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439|回复: 0

【唐山(玉田)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作品选(233)】-----鲜活的记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6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IP未知
鲜活的记忆
—— 读乡愁散文集《记忆》
作者:王东宇
      青年作家刘敬君将他出版的乡愁散文集《记忆》第一时间送给我,允吸着油墨的清香利用一个晚上的时间一气读完,久久不能平静,触动了我的乡土情结,仿佛回到已逝去久远的童年、少年时代的乡村生活。刘敬君的记忆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当代人的乡愁。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诗意的表达出现在国家级会议的层面,引起不小的社会反响,乡愁已成为时代呼唤与话题。
微信图片_20220826133325.png
      乡愁是远去的记忆,既抽象,又具体,既朦胧,又真实。乡愁是浓郁的亲情,赶不走,理还乱,乡愁是人的情感世界中最敏感,最柔弱部分,他有丰富的物质载体,也有许多精神层面的东西,乡愁是一种复杂的感情,有忧伤、有苦涩、有甜蜜、有温馨。乡愁是永恒的主题,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句中:“千里作远客,五更思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都是乡愁的代表作。最著名的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激起无数海外游子思乡爱国之情。
记忆存储乡愁。记忆,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年龄越长,记忆越深。记忆,留住了乡愁,留住了情感,留住了文化,留住了个性。难觅乡愁是时代的尴尬,追逐乡愁是时代难以抑制的冲动,留住乡愁是文学创作的灵魂,记住乡愁是作家的责任。鲜活的记忆,不朽的乡愁暖人心,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是我读《记忆》的所思所想。
       阅读《记忆》仿佛行走在原生态的乡村,休闲在春光明媚的百花园,芳草鲜美,花朵娇艳,流水潺潺,树木青青。温暖亲切,暖意融融,泥土气息扑面而来。《记忆》近十五万字,分为“往事如烟”、“浪漫之约”、“人生悟语”、“悲欢岁月”四章,以怀旧、怀乡、怀古、怡情、感悟为主线,思恋乡音、乡情、乡文、乡俗、乡景,从四个侧面强化记忆的场景,使记忆更加具象,乡愁更加生动。
一、温暖怀旧
       一篇篇朴实怀旧的文字跳入眼帘让人感到十分温暖,无比亲切。作者在这一章里,写到了上学时的经历,《在小学的日子》、《马头山中学生活琐忆》、《二中往事》把七八十年代的学生生活艺术真实地再现。在1977年,高考制度刚刚恢复,又经历了人类巨大的灾难——唐山大地震,学校条件很差。石块或者砖头上面铺上块废弃的洋灰板就是桌子,几块砖、一块石头作凳子。上着上着课时常会稀里哗啦一通响,“人仰马翻”。物质贫乏,玉米秸秆、榆钱、槐花就是零食,玩的是骨头把,丢沙包,洋火皮,溜冰……放学回家背着小笆拉去割草、拾柴火,这都是那个时代的孩子所经历过的,所以,在作品见到,感到格外亲切。
《流淌的歌声》用七十年代以来广泛传播的歌曲,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可谓构思巧妙,《玉米青麦子黄》把那个时代的农村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关于麦收的场景……上面太阳毒辣辣地晒,下面麦子热烘烘地烤,用“煎熬”这两个字形容割麦子的感受恰如其分。但人们是不会退缩的,三十五六度的高温下,他们头戴草帽,肩上搭一块湿毛巾,弓腿,弯腰,舞动镰刀,挥汗如雨。随着镰刀“唰唰”的声音,麦子一片片倒下。实在热了,才直起身,透透气。用草帽扇扇风,用毛巾擦把汗。或者坐在田间地头,树荫下,喝口凉水,抽根烟,打打尖,到水井那洗把脸,在磨刀石上磨磨镰刀。稍事休息,又马上拿起镰刀,在一片金黄的麦浪里时起时伏,仿佛出没风波里的小舟。
       每一个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面对这样的文字,温暖亲切的感觉油然而生。巧妙构思,朴实真实的感情,生动幽默的文字,发人深思的力量。
二、记忆甜美
微信图片_20220826133338.png
       在“浪漫之约”这一章,让人走近大自然,感受田园生活之趣,看后无比惬意。去冰上玩耍,去山村观看春天的样子:桃花满树,梨花满枝,山势绵延,河水清澈。在山上野餐、爬山洞、采蘑菇……让人心驰神往。《秋天的美》用平常的题目,朴实的文字,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桃花源似的意境,一个美不胜收的收获季节。那里有娇艳的喇叭花,有长势喜人的庄稼,有让人垂涎的水果,还有生活越来越富裕的人们。且看作者《秋天的美》中关于喇叭花的描写:
初秋的早晨,在清新的空气中,在繁茂的绿叶间,娇艳的喇叭花迎风开放。粉红、大紫、雪白、淡蓝……有时零零星星,有时挨挨挤挤,有时同一色的开成一片,有时几种颜色互相夹杂,有时一种颜色把其他颜色的围在中间,有时还冒出几朵白色的野菊花。喇叭花的蔓细细的,长长的,软软的,拖着青青的叶子爬满山坡。
哦,秋的美,在路上,在田野,在公园,更在人们心上!这些清新优美的文字吧,他们会带你走出郁闷,走近快乐。
三、人生感悟
       在“人生悟语”的十二篇文章里,作者以随笔的形式,把对人生、对社会的思索表达出来,具象为难忘的乡愁。《境界》写杰出的书画大师蒋雨浓,提出了现实问题,值得我们思索。蒋先生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在书画艺术上不懈追求,终成一代宗师,而我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的今天,有人却不思进取,不知满足。安乐公与违命侯的事,有使得我们去思考一些关于人生的话题。《关于学业 关于喜好》讲的是孩子教育上学业与爱好的问题。《姨妹》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敢于同社会不良风气斗争的形象。她虽然无权无钱,处在社会最底层,但她为了尊严,为了公道,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终于让正义得到伸张。在遇到一系列阻力,最后又遭到丈夫反对后,她说,“我非把她整倒,就不信她这个劲儿。”“没钱?好办。你不是没钱吗?明儿去村支部,上大喇叭里喊去,谁帮我打官司跟谁去。”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让人对这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肃然起敬。《给爸爸上坟》写出了对父亲的思念,《生日随想》和《过年》写出了一个中年人面对现实的无奈,对人生的拷问。《乐队的消失》等几篇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四、乡愁难忘
微信图片_20220826133346.png
       读作者的文字,有的暖意融融,有的思绪万千,有的快乐怡然,有的深深感动,这些流淌的曾经的乡村生活,情真意切,那是鲜活的记忆,难忘的乡愁。在“悲欢岁月”里得到强化,真情流露,感人至深。
       《赶集》最初在网上发表引起网友强烈反响,后来在省里获奖,作品对一群怀揣各自梦想赶集的人进行了惟妙惟肖的描绘,人物形象生动逼真,给人思索、感动,没有多少年切身体会,写不出这样的文字。里面卖假货而善于狡辩的小郑,卖保健品的倔强耿直的大爷,秃顶老四,卖小家电的两口子,包括为文学梦奋斗的作者,包括一路上的风景,赶集过程中的一切,都深深烙印在读过这篇作品的人的心中。
       《卖桃》写出了果农的的艰辛,赞美了他们的吃苦耐劳,以及朴实善良的人性。《摩托人生》通过一辆摩托的历史,写出了作者的人生轨迹,也引发出好多对社会现象的反思。比如,走在路上,枯死的树呼啸而下,开车的小伙违规行驶,修理摩托过程中,技术欠佳的修理工把好的修坏,甚至无中生有挣昧心钱。表面写物,实则说人生,讲社会。值得一提的是《永远的父亲》,这篇文章写到了身患绝症后,直至离世这段时间的父亲,一边与病魔搏斗,坦然面对生死,一边为病人治病,同时仍然全心全意为身边人着想。让人动容,感人肺腑,大爱无边,同时感受到底层人生活的艰辛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与价值取向。
作家刘敬君生在乡村,长在乡间,乡土情深。《记忆》是他人生体验,生命之旅和感悟,语言朴实生动、清新幽默……字里行间渗透着真善美和遥远的温暖,扩散着正能量,弘扬了时代的主旋律,激发人们勤奋向上,笑对人生!
选自《唐山文学》
微信图片_20220826133351.jpg
作者简介:王东宇,河北玉田县人。早年受教于鲍昌教授、孟繁华博士,先后在《唐山文学》《唐山劳动日报》《辽宁日报》《江河文学》《中国旅游报》《中国文化报》》《诗刊》《当代人》《北方作家》《河北日报》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小说九百多篇(首)并多次获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