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4968|回复: 0

玉田有40个村名字都带“屯”,为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2-9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IP未知
在玉田县境内750个村落里,村名中带有“屯”的约40个,其中“官屯”17个,“君屯”2个。

为什么这些村庄名之以“屯”呢?有什么历史渊源呢?原来,凡是作为聚落名称的“屯”,都是源于古代军队戍边屯垦。可以说,“屯”是古代农事生产军事化的特定标签。随着社会的变迁,这些聚落去军事化,从而演变为一般民众的村落。玉田境内连同周边广大区域的这些“屯”,概莫如此。

玉田境内的“屯”,基本产生于明代初期的移民和境内的驻防军队。

经过元末的战乱,玉田及周边广大区域,民生凋敝,地广人稀,生产力严重不足。明朝建立后,为恢复这一带经济,巩固边防,开展了大规模的移民运动。

史书有记载,从明代初年开始,外地大量移民分批次迁入。初始,朱元璋实行的是军屯制度,移民以军事组织的形式来到我邑一带屯田。面对大量的迁民,官府在组织上实行了“土民编社”,“移民编屯”的管理模式,后来的移民也仍以“屯”为组织单位,但有了军屯和民屯之分。

玉田境内的“柳君屯”、“老君屯”,当年应为“军屯”,“君”当为“军”的讹变。我县“老军屯”与丰润“新军屯”遥相呼应,一老一新而已。

明初发生在玉田的一件大事就是兴州左屯卫的移入。《玉田县志.康熙志》记载:明永乐二年,移兴州左屯卫于玉田,建置衙舍,分布屯田二千三百九十八顷,设指挥官十二员,千户官十二员,百户官二十员。立五所经历司、镇抚司。原额军丁九千一百八十人,后皆分隶马兰、建昌诸路。

明代军队编制是卫所制。平时卫所官兵三分驻防,七分屯田。朝廷从卫所驻地划拨给每个军士一定的土地、耕牛和农具,并免其田租徭役。虽为屯垦聚落,但仍属于有军事长官负责的军事建制。由于屯中长官的军职是世袭的,所以聚落的命名被冠以长官的姓氏。由是,催生了玉田17个冠以姓氏的“官屯”地名。据《玉田县地名志》记载,位于彩亭桥镇南部的张官屯,曾见有明代墓碑,碑文有“明张百户侯在此定居,故称张官屯”字样。

“官屯”的“官”字,表明该屯田聚落的性质,是隶属于军队的不受地方管辖的建制单位。

不管是迁民立的“屯”,还是左屯卫立的“屯”,他们的成员没有一个是本地土著人。屯田的士兵世代隶属军籍,按规定是要带家属或兄弟的,以作为兵源的替补。于是,几千名主要来自于南方的士兵连其家人定居于此。所以明代军队卫所的屯田,实质上也是一种移民。

随着社会进展的历程,当年那些不同地域,不同性质的移民后裔,早已植根于此,世代繁衍,安居乐业,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兴建着自己的家园,创造着物质和精神的文明。也许在闲暇之际,他们也会偶然仰望苍穹,感叹一下“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的迷茫。

作者:赵福华 来源:印象玉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