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2656|回复: 4

(转贴)康熙教子庭训格言(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3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IP未知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十三):有事无事 敬以存心

训曰:凡天下事不可轻忽①,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处之。慎重者,敬也②。当无事时,敬以自持③;而有事时,即敬之以应事物;必谨终如始④,慎修思永⑤,习而安焉⑥,自无废事。盖敬以存心,则心体湛然⑦。居中,即如主人在家,自能整饬家务,此古人所谓敬以直内也⑧。《礼记》篇首以“毋不敬”冠之,圣人一言,至理备焉。
【注解】
①轻忽:轻视,疏忽。②敬:恭敬,端肃。此处意为警戒。③自持:自己克持,保持一定的操守、准则。 ④谨终:慎终。小心谨慎,始终如一。⑤慎:谨慎。修:修养。永:长久。⑥习而安:此处意为习惯。⑦湛然:厚重、澄清的样子。⑧直内: 指内心变得正直。
【语译】
庭训道: 天下任何事情,都不能小看和大意 ,即便是最小最简单的事情,也应当慎重对待。所谓慎重,就是要有“敬意”。在没有事的时候,用“敬意”来自我约束。在有事的时候,就用“敬意”来应对事务。深厚的敬意,贯穿事情的始终,谨慎修持敬意让敬意永存,不断修习渐成习惯,自然就没有做不成的事。这大概是在心中常存敬意,身心就会清明通达之故。“敬意”在心中,就如同主人在家里,自然能够整理好家务,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敬意”可使人心正直的含义啊。《礼记》篇首就拿“毋不敬”开头,圣人这一句话,是极有道理的。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十四):大小事务 防微杜渐
训曰:凡理大小事务,皆当一体留心,古人所谓防微杜渐者。以事虽小而不防之,则必渐大,渐而不止,必至于不可杜也。
【语译】
处理大小事务,都应当小心谨慎,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防微杜渐”的含义。以为事情的问题很小就不加以防备,问题就会愈来愈大,愈来愈大而又不加以遏止,必将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十五):怀柔远人 教化普遍
训曰:尔等见朕时常所使新满洲数百①,勿易视之也。昔者太祖、太宗之时,得东省一二人②,即如珍宝爱惜眷养。朕自登极以来,新满洲等各带其佐领或合族来归顺者③,太皇太后闻之,向朕曰:“此虽尔祖上所遗之福,亦由尔怀柔远人,教化普遍,方能令此辈倾心归顺也。岂可易视之?”圣祖母因喜极,降是旨也。
【注解】
①新满洲:黑龙江流域为满族故乡。皇太极即位后,统一黑龙江流域,把该地居民编入旗籍,称为“新满洲”。他们均隶各旗,“俱令披甲”,成为满族八旗的组成部分。 ②东省:指东三省。③佐领:官名。清制,京师满蒙诸旗,均置佐领。满语称牛录章京。
【语译】
庭训道:你们看见我时常派数百名使者到新满洲,可千万不要轻看了这件事情。过去太祖、太宗在位的时候,能得到东三省来归顺的一两个人,就视为珍宝,十分爱惜特别照顾。我自即位以来,新满洲等地方的首领们纷纷带着他们的佐领官或者是全族百姓,前来归顺我们清朝。太皇太后听说这件事后,对我说:“这虽是你的祖上的功德留下来的福分,但也是由于你用恩德来感化边远之人,令德教之风遍及全国,才使这些人诚心诚意前来归顺啊。怎么能够小看这件事呢?”圣祖母因为非常高兴,就降下了这一圣旨。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十六):一切事务 不可懈慢
训曰:顷因刑部汇题内有一字错误,朕以阃笔改正发出①。各部院本章朕皆一一全览,外人谓朕未必通览,每多疏忽。故朕于一应本章,见有错字,必行改正;翻译不堪者,亦改削之。当用兵时,一日三四百本章,朕悉亲览无遗。今一日中仅览四五十本而已,览之何难?一切事务,总不可稍有懈慢之心也。
【注解】
①阃(kǔn)笔:红色笔迹。清制,内外奏章或特降之旨,由皇帝阃笔批示书写,表示出于亲笔。
【语译】
庭训道:近来,因为刑部呈送上来的公文中有一个字错了,我就用红笔改正过来颁发了下去。各部、各院的奏折、奏本等我都一一通读过,外边的人以为我未必能够通览,所以,写奏本是每每多有疏忽。故此,我在所看的全部奏章中,一旦发现有错别字出现,就加以改正:那些翻译极差的文字,也加以删改。当年,国家有战事时,每天送上来的奏章、奏本有三四百件之多,我都一一通览,无一遗漏。现在,一天之中,送上来的奏章等仅有四五十件而已,通览它们又有什么困难呢?做任何事情,无论大小,总不能有一点懈怠轻慢的念头。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十七 ):熟读经史 不看“小说”

训曰:古圣人所道之言即经,所行之事即史。开卷即有益于身。尔等平日诵读及教子弟,惟以经史为要。夫吟诗作赋,虽文人之事,然熟读经史,自然次第能之①。幼学断不可令看小说②。小说之事,皆敷演而成③,无实在之处,令人观之,或信为真,而不肖之徒④,竟有效法行之者。彼焉知作小说者譬喻、指点之本心哉!是皆训子之道,尔等其切记之。
【注解】
①次第:次序,依次。②小说: 古人多指浅薄琐屑的言论或故事。《汉书•艺文志》把小说家列为九流十家之末。③敷演:铺陈演述。④不肖:不成
才,不正派。
【语译】
庭训道:古代的圣人,他们说的话就是“经”,他们所行之事就是“史”。所以,只要打开经史书卷,就会有益于修身。你们平日所诵读的以及教导子弟的,只应该以经史为主。至于吟诗作赋,虽说是文人的事情,但你们在熟读经史的过程中,自然也能慢慢学会。孩童接受教育期间,断乎不能让他们读浅薄的“小说”。小说之类所描述的事情,都是渲染铺陈演述而成的,没有多少实在的内容,如果让孩童读了这些书,或许会信以为真,那些不成器的子弟,甚至会照着小说上的人物去行事。他们哪里能知道写小说的人运用譬喻、指点手法时的真正目的呢!这些都是教导子弟的道理,你们千万要牢牢记住啊。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十八):苗人犷猂 以德服之

训曰:王师之平蜀也,大破逆贼王平藩于保宁①,获苗人三千,皆释而归之。及兵滇中,吴世穷蹙②,遣苗人济师以拒我。苗不肯行,曰:“天朝活我,恩德至厚,我安忍以兵刃相加遗耶?”夫苗之犷③,不可以礼义驯束,宜若天性然者④。一旦感恩怀德,不忍轻倍主上⑤,有内地士民所未易能者,而苗顾能之⑥,是可取之。子舆氏不云乎⑦:“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⑧;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宁谓苗异乎人而不可以德服也耶?
【注解】
①王平藩:吴三桂部将。保宁: 地名。在四川境内,今阆中县。
②吴世: 吴三桂孙。吴三桂病死后,他继承帝位,改元洪化。后兵败自杀。
③犷: 蛮横。
④宜若:就好像。
⑤倍: 通“背”。背叛。
⑥顾: 反顾,反而。
⑦子舆氏: 孟子的字。
⑧赡:充足,丰富。
【语译】
庭训道:我朝大军平定四川那会儿,在保宁打败了王平藩这个逆贼,俘获苗族人三千多,我们把他们都释放了,让他们各自回家去。等到我朝军队军云南中部时,逆贼吴世走投无路,便鼓动苗族人出兵相助来抗拒我朝大军。苗族人不肯照办,他们说:“天朝曾让我们生还,恩重如山,我们怎能忍心报之以刀兵相加?”众所周知,苗族人生性粗犷彪悍,似乎不能够用义礼来驯服约束他们,好像天性就是这样。但是,他们一旦产生感恩怀德的感情,就不忍心轻易背叛自己的主人或上级,这个方面,是内地民众所不容易做到的,而苗族人反而做得很好,这是很可取的。孟子不是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么:“用武力征服他人,并不是心服,是力量不够;以德服人,才是心悦诚服啊。” 我们怎能说苗族人和一般人有差别,不能用“德”去感化调服呢?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十九):仁者之心 无所不周

训曰:仁者以万物为一体,恻隐之心,触处发现①。故极其量②,则民胞物与③,无所不周。而语其心,则慈祥恺涕④,随感而应。凡有利于人者,则为之;凡有不利于人者,则去之。事无大小,心自无穷,尽我心力,随分各得也。
【注解】
①触处:随处,处处。
②极:穷尽。量:限度。
③民胞物与: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意为泛爱一切人与物。
④恺涕:和乐平易。
【语译】
庭训道:“仁者”把万物看作一体, 恻隐同情之心,随处可流露出来。所以考察他的器量,他把百姓当作手足,把万物视为同类,仁爱之心遍及天下万物。说到他的内心,他的内心慈祥和乐,这种慈祥和乐,永葆常在。凡是有利于他人的事情,“仁者”就去做;凡是不利于他人的事情,“仁者”就不做。事情不论大小,仁爱之心都是绵绵无尽的,只管尽施仁爱之心力,万物依照它们的缘分得到它们应该得到的仁德之辉。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二十):凡事诚敬 不务虚名

训曰:吾人凡事惟当以诚,而无务虚名。朕自幼登极,凡祀坛庙神佛①,必以诚敬存心。即理事务,对诸大臣,总以实心相待,不务虚名。故朕所行事,一出于真诚,无纤毫虚饰。
【注解】
①坛庙:坛,天坛、地坛。庙,祖庙。
【语译】
庭训道: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该“诚”字当头,而不要去追求什么虚名。我从幼年即位之日起,只要是祭祀坛庙里的祖宗神佛,都必定心存诚敬。即便处理朝中大小事务,对待各位大臣,也总以诚心相待,不求什么虚名。所以,我为人处事,完全出于一片真诚,绝没有一丝虚伪和夸饰的成分。
发表于 2009-4-7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反复阅读 ~~
发表于 2009-4-10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一切事务 不可懈慢
越是小事,往往越不注意。所以无论大事小事,都不能懈怠轻慢态度。

由此联想到另一种怠慢,在以前也有好多朋友说过:总忘事!
其实这个观点自己也总结过,在能及时办理的事情处理上,能当时做就当时做,处理完了,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09-4-13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十四):大小事务 防微杜渐
训曰:凡理大小事务,皆当一体留心,古人所谓防微杜渐者。以事虽小而不防之,则必渐大,渐而不止,必至于不可杜也。
细读,和上面说的也有相似之处。
发表于 2010-4-19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很不错的东西。。学习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