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中富含的意境,哲理和禅机.诗词中蕴涵相思缠绵、爱恨别离、情愁幽怨、光风霁月、烟水云山......一首诗词就是一场风花雪月.但个中的意境、哲理和禅机又有几个能参透呢?
中国文人有一个其本的规律:青年学儒,意气风发;中年学道,向往农隐;老年学禅,觉悟人生.
王维,字摩诘.合起来就是维摩诘---佛经记载中最神奇的居士.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了“诗佛”之称誉的诗人.有些诗达到了“字字入禅”的境地: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那样清寂、静谧,既生灭无常但又充满生机,无牵无挂,无缚无碍,一任自然,自由兴作,诗人王维便正是通过这种即自然之真,悟自然之性理来回归自然的。在与大自然之真的融和契合之中,诗人感到了愉悦,也得到了解脱..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这一切的一切,既是诗人片刻之间的审美体验,然而又担荷无边的深邃玄冥的境界. .
在唐宋文学大家中,与禅僧交往最多的,在禅门中影响最大的首推苏东坡.他亦庄亦谐,深含哲理禅机的诗词也留下许多:
人生到处知何是,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尔留指爪,鸿飞哪付计东西.
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他在《前赤壁赋》中,看似写江水滔滔,阴晴圆缺,沧海桑田宇宙自然中一切事物的法则.实质把禅的境界发挥到极致."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虚盈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生生不息,周而复始,不断变化而又实无有变.
如果说苏轼的《前赤壁赋》是哲学境界和艺术境界的融合.那么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文学灵感与禅的妙悟浑然一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境与意会,神气索然矣!
还有许多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 "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景中有人,人中有景.诗意中含禅机.
诗词中蕴涵哲理的数王国维>所提到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其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头,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禅师偈子经典:"夜来风起满庭芳,吹落桃花三五树.'"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似诗?似词?胜诗词也.
红炉一点雪,焰里寒冰结.
鱼跃无源水,莺啼枯木花.
樵夫砍深云,渔翁钓沙岛.
雪履孤峰峰不白,雨滋石笋笋须生.
美到极致,奇到极致.匪夷所思的瑰丽意象,这是何等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