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2326|回复: 4

功夫在镜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    来坛子一段时间了,说句良心话虽然我的几幅习作给诸朋友多少起到了微薄的"抛砖引玉"之用,但更多的还是老师们的抬爱和鼓励。得意之余又按奈不住浮躁的心理,将自己对摄影的一点肤浅认识落罗嗦几句供大家指正点拨................
   
什么是摄影?外延极大,大师、大家一时半晌,、三言两语都说不清楚,所以,"菜地"里长大的我绝对说不清也表不白.但什么不是摄影,作为“屡拍屡败的老菜鸟”却想发表一下感慨:"摄影绝不是用好光/构好图就能驾御;也不是走南闯北,三天两早起即可修炼的一门艺术?!不但仰仗良好的技术,更依仗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学修养和高尚的情操。不是吗?按理说摄影通过百年的发展,如今机身、镜头的制造工艺已相当成熟,性能也更加优良,做到对焦、曝光准确可谓易如反掌,尤其数码机器的现拍现放功能更是大大提高了拍照的成功率。可是,为什么别人拍出片来张张精彩,可我的“立地存照,到此一游”的PP却高产丰收呢?!
   几乎所有的爱好者都做过拥有“专业、定级”的梦想,然而,梦一闭眼就能实现,可睁开眼后没钱哪个老板也不白给却是现实。"就一般百姓而言,不用说买几十万圆的顶级器材了,就是购一套准专业的"套装"也是够奢侈的了,所以,我以为就工薪阶层而言,用好手头的器材才是硬道理。记得学界有个著名的"桶论"也称"木桶效应",说的是"要让残桶多盛水,在补救的时间,技术,材料等一时无法实施,达到,筹措的情况下,适当将桶斜置,把看似多余的部分适当降低,将残缺的部位抬高,一升一升地盘活,让其盛水多少不再取决于最短的木头。因此,离开学说到摄影,不谈假设论够机,我偏激地认可:没有“装门面”的“家伙”,拍不出“壮门面”PP是遗憾;有了"长枪,短炮"而广出菜片"的朋友则是"吃饱了撑的"。也就是说:没有最好相机,只有最适合你的配置和你最能接受的价格;换而言之,顶级,专业的设备的确能拍出精品是现实,可优秀的作品并不一定出自“顶级,专业”也是事实。所以,尽管科学求真,艺术求美,可“科、艺相通”也是实践证明了的,为此,从这层意义上讲,尽管谁和专业机身也没仇,哪和顶级镜头都没够,但是,在财力捉襟见肘时少发一点烧,多面对现实,借鉴一下“通论”的观点来转变一下观念,起码可少发一点愁,少添一份忧……..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任何的题材都是抹杀"菲林"的诱饵,触景生情是人类大致相同的本能,然而,面对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色、人文景观时,如何用镜头语言把心情,心态;思想,思绪来抒发、表达、表白出来却为因人而异不禁相同。只有把修养,品位等内在的“涵养”等提高,拔升到相当的“功力,位势”后,才能即使在家门口转悠,吃进的哪怕是"高末",可吐出来的仍是“毛尖”?!功夫在镜外! 我却确地认为:假如我们面对同一个“市景”,同一处场景,站在同样的街道,爬上同一座高山,走进同一条河川;用一样的器材竞赛,胜出的一定是布勒松和沙松等大师!因为我深信大师们除了在艺术造诣要高出我N倍之外,在表现手法上更高出我X!任何专业的相机也比不过人脑睿智,任何顶级镜头都不如人头灵便,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论:机器只是前提、条件;而不是结果、必然。按快门最长也不几分钟的时间,可要想在喜怒无常,瞬息万变的人与自然中,抓住最佳神态,拍得完美的景色,除了多学多练的提高摄影“手、眼”工夫外,用“心”去拍---从而达到:即使你不背着相机,而你依然在照相,你的心已融入了这个美妙的世界当中了,扔掉相机用心灵去摄影,认真体会摄影以外的东西,我想这时候任何的拍摄都是心灵触及的境界……
举个牵强的例子,曾经的国足在"老米"的带领下,是玩了几年"快乐足球",但是,快乐之后尽管靠日本,韩国出钱“冲出了亚洲"”,可到头来就是小组赛的270分钟的"白卷".....据说癌症早期都是一派轻松,一身疏松;还说足球.为国足定身打造的口号“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乍一听似乎无懈可击,可站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细想之后其本身就是有悖于人类活动的规律---先会爬////,然后才是冲,走出亚洲尚一步三摇,却要硬冲.........相比之下,女排的称霸似乎靠的不是口号,而是用脑去领悟,靠意志的拼搏。所以,如果我说算数,我会改成“走出亚洲,冲向世界“,因为,这样更符合国人”宽打窄用,厚积薄发“的思维习惯。扯远了,因为我至今拍不出好照片,所以,不清楚优秀的照片是怎样拍出来的;但通过一次次从失败走向失败的教训,我仍明白了一点:(暴光),(运气),(器材),绝对不是个好套路。

前两天我看齐白石和他的弟子李苦禅的画册时被两幅----“棉花“和”白菜"“作品时,不但纯熟的技法和精湛的笔法令我佩服,花上的提款也给了我相当的启发。齐老先生在他的“棉花”图中提的是“开花之时天下暖,花落之时天下寒”;李大师在“白菜图”提的为“百菜之王”可见两位贫民出身的大师对人生的冷暖疾苦是何等的深有感触呀;所以,即使是普通的棉花、常见的白菜在大家笔下经过见景生情的感触,仰仗深厚的底蕴作依托同样“与众不同”,“妙笔生辉”,所以,仅就摄影而言我始终认可“功夫在镜外”!
IMG_0181.jpg
发表于 2008-3-1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em123] 嗯!
发表于 2008-3-1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摄影就是充放电
发表于 2008-3-1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用“心”去拍---从而达到:即使你不背着相机,而你依然在照相,你的心已融入了这个美妙的世界当中了,扔掉相机用心灵去摄影,认真体会摄影以外的东西,我想这时候任何的拍摄都是心灵触及的境界……
说得太好了,很有道理。上面这句话我很赞同。
发表于 2008-4-8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em4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