34人;三等奖章授予了程子华、王震、李天佑,杨得志等53人。在陆君祥的收藏中,竟有二、三等珍贵红星奖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部队颁发的奖章达百余种,这从陆君祥收藏的军功章中都可以看得出来。此外,在陆君祥的收藏品中,还有外国的军功章100多枚。
   卢骅--一个收藏将军签名明信片的机关干部
   卢骅是辽宁省某机关干部,他专门收集将军签名明信片。1982年,卢骅从辽宁大学历史系毕业,当时,邮电 部开始发行每年一套的有奖贺年片,还发行各种带邮资的明信片。卢骅想,单纯收集成套的明信片没有特色,不如请老将军亲笔签名,再题写一两句词,通过邮局实寄,不仅具有特色,也更具收藏价值,于是,他便开始了将军签名明信片的收藏。
   目前,卢骅已拥有400多枚将军答名明信片,其中有一半是出自1955年至1964年被授予上将、中将、少将军衔的将军之手。这些将军除了亲笔签名之外,有的还附上一两句话,有的是写几句古人诗词,或书写自撰的诗词对联,内容丰富,涉猎广泛,可谓异彩纷呈,精美绝伦。而且,这些明信片除少数是装入信封内邮寄的外,多是通过邮局实寄的,票、片、戳俱全,真实地记录了20世纪80-90年代人民邮政实寄片的历史。
   从1986年起,卢骅在铁岭、沈阳等各地多次举办了《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亲笔签名实寄封片展》,受到了各界观众的好评。
   卢骅从小最敬佩的就是军事家和科学家,所以他在收藏将军答名明信片的同时,还注意收藏中国当代著名科学家资料。据讲,他已收集到了现在所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两种院士的资料,并建立了我国第一家著名科学家家庭资料收藏馆。在众多的资料中,最珍贵的当数300多位院士的亲笔签名和题词。
   唐卓敏--一个搜集日军侵华史料的香港医生
   近20年来,身兼香港收藏家学会副会长的香港医生唐卓敏乘前往日本、英国、美国等地公干、旅游之便,专门搜购日军侵华期间的报刊资料和图片,为日军侵华暴行留下铁证,现已累积数大箱藏品。
   唐卓敏目前在香港伊利沙白医院任职顾问医生,1995年与友人高添强编著《香港日占时期》图片集,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在唐众多藏品中,以全套108张的19路军抗日明信片最为珍贵。1932年,日本进攻上海闸北,19路军奋勇抵抗。当年上海一家出版商把拍下的战地照片印成明信片,但很少有人能完整保存全套108张。后来一位李姓中国军人,购进全套明信片,嘱咐儿子李念珍一直保存,李念珍一直保存着这套明信片,无论到什么地方都带在身边。李年前发现儿女对这套明信片不感兴趣,担心这套历史文物在他身故后散失,遂通过香港掌故研究者鲁金,以7000多港元售予唐卓敏。
   日本侵华期间,日本军方发行大批军用明信片(日文称为军事邮便")供士兵与家乡通信之用,一些士兵战后把这些明信片卖给古旧物品商店。唐近年在伦敦、东京等地搜购了数千张军用明信片,部分是于六七年前在伦敦古物拍卖会中,以每张数百港元的价格购得。这些明信片大多反映当年日军在华作战的情况。
   在一些明信片上,"杀!杀!杀!"的字样仍然清晰可见。纸背仍然隐隐透出浓烈的血腥味。
   唐卓敏藏有多种1937年日本《朝日新闻》和日本政会当年在中国印制的对华战争宣传画报,例如《帝国陆军大写真》、《满洲事变写真》等。此外,他也保存着数百张欧美记者拍摄的日军侵华照片。
   李俊波--一个收集展示日军侵华罪证的青年人
   李俊波是河北省沧州市的一名青年职工。2001年6月,沧州市委、市政府、军分区与沈阳"九·一八"事变纪念馆在沧州联手举办了一次展览,同时展出的就有李俊波的200多件藏品。在他的藏品中,有侵华日军遗留的军刀,其中将佐级的佩刀有5把;有日军各式各样的"军功章"、"纪念章",其中伪满洲国"建国功劳章"等几枚"奖章"是罕有的文物。
   张梦伟--一个二战邮品收藏迷
   张梦伟是上海市的一名普通工人,也是一位邮集爱好者。在上海市第三届集邮展览会上,张梦伟潜心10年收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邮集《玩火者必自焚》令观赏者赞不绝口。上海的老集邮家唐无忌评价说:"张梦伟收藏的二战邮品极为系统、极为完整地涵盖了所有参战国家,可以说是国内最齐全的二战邮品,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张梦伟的二战邮品中有不少来自战场的实寄封,有印着德奥合并纪念邮戳的邮资品等,十分珍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