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牢记历史——一个被掳往日本的唐山劳工的记忆
2005年5月的一天,春天和暖的阳光照在滦县曹家河漕村狭窄的街道上。咀嚼草料的奶牛,携雏觅食的母鸡,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然后,我的心情并不轻松,因为马上要触及一段被封存的历史,拜访一位幸存的二战期间被掳往日本的唐山劳工,82岁的倪永老人。
老人露出憨厚的笑容迎我们进屋,而一旦回忆起60多年前的一幕,一缕阴霾笼罩了他。1944年12月的一天,倪永被来村扫荡的日本鬼子抓走。后来,他和被抓的人一起被押送到塘沽,半个月后分批押上船送往日本当劳工。在日本清水港,他和中国劳工从事装船卸船的苦役,饱受摧残和折磨。他回忆说: “冬天我们100多人挤在漏风的木板寮棚里。吃的是豆面、白薯面饽饽,黑馒头就水,从没吃过饱饭,一年没吃过青菜。”“生病根本不给治,扔进所谓的‘医院’等死,死了扔到黑屋子,攒5、6个人一块儿火化。到日本战败回国时,我们一块儿干活的(劳工)死了三四十个。”
倪永说,自己被掳往日本的日子里,奶奶天天喊他的名字,几乎哭瞎了双眼。直到1945年底他才回国。他们村先后有20来人被掳往日本做劳工,现在活着的只剩下他一个。老人拿出保存了60多年的照片和“华人劳动从事证”让我们看。这是张三开折式两面印刷的“劳工证”。封面印有“华人劳动从事证”,并盖有“立人居住许可”印章。封底有“昭和贰拾年(注:1945年)壹月四日 证明”“在塘沽日本领事馆 领事 挂川 巌”“第35895号”“华北劳工协会劳工证”及“入国 20-1-12 山口县”等戳记或数字。内页贴有加盖钢印的倪永1寸照片,从右向左依次有“原籍”“氏名”“残留家族责任者”“劳动种别”“就业地”“期间”等内容。并有“右滞邦并劳动从事许可”“××县知事 今松治郎”等字样。
据日本外务省提供的劳工名簿显示,当年唐山地区掳往日本劳工有1854人。他们被迫在日本三菱矿业、三井矿业、酒田港运等46个“作业所”服苦役,有447人死在日本或去日本途中。另据抗战史专家称,六十年前,日本军国主义政府为弥补战时国内劳动力不足,置国际法于不顾,强行从中国抓捕大量平民及抗日志士到日本充当劳工,多达4万多人。日方与当时汪伪政府的华北劳工协会定的所谓“协议”,劳工根本不知情,劳工应得的血汗钱更是无从谈起。事实上,只有少数劳工到日本后拿到“华人劳动从事证”,保存下来的非常少。‘劳工证’完整记录了劳工办证时间、编号及到日本的时间、从事的工种等重要信息,有力地证明了这段历史。
倪永老人回忆这一切时几次落泪,一旁的老伴也频频拭泪。他说:“这么多年我留着这个(劳工)证,就是为了让下一代不要忘记(历史)。日本政府现在死不认账不行,这就是凭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