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论坛-玉田生活网

查看: 960|回复: 12

说说“孝友”的是与非——《玉田历史文化大观》未用稿之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3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说说“孝友”的是与非
      建国前编撰的各种地方志,一无例外地记载着大量“孝友”的传略。孝,是指子女孝敬父母;友,是指弟兄之间互相关爱,友好相处。这些记载中即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包含着封建礼教的糟粕;今人既不能全盘否定,又不能全盘接受。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会有益于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
                                                                    (一)
       《玉田县志》记载的众多孝友中,确有不少至今仍然值得尊敬、值得学习的人和事。比如,在物质条件极差的人家,一些孝子总是把父母的饱暖牢记在心,宁可自己多吃苦、多受累,也要让父母亲生活好一点;有些孝子不仅尽最大可能使父母得到物质上的满足,而且千方百计让父母有个好心情,在快乐中安度晚年,即所谓“色养”;有的孝子在父母兄长卧病在床时精心照顾,即使在夜间也是“衣不解带”……下面仅从旧县志记载的从多“孝友”中选介两例。
      其一:李汝谟,散水头村人,庠生。少年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双目失明。为了维持生计,他放弃了追求仕进之心,在家里开了个学馆,招生授徒。他的妻子则以纺线为业,以弥补家庭开支之不足,同时还要侍奉婆母。每顿饭,夫妇二人都是陪着母亲吃;每天晚上,都要侍奉母亲睡下,然后自己再去睡。村里人都夸他们夫妻是孝子孝妇。一天,李汝谟看到母亲不高兴,连忙责问媳妇;“你是不是惹老人家生气了?”没等媳妇答话,母亲连忙插言,教训儿子说:“你可不能冤枉媳妇!你每天在学馆忙碌,都是媳妇侍候我,她说的做的,没有一点让我不满意的地方。可是年岁不铙人,我老了,身体难免有不适之处,脸色自然与往日不同,这怎能埋怨媳妇呢?”李汝谟听了母亲的这番话才放下心来,连忙向媳妇道歉,然后夫妻俩又一起为母亲请医诊病。这一记载虽属家庭琐事,但它给我们展示了母子之间、婆媳之间融洽和谐的良好气氛。
      亲生母子之间,一般不会有太多的麻烦,而继母与前妻所生子女之间的关系则往往不好处理,甚至恶化到互为仇敌的程度。而定府村的监生李遇春,则以宽阔的胸怀善待继母,消除了矛盾,拉近了与继母的关系。
李遇春的亲生母亲早丧,继母对他很不好,强行分家,逼迫他独自起火做饭。他在困境中挣扎,靠教书维持生活。父亲死后,继母对他的态度更加恶劣。尽管如此,李遇春并没有记恨在心,该尽的义务项项尽到。对他的异母弟也非常友爱,就像对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异母弟结婚时,他不辞辛苦,跑东跑西,帮他完成了终身大事。他的这些表现使继母的态度也有所改变。
     不料,李遇春的异母弟婚后不久便一命呜呼。继母失去爱子,悲痛万分,甚至不想再活下去。李遇春跪在继母面前,苦苦解劝,安慰她说:“母亲如此悲痛,大概是因为弟弟死了,觉得晚年就没有依靠了吧?您这就想错了!我也是您的儿子,我会好好孝敬您的,一定让您安度晚年,您千万不要过度伤心。”继母听到他真诚的劝慰,也就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李遇春说到做到。在此后的日子里,他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对待他的继母。继母瘫痪在床,他一连几个月亲自煎汤喂药,这使继母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继母去世后,李遇春又将她妥善地安葬。李遇春以德报怨的高尚行为受到乡亲们一致称赞。
                                                                      (二)
      孝亲的基本原则是“厚养薄葬”。但在古代封建礼教给“孝子”制定的标准是“养”与“葬”并重,“哀毁骨立”、“庐墓三年”等近乎自戕的举动,竟然成为极力倡导的行为。所谓“哀毁骨立”,就是在父母去世后极端悲痛,以致于身体瘦弱得只剩下一把骨头;所谓“庐墓”,就是在父母墓旁搭个小棚子,为父母守墓,少则一年,多则三年。旧县志就以这样的理念为出发点,浓墨重彩地宣扬了几位厚葬的“典型”。
      庠生郁光被,对母亲极其孝顺。母亲去世后,他在墓旁搭了个小棚子,要在里面住上三年!亲属中有人劝他不要这样自讨苦吃,他却说:“你们是想让我做一个君子呢,还是想让我做小人呢?”言外之意是:我若坚持“庐墓”,就能成为君子,否则就是小人。此言一出,也就封住了人们的口。因为悲哀过度,加之感染风寒,郁光被没等“庐墓三年”,仅仅一年多时间,便死在墓旁那座草棚里。对于这种痴迷过度以至于丢掉性命的偏执行为,封建官府却给予高度赞扬,一位巡按大人赠匾一快,上写“以身殉母”四个大字,封建礼教的“吃人”本性由此可见一斑。
      管家铺村有个叫刘士琨的人,是位教书先生。父母生前,他千方百计侍候他们,尽管生活不是很富裕,也总是给他们买些可口的食物——这样的孝心可歌可颂,值得赞扬。父母亲死后,他便开始“庐墓”,三年时间内,他每天都是席地而卧,从不洗漱。家里人给他送饭来,他得先向父母祭拜一番,然后再食用。百日后,他竟产生了一个奇怪的念头,要到地下陪侍父母,为此,他一连七天水米不进。妻子跪在地上哀求他,他就跟没听见一样。没办法,妻子暗地里请来几位族中长辈规劝他,经这些长辈苦苦劝说,刘士琨终于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但是,庐墓还是要坚持到底的,三年之内他没离墓旁草屋一步,只弄得蓬头垢面,长长的头发上长满虱子,头皮被虱子咬得生了疮。三年期满,他还是不肯离开。乡亲们心疼他,趁他不注意,干脆把那座墓旁草屋点了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这才迫使他恢复了正常生活。
      可以看出,刘世琨受封建礼教的毒害太深了,如果听任他一意孤行,连九泉之下的父母也会深感痛心的。但是,对这种愚蠢到家的行为,各级官员不但不加批评和劝阻,反而纷纷赠匾以示赞扬,匾上分别写着“庐墓三年”、“至性过人”等褒奖之词,真叫人匪夷所思。
                                                                    (三)
      玉田县名气最大的孝子当属鸦鸿桥的李茂,因为他的名字写进了《明史》。李茂究竟有多么突出的事迹,竟然能够名载青史?这从光绪志的记载中可见一斑:“李茂,事母至孝,每日登堂必拜母,遇宴会尤恭谨。母卒,庐墓三年。有白兔绕其坟墓,乡人异之。成化间,有司上其事,旌表于门,恩授监生,官主簿,名载《明史》。”这段文字的大意是:李茂对母亲特别孝顺,每天都要到母亲的住室给老人家行礼,每当家中晏请宾朋时他对母亲更为恭谨。其母去世后,李茂“庐墓”三年,大概是天神被他的孝顺所感动,有只白免绕着他母亲的坟墓行走,这情景使乡里人感到奇异。成化年间,县里的官员上报了他的“事迹”,上司极为重视,恩授他为监生,并委以主簿之职。
      母亲健在时,李茂十分孝敬,这一点令人敬佩,值得褒扬。“庐墓”之举前面已经批判,这里不再重复。至于白兔绕行坟墓是真是假,今人没有必要考辨论证。可笑而又可气的是,在李茂死了400多年后,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时期,日军讨伐队驻鸦鸿桥联队长松井竟然也拿李茂说事儿,这就让人奇而怪之了。
      1942年,松井决定重新安葬孝子李茂。他先派人在鸦鸿桥河东找到了李茂墓,又派人到代家铺找到李茂的后裔,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划,于19426月正式举行“重葬孝子李茂”的典礼。
举行典礼那天,松井带来军乐队,吹吹打打,好不热闹。自愿或被迫参加典礼的有:伪县长、自卫团总团长等军政官员,绅、商、学各界人士,当地部分学生,驻鸦鸿桥日本兵,加在一起共约800人。墓基上高搭黑色布棚,横幅写的是“悼念孝子李茂兴礼大会”。松井在大会上以重视传统文化为借口,以宣扬“孝道”为掩护,大讲“中日亲善提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之类骗人的鬼话,然后煞有介事地安葬李茂的遗骨。墓前重新树碑,碑上刻写着“大日本皇军八××部队联队长松井太次郎敬立”的字样。
      可惜,孝子李茂之墓与松井所立之碑早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就被毁掉,否则,玉田境内又多了一处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进行精神麻醉的铁证。
发表于 2013-1-3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鬼子当然是有目的的,但孝子值得尊敬,不用他们,咱们自己也尊敬,反倒是他们乱搞,最后被毁,如果没有他们,说不定李茂的墓可以保存到今天呢

点评

菜疙瘩以为没有“他们”,也不可能保存到现在。 有什么能逃得过那场人类文明史上的大浩劫呢?况且,大浩劫之前的小浩劫又有多少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3 15: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3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楼主麻烦请解释,你理解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点评

对这个术语的解释,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许多,抄录一条供您参考。 “社会主义道德是在无产阶级自发形成的朴素的道德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由无产阶级自觉培养起来的道德;是以为人民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4 09: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3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吕子明(奎狼) 发表于 2013-1-3 10:39
鬼子当然是有目的的,但孝子值得尊敬,不用他们,咱们自己也尊敬,反倒是他们乱搞,最后被毁,如果没有他们 ...

菜疙瘩以为没有“他们”,也不可能保存到现在。
有什么能逃得过那场人类文明史上的大浩劫呢?况且,大浩劫之前的小浩劫又有多少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3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小菜一碟 发表于 2013-1-3 15:14
菜疙瘩以为没有“他们”,也不可能保存到现在。
有什么能逃得过那场人类文明史上的大浩劫呢?况且,大浩 ...

是这样的,河东的玉地是在河东村与三百户屯接壤的中间部位,如果这李茂的坟地是在那一代,有可能保存下来,在其他地方的坟都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观峰辨水1 发表于 2013-1-3 13:08
楼主麻烦请解释,你理解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对这个术语的解释,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许多,抄录一条供您参考。
      “社会主义道德是在无产阶级自发形成的朴素的道德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由无产阶级自觉培养起来的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
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以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道德体系。”
     
      玉叟以为,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首先要对中华传统道德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既不能全盘抛弃,又不能全盘接收,正确的态度是批判地继承,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玉叟最近所发的几篇“未用稿”,宗旨就是这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3-1-4 10:15 | 来自河北
        好贴,拜读了。
        有个细节“大日本皇军八××部队联队长松井太次郎敬立”可能是笔误,“太、次”二字应为其中一个字。太、次均为日本人的兄弟排行秩序称谓:太即大、长;次即行二。

点评

真有细心人,高!  发表于 2013-1-5 20:06
很有道理。 我对日语中“太、次”这两个字的含意不甚了了,结果就照原文抄下来了(原文作者为陆国泰先生,发表于《玉田文史资料》第四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4 11:32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游客 27.191.4.x 发表于 2013-1-4 10:15
好贴,拜读了。
        有个细节“大日本皇军八××部队联队长松井太次郎敬立”可能是笔误,“太 ...


     很有道理。
     我对日语中“太、次”这两个字的含意不甚了了,结果就照原文抄下来了(原文作者为陆国泰先生,发表于《玉田文史资料》第四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5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百善之首,应继承发扬。但“哀毁骨立”、“庐墓三年”有些太过了。热衷于此的人,多有沽名钓誉之嫌,《儒林外史》中亦多有揭露,故此行不远。
  另,我们现在流行的父母去世后第一个春节不兴拜年的风俗,可能就是源于守孝这一基本理念吧?简化了好多的“不许”的繁文缛节,只留下了这么一条(关于喜庆活动的),而且只是一年,还是比较实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前进人生 发表于 2013-1-6 12:06
恕我直言,对哀毁骨立、庐墓三年等是否为封建礼教残毒我有不同理解,哀毁骨立今人也不乏其人,我当时从自身 ...


       您的孝心十分可敬,我由衷地佩服。但是我还是想真诚地劝告所有的孝子,一定要节哀顺变,珍重自己的身体。怀念逝去的亲人,办法和途径很多,不能让自己长期沉浸于悲痛之中。我想,即使是死者,他们也希望子孙们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不想看到他们糟蹋自己的身体。
      我认为,守墓三年之类即使是在古代也不是普遍的,而是个别的。因为人们需要生活下去,需要对自己的后代负责,需要学习、需要劳动,进而为社会做贡献。作为统治者,对孝亲的倡导理所应当,无可非议,但应以厚养薄葬为原则,不能倡导不珍惜生命、对自己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

点评

玉叟兄所论甚是,赞同。  发表于 2013-1-7 20: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6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日本
中国古代以孝治天下,就是说当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要先尽孝后尽忠,这个从李密的《陈情表》可以看出来。后来逐渐演化,侧重点虽不同,仍很重视孝,清朝还有丁忧的规定嘛!
过去我曾接触过一个人,他有一个缺点,就是背后骂人,所以没能成为我的朋友,理由很简单,你能当着我的面骂别人,就能当着别人骂我。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敬,那跟你接触也是为了利用你,等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一脚踢开你也是必然!这样的人你还敢交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6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菜疙瘩也凑个热闹,理解一下“孝”:“孝”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爱呀!
但是爱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而孝完全是单向的,下对上,只是一方尽义务,而且具有必须绝对服从的意味在里面。爱可以涵盖孝,但孝绝对容纳不了爱。西方人不讲究孝,但并非就是禽兽。相反,西方人的文明程度绝对不比东方人低。
同样,仁也可以称得上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爱。仁是一种有等差的爱,犹如同心圆,我们的能量最强的爱居于圆心,像太阳,像火盆,向四面八方辐射。离圆心越近得到的就越多。如果让菜疙瘩画,那最近的最小的圆里应该有父母、妻儿、兄弟,再往外大点儿有朋友、亲戚、熟人,再扩大是家乡人、同阶级人、同一民族国家人,再往外才是外国人、异族人,再就是动物、植物以及外星人等等。
菜疙瘩始终很纠结,咱们中国人是中国特色多些好呢还是少些好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7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玉叟 发表于 2013-1-6 14:34
您的孝心十分可敬,我由衷地佩服。但是我还是想真诚地劝告所有的孝子,一定要节哀顺变,珍重自己 ...

       玉叟兄所论甚是,赞同。在这里也对前进老弟的孝心表示由衷地敬佩。也许是年龄的关系吧,随着近来父母的相继辞世(都是高龄),对于生老病死也淡薄多了,因为这也有个前赴后继的问题呀。因此,也不会愿意后人们会为这个不可改变的规律而过度哀伤。以心度心,顺变节哀是个硬道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