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在迁安市沙河驿镇西北的黄姑峪,出土了一盒辽代石墓志。盒盖上刻“韩仆射铭石”,盖内阴刻楷书“大契丹国故……检校尚书右仆射……韩公墓志铭……”《韩仆射墓志铭》(以下简称《墓志》)出土时右上方残损一角,下方部分漫漶,造成辨识困难,已“雪藏”35年,今经笔者考证释读,墓主为辽代玉田韩氏家族成员韩栾。 一、墓主其人 《墓志》称: “大契丹国故顺义军节度副使、银青崇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兼侍御史、骑都尉、昌黎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韩公墓志铭……”墓主在《辽史.圣宗本纪》有载:太平“五年十一月庚子……求进士得七十二人,命赋诗,第其工拙,以......韩栾等五十八人为崇文馆校书郎。” 二、墓主家族成员 《墓志》中提到的共17位:其中曾祖父、祖父、父亲之外,嫡母、生母各1位;哥哥2位;姊妹2位;伯祖父2位;堂兄2位;夫人1位;岳父1位;儿子2位。 (一)曾祖父——韩知古 《墓志》正文(第3行)载:“……推忠契运宣力功臣、彰武军节度【使】……”即指墓主曾祖父韩知古。韩知古,《辽史》有传,唐末蓟州玉田(今河北省玉田县)人,年青时被掳入辽,后受耶律阿保机重用。他是辽太祖21名开国“佐命功臣”之一,赐号“推忠契运宣力功臣”(1),曾授彰武军节度使。 (二)、祖父——韩匡胤 《墓志》正文(第5行)载:“【祖讳】匡胤,户部使、镇安军节度使、检校太【傅】。”韩匡胤,韩知古第六子。《墓志》有关匡胤官职与《韩相墓志》、《韩匡嗣墓志》记载一致。 (三)、父亲——韩琬及母亲 《墓志》正文(第14行)载:“列考讳【琬】……先娶兰陵郡萧氏,即兰【陵夫人之姊。公,】夫人之季子也。”韩琬,韩匡胤之子,《韩相墓志铭》载“列考讳琬,字象先。皇辽兴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娶萧氏姊妹二人为妻。 (四)、两兄——韩椅、韩相 《墓志》正文(第35、36行)载:“有兄二人,孟曰椅,燕京绫锦副使、检校太子【少傅】,早卒;仲曰【相,授辽】兴军山河都指挥使...” 韩相(973—1013年),墓主仲兄,韩琬次子。《韩相墓志铭》称其“故辽兴军衙内马步军都指挥使……以开泰二年(1013年)七月十八日终于永安军之私第。享年四十有一……季弟,入内左承制”。 (五)、姊妹 《墓志》正文(第36、37行)载:“姊妹二人。姊适入内承制王球,即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尚书令□□之孙。妹适【辽】兴军衙内都指挥使赵澄之,即相州节度使、检校大夫匡尧之孙。” (六)、伯祖父——韩匡嗣、韩匡美 《墓志》正文(第4、5行)载:“……主公股肱。文武兼材、忠孝全节、燕【王,讳匡嗣,伯祖父也】……燕京统军使、天【雄军节度使、守太师、兼政事令讳匡美】贵列王侯之位......正爵一字、蓟冠三燕,亦伯祖父也。” 1、韩匡嗣:墓主三伯祖,韩知古第三子,韩德让之父。《辽史·韩匡嗣传》载“景宗在藩邸,善匡嗣。即位,拜上京留守。顷之,王燕,改南京留守……” 2、韩匡美:墓主五伯祖,韩知古五子,韩橁之祖父。《辽史》有载:景宗保宁“三年(971年)春正月……辛酉,南京统军使魏国公韩匡美封邺王。” (七)、堂伯父——韩德让 《墓志》正文(第8行)载:“大丞相【讳德让,从伯父也。】旦而相成,玉类汉光,而辅绍帝属”。 韩德让(941—1011年),即耶律隆运,墓主堂伯父,韩匡嗣第四子。官爵至大丞相、身兼北南两院枢密使(总揽辽国军政大权)、晋王。他是推动辽宋和平共处120余年、辅成大辽中兴的一代名相。 (八)、堂兄——韩昌、韩槆 《墓志》正文(第10、11行)载:“……辽兴军节度使,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持节【平州诸军事、开国侯讳遂正,再从兄也】……衣(给)库使、检校司徒、【开国侯讳橁,亦再从兄也】”。 1、韩昌(耶律遂正):韩匡嗣之孙,韩德威次子。《辽史》多有记载。《耶律遂正墓志铭》称:“大契丹国故忠勤守节功臣,辽兴军节度,平、滦、营等州观察、处置、巡检、屯田、劝农等使,崇禄大夫、检校太师、同政事门下平章事、使持节平州诸军事、平州刺史、上柱国、漆水郡开国侯”。 2、韩橁,韩匡美之孙,韩瑜之子。《韩槆墓志铭》称 “大契丹国故宣徽南院使,归义军节度,沙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崇禄大夫、检校太尉、使持节沙州诸军事、沙州刺史……昌黎郡开国侯……”《墓志》对韩橁的官爵尚以“衣(给)库使、检校司徒……”来称谓,使用的是韩橁二十多年前的官职,反映出相互联系并不密切。 (九)、夫人、岳父 《墓志》正文(第33、34行)载:“公夫人,陇西李氏,即东京□□持节□□□□察使操之女。”李操,墓主岳父,祖籍(或郡望)“陇西”。曾任殿中少监、贺宋承天节副使、贺宋正旦副使、东京……持节□□□侍御史□察使,《辽史》有记载。 (十)、儿子 韩栾与妻子李氏 “有子二人。长曰公惠,冠而未仕;次曰重灵,五岁□□。” 三、家庭居地及墓茔 《韩相墓志》载:韩相“终于永安军⑵之私第……归(葬)于辽城西安喜县砂沟乡(今河北省迁安市沙河驿镇)福昌里⑶,近太师玄堂⑷。”由此可推断,韩栾幼时家庭居地于其父韩琬任辽兴军节度使⑸时就已在“平州辽兴军”辖区内。韩栾为官后,方移居辽南京(今北京)。韩栾死后归葬于父韩琬、兄韩相墓侧。 四、墓主生平 韩栾,生于辽圣宗统和十年(992年),卒于辽兴宗重熙五年(1036年)三月中旬,终年四十五岁。八年(1039年)九月二十七日“葬于平州西安喜山之阳”。 他在辽圣宗开泰年中以荫袭入仕:“将仕郎,守秘书省校书郎”⑹。 开泰六年(1017年)八月,“入内左承制”⑺。 太平初年,至“御前勒合门祗侯” ⑻。以科举“词场”考试,“进士及第”。 太平五年(1025年)十一月,辽圣宗将太平二年、四年两批进士 “词场”御前复试,遴选优秀者予以实授官职,韩栾再次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圣宗的兴圣宫“才授扈从⑼”的情况下,“以精专,积贯缗而余羡奖;承皇帝命宠锡官常,就加文林郎、守秘书省著作佐郎”⑽。 《圣宗本纪》记载:(太平)“五年十一月庚子……以......韩栾等五十八人为崇文馆校书郎⑾”,但韩栾并未和其余五十七人一道“为崇文馆校书郎”,而是获得了新的“文林郎”加衔、“守秘书省著作佐郎”的新职位。 圣宗太平六年至兴宗重熙六年11年间,韩栾屡得升迁。次序如下: 授“大理评事、云骑尉⑿……履宾僚之位”; 授弘义宫都部署⒀; 历奉圣州永兴县⒁令、高州⒂三韩县令;燕京析津府安次县⒃令; 任“中京留守推官、加试大理司直⒄,列职司”; 刚到某中丞手下供职,就提拔为副判⒅(官); 转任燕京三司户部判官、加承务郎⒆; 就迁析津府昌平县令,赐绯、鱼袋⒇,加五品之服;不久,授涿州通判军州事、加尚书都官员外郎(21); 在柳城(县令)职务刚解除,很快授“彰武军节度副使、加银青崇禄大夫(22); 再升任骑常侍兼殿中侍御史;飞骑尉兼检俱(23); 又升授中京留守判官、加行尚书工部郎中(24)。 “次覃庆”加XX(勋爵)“荣膺凤诰(25)”; “覃庆”,据《辽史》考证,应为重熙元年(1032年)十一月,“上皇太后(即萧耨斤)尊号、上皇帝尊号”举行的庆典。韩栾因逢此庆典获恩加勋,后又迁于贰师(26)。 韩栾临终前官职、品阶、散官、勋爵为:“顺义军节度副使、兼提点钱帛事、加右仆射、兼侍御史、昌黎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27)”,其品级应在四品左右。 纵观韩栾的简历,不难看出,他的仕途是与家族势力相关联的。 韩栾最初凭荫袭入仕,后来的升迁、调迁也是借了韩氏家族之光。先有从伯父韩德让高居大丞相之位,继之有堂兄韩制心、韩昌前后执掌南、北两枢密院大权;堂兄韩槆官居宣徽南院使;再继之有堂侄耶律宗福(韩昌之子)等人官居显位......正是由于“玉田韩氏家族”在大辽朝廷的呼风唤雨,才有了韩栾为官一直较为顺利地调动、升迁。 韩栾兄弟虽能得到家族荫庇,但除韩栾官至四品、勋至男爵、食邑三百户外,其两位哥哥都是七品以下官职,这与韩匡嗣、韩匡美二支子弟的政治地位与社会影响是根本不能相提并论的。或许因此,韩匡胤一支才在后来兴宗登基、法天皇太后对韩氏一系的大清洗中逃过灭门之劫,得以延续。 注释 (1)见《韩橁墓志铭》。 ⑵治今滦州城。 ⑶今迁安市沙河驿镇上炉村畔黄姑峪。 ⑷指韩琬之墓。 ⑸辖区约今唐山、秦皇岛两市辖区及长城北部部分地域,治今卢龙县。 ⑹将仕郎:唐制为文散官,第二十九阶,即最低一阶,从九品下;秘书省校书郎:辽圣宗时属秘书监著作局,掌校雠[chóu]典籍,订正讹误。校书郎,正九品。 ⑺入内左承制:无考。 ⑻合门祗侯:官名 ,唐制,抽赴閤门供职,称閤门祗候。唐为文官第二十八阶,九品上。 ⑼扈从:随从。 ⑽文林郎:文散官名,唐制为文官第二十八阶,九品上。秘书省著作佐郎:秘书省著作局的属官名。 ⑾崇文馆校书郎:唐制,掌校理典籍。此疑《辽史》撰修中误用。 ⑿大理评事:大理寺的七品左右京官,主要负责推按,参决疑狱。云骑尉:武散官名。 ⒀弘义宫都部署:弘义宫,辽太祖所建宫卫。都部署,管理弘义宫事务官吏。 ⒁奉圣州永兴县:今河北涿州域内。 ⒂高州三韩县:高州,观察。唐信州之地。万岁通天元年,以契丹室活部置。开泰中,圣宗伐高丽,以俘户置高州,属中京。统县一:三韩县。辰韩为扶余,弁韩为新罗,马韩为高丽。圣宗以俘高丽、扶余、新罗之遗人置县。户五千。位于今辽宁朝阳至内蒙赤峰间。 ⒃燕京析津府安次县:今河北安次县。燕京析津府即今北京市。 ⒄中京留守推官:沿唐制应为中京留守司内属官。加试大理司直,沿唐制为文散官第二十五阶,从八品下。 ⒅副判:判官助手。 ⒆燕京三司户部判官:燕京三司户部判官为实职,承务郎:为文散官附衔。 ⒇赐绯、鱼袋:鱼袋:唐代始,赐五品以上官员鱼袋,饰以金银,内装鱼符,出入宫庭作身份证件。五品以上穿绯衣者用银鱼袋,此即为“章服制度。” (21)涿州通判军州事:辽代刺史州涿州副职,分管军事。尚书都官员外郎:为附衔。 (22)彰武军节度副使、加银青崇禄大夫:彰武军,治今辽宁彰武县。银青崇禄大夫为附衔,约为从四品。 (23)骑常侍(属门下省)、兼殿中侍御史,飞骑尉兼检俱:骑常侍、,武散官名,辽属门下省;殿中侍御史,掌纠察朝仪,兼知库藏出纳及宫门内事,及京畿纠察事宜,武散官名。飞骑尉,武散官名。检俱,无考。 (24)中京留守判官、加行尚书工部郎中:留守判官,中京留守司副职。行尚书工部郎中为附衔。 (25)凤诰:此指太后恩典诰书。 (26)贰师:贰师将军简称。 (27)顺义军节度副使兼提点钱帛事、加右仆射兼侍御史、昌黎县开国男(爵)、食邑三百户:顺义军,领鄯阳、宁远、马邑三县,治今朔州市区;提点钱帛事,即朔州钱帛司都提点之职,负责军州户籍、财政(主管户籍、财政);右仆射兼侍御史为附衔。昌黎县开国男,爵位,食邑三百户,采邑标准。 (作者单位:迁安市文广新局、渤澳律师所)
(本文首次发表于《唐山政协》2012年第三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