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图为郭家屯镇大李庄废弃坑塘变荷塘。
深秋的河北省玉田县陈家铺镇侯家桥村,天高云淡,一条条整洁的硬化路在村中伸展。路旁树木披上金黄,微风轻拂,落叶悄然飘至散步老人的肩头。“过去这里是两个臭气熏天的垃圾坑,夏天蚊虫乱飞,路过都得捂着鼻子。”村民侯希玉站在如今的文化公园中,感慨万千,“短短几年,竟变得这么美!现在每天不来走走,浑身都不自在。连城里回来的年轻人都说,咱这住得比城里舒坦!”
近年来,玉田县出台《玉田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生活垃圾治理、黑臭水体整治等专项行动落地见效。“如今的玉田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已成功创建4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1个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区,全县省级和美乡村达83个,精品村19个,实现了和美乡村从‘面子’到‘里子’的全面提升。”玉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潘永志说。
“一出家门就是景儿”
漫步孤树镇宋庄子村,碧水如绸缎般环绕村庄,“红船画舫”静静停泊,承载着一段段红色记忆;游船码头边人来人往,岸边风车水车缓缓转动,寓意“风调雨顺”,共同勾勒出北方水乡的独特韵味。
然而,过去的宋庄子村却是另一番景象。“因宋庄子村地处低洼地带,村中养殖户密集,坑塘垃圾堆积,街巷被违建挤占,环境问题突出。”孤树镇党委书记王宏伟说。近年来,宋庄子村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明确了“北方水乡”的发展定位,确立了“三年建成美丽乡村、五年打造乡村旅游”的发展目标,全面推进村庄改造提升。
在这场整治行动中,宋庄子村党支部书记杨玉刚率先拆除了村中占道的院墙,用实际行动诠释“党员不带头谁带头”的责任担当。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掀起建设热潮:清理街道4.78万平方米,拆除违建6700多平方米,清运垃圾300吨,整治坑塘沟渠11处、面积达2.2万平方米。同时,村庄建设全面升级——6万平方米道路得到硬化,1600余棵树木依次栽种,55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村史馆和文化广场拔地而起,街心公园焕然一新。
2021年,村庄投入200余万元实施“环村水系”建设工程,通过贯通兰泉河支渠与村内水系,引活水入村,建成总长5公里、集休闲观光与亲水体验于一体的生态水网。“这一工程不仅丰富了村庄景观,更推动了乡村从环境改善到产业、文化、生态协同发展的全面跨越。”王宏伟说。
望着村庄美景,杨玉刚感慨道:“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是咱党员群众一砖一瓦干出来的。”在改造过程中,四五十名村民自发投身家园建设,村“两委”按照大工180元、小工12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既调动了积极性,更凝聚了人心。“一出家门就是景儿,这日子过得忒滋润!”村民的赞叹,道出了大家的共同心声。
宋庄子村的美丽蝶变,成为玉田县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生动缩影。2021年初,该县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两个全域达标”和“两个全域提升”为目标持续推进。截至2025年,全县累计投入资金3.95亿元,清理农村生活垃圾91万立方米,整治坑塘7630处、残垣断壁1350处,完成户厕改造10.86万座,硬化道路1027万平方米,正一步步将美丽乡村的蓝图变为现实。
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清晨六点,窝洛沽镇沈庄子村的巷道还笼罩在薄雾中,吱呀作响的三轮车声由远及近,车头挂着的收音机正沙哑地播放着河北梆子,村民李有贺哼着歌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老李,今儿个这么早?”村民张大爷提着两个分好类的垃圾袋走出院门,笑着把垃圾放到车上。
李有贺停稳他那辆挂着“环卫”标牌的三轮车,接过垃圾袋,熟练地投进不同颜色的桶里。据了解,自2025年6月全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来,像这样在晨光中开始的保洁工作,已在新划分的8个责任片区渐次有序展开。
近年来,窝洛沽镇以人居环境整治为起点,系统推进“清洁美、田园美、建筑美、环境美、生态美”的“五美工程”,推动村庄从干净整洁迈向美丽宜居。“尤其在生活垃圾处理上,全镇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城乡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科学布设分类垃圾桶,配齐保洁员与清运车辆,覆盖63个村、5个小区、2条商业街及高铁新城站前广场。”玉田县农业农村局一级主任科员王建忠表示,全县已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日均处理量达80余立方米。同时,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同步推开,逐步提升村民分类意识与资源化利用水平。
“这车陪了我好多年了,每个月收垃圾有80块钱车补,刚好够修修补补。”李有贺对记者说,除了车补,他每月工资800元,在镇上虽不算高,却干得踏实,“现在乡亲们都自觉了,养成了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活儿好干多了,能为建设美丽家园出力,我很满足。”
与此同时,在小肖庄村新建的集中投放点,垃圾管理员肖立军正忙着整理。“这个集中点设得好,各家各户的家门口清爽多了。”肖立军一边分拣一边向记者介绍,“全镇63个村,我们分了8个片区,一个区一个管理员,每天负责巡查和清扫,效率高多了,收集完送到垃圾转运站,由第三方公司统一处理。”
肖立军口中的第三方公司是玉田县通过与首创公司合作,引入市场化机制实现的城乡保洁一体化——全县全面推行“户集、村收、公司清运、乡镇监督、县处理”的模式。“截至目前,我们已经为750个村配备1500名保洁员,确保垃圾日产日清。”王建忠说。除此以外,玉田县建成日处理能力达7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推动农村生活垃圾终端焚烧全覆盖,从根本上解决了垃圾出路问题,村容村貌显著提升。
“颠簸路”成了“致富路”
在玉田县的田野乡间,一条条“四好农村路”将星罗棋布的村庄相连。清晨的阳光洒在乌黑油亮的柏油路面上,映出往来车辆疾驰而过的影子。这些道路不仅是连接外界的通道,更如同激活乡村经济的“血脉经络”,让曾经闭塞的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
“路通了,道顺了,咱这山里的果子再也不愁运不出去了!”唐自头镇大山王庄村的果农们站在新修的道路旁笑逐颜开。就在2023年,这片果园还深陷“丰收的烦恼”——红艳艳的苹果压弯枝头,却因道路崎岖难以外运,只能眼睁睁看着果实堆积如山。“这么好的果子,难道真要烂在地里?”村民们连连叹息。
转机来自村“两委”的及时回应。在走访中,村干部们亲眼看到村民捧着腐烂的水果痛心不已,听到大家倾诉“道路不通,果子难销”的焦虑。这个深居山坳的村庄,2670位村民主要依靠林果为生,而老化破损的道路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
一场道路攻坚战就此展开。村里先后争取到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和“一事一议”财政资金,对村中主干道进行彻底翻修,完成村内13544平方米街道全面硬化。唐自头镇同步推进配套工程,修复村内破损路面258.96平方米,拓宽村内主路3317.92平方米,铺设人行道4557.15平方米,一系列举措让村庄道路焕然一新。
如今,满载水果的货车在平坦的道路上往来穿梭,昔日的“颠簸路”真正变成了“致富路”。而在不远处的宋庄子村,道路建设带来的变化更加丰富多彩。
每当夜幕降临,公路沿线的街心公园和滨水景观带华灯初上,村民们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毗邻工业区的优势,将闲置民房改造成特色民宿,在路旁摆起各式小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街区。
烧烤摊上嗞嗞作响的肉串香气四溢,手工艺人现场展示编织技艺,孩子们在灯影中追逐嬉戏。盛夏时节,这里九十多个摊位依次排开,日均接待游客两三千人。“我们通过改造闲置民房发展民宿,修整装修闲置民房32户,每户年租金可达8000元至1.2万元,村民人均年增收超过1万元。”杨玉刚说。
截至2024年,玉田县已累计投入3.04亿元,完成农村公路改建538.5公里,实现全县20个乡镇全部通达三级公路,乡亲们在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正稳步前行。
来源:中国经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