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3396|回复: 14

[原创]秦桧是奸臣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0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                                      秦桧是奸臣吗?

     对于秦桧,我是在小时候听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才知道的,当时觉得这个大奸臣特别可恨,因为他害死了民族英雄岳飞。人生四十谓之不惑之年,闲来读史读到南宋这段历史,却让我产生了很大的疑问:一是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二是秦桧能害岳飞吗?三是岳飞为什么被害?四是谁是杀害岳飞的真正凶手呢?

    疑惑之一,秦桧为什么要害死岳飞?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看一看秦桧是个什么样的人。
    秦桧的最高官职是“参政知事”、“宰相”,死后被宋高宗追封为“申王”,赠谥“忠献”,并为之题写了“决策元功,精忠全德”的神道碑额。可以说他享尽了一位臣子能够领受的一切哀荣。秦桧的故里在江宁县桦林镇,其父秦敏学是个老实正派的读书人,做过州县一类的小官,留下了很不错的名声。秦桧母亲王氏貌美贤淑,一直随夫游宦在外,宋哲宗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腊月二十三,秦桧出生在著名的赤壁矶边的官舱里。此时他上边已经有了两个哥哥,三年后他又有了一个弟弟。不久,秦敏学因病死去,一家人的生活没有一依靠,他母亲只好把秦桧的大哥留在江宁,带着老三老四投奔到祁门县做官的兄长王本那里,秦桧的天资很好,读书很用功,没费多大的力气就读到了太学,并显露出了很强的组织才能,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年方25岁的秦桧中乙未科进士,补密州教授。尽管这是个品秩很低的学官,但秦桧干的很出色,博得了知州翟汝文和安抚使张叔夜的好感。经过他们的举荐,秦桧参加了由皇帝亲自主持的制举考试,中词学兼茂科。又经翰林学士吴升介绍,做了太学学正,就在此间,他娶了“三旨相公”王珪的孙女为妻,虽说老宰相已过世,但他的儿子也就是秦桧的岳父王仲山却已是高官,无疑是对秦桧的宦海生涯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月,金兵大举入侵,百弊丛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赵宋王朝早已失去往日的威风,几乎是在倾刻间便一败再败土崩瓦解,无能的徽宗皇帝赵佶只好让位给自己的儿子钦宗赵桓,等金兵势如破竹般的包围的宋朝的都城汴京时,提出了割让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今河北大城县)“三镇”和赔偿金银、彩帛等要求。满朝文武皆愕愕然束手无策。只有秦桧提出四点建议,表示坚决反对“割让三镇”劝说皇帝听取百官的意见,积极备战防御,不让金人入内,因他表现突出,皇帝让他作为特使去同金兵谈判,秦桧果然不辱使命,以有限的条件,迫使金人退兵。返回汴京后,经大臣李回等人举荐,升任殿中侍御使,这年闰十一月,金兵攻破汴京,俘虏了北宋的徽、钦二帝,以被史学家们所说的“靖康之耻”宣告北宋王朝的灭亡。历史也把他们和刘禅、李煜、孟昶一起归为同类的人物。笔者的故乡唐山市丰润区至今仍流传着关于这二位被掳的皇帝被金兵掳送北国时的一段往事:说是这父子二位皇帝路过丰润时,曾驻在城西数公里处的沙岩寺,徽宗看着西流而去的浭水河黯然泣下:“凡水向东,独此水向西,过此渐近大漠,吾安得似此水还乡乎?”言罢不食而去,其悲惨之情可想而知!后人感其情,遂将此浭水河更名为还乡河,将河上的木桥更名为思乡桥,后有当地文人作了:“沙岩古寺树苍苍,塔势崚嶒大道旁。北狩至尊犹出塞,西流浭水自还乡。看花古驿愁春雨,驻马危桥泣晓霜,五国城中寒月白,魂归艮岳总荒凉”和“浭水西去流波诉,秋月斜挂柳影疏;苇丛风袭芦花飞,漕船夜泊灯火住。思乡桥边凭栏杵,至尊北狩泪涩目;大漠渐近心凄寒,安得此水还乡乎?”的诗篇来缅怀这两位亡国之君。

    转年后,莫俦等一批宋臣从金国回来,转达了金国君主要立异姓皇帝的命令。宋朝留守王时雍急召众大臣商议,欲立张帮昌为帝。这时秦桧临危不惧挺身而出,执笔进状旗帜鲜明的表明了自己抗金的立场,坚决反对伪立,“桧以死辩,不顾斧钺之诛,言两朝利害”,疾呼“请立赵氏!”金人注意到了这位年轻的御史,便把他押到了金国,秦桧与北宋故臣孙傅、张叔夜等先到燕山府(今北京西南)见到了已被废为庶人的徽钦二帝,当二帝听说赵构已经即位(即宋高宗),便写信向金国求和,于是秦桧便成了落难的徽宗帝的亲信随侍左右。后来二帝又随金兵北上至韩州(今辽宁昌图县西北八面城东南),秦桧却留了下来,在金国大将达懒(即完颜昌)手下做事,由于他的聪明和干练,很快得到了达懒的重用,在金这效命四年后,于金天会八年(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历尽千难万险后逃回到南宋王朝。
    秦桧回到南宋朝后,高宗皇帝很快就接见了他,秦桧呈上了金国的求和书信,首先向高宗皇帝提出了:“如欲天下无事,南自南,北自北”的政治主张。这一主张令高宗皇帝十分欣然,高兴的夸奖秦桧说:“桧朴忠过人,朕得之喜而不寐,盖闻二帝、母后消息,又得一佳士也。”又授给秦桧礼部尚书的高官,赐以大量的银、帛。自此秦桧以忠臣自居,再次登上了南宋的政治舞台。


    从这一时期秦桧的表现来看,秦桧是个十足的忠臣,尤其是在反对“割让三镇”和立高宗赵构为帝这两件事的立场上,表现出来的超人的智慧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可称为千古楷模!

    纵观赵王朝从建国之始,始终坚持和议而求生存,不坚持和议则出乱子,就是强盛之时亦是如此。广泛的与周边结盟,输出钱物换得平安,而后双方均享无事之福,就是韩琦、范仲淹等名臣在世时也没有改变过。西夏的李元昊就是个例子,当时北宋的国力达到了鼎盛,却连一个小小的西夏都对付不了,就连能臣贤吏韩琦、范仲淹也束手无策,经过一番较量,只能在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与之订立的《庆历和约》:“赐”给西夏大量的银、帛、和茶叶等物换取双方的平安。秦桧他被金国拘押饱受屈辱四年逃归后,他深知金国的国情,面对着半壁河山落入敌国之手,百废待兴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内外交困,国力衰微,山河破碎国之难保,面对外有远比西夏强大的多的金国,内有关中的史斌、杭州的陈通、建州的张员等人攻县掠地的内乱,又牵制了国家很大的精力,“攘外必先安内,”再说就是硬抗也打不过金国,那么不和又有什么良策呢?对此,他经过双方比较,审时度势甚合时宜的提出“南自南,北自北”的政治主张无疑是再正确不过的了。即符合宋朝先祖的立朝之本,也符合当时的政治形势。
    他的功绩有三:一是他忠心不二的扶保赵宋王朝,在他心中,在当时的情景下,只有赵姓后代做皇帝天下才会太平,民心才会安定。赵宋王朝不能从此断绝灭亡,他辅保高宗赵构建立南宋王朝后,使得赵宋王朝又延续了数百年,这一点很不容易啊。二是保证赵宋王朝先有个立身之地,哪怕是先偏安一隅,也算是有了日后与金国抗衡的资本。三是面对新的形势,为国家提出了一条符合客观实际的政治纲领,这条政治主张使得经过战乱的国家人心初定,百业兴旺,呈现出一个崭新的政治格局。


    那么,秦桧是个进士出身的文职官员,宋朝时我们国家的文化经过了程颐、朱熹两个理学大家极力推崇之后,儒家的学说更是广泛的得到了人们的尊崇,应该说秦桧就是在这种学说的影响下读着圣贤书进入上层社会而居于庙堂之上的。丝毫没有疑问的岳飞是国家的栋梁,是个东征西讨的武将,南宋王朝的建立他居功至伟。文官的职责是“辅佐”,而武将的天职是“保国”,一文一武,虽说职责不一样,但都是捍卫国家的。即使是作为主战派的岳飞在政治主张上与秦桧有些分岐,那是很正常的,就是在千年后的今天,政治主张发生分岐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只要他们的根本点和出发点是一致的,那就是都想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不受外敌的压迫。只是实现这一目的所实行的纲领和行动方案不同而已。关于“和”与“战”的争论,并不是只有岳飞一人主战,岳飞只是说出了:“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国谋国不臧,恐贻后人讥!”而秦桧只是写了奏章:“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反驳岳飞。宜兴进士吴师古、奉礼郎冯时行等,都曾经多次公开反对秦桧的议和主张,尤其是枢密院编修官胡铨的言词更是远远的超过了岳飞,竟然要求高宗“斩秦桧之头挂诸街衢”,秦桧都没有办法杀死他们,那么像岳飞这样的“承诏置推”的大案要案,怎么可能大胆凭“莫须有”三个字就定罪,私自诬陷并处死已经是枢密副使(相当于最高军事长官)的岳飞呢?可他为什么偏要非害死为国家九死一生岳飞呢?没有什么理由啊!再说他也做不到啊!

     疑惑之二,秦桧能害死岳飞吗?
    岳飞32岁就被封为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员),与韩世忠、刘光世、张浚并称南宋时的四大名将,史称“中兴四将”,高宗赵构曾“手书‘精忠岳飞’字,并制旗以赠之。”他的军职是两军的节度使、宣抚使、加少保、太尉、封“公爵”,就是说岳飞生前的官位相当于当今时代的同时兼任着两个军区的司令员,外加国防部长(或副部长)、兼政府部门的主要副职,他的爵位是封建社会“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首,可谓是手握军政实权的人,已经是位极人臣。如果说皇帝不信任他或者岳飞没有立下天大的功劳的话,他无论如何也得不到这个级别的封赏的。据我读史的体会,在封建社会,“功高莫过救驾”,做大臣的只有在救驾和为国家开疆拓土时才能这个封赏的。岳飞直接受皇帝的领导,因为能给岳飞封赏的是皇帝而不是秦桧,就是秦桧想害岳飞,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可以设想,没有皇帝的圣旨,或是皇帝不点头发话,他秦桧就是想做这件事也做不成,再说他敢吗?堂堂一位能征惯战的武将,功勋卓著的功臣,稀里糊涂的说杀就杀,怎么可能呢?那么行文至此,就很明白了:秦桧能害岳飞吗?秦桧的身为宰相,辅佐帝王治理国家,权利是不小,但要害岳飞,他的权利就不够用了。


   疑惑之三,是岳飞为什么被害?
   岳飞能打仗,也会打仗,但要看看他是在什么背景下打的。一是南宋建立后,通过一系列的举措综合国力强了,内有可调之兵,备有供军队消耗的钱粮;巴蜀、湘赣、两广等地均未遭受战乱,高宗上台后,很快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恢复和发展生产,“录两河流亡吏士,沿河给流民官田、牛、种,”命大将刘光世、张浚等“经画屯田”,又命淮南营田副使王实括闲田三万顷给六军耕种,诏湖北、浙西募民佃荒田,这些举措马上取得了成效,单是州县、郡营田收入,官府提取的谷米就是七十四万石。另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岳飞被解兵权后,朝庭曾派人到他营中查帐目,“岳飞军中利源,鄂州并公使激赏备边回易十四库,岁收息钱一百十六万五千余缗,鄂州关引典库房钱、营田杂收钱、襄阳府酒库房钱、博易场,共收四十一万五千缗;营田稻谷十八万石”。设想,岳飞的部队经常在一线作战,生产时间并不多,且流动性大,还能有这么多的盈余,军费开支根本不成问题。经济实力远远高于金国;二是南宋王朝的建立,国人知道赵宋王朝尚在,于是人心相向,同仇敌慨;形成了对金国人一致性的仇恨,正因为此,岳飞才能在对金国作战争中一胜再胜,最主要的战役一是在建炎四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引起金兵自相残杀,宋军大获全胜;二是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庐州之战,金国统帅兀术不但在战场上不是岳飞的对手,就连在“情报战”中也不是岳飞的对手,岳飞利用一个间谍先让兀术废掉刘豫,最后他自己和伪齐头目刘豫双双败给岳飞;三是绍兴十年五月,在颖昌(今许昌)、淮宁(今河南淮阳)、郾城等地被岳飞打的大败,兀术大哭说:“自我起军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他的女婿夏金吾、副统军粘罕孛堇等也在这一战中丧命。四是在安徽濠州(今安徽凤阳)柘皋(今安徽巢县西北)又被岳飞打的大败,几乎是溃不成军。这一连串的失败才使得他看到了在战场上难以取胜,才想到了议和,于是在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十一月和南宋议和,两国停止了战争,随后岳飞被害,兀术以胜利者的资格由太保升为太傅,后又升为太师领三省事,同时还保持着都元帅和行台尚书省的职务,一直到他死,他都是金国最有权势的人物。三是金国的形势发生了巨变。金天会十三年(公元1135年,宋绍兴五年)金太宗去世,熙宗上台,天眷二年(宋绍兴九年)七月,朝中大乱,尚书令宗磐、左元帅达懒均遭斩,一些地区天灾不断,“饥口嗷嗷,忘失昼夜,”甚至出现了“相兼为食”的惨剧,部属四下散逃实力大减。金国大将韩常提心吊胆的说:“今之南军(宋军),其勇锐乃昔之我军,今之我军,其怯懦乃昔之南军,所幸南军未知耳。”金国主帅兀术甚至做出这样的判断:如果宋军挥师北进,金兵根本无力还击,“最终将无一人一骑得回。”从上面两国实力对比看,金人显然早已不占优势。
    至于岳飞为什么要被杀害,我个人认为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岳飞做事不合时宜。岳飞在黄河以南地区大败金军之后,连年的战乱,民不聊生,国家元气大伤,需要将养生息,可他是一介武夫,还要“直捣黄龙,与众将痛饮尔!”他哪里知晓赵家皇帝的帝王心术啊:天下初定,皇位确定,还打什么呀!把自己的父亲和哥哥迎回来,这皇帝的宝座由谁来坐?岳飞只是站在一个武将的角度看待那场战争,如果站在皇帝和宰相的角度,从政治上想想就不是这样了:想打仗?打什么仗?和谁打啊?拿什么打?兵在哪里?钱在哪里?粮草谁给你找?再打下去,就让皇帝的宝位受到威胁了,岳飞不知审时度势,自寻死路啊。

    二是岳飞功高镇主。岳飞的官位和爵位虽高,但不能高过皇帝,他竟然上书给皇帝,让皇帝立太子,这可不是一个为人臣子该做的事了,尽管岳飞做得没有错,但这可是最让皇帝忧心的事,是在往皇帝的心上扎刺啊!再说,当时皇帝一再的封赏他,他还是要辞官不做,你这不是让皇帝起疑心吗?“你的功太大了,让皇帝没有可封赏的东西了,那么只有赐死”,这是自古以来皇帝对属下一惯的作法,中国历史上这样死的也不是岳飞一个人,死前还要让别人给你编织很多的罪名,让你永世都说不清楚,清朝的多尔衮,熬拜,都是如此,没有什么奇怪的。

    三是岳飞怀有异心。他岳飞总是扬言“迎请徽、钦二帝”,那么是不是对现在的皇帝不满意呢?你做忠臣的,心里总想着先前的二位皇帝,说明你心存异心,那还不是找死?再加上还有那么多的战将都想打仗,看来是受了岳飞的影响了,朝中的武将结成一个集团,那是最让皇帝担心的事了,那么只好采取措施。

    四是杀岳飞可以杀一儆百。岳飞32岁就做到节度使,与韩世忠、刘光世、张浚并称为南宋的“中兴四将”,而且也很能打仗,带兵竟带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兵来,这就太不应当了,你岳飞是什么人啊,怎么能把国家的军队带成你自己的“岳家军”呢?那兵是国家用人和钱养起来的啊,怎么成了你自己的兵了啊,要是让你过了黄河,那兵都听你的,你要是与金国联手不回来了,或是真的把“二圣”迎请回来,那不是给赵构惹了天大的麻烦了吗?所以听说岳飞在朱仙镇打了胜仗了,离黄河只有三、四十里路了,那么皇帝赵构一天连发十二首金牌让岳飞回来就对了,就是发三百道也不多啊,那是制止了一次大的政治事件啊。就需要杀个把的人来警示那些不听话的人,杀谁呢?那三个人的本事都不如岳飞,就杀本事最大的吧,杀了岳飞那几个都老实了。所以就让秦桧随便的找个什么理由,如果找不出来,就找个似是而非的理由---“莫须有”?管他有没有呢,先杀了他先镇唬住那些心里不安分有想法的人再说。

     当然,这都是我们从岳飞为什么要被皇帝杀掉这个问题去探索赵家皇帝的帝王心术,但事实就是如此啊,国家初步安定了,皇帝用不着岳飞了,就让手下的人找个理由把岳飞杀掉。岳飞的“忠君”是宁可自己被冤死,也不背叛皇帝。所以后来历朝历代的皇帝把岳飞当做忠君的楷模,直至封为“武穆王”,统治者就是要树这么一个典型:活着为皇帝效命任劳任怨,把生死置之度外,皇帝让你生你就生,让你死你就死,而且还要毫无怨言的去死。赵构的老祖宗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巩固了自己的统治,那赵构总要比他祖先强吧!释什么兵权啊,干脆直接杀了就行,如果说这仅仅是岳飞一个人的悲剧就好了,可悲的是历史上这样的事太多了。朱元璋杀功臣的手段比赵构狠多了。

    四是谁是杀害岳飞的真正凶手呢?
   如果我们明白了上面的三个问题,那么这第四个问题还是问题吗?皇帝赵构才是杀岳飞的真正凶手。我认为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赵构想让岳飞死,实在找不出理由,就来个“莫须有”(或许有)。而秦桧只不过是个执行皇帝命令的使者。皇帝想让岳飞死,他注定死定了,无论如何也活不了,就算不是“莫须有”,也会有个“待后定”什么的罪名让你死掉,如果说秦桧不去为皇帝做这件事,也会有李桧、杨桧的人去做。听皇帝的话,按皇帝意愿去做事不就是儒家学说中的“忠君”思想吗?


    就算是让岳飞继续打下去,他敢保证能打到北国吗?作为赵构来说,黄河以北的大片国土与江南一隅的南宋相比,国力相差太多,能保住赵姓江山延续国祚给经历多年战乱的一方百姓以安定的生活不也是一种仁政吗?这样做也算是对得起他的祖先了,更没亏待他自己呀!我们的文化也有“君子忍跨下之辱而不逞匹夫之勇”、“不以成败论英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学越王句践卧薪偿胆韬光养晦几十年后再报仇也是国策啊!“他不晓得当时的政治格局,只懂作战不懂变通,不了解官场上的游戏规则,就算把金国的老窝端出来”,让天下人都知道是你岳飞功高盖世,不知道是皇帝的雄才大略,功高镇主,臣壮主弱,犯了帝王心术的一大忌,岳飞还是难逃“莫须有”的罪名少不得一死,时也,运也,命也!

    秦桧为什么让后人恨?秦桧作为宰相,他为皇帝分忧,一切以皇帝的意志行事,这不就是我国忠臣的标准吗?忠君,不就是忠吗?如果说秦桧错了,为什么死后还谥“申王”、“献忠”以示彰显呢?是他辅佐皇帝把一个支离破碎的宋朝延续一下来,起码的说,宋王朝又延续了几百年,没有在他这一代断了香火。他是在替皇帝顶罪呀!中国人有一个规矩,皇帝再错,也不能骂皇帝,因为皇帝是真龙天子,是不会有错的,历史学家也是如此,他不敢把真实的情况写出来,因为这代皇帝死了,继位的还是皇帝,而且是先皇帝的后人,后人怎么能让他的先祖承担骂名呢?那么只好找一个人顶替了,这就是历史。刘亚洲说过:“历史就是个妓女,谁都可以搞。”这话有道理,胜者为王败者贼,但谁当权谁就可以写史这话没错。所以秦桧只好替赵氏皇帝承担这个骂名了。他生前为国为朝庭呕心沥血,死后还要替皇帝承担非分的骂名,是历史之过,是后人之过。清乾隆年间的名儒硕德秦大士经过西湖杭州的岳王坟,曾感叹道:“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发出如此之叹!我国第一个天下一统的王朝不就是秦朝吗!

    前年我听说南京有个张姓教授发出呼吁:让跪在岳飞坟前的秦桧铁像站起来,要我说张教授也太小心了,为什么只是让秦桧站起来啊?本来就不应当跪在那里,统统搬走就行了,但我说张教授是个有胆有识的人,他十分清楚秦桧是被后人冤屈的,他的做法没有什么错,本无可厚诽。真正应当跪在那里的人应该是赵构。毛泽东就曾说过:“真正要杀岳飞的是赵构,秦桧只是执行者。”再者说,就算是秦桧不对,人都死了这么多年了,历史早就前进了几个时代,还这样侮辱他秦桧的人格有什么意义?我们连侵略和屠杀我们那么多人的外国人都能原谅,唯独不能原谅自己本民族的先人,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民族的一个悲哀啊!

     不要再骂秦桧了,正视我们的历史,把杭州岳王墓前秦桧的像搬走。不要忘记:袁崇焕死前也是让人骂,连割下来的肉都让北京人抢走,现在不也在歌颂袁大将军吗?但历史就是这样,所以我说,有婊子和拉皮条的,那是因为有嫖客,要是世上从根本没有了嫖客,你到哪里找婊子和拉皮条的人去!

   让我们最搞不明白的是:谁都能搞明白的事,为什么就是没有人把真相说出来,说明我们的国人还没有脱离封建思想对人性的束缚啊。庄子说过:“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意是:大智慧广博默存,小聪明精细絮叨;重要言论气势凌人,小是小非却争论不休。西方国家一个寓言:一天,上帝实在搞不清什么是真正的沉默,就来到人间问一群人沉默是什么?农民说是顺从,年长者是说怜悯,预言家说是等待,幕僚说是同意,男人说是旁观,女人说是承担,学者说是蔑视,哲学家说是大智,诗人说是隐瞒。这些人七嘴八舌的让上帝都烦了,于是问一个始终都没有开口说话的人:“你为什么不回答?看来你的沉默才是真正的沉默,确实,在我面前,惟有真沉默才接近我。”于是先前回答问题的人复又都不说话了,因为他们知道那个始终不说话的人是个哑巴。

   苏格兰有个叫做卡莱尔的史学家最著名的铭文是:“沉默是金,雄辨是银,雄辨属于短暂,沉默属于永恒。”历史就是历史,它是要人来写的,谁掌权,自然会用听他的话并肯为他效力的人去写。哪个傻瓜会雇一个天天骂自己和自己祖宗八代的人去为自己著书立说!

   对于发生在几百年前的事,我们都是在凭着自己的良心去评价,试问:在当今社会的官场上,像秦桧那样为保自已的禄位,曲言媚上、欺上瞒下、唯命是从、没有廉耻做尽坏事的人还少吗?我们的民族是一个胸怀宽大的民族,连侵略杀害过我们那么多人的外国人都原谅了,为什么不能放过千年前的秦桧?如果说岳飞曾镇压过农起义军杨么,我们说他受历史局限性,那么秦桧就不受吗?现在我们身边的文化和经济汉奸这么多,我们看见了,却管治不了。

    岳飞死是必然的,就是换谁当皇帝,岳飞都死定了,这就是帝王心术。如果皇帝让秦桧去做而秦桧不去,那么先倒霉的肯定先是秦桧,因为他不听话,不是忠臣,其次才是岳飞。再者说,就是秦桧想害岳飞进了谗言,可赵构不同意还是害不成!刽子手是专门做这个行当的草民,而秦桧是替皇帝办这事的大臣。历史上的冤死鬼何止岳飞一人?晃错、于谦、袁崇焕等等哪个不是做政治上的替死鬼啊!就象后来的朱元璋打下天下后滥杀大臣,他的太子朱标不理解,去劝他的老爸,朱元璋一看这个儿子竟然这么仁厚,气得没法和他理论,就从外面砍了一根带着刺的木棍让儿子握,儿子没法握,此时朱元璋才一笑对儿子说:“你现在知道他拿不住就对了,这就好比咱大明的江山,我百年后早晚都是你的,但那些有功的人就象这根带刺的棍子,你握不了啊,所以我替你把刺都削去。”说着用宝剑把刺都削掉后交给朱标说:“看,你现在就可以拿着它,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了,实在没有用,就烧了他。”多好的比喻啊!再后来的康熙大帝的帝王心术更是超人一等:四个大臣辅政,鳌拜势力最大,那就纵容鳌拜先替他除掉苏克撒哈,再让他逼退索尼,压倒遏必隆,让他替皇帝剪除所有的对手,最后皇帝再除掉鳌拜。这样一来自己一下子大权在手,而后给冤死的人平反,让天下人都称赞皇帝的圣明,这一举几得生意换了谁都会做。我们的历史都是前朝灭亡了之后,由下一个朝代的人去写的,都是在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后的后人去评价,这是事实。世界的征服者成吉思汗现在被我们视为大英雄,可被他灭掉的四十多个国家的后人未必说他是个好东西,这就是后人写的历史。乾隆皇帝更会玩弄帝王心术,那和珅对他忠心耿耿一辈子,可以说是为了他的“十全武功”和“乾隆盛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但他早就算计好了:让他和珅使劲的干,就累死也应当,等自己死后,和珅也没有什么用了,交待给自己做皇帝的儿子,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了和珅,再找足了他的罪状,明知他有很多的财物是正当的,那些即有皇帝赠送的,也有人家自己挣来的,但不管那么多了,都说那是他自己贪污来的,先杀了他,就可证明那功劳一切都是皇帝做的,与和珅没关系。多么阴险的帝王啊!

    德才兼备的人是君子,有才无德的人是小人。纵观古今,君子何时斗得过小人?打天下时需要用武将,而治天下需要的文臣进行谋划,就要全方位考虑了。唐朝人罗隐在《英雄之言》说:“视玉帛而取者,则曰牵于饥寒;视国家而取者,则曰救彼涂炭;牵我寒饿者,无得而言矣;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元朝人张鸣善在《水仙子·讥时》中说:“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凤鸣岐山,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明未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则以一句“凡帝王者,皆贼也!”好一个“大纲来都是哄,”好一个黄宗羲!一句话便把帝王的心术揭得明明白白!

   读的书多,思考的越深,越有体会。历史上的那些事,一会这样说,一会那样又那样讲,翻过来调过去的太平常了,只是在秦桧的问题上不行,因为秦桧是在替皇帝受罪,我们的民族是不能骂皇帝的,皇帝不会有错,到什么时候都要找个人替皇帝顶罪,世世代代都是如此,只要你好好的想一想……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12 威望 +1 魅力 +12 收起 理由
小菜一碟 + 12 + 1 + 1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3-10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小时候就喜欢捧着看厚厚的《岳飞传》!
LZ这篇文章比《百家讲坛》还精彩!
匿名  发表于 2011-5-15 18:52 | 来自河北
秦桧是平反不了的,领导让你干你就干呀,怎么别人不干呀,还是你自己有问题。
匿名  发表于 2011-5-16 08:48 | 来自河北
回复 5# Guest from 120.7.118.x

回复作者
好久没读到这么好的文章了,谢谢啊!对秦桧不是要平反,而是要正视,客观评价。中国的历代悲剧就在于大众被愚弄,老是让野心家牵着鼻子走,而自己不长脑子。读了这篇独立思考的文章,确实感觉不错。
发表于 2011-5-16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发表于 2011-5-16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好文章,引经据典,让人深思
发表于 2011-5-17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1# 田雨hxh


    田雨版主好文章!启人深思!
    各位网友的点评也很到位,菜疙瘩只有赞赏的份了!
发表于 2011-5-17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有点意思。可惜昨天才把月光宝盒丢了,不然回去给你们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发表于 2011-5-17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臣飞死,臣俊喜,臣浚无言世忠靡。
桧书夜报四太子,臣构再拜从此始。
发表于 2011-5-17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当初要砍倒的第一面旗本来是韩世忠。因为韩世忠与岳飞有隙,岳飞本在秦桧拉拢之列,但岳飞君子昭昭,不干那种小人勾当,秦桧才拉拢了张俊反过来先对岳飞下手。而韩世忠也曾挺身而出为岳飞鸣不平: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欲置岳飞死地的当然是赵构,但秦桧却做了帮凶,说他是奸臣也不冤枉。人是会变的,现在的贪官也是,秦桧晚年为自己的孙子争状元,十足地以权压人,也说明了他的变化。当年的汪精卫曾经是英雄,刺杀清朝的之争亲王,被逮入狱,慷慨不屈。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样的人,最终不也做了汉奸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12 威望 +1 魅力 +8 收起 理由
小菜一碟 + 12 + 1 + 8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5-22 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6# Guest from 110.243.217.x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事,只要后人认真的想一下,都是有疑点的,虽说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思维猜想古人的事,但是,多问几个为什么还是有必要的,读史明志吗。
   有许多的人和事也没必要非要把历史重新改写,但只要后人心里明白,也是好事。因为历史上被冤枉的、替人顶罪的,不只是秦桧一个人,尽管会有许多的原因,有许多无法解释的缘由,但只要后人能正视,能公正的理解,因为,那同样也是我们的历史。
发表于 2011-7-3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发表于 2011-7-3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商纣王不过是寻找自己的快乐,何罪之有?王莽不过是推翻了一个没落王朝,何错之有?海瑞就是一个杠头,有什么值得尊重的?sunzhongshan,依靠外国进行革命,十足的汉奸。等到有一天,所有的历史人物被完全翻了一个底朝天,心中的偶像被推翻,千夫所指的人值得同情,到那时,只有这些文章的作者在偷笑,点击率又上了一个百分点
发表于 2011-7-4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田雨的这篇博文很有见地 有份量,对历史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梳理,提出自己的看法,不盲目地跟在前人背后,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而是依据历史提供的资料加以辩析和论证,这是很对历史负责任的科学态度。应予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17# 燕石斋主


    谢谢,读书多了,自然会许多思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