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2365|回复: 9

[原创]君子,最好是动口而不要动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5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                     君子,最好是动口而不要动手

     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颇让人感到震惊:国庆大假期间,《百家讲坛》主讲之一、已74岁的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在江苏无锡新华书店为读者签名售书时,突然遭一名年轻人挥起手掌打击阎老的脸部,又有一个年轻人试图闯进签售区,并大骂“汉奸、活该”等。原本热闹的签售,因为阎崇年被打蒙上阴影,阎老则坚持完签售活动才离开现场。看了这则消息后,我深为有人做出这种即有辱斯文又让斯文威风扫地的事情倍感痛心,又深感钦佩阎老作为一名资深学者的宽容和大度。
     我这人喜欢历史,但没研究过历史,只把读史书品古人当做自己唯一的乐事。我也不认识阎老,只读过他的书,听过他在《百家讲坛》上的讲座,他给我的感觉:这老头子很了不起啊,都70多岁的人了,讲起来清晰流利,史料也是信手拈来,很了不起!后来才知道他叫阎崇年,汉族,生于1934年4月,祖藉山东蓬莱,是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历史学家,研究满洲史、清代史兼及北京史。倡议并主持第一届和第二届国际满学研讨会,倡议并创建第一个专业满学研究机构—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北京满学会和北京满学研究基金会,先后到美、日、蒙古、港、台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多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市政府授予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自2004年5月阎崇年入主讲坛,主讲《清十二帝疑案》,在其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阎老疏淤理脉,用通俗生动而不失权威的语言,步步设疑、引人入胜的讲述方式,把清朝十二帝的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受到观众热烈追捧,随后又主讲《明亡清兴六十年》和《康熙大帝》等,使《百家讲坛》收视率一路飙升红遍全国,创下了央视10套收视率历史之最。看过阎老讲座的人都知道,阎老主要讲的明亡清兴、以及清朝的一些历史。但也有人发文称,阎崇年某些对清明王朝以及帝王的歌功颂德的观点让人觉得有失偏颇。


    电视是集多种形式于一体的大众化传媒,有人称《百家讲坛》是娱乐学术,我认为这个栏目办的不错,即然是大家都可以说话,你说我也说,让更多的人走上讲台,让更多的学术观点摆出来,让学者与普通百姓去争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得那么幽深的历史和人物,通过一种很通俗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世人掀起一股弘扬国学的读书热潮,让一些文化基础不太厚实的人也能够了解我们中华的历史,功德无量啊!从另一方面说,现代人们没有大块时间读古书,去了解历史,《百家讲坛》能趣味化的形象化的让社会各阶层的人去了解自己不了解的历史和人物事件,这是很好的创举!我认为这个栏目总比“超女超男”和“星光选秀”之类的好!但这个栏目在走红的同时一直争议不断,围绕主讲人引发的学术争议也从未间断,有人说,不少作品混淆了历史与现实的界限。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于丹在签售活动中就发生过读者面带微笑的穿着写有“孔子很生气,庄子很着急”字样的衣着抵制,这也很正常,本来是做学问人在学术方面所持的不同意见,对历史的看法有些意见分岐,可以著文立说,或是在学术界“打打嘴仗”,有争议是好事,更彰显史学界的繁荣吗。这使我想起了唐朝禅师青原惟信说的一段话:“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他的话道出了人们在参禅修身的三个不同的阶段,也是三个不同的境界,更是一种从不了解自然,到对自然的困惑,再到完全了解自然的过程。看法不一致很正常,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次对阎崇年的抵制如此过激,竟然发展到动手相打的地步了,我们历来讲“君子动口不动手”,这次“君子”竟然也动手了。

    对于此事,我倒是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我想说的是,我们怎么看待做学问的斯文之人。早在距今两千多年前,被后人称之为“大成至圣先师”和“文王”的孔夫子在《论语·子罕》中就曾说过:“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夫子的高度自信及勇做中流砥柱的人格魅力正是来于立言、立行、立功的完美人生,而今,夫子的言语犹在耳边萦绕,而生活在当今昌明时代人们的这种做法却让人颇感不解。要是说那个年轻人此举有辱斯文,让斯文威风扫地一点都不为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他一个耄耋之年鬓发皆白的老人,做了一辈子的学问,退休了本来可以在家尽享天伦之乐颐养天年,但他却选择了一条自己的另一种活法,那就是把这么多年的心得体会潜心著书,走上讲台言行身表,把自己多年寒窗苦读秉烛深思的心血讲出来奉献给世人,让后人评说,很不容易,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这也是多少人想做都做不到的,也是多少人想做却做不了的事。我们先不说他做的好与不好、对与不对、做的到位不到位,“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行动说明一切,单凭他这种精神,就应当受到世人的尊重,这也是我们这个人文昌明的时代和社会应当大力提倡与扶持的,这是其一;当然,对于历史上的许多问题,我们不能单凭某个人的观点就确定下来,本来历史上的许多事情一直都被后人此一时彼一时、颠过来倒过去、没完没了的折腾着呢,谁也不敢肯定哪种说法是对的,哪种说法是错的,那要看时代怎么发展了,这样的事在我们的历史上还少吗?连“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不也被打翻过好几次了吗,最近一次的发生距现在还不到四十年呢!那些个怀有不臣之心的“乱臣贼子”和“英雄豪杰”们,想要造反达到个人的目的时,首先要打倒的就是孔圣人,拆他的庙堂砸他的朔像,号召人们不要受孔夫子的思想影响,要起来造反;但一旦他们的目的达到了,要维护他们的统治,想长治久安时,又总是首先再把孔夫子的牌位请回庙堂供奉起来,让人们遵从他的学说和思想,用他的思想和学说统育臣民。所以,阎老的讲座如果有人反对或是与世人心里想的不一样是很正常的事,学术问题是可以商榷解决的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历史上的那些事,你持你的观点,我有我的说法,但你不应当因为人家说的与你想的不一样,就做出些下流的举动,更不能做出污辱别人人格的事,因为,你污辱的不止是阎崇年老师这样一个只存于个体上的一个人,你做出的是对中华那些做学问的全体斯文人的打击和污辱,是对那些致力于研究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人的打击,更何况是对一个年逾古稀之年的老人家!这是其二;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个有规则的时代,社会是个昌明的社会,讲求的是人与万物和谐相处,《论语》上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佛家讲求人的“六和敬”精神,其真谛即是“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而这“六和敬”精神与和谐社会的理念是相通的,“戒和同修”以制律为规范,“利和同均”以财富公平分配为社会价值观念,“见和同解”强调建立一致的伦理价值观念,“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表现为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团结、和睦、和谐的关系,就是“和而不同、美美与共”这些正相应于“法治的”、“公平的”、有共同理想目标的、“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说:阎崇年老先生所持的学术观点只是他个人在学术上的思考和看法,并没有说这就是历史,也没强迫别人非要相信他并以他的观点为准,哪怕是他说的不对,也还有国家的的权威机构和部门出来更正,如果哪个个人说他的观点不对,你可以站出来指出,也可以拿出更确切的证据反驳他,那样的话,可能也正是阎崇年先生乐不自持的事,怎么说出轮不到你一个年轻人出手动粗,你可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了,但你做出的却是小人行径,即使你说的再有理,可是你动粗了,这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家更感觉到阎先生的海纳百川和宽容大度,反过来更耻笑你的无知,你此举为斯文人丢了面子,是十足的小人举措,这是其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稳定有序、安定团结、各种矛盾得到妥善处理的社会。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在过去常被证明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也说过:“要在距离遥远的民族间建设一座相互交流知识和技能的桥梁,最终走向一个新的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相处,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理念,那么,这次貌似捍卫本民族主义的发难,居然对一个鬓发苍然的老者下手,自诩的文明不免就成了野蛮,为什么要对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出手相打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年轻人啊,你的举动是缺失了德行的举动,是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背道而驰的,别忘了,你也有老的时候啊!现在人们都把已婚女士称为“太太”,因为我们历史上的周朝曾有过三位伟大的女性:一位是太姜,王季之母,周文王的祖母;一位是太任,周文王之母,另一位是太姒,周武王之母,三位女性知书达理,才倍受后人的尊重,尊重老者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啊!年轻人,你连中华最基本的道德水准都没有了!

     我还想说的是,怎么看待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历史人物。中华泱泱五千年发展的历史,是一部辉煌灿然的历史,在人类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96%。关于汉民族形成的确切时间,中国学术界曾进行过一次广泛的讨论,大体有3种观点:一种观点说是形成于秦汉时代;第二种观点说是形成于明末清初或早在唐、宋;第三种观点说是形成于1840年以后。但普遍的看法认为汉族以先秦华夏为核心,在秦汉时期形成统一民族。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一位雄才大略杰出的英雄皇帝,他创建了历史上文治武功、非常灿烂的一个朝代,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措施,把匈奴追赶到漠北的地方去,解除了自殷、周以来威胁中原的祸患。又派使臣出使西域,使汉家声威震慑欧亚大陆。直到今天全世界的人们仍叫我们为“汉人”,称普通话为“汉语”,叫中文为“汉文”,在某种意义上,“汉”就代表中国。汉族人都认为黄帝是其祖先,实际黄帝所属集团的人们却是来自不同部落集团,经过漫长历史年代的接近、交往、斗争和融合,而形成共同族体。龙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崇奉的图腾神。在《说文解字》中解:“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我认为,龙其实是集中华民族丰富的想象力和智慧浓缩的结晶,从龙的形状看,它是由牛头、马面、鹿角、虾须、鹰爪、狮目、虎牙、蟒身、鱼尾九种动物的特征为一体,它是不是也是由多个民族和部落融合后的图腾合在一起组成的呢?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种猜测。直至今日,我们还常说“龙的传人”或“龙的子孙”,从龙的组成看,汉民族是由多个部落和民族的人们,经过无数次的大迁徙大融合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时至今日,同是中华民族的人们,本不应再持民族之见,“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这话本身就是对汉族之外的少数民族的侮辱,“异族”这类话本身就是对少数民族怀有极大的诚见,在有些汉民族主义者的心中,清朝不是中国皇朝的正朔,中华的正根儿在明朝覆灭的时候就已经完蛋了,后来孙中山先生建立民国以后才重新找回了自己的正统。关于这个要是只是学术争论,最多也就是个名词解释不同而已,“驱除鞑虏,振兴中华”这句话也只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才能说的,毕竟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不论你是否同意清朝是中华历史的一部分,都不影响现实,如果一再的坚持这种说法,照此说开去,同炎、黄两帝一样被华夏儿女共同敬奉的始祖、治水英雄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夏”的奠基者大禹的故里位于四川北川县禹里羌族乡境内,有许多学者都说他应当是羌族,尧、舜,东夷之人,文王,西戎之人,你又怎么说?有学者还说唐太宗李世民的先祖应当是鲜卑族,你又怎么说?元朝的帝王是蒙古人自不必多说,清朝就不是中国的朝代吗,又有什么不同吗?满族人也是中国人啊,他们本来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他们同样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强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书写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篇章,难道我们非要说他们就不是我们中华民族了吗?抱残守缺,盲目自大,骄傲自满,固步自封,这些民族的劣根性我们还不应当摈弃掉吗?一味的说汉族皇帝是正统,那么把汉族大好的江山拱手相让,把人民一次又一次的引入战争动乱水深火热之中饱受苦难的还不是赵宋王朝和朱明王朝吗?自古天下,有德者居之,亿万臣民,有德者治之,所以,中华民族走向大融合,各民族人民共有一个家,同唱一首歌同举一杆旗共同建设好我们的家园才是沧桑正道,而不应当总是强调民族之分,那没有什么意义。有人说当今中国最失传统的是知识阶层,多少文明家园在毁灭,多少传统在我们手中呻吟,尽管说责任不在我们,但我们有责任恢复,这是时代付与的神圣使命,世界大同,人类共和,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如果总是用狭隘和自私的观念看待历史上的人和事的话,那是很可怕的。而对那些个历史人物的看待更是要本着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必竟都是过去的历史上的人物了,要用辨证统一的观点看待他们的功和过,因为历史和历史上的人物都是不能用“假设怎么样怎么样,会怎么样怎么样”的程式化方式去看对待他们。我们不能因为秦始皇没看过电视就说他笨,不能因为康熙帝没用过电脑就说他傻,不能因为乾隆帝没坐过飞机就说他无能,因为历史的局限性是无法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他们的,历史是不能重来的,也是不能假设的,如果那样,即是对先祖的大不敬,也是我们自己的无知和幼稚,更会让我们的后人笑他们的先人太狭隘太自私。“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难道说我们连个白发渔者都不如吗?

    我更想说的是,怎么看待这件事。应当看到,目前的学术界八仙过海,各逞其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文化人总有一些不能失守的底线,斯文人更应当拥有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诸如真诚、高雅、风范、学术尊严与批判精神等。道者,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也,德者,是人要按着这些规律去做的行为和操守,道德,即天**德。但学术界却总是有那么多失德之人:北师大教授季广茂在博客上对批评者的破口大骂,其语言之粗俗,让季教授本人都坦然自承“做回畜生”;四川大地震时,教师范美忠丢下学生逃生后还振振有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陆德明嫖娼;有些学府已不再是昔日的象牙之塔,大学校长受贿、负责人侵吞基建款、学校乱收费等消息近年来被频频披露于报端;有的学者成了企业学者或地域学者,为一已之私利做代言;一些斯文人早已无心做学问,而是热衷投机敛钱:有人喜欢攒书,诸子百家拿来就是我家,三教九流、旁门左道只要有人肯出钱他丢人也干,内容闻所未闻、只要有名有利就来者不拒署名主编;有人喜欢讲学,即使自己昏昏、他人昭昭,只要给钱就敢去,误己误人都无所谓;有人喜欢撰稿,不怕自己没才情,上网下载,何愁没有锦绣文章,千古文章一大偷,被人发觉了也会面不改色;更有一些斯文人,为了谋利,糟改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糟改我们的名著,拍了大量的影视作品,随心所欲的篡改历史人物,拍了皇帝拍皇后,拍了太监拍宫女,时下这种势力竟然有愈来愈大发展成灾之势,历史可以随意改,历史人物更可以改,近代的红色经典还可以改,让人痛心!学者的多元化,无可厚非,但是,因进退失据或心理失衡,丢失了斯文人的尊严与优雅,让人沉痛,时弊之大,我们很难预测。真是斯文扫地啊!由此想来,应该挨打挨骂的斯文人早就有了,也多了去了,但怎么说也不是阎崇年先生这样的人。

     士,历来就是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称谓,不容亵渎。我很佩服马寅初先生,敢做学问敢讲真话,当年他通过研究预见到中国的人口膨胀会给中国造成极大的危机,自己也一直为怎么解决好这个问题而不懈地努力。但他的理论为当时的绝大多数人所不容,认为他鼓吹的是新的“马尔萨斯人口论”,对他百般打击,但他执著于真学问,始终不出卖良知,后来他的预言得到了验证,人们在痛定思痛之后才领略到了什么是真学者的风采。仁人志士光明磊落,为了信仰慨然赴死,那些做学问者百折不挠、不为五斗米折腰、士可杀不可辱的气节也同样令我辈荡气回肠击节三叹。学术观点不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以相互讨论相互交流,有人反对阎崇年研究清史的观点,这也是很正常的事,但必须要捍卫阎老发表观点的权利,同时也允许持不同意见的人说话,如果学者研究学问因观点不同被打,那么谁还敢做学问呢?阎老给我的印象是:有学者风度,有大家风范,治学严谨用心专一,举证到位论据充足,忠厚谦逊温良恭俭,平易近人和蔼礼让,是个认真做学问的人,每讲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时,总是要加上一句“这只是我个人之见”之类的话。而阎老最大的“罪过”是他为满族人当了皇帝并为满族皇朝说了些自己的观点:一、剃发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交流形式,不能上纲上线;二、文字狱有它的历史局限性,虽然制约了一定的思想灵性,但起码维持了社会稳定;三、清军入关更多的是促进了民族融合,其中造成的某些局部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四、汉服不是最完美的服饰,也并不能体现什么民族精神;五、吴三桂要客观评价,毕竟他的开关行动减少了战争旷日持久带来的无辜平民的伤亡。汉族文化作为国家的主体文化的拥有者,在任何时候和时代都要扶持与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满族人也是中国人,满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分支,同是华夏儿女,改朝换代是历史潮流大势所趋,怎么能说汉族皇帝被汉族人取代就正常,那么汉族皇帝被同是一个国家的别的民族的皇帝取代了就不行,这是什么道理!再说,现在的汉族人向上追十代八代的,他的祖上都是汉族人吗?而别的民族最早的祖上也不一定都是异族啊,所谓的民族之分,也只是在信仰、宗教、文化、生活习俗、生活地域等方面的不同而已,都是同一个人类,生活在同一片国土上,分那么清有意义吗?再说了,满族皇帝入关后是把满族人融入汉族人之中,读的是汉族人的书写的是汉族的文字,接受的是汉族的儒家思想,是用汉族的思想统治的国家,也同样为汉族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啊。先不说阎崇年这些观点有无道理,但他必竟提出了问题让世人思考,这是做学问人说的实话真话,没有什么不对,更没有什么不应该。我们不妨看看阎老先生作的词《满江红·清帝逊位100周年祭》:“悲不再,龙吟虎啸,八旗壮烈。中土热衷家里虎,远东已照俄之月。看鸡图故国已经残,谁关切?钓鱼岛,迷风雪。姻蒙古,情缘灭。待何时兵起,补全瓯缺? 天下旗服温剃发,建洲萨满激**!唤同胞强族振龙兴,修清阙!”再看看他写的诗:“百年耻辱刻悬刀,称我蛮胡恨不消。扩地开疆因圣祖,荣华建国赖清朝。八旗铁骥还激烈,满族雄心未动摇。”“经济复兴需努力!龙旌指日满天飘。”“万里江山紫气生,满洲圣地望龙行。随龙铠甲十三副,伐暴雄师恨兵。六路明军辽葬地,八旗金旅汉迎锋。开疆扩土清华永,业绩辉煌照汗青。”“萧瑟金风颤敌楼,黑云接地北天秋。旗幡猎猎清兵号,战将赳赳铁骑流。鞭指中原随刀落,令翻汉鼎剃发收。英雄列队眼前去,梦断关山沦赤瓯。”有人说他对清朝的怀念之情可谓极其深厚,这也没有什么不对啊,他作为一个清史学家,深深的热爱着自己毕生研究的一个朝代的历史,退一万步说,阎崇年研究和歌颂的,也是组成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之一---满族的历史啊,本身没有什么不对啊,一个清明的时代和生活在这个清明时代的人们,应当正视历史和现实,尊重他人和认识自己,自己说真话并允许别人说真话,何至于就因为这样的观点而被当众掌掴,我借用出自“春晚”的一句流行语:“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一巴掌虽然打在75岁的阎老的脸上,但同时是打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上!所以我要说,必须要维护阎老本人合法的学术权益和人身权益,不能让斯文受辱,不能让斯文的威风扫地,打人者作为晚辈、后生,理应尊重老者。我们要做的是:首先是好好的抚慰阎老,那么大的年纪了,无故让人打,心理伤害会很大的,人是有尊严的,要还老人家作为一个学者的尊严;其次,打人者必须向阎先生本人和全国人民道歉,必须受到法律的治裁;第三是必须让打人者受到良心和道义的遣责。

   最后再要说明的是,我本人是正宗的汉族,溯宗族家谱几十代都是汉族。送给打人的年轻人一句话:春至时和,花上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士君子幸列头角,富遇温饱。不私立好言行好事,虽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这话是《菜根谭》上的,你自己可以悟一下。



















 
.
发表于 2008-10-17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em110] [em115]
发表于 2008-10-18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唉,终于看完了。欣赏
发表于 2008-10-20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回复 1# 的帖子

解析历史故事供大家共同探讨,有不同的看法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动粗是最令人痛恨的行为,更何况是对年入古稀的老人。必须让打人者受到良心和道义的遣责。
发表于 2008-11-5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欣赏了,比较赞同楼主的观点啊![em26]
发表于 2008-11-20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欣赏此文,亦有同感。
发表于 2008-11-20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em37]
发表于 2008-11-23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真学问

[em31]  [em46] [em46]
发表于 2008-11-23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温习精彩片段

[em06] 我深为有人做出这种即有辱斯文又让斯文威风扫地的事情倍感痛心,又深感钦佩阎老作为一名资深学者的宽容和大度。
   栏目总比“超女超男”和“星光选秀”之类的好!
   唐朝禅师青原惟信说的一段话:“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他的话道出了人们在参禅修身的三个不同的阶段,也是三个不同的境界,人格魅力正是来于立言、立行、立功的完美人生,而今,夫子的言语犹在耳边萦绕,而生活在当今昌明时代人们的这种做法却让人颇感不解。要是说那个年轻人此举有辱斯文,让斯文威风扫地一点都不为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历史上的那些事,你持你的观点,我有我的说法,但你不应当因为人家说的与你想的不一样,就做出些下流的举动,更不能做出污辱别人人格的事,因为,你污辱的不止是阎崇年老师这样一个只存于个体上的一个人,你做出的是对中华那些做学问的全体斯文人的打击和污辱,是对那些致力于研究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人的打击,更何况是对一个年逾古稀之年的老人家!
   佛家讲求人的“六和敬”精神,其真谛即是“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而这“六和敬”精神与和谐社会的理念是相通的,“戒和同修”以制律为规范,“利和同均”以财富公平分配为社会价值观念,“见和同解”强调建立一致的伦理价值观念,“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表现为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团结、和睦、和谐的关系,就是“和而不同、美美与共”这些正相应于“法治的”、“公平的”、有共同理想目标的、“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
   怎么说出轮不到你一个年轻人出手动粗,你可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了,但你做出的却是小人行径,即使你说的再有理,可是你动粗了,这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家更感觉到阎先生的海纳百川和宽容大度,反过来更耻笑你的无知,你此举为斯文人丢了面子,是十足的小人举措,
   这次貌似捍卫本民族主义的发难,居然对一个鬓发苍然的老者下手,自诩的文明不免就成了野蛮,为什么要对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出手相打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年轻人啊,你的举动是缺失了德行的举动,是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背道而驰的,别忘了,你也有老的时候啊!现在人们都把已婚女士称为“太太”,因为我们历史上的周朝曾有过三位伟大的女性:一位是太姜,王季之母,周文王的祖母;一位是太任,周文王之母,另一位是太姒,周武王之母,三位女性知书达理,才倍受后人的尊重,尊重老者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啊!年轻人,你连中华最基本的道德水准都没有了!
   同是中华民族的人们,本不应再持民族之见,“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这话本身就是对汉族之外的少数民族的侮辱,“异族”这类话本身就是对少数民族怀有极大的诚见,
   抱残守缺,盲目自大,骄傲自满,固步自封,这些民族的劣根性我们还不应当摈弃掉吗?一味的说汉族皇帝是正统,那么把汉族大好的江山拱手相让,把人民一次又一次的引入战争动乱水深火热之中饱受苦难的还不是赵宋王朝和朱明王朝吗?自古天下,有德者居之,亿万臣民,有德者治之,所以,中华民族走向大融合,各民族人民共有一个家,同唱一首歌同举一杆旗共同建设好我们的家园才是沧桑正道,而不应当总是强调民族之分,那没有什么意义。
    我们不能因为秦始皇没看过电视就说他笨,不能因为康熙帝没用过电脑就说他傻,不能因为乾隆帝没坐过飞机就说他无能,因为历史的局限性是无法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他们的,历史是不能重来的,也是不能假设的,如果那样,即是对先祖的大不敬,也是我们自己的无知和幼稚,更会让我们的后人笑他们的先人太狭隘太自私。
   斯文人更应当拥有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诸如真诚、高雅、风范、学术尊严与批判精神等。道者,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也,德者,是人要按着这些规律去做的行为和操守,道德,即天**德。但学术界却总是有那么多失德之人:北师大教授季广茂在博客上对批评者的破口大骂,其语言之粗俗,让季教授本人都坦然自承“做回畜生”;四川大地震时,教师范美忠丢下学生逃生后还振振有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陆德明嫖娼;有些学府已不再是昔日的象牙之塔,大学校长受贿、负责人侵吞基建款、学校乱收费等消息近年来被频频披露于报端;
   士,历来就是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称谓,不容亵渎。阎老给我的印象是:有学者风度,有大家风范,治学严谨用心专一,举证到位论据充足,忠厚谦逊温良恭俭,平易近人和蔼礼让,是个认真做学问的人
   阎崇年研究和歌颂的,也是组成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之一---满族的历史啊,本身没有什么不对啊,一个清明的时代和生活在这个清明时代的人们,应当正视历史和现实,尊重他人和认识自己,自己说真话并允许别人说真话,何至于就因为这样的观点而被当众掌掴,我借用出自“春晚”的一句流行语:“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一巴掌虽然打在75岁的阎老的脸上,但同时是打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上!所以我要说,必须要维护阎老本人合法的学术权益和人身权益,不能让斯文受辱,不能让斯文的威风扫地,打人者作为晚辈、后生,理应尊重老者。我们要做的是:首先是好好的抚慰阎老,那么大的年纪了,无故让人打,心理伤害会很大的,人是有尊严的,要还老人家作为一个学者的尊严;其次,打人者必须向阎先生本人和全国人民道歉,必须受到法律的治裁;第三是必须让打人者受到良心和道义的遣责。
   送给打人的年轻人一句话:春至时和,花上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士君子幸列头角,富遇温饱。不私立好言行好事,虽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这话是《菜根谭》上的,你自己可以悟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