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2769|回复: 9

[原创]有关贫穷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 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P>    一</P>
<P>    他曾经是一个栗蘑养殖大户。在即将收获的时候,一场大火让他几十万元的家业付之一炬。那年的冬天,他是在乡亲们的救助中度过的,而他的重建工作,也就是从这片废墟上背负着十几万元的外债艰难开始。<BR>    第二年,一场特大的洪水袭击了南方的多个省市。各地都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为灾区捐款捐物活动。捐款箱就放在村委会办公室内,四周挂满了在灾区拍的照片,那一片片狼籍的废墟和废墟上的孩子那含泪的眼神,让人总有一种揪心的疼痛。<BR>    让人没想到的是,村民纷纷过来捐款,二十的,五块的,也有硬币,还有拿着衣服和被子的。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就在这次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他来了,手里拿着几张十元的钞票。这正被乡里文化站的人看到,当问起他为什么自己在这么困难的时候还要捐款时,他憨厚地笑了笑说了一句话,让大家回味了很久:这次捐款,即使我不捐,我也不会因为省下了这些钱而变得富有,而我捐了,也不会因为这些钱就更加贫穷。接受过救助的人,怎么也不能忘记了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也要帮帮别人。人总是要有良心的。<BR>    是啊,因为接受过别人的帮助,所以总要记得,更重要的是帮助别人——这叫良心呢。其实我总在想,象他这样的人,贫困不会是永久的。因为他对富有的追逐的同时,同样没有忘记了对爱的报答和感恩,尽管他还不富有。或许这才是对金钱最纯净的仰望吧。</P>
<P><BR>    二<BR>    <BR>    暑假我们遇到她的时候,是在商贸城的小吃街上。她见到我,并没有躲开,而是大大方方地招呼我,那神态根本不象刚初中毕业的学生。她让我来她们的小食摊上吃饭。我没有推辞,让她领着我们找了一个没有人的空位置。坐下之后她便是热情地为我们跑前跑后。<BR>    我问她,怎么到这里来打工了,她告诉我,这是她表姐开的小摊儿,反正假期也没什么事儿,正好可以打工挣些学费。她还有些稚嫩的脸上淌着汗,虽有些疲惫的神态下,掩盖不住那种自己独立挣钱的骄傲。还没等她说完,别的桌子就叫她了。她答应了一声,告诉我们慢慢吃,她要忙了,说完又跑到那边开始招呼他们。邻桌笑呵呵地跟我说:“你真行,教出来的学生还真有经济头脑!”尽管是一句玩笑,但我能听出他们语气中的揶揄成份。<BR>    我对他们笑了笑,并没有自我解嘲,告诉了他们关于这个女生的故事。她是个孤儿,三年级时开始就一直和大伯住在一起。她的成绩不错,在今年是以全县第七名的成绩考入县一中的,在学校是班长,很懂事儿,来这里她是想用自己的劳动减轻一下她大伯的负担。当我说完之后,他们再也没有原来的那种感觉,只是唏嘘不已。<BR>    吃完饭,她执意要少收我们几元钱,我说什么也不肯,后来她还是听从了我的,一如在学校时。<BR>    今天,我写出了这个故事,并不是要人们想引起有钱人的一丝怜悯,这个孩子,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努力地扑打着自己尚还稚嫩的翅膀。虽然没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活着,但与常人相比,她的生活中却有着更多的艰难,这样的孩子,即便卑微,但也一样顶天立地,因为你能从她对生活的态度和秉持的信念中,就能感受到一种精神,那叫做——自强不息。  <BR>  </P>
<P>    三</P>
<P><BR>    据说,这是网上回帖率最高的图片之一。  <BR>  阳春三月,树梢上已经透出点点新绿。人来人往的小巷中,一个盲人坐在那里,神态专注而平和。他的怀中,一把二胡透露出岁月的斑驳。身前的地上,有一个红色的小铁罐。<BR>    在画面的右侧,一个年逾古稀的老奶奶走过来,肩上背着一个用尼龙袋改装的一个袋子,边角已经磨破。一块蓝色的头巾包在头上,却无法掩盖住双鬓飘飞的苍苍白发。从这些就能看出来,她也是一个乞讨的老人。老人饱经沧桑的脸上很平静,她左手拄着一根拐杖,右手努力地向下伸去,身体也微微地前倾着,为的就是让那只手,更能接近地面上那个铁罐。而在她那如枯树皮般的手中,竟然拿的一枚一块钱的硬币!<BR>    在远处,几个人在那里看着,漠然地在笑。<BR>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就被这个画面深深地感染了。在自己处在苦难的最底层的时候,还不忘记伸出手来,帮助与自己一样不幸人们,这是一种何等宽广的胸怀?<BR>    她是贫穷的,但当她看到她救助的那些人紧皱的眉头松开的那一刻,或许她能感受到,她自己内心的是何等的富有。 <BR>    当一些人在花天酒地地挥洒着属于自己的财富的时候,他应该要想到,还有人在寒冷中瑟瑟发抖;当我们在生活事业上并不如意的时候,你要想着,还有人远远不如我们,正在生活中的最底层苦苦支撑。 <BR>  <BR>   </P>
<P>    四</P>
<P>    最后这个故事,是和父亲有关的。<BR>    那是在六十年代吧,母亲因为病得不轻,来到了县城的医院。偶然的一个机会,认识了当时的当时医院里的一个输血队的队长,颇为投缘,混得烂熟。当时因为生活贫困,最起码的一天三餐只能保证母亲,父亲只能有一顿没一顿的将就着。正是在这个时候,父亲的这个朋友向他伸出了援助的手,时不时的接济他。甚至为了在医院的食堂中,卖饭的师傅给饭菜太少,他都要管一管。当母亲出院后,老实巴交庄稼人平生第一次有了一个县城中的朋友。这是他的一个骄傲。<BR>    大约是一年以后吧,父亲从大队那里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就是他的那个朋友打来的。原来他的一个兄弟要结婚,而女方是农村的,人家指定要六丈布票做做为财礼。而他们借遍了所有亲戚,加在一起,只有三丈。于是想向父亲借三丈布票。当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后,二话没说,东家挪,西家借,凑足了三丈布票,连夜走了七十里地,送到了城里。在父亲的那个朋友接过布票的时候,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还一再表示,年底一定要还上。之后父亲连夜又大步赶回了家,到家时,已经是早晨生产队出工的时间了。<BR>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已经到了年底。庄稼日子,大人和孩子都盼着过年能穿上新衣服,可在那个年月买布是需要用布票的。借给父亲布票的人来了好几次了,虽然小队里分的那些布票父亲全部还给了人家,但还差那么两丈的布票。那就意味着,父亲全家和另外的几户人家,将买不到一尺的布料!于是父亲先后写了两封信,很委婉地提向那位朋友起那些布票的事情,可是没有得到任何音讯。于是后来父亲又拨了一个电话,找到那位朋友,说起了布票的事儿,那位朋友显得十分内疚,并一再向父亲表示,他也在想办法,并尽快会还上。父亲没有再追问下去。<BR>    那年春节父亲是在内疚和不安中度过的。他为自己向朋友张口要那几丈布票而内疚,同时也为自己不能还上向乡亲的借的布票而不安,那些是几个家庭大人和孩子一年的盼头啊!自己为了朋友可以不穿新衣服,但好心好意的借布票给自己的邻居们呢?<BR>    半年之后,那些布票终于还上了。事后父亲和那个朋友的关系一直很好地保持着,一直有二十多年前的时候,后来就慢慢地就疏远了。直到前几日,我带着父亲多方打听,找到了这个朋友的家,故友已经不在了,他的老伴身体还算健康。我们停留了好长时间,聊了许多的事情,这让父亲略感欣慰。<BR>    回家的路上,父亲坐在车里很少说话,我知道,是那布票的那件事情,总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是他心中永不能磨灭的一个伤处。<BR>    他珍惜那份友情,生活是现实的,只是那贫困的生活让他多了那么多的无奈。其实我理解父亲,尤其是在贫困的生活之中,父亲还能时时刻刻保持着对这个世界细微的感知,而没有变得冷漠麻木,让我深感钦佩。他的这种感知,在这纷乱的大千世界之中,更显得弥足珍贵。</P>
<P><BR>?  贫困的生活是真实而艰辛的,我们的生命又是普通而又卑微。没有一个人会选择贫困,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要真实地面对贫困。当我们无法回避时,那就面对吧,把它当作是一把标尺,一杆天平,因为它比富有更能衡量出一个人内心世界的虚无和富有,更能让人感受到平凡人生命中的那份坚忍和不屈。<BR>    生活可以贫困的,但绝不能再有一个贫困的灵魂。  </P>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 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P>初次发帖,多多关照.</P>
<P>问候浪子钦差老兄,同时也向其他各们版主问好.</P>
发表于 2005-11-1 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P>    从头至尾的读了,关于贫穷的故事,四种不同的境遇,演绎了贫穷的终极:生活可以贫困的,但绝不能再有一个贫困的灵魂。</P>
<P>    平实的言语警示了平凡的话题.贫穷.</P>
<P>  语言把握如此精道.是我力所不及的.</P>[em01][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5-11-1 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P>不会说了!</P>
<P> 贫穷的人未必是穷人,富裕的人也未必富有!</P>[em01][em01][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P>谢谢楼上两位老兄的支持。明知道是过誉之词,但看过仍是满心欢喜。</P>
发表于 2005-11-2 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875ea2 size=4>明知道是过誉之词,但看过仍是满心欢喜。</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875ea2 size=4>好可爱,好坦诚的一句话。</FONT></P>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栗乡的人有点傻的实在。心里咋想滴,就咋说捏![em04][em04][em04]
发表于 2005-11-2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浪子钦差</I>在2005-10-31 19:21:23的发言:</B><BR>
<P>    从头至尾的读了,关于贫穷的故事,四种不同的境遇,演绎了贫穷的终极:生活可以贫困的,但绝不能再有一个贫困的灵魂。</P>
<P>    平实的言语警示了平凡的话题.贫穷.</P>
<P>  语言把握如此精道.是我力所不及的.</P>[em01][em01][em01][em01]</DIV>
<p>
发表于 2005-11-3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44bb44 size=7>人穷未必志穷</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44bb44 size=7>志穷之人才是真正的穷人</FONT></P>
发表于 2005-11-3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P>嗯 楼上佛讲的很好:)</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44bb44 size=7>
人穷未必志穷 <BR>志穷之人才是真正的穷人
</FONT>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44bb44 size=7></FONT> </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