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论坛-玉田生活网

查看: 906|回复: 6

《玉田县东上生院重修舍利塔铭并序》点释【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9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北京
玉田县东上生院重修舍利塔铭并序[1]  

【原文点校】

夫诸佛之心,垂教非一。有实有权[2],或诱或儆[3],所以小大应根始终化物者也[4]。以空无化执[5],实化也;以因果化妄[6],权化也;以福利化欲[7],诱化也;以地狱化愚[8],警化也。然则四化曲分[9],三根用备[10]。化之急者,急于中下,谓兹二根[11]。久惑流浪,曷以拯救?故我释迦如来遍三千界[12],化百亿身,现于形相也。演三乘教[13],分十二经[14],现于言相也。犹虑群生不兴实信[15],更以全身烬为舍利,现于遗相也。常以诸相利乐有情[16],恩其厚耶!
幽蓟东平滦右,县之尤者,古之无终也。雍伯种玉之后,因号玉田。古城东关有上生院,自统和元年肇建。至统和三十年,有游方僧至,所获无垢净光佛[17]舍利一百粒,因窣堵波[18]藏之。洎于咸雍间,地震所坏[19],及二十余载,未遂复修。昨于大安岁,有当院、诵《法华经》沙门[20]省孝,佛宇有缘,僧行无过,暗伤灵兆久摧[21],欲谋再建。以疏糺俗[22],逮至百余。又度弟子义恒为头陀,日化五百金,未曾有辍。既而模材命匠,始务经营。犹恐不前,化新第秘校[23]傅公梅为都维那[24]。及县宰官僚洎诸吾尊淄素[25]众等,赍状请燕京净业寺[26]诠惠大师开菩萨戒坛[27],藏如来舍利。师俗姓曹氏,法讳[28] 朗蕴。清宁元年出家,八年具戒[29],禀受诠戒师住持净业寺。焚修道高,课念日益[30]。学行解三者备矣,经律论[31]一以贯之。多以山房静住为业。迩后德动京师,名达象阙[32],不朝受紫[33],宁匪重乎?当三请之际,现慈悲相,怡然应答:“可尔。”兼曰:“汝称为葬舍利,与我缘合。我于大安初当寺重修佛洞,于摩力支天佛[34]肚中得舍利二百粒,几欲葬藏,因缘未就[35],因放此坛,择日合葬。”呜呼!佛骨异代,法性同归[36],灵契有时[37],不期如约者哉?别有当院佛宇僧徒常住诸物[38]具细之数,剋于碣阴。
孝卿,县中一白丁也,学浅词拙,耻以言诠释事。奈何众请,难以固辞,芟华摭实[39],直述为铭。其铭曰:
上生故院,统和始构。
宝塔复修,制度逾旧。
虬檐十三,旁罗星斗。
虹霓栋梁,日月户牖。
遗骨中藏,灵光外秀。
雷飙箭雨,惊濛不朽。
以石剋铭,藏函之右。
直出其因,取信于后。

寿昌二年岁次丙子四月癸巳朔十四日癸酉日乙时葬

(原文原载乾隆廿一年版《玉田县志》卷十杂录志之仙释篇)

【注释】

[1]原题为《大辽国燕京蓟州玉田县东上生院无垢净光佛舍利塔铭并序》,题下有注:东上生院“即净业寺也。进士袁孝卿撰”。
[2]实:实者,无颠倒,无虚妄;真实不灭,与“权”对称。即下文之“实化”,一乘真实之教化。佛之教化有权法(权化)与实法(实化)之区别。一乘教为真实教,三乘教为方便教。权:权变,灵活。即下文之“权化”,权假方便之教化。
[3]诱:诱导,引导。即下文之“诱化”,诱导教化。儆:警,告诫,警告。即下文之“警化”,警诫教化。
[4]根:根性,根器,指能产生感觉、善恶观念的机体或精神力量。化物:化,教导众生,使其转化改变。物,指众生。化物,即教化众生。有“随缘化物”之语。
[5]空无: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究竟而无实体,叫做空。指一切事物从因缘生,都没有自性,也即“无空(自性即空)”。执:执着,专心注意人世间事物而不能超脱。
[6]因果:指事物的起因和结果。妄:妄念,妄想,不能实现的打算或非分之想。
[7]福利:又作福力,即益处,利益。利益,随顺佛法而获得之恩惠及幸福,分为自利(称为功德)与利他(称为利益)二种。功德,指善行与善心;又,德者得也,功德即修功所得。欲:又作乐欲,意谓希求、欲望,希望所作事业之精神作用。欲有善、恶、无记(非善非恶,无可记别)等三性。
[8]地狱:六道轮回最苦的地方。六道,即地狱、畜生、饿鬼、人、天、阿修罗等,有善恶等级之别。众生由其未尽之业,故于六道中受无穷流转生死轮回之苦,称为六道轮回。愚:愚迷(愚昧而执迷不悟),愚惑(心愚而迷于理者),愚痴(谓无通达事理之智明)。
[9]四化:即上文实化、权化、诱化和警化四种教化之法。泛指各种化度众生之法。
[10]三根:依据众生善根之强弱分为上根,中根和下根三种。
[11]二根:利根和钝根。利根,又作上根,修佛道根性锐利速证妙果者。钝根,又作下根,修佛道根性迟钝难于开悟者。此处应指三根中的中下二根,也即钝根。
[12]三千界:三千大千世界的简称。世界有小千、中千、大千之别。须弥山为中心,七山八海交互绕之,更以铁围山为外郭,为一小世界,合此小世界一千为小千世界,合此小世界一千为中千世界,合此中千世界一千为大千世界。
[13]三乘教:乘,运载之义,是譬喻佛法如渡船,能把众生从生死的此岸运载到涅槃的彼岸。佛教教义乃唯一之真理,以其能教化众生悉皆成佛,故称为一乘。三乘教法则针对众生之善根强弱之不同(三根),而分为小乘(声闻乘)、中乘(缘觉乘)和大乘(菩萨乘)等三种不同修炼的途径,并各有三种不同之果报。
[14]十二经:即十二部经,也称十二分教。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言教,依内容和形式分为十二类。
[15]实信:与智慧相应的征信,非泛泛的信仰。信必须具备信实、信德、信能三个条件。
[16]利乐有情:后世之益曰利,现世之益曰乐。利益有情而使之乐也。
[17]无垢:垢,即烦恼,指污秽心神之垢物。又称无漏,清净而无垢染。
净光佛:也称清净光佛,是阿弥陀佛的十二个尊号之一。阿弥陀佛,佛教中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也译作无量寿佛或无量光明佛。净土宗认为凡愿往生极乐净土者,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临终时佛即出现,引导其进入西方极乐世界。
[18]窣堵波:窣,音sū。又称浮屠,即佛塔。印度佛教建筑的一种形式,原指泥土砖石垒筑的高冢。窣堵波在早期是被作为佛陀涅槃的象征,用于顶礼膜拜的,后被视为宇宙图式的象征来理解。后随佛教传中国。
[19]《辽史·道宗本纪》载:“咸雍四年(1068年)七月,南京(今北京市)霖(久下不停的雨)雨,地震。”
[20]诵《法华经》沙门:当时僧尼的“学位”称号之一。大体分为讲、业、念、诵、习数种,“念”与“诵”属中等层级。
[21]兆:乾隆版县志作“北”,光绪版县志为“兆”。此处采信后者。本意祭坛或墓地的界域。灵兆,此指佛塔。
[22]疏:僧道拜忏时的祈祷文,此指佛寺向俗众所发的文告。糺:同“纠”,收集。俗:俗家弟子。
[23]第:及第,科举考试应试中选,隋唐及其后专指考中进士。秘校:秘书省校书郎的简称。校书郎,官名,掌校勘典籍,订正讹误。东汉始置校书郎,后魏秘书省始置校书郎,辽属秘书监著作局,明清废。
[24]都维那:亦称维那,旧称悦众、寺护。维那系梵汉兼举之词。维,纲维,统理之义;那,为梵语,意译授事。原为寺院三纲(即上座、寺主、都维那三职)之一,为寺中统理僧众杂事之职僧。宋元以后寺院所设维那主管僧众威仪,进退纲纪,实际上是寺院的监察官。
[25]缁素:缁,音zī,黑色,僧人常着黑衣。素,白色,印度俗人多穿白衣。缁素,僧俗之别称也。
[26]燕京:即今北京市。辽会同元年(938年),升幽州为南京,列为陪都。开泰元年(1012年),改南京为燕京。净业寺:净业,清净的善业,种善业者得往生西方净土。燕京净业寺,原址位于今北京市西城区积水潭(得胜桥以西水面,今称西海)北岸。明嘉靖年间再建。清代重修。
[27]菩萨戒:发大心修大乘法的行者所受持的戒律。坛:梵语曼荼罗,义译为坛。以筑坛安置曼荼罗之诸尊故也。坛形四角者曰地轮坛,圆者曰水轮坛,三角者曰火轮坛,半月形者曰风轮坛,等等。
[28]法讳:敬词,出家人的法名。法名又称戒名,出家受戒时所受于师之名,不能随便人称呼,出家僧人的师傅或长辈可以称,外人只能称呼法号。
[29]具戒:具足戒的简称,也称近圆(有亲近涅盘之义)戒。出家者只有受过此戒才能成为比丘、比丘尼。比丘戒有256条,比丘尼戒有348条。此做动词,“受具足戒”之义。
[30]课念:即课诵。佛教寺院定时念持经咒、礼拜三宝及梵呗歌赞等法事。且因祈望藉由课诵之中获得功德,故又称功课。一般系指音声念诵而言。早晚课与诵经、拜忏等法事,共同形成别具一格之寺院风尚。
[31]经律论:经,指佛祖的教义。律,佛教徒的修行戒律。论,将佛教教义加以诠释。即三藏,指经藏、律藏和论藏,也为广义佛经的总称。
[32]象阙: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亦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借指宫室,朝廷。
[33]紫:指紫衣,又称紫服、紫袈裟,朝廷赐与高僧大德之紫色袈裟或法衣。佛制原不许用紫色、绯色,惟我国自古即许高官披着红、紫色之朝服,复设朱、紫、绿、皂、黄等绶绦,以区别官位之高低。佛门乃仿此而有紫衣之披着。五代、北宋以后,赐紫衣之范围放宽。
[34]摩力支天佛:即积光佛母,也称为威光天或阳焰天。原为古印度民间崇拜之神,后为佛教所吸收,作为阳光的化身,列于天部。一般表现为女身、忿怒、立姿形象,手执莲花,头顶宝塔,将猪作为坐骑或乘坐猪辇。
[35]因,引生结果的直接内在原因;缘,由外来相助的间接原因。或曰于一物之生,赋与强力曰因,旁添弱力曰缘。依此,因缘又有内因外缘、亲因疏缘之称。广义而言,因即意谓因与缘,包含内因与外缘。一切万有,皆由因缘之聚散而生灭,称为因缘生、缘生、缘起。
[36]法性:真实不变、无所不在的本性。在无情方面曰法性,在有情方面曰佛性。同归:一致。
[37]灵契:与神灵有缘。有时:有如愿之时。
[38]常住诸物:常住,没有生灭变迁。常住物,又作常住僧物、常住、常什,指常备供僧伽受用之物。僧物可分四种:常住常住物(指厨库寺舍等)、十方常住物(指供僧之常食等)、现前现前物(指现前之僧物)和十方现前物(指亡僧之遗品)。前二种为四方僧物,后二种即指现前之僧物。
[39]芟:音shān,割草,引申为除去。同“删”。摭:音zhí,拾取,摘取。

【译文】

诸佛的本心,在于垂示教化世人,但并非同一种方法。有时采用真实教化之法,有时则施行权巧教化之法;有时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有时则警醒告诫,使之觉悟。因此,大大小小所有这些根性,自始至终都是用来教化芸芸众生的。用万物皆空来化解执着,这就是实化;用因果报应来破除妄想,这就是权化;用利益福报来祛除贪欲,这就是诱化;用魔鬼地狱来破解愚迷,这就是警化。既然这样,那么化度众生之法已经区分,每种根性的功用也已齐备。教化众生紧迫之处在于中根和下根,就是这两种根性的世人。他们的灵魂长久迷惑,到处漂泊,用什么来拯救呢?于是,我佛释迦如来遍及三千大千世界,化作数百亿种的身形,这是表现在肉身形体的形相上面。由一乘教演变为三乘教,又把教义细分成十二部经文,这是表现在言论著作的形相上面。佛祖还忧虑众人不能实行真正的信仰,更在死后燃尽全身化为数万颗舍利子,这是表现在身后遗物的形相上面。佛祖常常以各种不同的形相使众生获得利益和安乐,这样的恩情是多么深重啊!
在幽州、蓟州以东,平州、滦州以西,各县之中最突出的就是历史悠久的无终县了。自从阳雍伯种石得玉传说流传之后,这里就开始被称作“玉田”。县城东关有一座寺庙叫上生院,在统和元年(983年)开始建造。到统和三十年(1012年)有游方僧至此,把他得到的无垢净光佛舍利一百粒,建塔珍藏了起来。到在咸雍四年(1068年),宝塔遭地震毁坏,经过二十多年,也没有完成复修。以前大安年间,有掌院、诵《法华经》沙门省孝与佛寺有缘,平时行为也没什么过失,暗自悲伤宝塔早已毁坏,想要谋划再次修建。就以文告形式收集俗家弟子的善款,共有一百多家捐助。之后又度化弟子义恒为头陀,每天募化五百文钱,不曾有一天停止。不久,筹划材料,指派工匠,开始从事重修宝塔的工作。但还担心事业不能顺利前行,就点化新近考中进士、在秘书监著作局做校书郎的傅公梅任寺院的都维那一职。县令以及手下官僚,还有县中耆老、乡绅、僧俗各界代表,众人怀抱呈文敬请燕京净业寺诠惠大师开菩萨戒坛,珍藏佛骨舍利。大师俗姓曹氏,法名朗蕴。清宁元年(1055年)出家,八年领受具足戒,秉承诠戒师主持净业寺。他修行方法高超,功课日益精进。学问、品行、见识三方面全都具备,经藏、律藏、论藏都能自始至终贯彻到底。平时多数时间以在寺中静修作为自己的本职。从此以后,他的道德品行震动了整个京城,名气声望一直到达朝廷那里,但他却并没有去接受紫衣的封赐,难道是他不看重荣耀吗?当人们再三恳请的时候,大师显现出了慈悲之相,高兴地答应下来。并且说:“你们说是为了珍藏佛骨舍利,这正好跟我的心意相合。我在大安初年曾主持重修佛洞,从摩利支天佛像的肚里获得舍利二百粒,几次想要安葬宝藏,但缘分都没有达到。那就放在这个戒坛,挑个好日子一起珍藏吧。”啊!佛骨虽然与我们来自不同的时代,但佛法的本性却是一致的。只要与神灵有缘总有如愿之时,现在不就是没有事先约定却如约而至了吗?另外,本院寺庙房产和僧侣常用物品的详细数目,都刻在铭石的背面。
本人袁孝卿,就是县里一个无有功名的读书人,学问浅薄,言辞笨拙,对于言说佛法之事感到非常惭愧。怎奈大家极力恳求,很难再坚持推脱,只好去除浮华丽藻,拾取素朴真实,直接叙述成为铭文。铭文如下:
京东古寺上生院,统和之初始建成。
浮屠宝塔再修造,推陈出新无量功。
飞檐斗拱十三层,北斗罗列映星空。
画栋雕梁胜彩虹,朱门绮户耀佛庭。
圣物遗骨藏其内,灵光普照佑无终。
风狂雨骤闲庭步,电闪雷鸣心不惊。
刻石勒铭传万代,宝函珍藏身后名。
直述因缘弘正法,取信于后化众生。

2011年8月25日一稿
2012年2月9日二稿

【参考资料】

光绪十年版《玉田县志》线装影印本
向南编著《辽代石刻文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康熙、乾隆、光绪版《玉田县志》点校本 2007年4月
网上查阅《汉语大词典》、《辞海》、《佛学大词典》等工具书


【菜疙瘩在此衷心感谢许玉田先生、葛明先生、石永刚先生、李作仁先生、张树云先生、贾廷林先生的无私帮助!此文原载《种玉田》文史网刊创刊号。】
发表于 2012-12-9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玉田县东上生院无垢净光佛舍利塔,即在城内净业寺。此铭文可以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佛教。前几天有网友说在晶源电子北侧曾发现一块石碑,记载重修净业寺的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9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这条线索很重要,建议调查、核实,组织力量考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2-12-10 20:59 | 来自北京
点校、翻译堪称上乘,辛苦了!
发表于 2012-12-12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前尘没有往事 发表于 2012-12-12 11:41
人是未来佛 佛是过来人~

这话说得真好。{: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31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前几个月曾听熟人说,他有个朋友有个石碑欲出售,好像就是这寺庙中的碑,不知是否就是此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以下标点、注释由麻山版主帮助完成。系《种玉田》文史网刊创刊号发表之后修改。

“有当院、诵《法华经》沙门[20]省孝”

[20]诵《法华经》沙门:当时僧尼的“学位”称号之一。大体分为讲、业、念、诵、习数种,“念”与“诵”属中等层级。


出处:张国庆著《辽代僧尼法号、师德号与“学位”称号考——以石刻文字资料为中心》来源:《民族研究》2011年6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