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804|回复: 2

雄鹰成标本 看了也神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7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感念神于天圣于地朋友,昨天嘉言于我:
       你是一位勇士,因为你赞赏着光明磊落;(注册真名,约束言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你是一位将军,因为你主宰着自己的灵魂;(管不了别人,却应管自己。求索着,不断地反思进取,追寻永不陨落的理想,直到告别这个世界!)
       你是一位园丁,因为你始终在释疑解惑;(法律知识,点亮自己,照亮别人,秉烛而行,同沐光明)
       你是一位高僧,因为你不怕清苦和寂寞;(欣赏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人生境界;欣赏星云法师《我忍了一辈子》的人生境界。)
        祝福你:坚强,勤勉,勇敢,快乐!(说得多好,坚强、勤勉、勇敢着,就快乐了)
        想起尘世中人生的两种境界:
        一是教师范跑跑,地震时不顾学生自己先跑,还撰文发表,展现真实的自我本性,自认为是说真话。相当于脱了裤子光着屁股,还到大街上跑,拿无耻当“英雄”的行为。
        二是在一位作家纪念周恩来的文章后边,看到附有这样一句话,我看做是这位作家对人生的认识:“世上本無君子,有的只是偽君子;一個人終其一生地做了偽君子,他......便成了君子!
        最近,常想一个人怎样崇高、神圣、庄严、优雅的活着,感觉美好的活着。这样,当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最值得宽慰的,莫过于确信没有虚度此生。法律是规范性思维,那么,冥冥之中,有没有一种尺度和规则,信仰、遵守、践行着,就可以达到这种更高层次的高贵的人生境界呢?
        我想:还是从审美的角度思考,比较现实。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上崇高之美,可达到此种境界。

                                        一、崇高美高临在平庸渺小之上,去和卑鄙萎屑作斗争

        我从多年前,侯老师赠送《美学原理纲要》找到了答案,这就是:

        优美与崇高是美的两种不同形态,即美的两种不同种类。如风和日丽和狂风暴雨,这是两种不同形态的美,给我们的审美感受也是不同的。前者给我们心旷神怡的审美愉悦,后者给我们的确是无限的力量感觉,可以扩大我们的精神境界和审美享受。前者叫优美,后者叫崇高(或壮美、或伟大)。中国的传统美学亦分为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崇高又是一种以力量和气势取胜的美,是一种显示主体实践严重斗争和动人心魄的美,又是一种具有强烈的伦理道德作用的伟大的美。
        崇高的对象在它们的体积方面是巨大的,而美的对象则比较小,美必须是平滑光亮的,而伟大的东西则是凹凸不平和奔放不羁的;
美必须避开直线条,然而又必须缓慢地偏离直线,而伟大的东西则在许多情况下喜欢采用直线条,而当它偏离直线时,也往往做强烈的偏离;
        美必须不是朦胧模糊的,而伟大的东西则必须阴暗朦胧的;
        美必须是轻巧而娇柔的,而伟大的东西则必须是坚实的,甚至是笨重的。
        在这里,崇高与优美的区别是明显的,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如果说,优美是主客体处于相对统一状态的话。那麽,崇高的特点是: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中。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劲的气势。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刚健、雄伟的特征,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
        在社会生活中,崇高通过严重的主客观斗争、艰巨的实践,展示出人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巨大力量。由于斗争的严重性,在矛盾的激化中显示出英雄人物的坚强性格和人的本质力量。特别是为了社会的进步,人民的解放,那种奋起反抗,英勇斗争,主体实践发挥着巨大的威力。对象愈加显示惊人的可怕,愈加阻碍着实践主体,越是显示着崇高美的力量的伟大。
        如:“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对坚持东北游击战争的抗日武装力量施加了更大的压力。杨靖宇将军率领的一方面军在长白山区坚持抗日。由于叛徒告密,杨靖宇在森林里坚持奋战五昼夜,他几处受伤,加上腹中饥饿,精疲力竭。“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是真实的写照。后又与跟踪而至的日伪军相遇。但他毫无惧色,倚着大树,双手开枪,顽强抵抗。敌人狂喊:放下武器,保留性命,还能富贵。
        杨靖宇将军却挺身而出高呼:最后胜利是中华民族的。
          象这样大义凛然,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宁死不向敌人投降,这样光辉的民族英雄形象正是崇高的集中表现。正如一首东北民歌所歌颂的:
                                 十月腊月天,
                                 松柏枝叶鲜,
                                 英雄杨靖宇,
                                 长活在人间。

        人的所有感情都可以归结为两大类,这就是自我保全和相互交往。
        属于自我保全的一类情感,主要是与危险和痛苦相关。它不能产生积极快感,相反,倒会引起一种明显的痛苦或恐惧的感觉,由于危险和痛苦的消失,也会产生一种愉悦。
        这种愉悦是由痛感转化而来的,这就是崇高感的起源,产生这种情感的东西,就被称为崇高的东西。属于相互交往的一类情感主要与爱联系在一起,所产生的是积极的快感,这就是美感的起源,凡能产生这种积极快感的东西,就是美的。
        崇高而伟大的对象引起我们的惊异情绪,并带有某种程度的痛苦或恐怖之感。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的《崇高的分析》中,认为崇高的特征是“无形式”。即对象的形式无规律、无限制或无限大。他说:“它们(按指自然里的崇高现象)却更多的是在它们的大混乱或极狂野、极不规则的无秩序或荒芜里激引起崇高的观念,只要它们同时让我们见到伟大和力量。”
        崇高是想象力与理性互相矛盾斗争,产生比较强烈激动、震荡的审美感受。崇高感是由痛感转化而来的,它是一种仅能间接地产生的愉快。
        一种是数学的崇高,一种是力学的崇高。表现为一种力量上的无比威力。
         崇高是人对自己伦理道德的力量、尊严的胜利的喜悦,是与理性观念直接相联系。因此,必须有众多的“理性观念”和一定的文化修养,才能对崇高进行欣赏。欣赏崇高需要有更多的主观条件,因此,崇高比美更具有强烈的主观性。
         那麽,到底什么是崇高呢?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崇高是“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强有力的多。
         崇高是美的一种表现,是事物的一种客观性。
         崇高美不仅比优美有着特殊的威力,而且有使人更高尚的特点。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战火中,抢救伤员,体现了这种大美。
         它能提高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鼓舞人的意志和毅力。
         它激发了实践主体的巨大的潜在能力,使人感觉到高临在平庸和渺小之上,促使人去和卑鄙、萎屑作斗争。
         鲁迅曾说:“养肥了狮虎鹰隼,它们在天空,岩角,大漠,丛莽里是伟美的壮观,捕来放在动物园里,打死制成标本,也令人看了神往,消去鄙吝的心”。
         崇高和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对一种行为做审美评价时,我们既可说是美的,又可说是崇高的。崇高和美有一致性,崇高是在艰苦环境中,显示出主体实践的顽强、英勇的斗争,她是美的一种更壮丽、更雄伟、更高尚的形态。
         岳飞的满江红表达了不愿虚度年华,收复国土的雄心壮志,具有崇高的美。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再如南宋末年的抗元英雄文天祥,他为了阻止元兵的南下,高举义旗,奋力抵抗,虽然接连失败,但毫不灰心。被俘后,在燕京关押了三年,始终浩气长存,不肯屈服投降。临行时从容不迫。他留给人间的光照千古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和《正气歌》,表现了宁死不屈的崇高精神。

         在革命战争年代里,无数的先烈,洒热血,抛头颅,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甘愿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那种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精神又是多么的壮美与崇高,是多么的动人心魄,振奋与激荡人的心灵。烈士陈铁军和周文雍同志,把刑场变成了他们举行婚礼的现场,在刑场上,陈铁军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说:“同胞们,党派我和周文雍同志在一个机关,我们的工作合作得很好,两人感情也很深。但是为了革命的利益,我们还顾不上谈私人的爱情,没有结婚。今天,当我们就要把自己青春和生命献给党的时候,我们就要举行婚礼了。让反动派的枪声来作我们的结婚礼炮吧!”
         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对待革命和爱情的态度,饱含了对敌人的蔑视,是多么伟大的激情和乐观主义力量啊!这种革命行为是无比英勇的,这种爱情是无比坚贞的,是最壮丽的、最崇高的美。
           以上事实说明社会生活中崇高的特点是:在严重的实践斗争中所显示的伟大实践力量,所谓严重的实践斗争是指矛盾处于激化的状态,由于矛盾的激化,带来的是斗争的艰苦性,人的实践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才显示出它的伟大力量。而人物形象的优美则常常是表现于矛盾处于相对静止、均衡的状态。由于崇高体现了矛盾的激化状态,因此它的表现形式具有粗犷、激荡、刚劲、有力的特点,是美的升华。崇高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鼓舞人们在实践斗争中的信息和勇气,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三峡大坝的那种雄伟工程,狂风暴雨中的海燕,搏击长空的雄鹰,也都显示了壮美,给我们一种崇敬感。
                        
                               二、康德懂得自己的价值并把人看做值得尊重的生物
   
        我从我最敬佩的法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康德那里找到了答案。
          康德!一提起这个伟大的名字,我的心中就荡起一种既仰慕又亲切的感情。康德以其《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三部巨著为人类理性所能达到的高度——真、善、美,标出了一个清晰的界限。爱因斯坦等科学大师、思想巨匠,无不沐浴过他思想的光辉,受到启迪。在当代中国,康德的魅力曾经影响了多少青年知识分子的心理!
         康德思考的:人的认识能力问题,譬如道德问题、人的自由问题等等。在所有这些问题上,康德的思考都是理智、平易和全面的,至今读来仍会感到一针见血、条理分明。《宇宙发展史概论》打开了一扇奥妙无穷的知识之门。他最爱的女性是母亲。母亲栽植和培养了他一切善事的萌芽,用天然现象启发心灵,对他的一生有着永恒的有益的影响。
         康德常用格言是:不要绕着困难走,而要迎着困难行。来激励自己。康德不太喜欢游戏,更不喜欢游荡,他的生活非常严谨。
         康德第三次当家庭教师是在凯瑟琳伯爵家中。伯爵夫人年轻貌美,非常爱好哲学,她在25岁的时候曾将戈特舍德的哲学著作译成法文。康德与这位漂亮而有学问的夫人很谈得来,很倾慕她的美貌和多才多艺,夫人也为康德渊博而深邃的知识和见解所折服,他们惺惺相惜,康德第一次对女性产生了爱恋之情,伯爵夫人在这位年轻教师的心中激起了爱的涟漪。虽然,这种爱情是不会有结果的,但他们之间的美好情谊保持了20多年,而且康德在自己的一些著作中经常提到她。今天我们看到的康德最早的一张画像,就出自这位夫人之手。
         几次不成功的恋爱并没有使康德感到沮丧,他很乐观,并且时常宣传独身的好处,这也因为他对哲学的热爱占去了他主要的经历与时间,爱情不能使他那颗伟大的心灵长时间地受到干扰。
         越到晚年,他反而为自己的独身生活感到庆幸。他对哲学研究的兴趣超过了一切,并把毕生经历倾注其上,即使康德没有做出那么伟大的思想贡献,独身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就是康德生活中的悲剧。他那宁静而恬淡的一生,足证康德之生命历程是完满无缺的。
         所有熟悉康德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善于交际和通情达理的人。他的工作十分繁忙,他热爱自己的工作,但他并不是工作的机器,他也善于休息和消遣,善于把惯于深入思考的学者风度,同文质彬彬的举止结合起来。
         他认为,胆汁质的人性格暴躁,有碍于友谊,多血汁的人性格活泼热情,容易和很多人交朋友,而事实上他和谁都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抑郁质的人虽然交不到很多朋友,但这些人都是真正可靠的人。康德认为自己就是抑郁质的人。
       康德强调说,
          不要以为抑郁质的人不懂生活乐趣,总是陷入苦闷之中,这种具有突出的崇高信念,享受给他带来的乐趣具有一种严肃的味道,但乐趣不会因此而变得淡薄。
          他与人为善,坚贞不渝,对不公正的事情反映强烈。
          他的感情服从于原则,不受他人的看法左右,足以自己的见解为出发点。抑郁质的人善于保守自己的和他人的隐秘,痛恨虚伪做作。
          他具有深刻的人类尊严感。
          他懂得自己的价值并把人看做是值得尊重的生物。
          他不能容忍任何奴颜婢膝,把自由当作是高尚的美德。
       抑郁质性格的缺点是:严肃易变悲观,虔诚易变成狂信,对自由的热爱就会变成亢奋,凌辱和不公正就会在他身上激发起复仇的渴望。在这种情况下,他会敢于铤而走险而把生命置之度外。如果他的情绪遭到破坏,而神智又不清醒,就会陷入狂热和幻觉,他相信梦和预兆。他有成为怪人、幻想家和狂信者的危险。
        真诚的友情符合这种性格。消失的友情也觉得神圣万分。
        康德讲演自然地理,数学,名震遐迩。
        康德把卢梭比作“第二个牛顿”。他借助牛顿公理来洞察无垠的星际,卢梭则帮助他窥探人类心灵的奥秘。卢梭的著作唤起了他内心强烈的共鸣。
        以前,康德颇以学者自负,他说:“我生来便是一位学者,我自觉求知欲很大,时时企求进步,或有分寸之效,便自高兴得很,但是,卢梭纠正了我这种看法,炫耀自己特长的心情消失了,我学会了尊敬人。”
        康德认为人要经过四个教育阶段:
                                               学会遵守秩序,
                                               养成劳动习惯,
                                               学会待人处事,
                                               成为有道德的人。
        最后一项最难达到。要养成花费大力气和具有坚强意志才能完成事业品质。不要好吃。他认为要教育孩子对手淫反感和恐惧,认为会给身体带来有害的后果,其道德后果更坏。
        他的心绝不慕虚名,也没有丝毫卑鄙的骄气,他的行为庄严神圣,正与他的道德相称。
        康德那颗崇高的心灵从不因金钱、名誉、权力而受无端的纷扰。
          康德有这样的名言:
          没有道德的神是可怕的。
          谁能始终保持青春,谁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三、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康德在《论崇高感与优美感》中讲到:男人到了一定年龄应该给人崇高感。
          典 型的中国人什么样呢?由于文化传承的某种中断,现当代中国人可能都已经陌生。我很赞同清末民初"一代怪杰"辜鸿铭先生两个字的高度概括:"温良!"   在大作《中国人的精神》中,辜先生解释说:
         "我所谓的温良,绝不意味着懦弱或是软弱的服从。正如前不久麦嘉温博士所言:中国人的温良,不是精神颓废的、被阉割的驯良。这种温良意味着没有冷酷、过激、粗野和暴力,即没有任何使诸位感到不快的东西。在真正的中国式的人之中,你能发现一种温和平静、庄重老成的神态,正如你在一块冶炼适度的金属制品中所能看到的那样。"
       王焱先生《贵族的兴衰》说道:
         "真正的贵族,意味着与某种历时久远而又符合公道的制度规则之间,形成一种忠贞不渝的关系。真正的贵族意味着对于政治社会承担更大的责任与更多的义务。"
         这是我见过的对贵族最精准的描述性定义,它廓清了漂浮在这个概念上的杂草泡沫,消除了多年来许多人对"贵族"的误解,倘以此衡诸当代国人,可称贵族者自然几希,在这少之又少的人里,卓然而翘楚者,当有你我的身影。不是财富地位,而是行走坐立、言谈表情、为人见识、待人处事、精神境界,给人崇高感,崇高的美。
         康德已告别这个世界二百多年了。
         至今,每当德国青年男女结婚之时,都要到康德故地敬献鲜花,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
      温家宝总理曾经在上海复旦大学,深情的朗读康德名言:这就是他的《实践理性批判》中有名的结论,正好是他对自己崇高的灵魂的最好说明:
     “有两种东西占据我的心灵,要是不断地加以思索,就会给我以时时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那就是在头顶的星空和我内心的道德法则。”
         从新婚伴侣的鲜花,到温家宝总理的深情朗读,走笔至此,一个声音在我心中呼唤:
         创造崇高大美,
         学习康德先贤。
         这正是:
                           高天厚土,
                           中外古今。
                           大德贤僧,
                           灵犀相通。
                           崇高之美,
                           铿锵前行。
发表于 2009-2-7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好文章,慢慢欣赏,慢慢消化,先献花。[em115]
发表于 2009-2-7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好文章,慢慢欣赏,慢慢消化,先献花。[em11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