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论坛-玉田生活网

查看: 667|回复: 1

乾隆十一年重修净觉寺碑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1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乾隆十一年重修净觉寺碑记

盖闻,白马经传,圣教始于行东方;赤乌寺建,龙刹首开于中土。立无遮之会,广般若之传,法流派衍,由汉兴以来历几千古矣。其间之庵观寺院,或废或兴,或存或亡,果系乎地耶?抑因乎人耶?若论夫地,浙之灵隐寺,固号大法云地也;即如慧远之莲社,亦是欢喜之所;江之金山寺,可称大发光地也;即如维摩诘之石室,尤为不动之场。盖佛开十地,无地不可以演三乘,无地不可以发五声。所憾者,有其地而无其功,致令五云玄像穿成鼠穴,七宝莲台染遍蜗涎。此非初地之无灵,实系人功之不密耳。惟兹净觉寺,僧众师祖居于此,传始于唐,阅乎五代、炎宋,历元、明而底于今。世代相传,经沿千载。相其地基花宫数亩,园林仅存五七株之数,香火止有四十亩之田。虽属种玉名区,实非布金圣地。然,片石孤云可窥色相,清流皓月悉照禅心。得师园望及徒孙行林,焚修勤苦,募化十方,于雍正元年重修大殿,金壁辉煌;十年翻造禅堂,丹楹焕彩;十一年妆俨佛像,又整理配殿与山门。至乾隆五年,高筑四围群墙;十一年起,架钟鼓二楼,又积众功铸钟一口。二十余年土木陶冶之力匪伊朝夕矣。功程告峻,檀越僧众往来此地者,北望燕山,恍疑鹫岭之新开;南临浭水,若接河沙之络脉。豁然醒觉,禅机顿悟,净觉之名或可自兹而永传乎!然,物力功德匪易,此地之完整,谓是僧众之辛勤,亦系十方之维持,而犹使诸佛菩萨之阴佑默相也。自今以往,圮者即修,缺者即补,金绳不断,宝筏常存。则,更有望于后来之似续焉耳。谨勒碑记,昭来兹后之览者,或将有感于斯文。
浭阳居士魏淇撰文  谷时御书丹
滦邑刻石人 刘克成 翟成印 井仲时
住持僧圆珍,徒侄明朗、明吉、明在、明常、明润、明柱、明寿,孙行宽、行见、行教、行合、行贵、行遍、行立、行福、行圆、行方,曾孙理清、理全
大清乾隆十一年岁次丙寅孟夏谷旦立



乾隆十一年重修净觉寺碑记(译文)


听说,随着白马驮来的经书的传播,佛教开始在中国流行;赤乌寺的建立,龙刹在华夏首开先河。设立布施僧俗的大会,广泛传播般若佛经,佛法流传,教派繁衍,从佛教在汉朝兴起,到今天经历几千年了。在这几千年的时间里,那些庵观寺院,有的荒废,有的兴旺;有的存在,有的消亡。真的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吗?还是因为人的因素呢?若论地理位置,浙江的灵隐寺,原来号称大法云的地方;像东晋慧远大师居住的白莲社,也是一个令人心生欢喜的处所;江苏的金山寺,可以称作大发光的地方;像维摩诘的石室,更是一个不能动摇的场所。佛开十地,没有一个地方不可以传播佛法,没有一个地方不可以发五声。遗憾的是,有这么好的地方,却没有好的结果。结果使庙内的七宝莲台和五云玄像肮脏不已,破烂不堪。造成这样的后果,并不是当初这些地方没有灵气,实际是人们做的不到位。只有这个净觉寺,师徒僧众在这里居住,从唐朝开始,经过五代、宋朝、元朝和明朝而延续到今天。世代相传,经历了一千多年。这时的净觉寺,只有数亩的地基、花宫,稀疏几棵树木的园林和四十四亩的香火地。玉田虽然以种玉之田著称于世,实际上也不是什么布金圣地。但是,片石孤云可窥色相,清流皓月悉照禅心。有园望和徒孙行林,焚香修行,勤奋努力,募化十方,于雍正元年(1723年)重修大殿,装饰的金碧辉煌;雍正十年翻造禅堂,整理的丹楹焕彩;雍正十一年装饰整肃佛像,缮修配殿和山门。到乾隆五年(1740年),加高建筑四周围墙;乾隆十一年起,建造钟鼓二楼,又集众功德铸造一口鉄钟。二十余年,夜以继日,兴建土木工程。庙宇重新修建竣工后,往来这里的僧俗百姓,向北眺望燕山,犹仿佛是新开的鹫岭;向南俯看浭水,好像是连接沙河的脉络。因此而豁然觉醒,顿悟禅机,净觉这个名字或许可以从此流传了。然而,物力功德很不容易,这个庙宇能够如此完整地整修,何以说是众僧人辛苦劳作的结果,也是依赖各方教众信徒的维持,更是各位神佛、菩萨对它暗中保佑的结果。从今以后,塌坏的地方及时修缮,缺损的地方及时补休,使界定佛经的金绳不断,引导众生度过苦海的宝筏长期存在。这样,就更有希望使此庙从此以后继续发扬光大。郑重地镌刻这篇碑记,展示给以后来这里阅读者,或许有后人对此文感慨。
丰润县居士魏淇撰稿  谷时御书写
滦县刻石人 刘克成 翟成印 井仲时
住持僧圆珍,徒侄明朗、明吉、明在、明常、明润、明柱、明寿,孙行宽、行见、行教、行合、行贵、行遍、行立、行福、行圆、行方,曾孙理清、理全
大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五月吉日立
发表于 2012-8-22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关于“盖闻白马经传圣教始行于东方赤乌寺建龙刹首开于中土”一段,在“穿越时空”2012年4月9日 “净觉寺碑文一篇” 帖子中,赵福华老师点注原稿中,“盖闻,白马经传圣教,始于行东方;赤乌寺建龙刹,首开于中土。”
    玉叟老师回帖指出:
    第一句是否抄错了?我的抄件是:“盖闻白马经传圣教始行于东方,赤乌寺建龙刹首开于中土”。 是“始行于东方”,不是“始于行东方”。我理解,此句只能点校为“盖闻白马经传,圣教始行于东方;赤乌寺建,龙刹首开于中土”。似乎没有第二种点法。   
    我看了湖北袁小丽老师的文章《“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辨义》,了解了佛教传入东方和中土最初建寺的情形。整篇“记”相对来讲少有晦涩,比较通俗易懂,还是参考赵老师原来的点校稿,点校为:“盖闻白马经传圣教,始行于东方;赤乌寺建龙刹,首开于中土。”“盖闻”之后不断。
    赵老师点校的“固号大法,云地也;”一句,法云是佛教语,是说佛法如云,能覆盖一切,不断句。所以点校为“固号大法云地也;”。
老怪试点校:
    白马经圣教始行于东方;赤乌寺龙刹首开于中土。立无遮之会,广般若之传,法流派衍,由汉兴以来历几千古矣。其间之庵观寺院,或废或兴,或存或亡,果系乎地耶?抑因乎人耶?若论夫地,浙之灵隐寺,固号大法云地也;即如慧远之莲社,亦是欢喜之所;江之金山寺,可称大发光地也;即如维摩诘之石室,尤为不动之场。盖佛开十地,无地不可以演三乘,无地不可以发五声。所憾者,有其地而无其功,致令五云玄像穿成鼠穴,七宝莲台染遍蜗涎。此非初地之无灵,实系人功之不密耳。
    惟兹净觉寺,僧众师祖居于此,传始于唐,阅乎五代、炎宋,历元、明而底于今世代相传,经沿千载。相其地基花宫数亩,园林仅存五七株之数,香火止有四十亩之田。虽属种玉名区,实非布金圣地。片石孤云可窥色相,清流皓月悉照禅心。得师园望及徒孙行林,焚修勤苦,募化十方,于雍正元年重修大殿,金壁辉煌;十年翻造禅堂,丹楹焕彩;十一年妆俨佛像,又整理配殿与山门。至乾隆五年,高筑四围群墙;十一年起,架钟鼓二楼,又积众功铸钟一口。二十余年土木陶冶之力匪伊朝夕矣。功程告峻,檀越僧众往来此地者,北望燕山,恍疑鹫岭之新开;南临浭水,若接河沙之络脉。豁然醒觉,禅机顿悟,净觉之名或可自兹而永传乎!
    然物力功德匪易,此地之完整,谓是僧众之辛勤,亦系十方之维持,而犹使诸佛菩萨之阴佑默相也。自今以往,圮者即修,缺者即补,金绳不断,宝筏常存,则更有望于后来之似续焉耳。谨勒碑记,昭来兹后之览者,或将有感于斯文。

    浭阳居士魏淇撰文  谷时御书丹
    滦邑刻石人 刘克成 翟成印 井仲时
    住持僧圆珍,徒侄明朗、明吉、明在、明常、明润、明柱、明寿,孙行宽、行见、行教、行合、行贵、行遍、行立、行福、行圆、行方,曾孙理清、理全
    大清乾隆十一年岁次丙寅孟夏谷旦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