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518|回复: 9

转金冲及《谈谈新中国的“前30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7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内蒙古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迎来它诞生的60周年。什么是贯穿这60年历史的主题?一句话,它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努力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国家、新社会的历史。这项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是在不断探索中前进的。   这60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后一段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简便,可以分别称为“前30年”和“后30年”。这是前后相续、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60年。
  对“后30年”,人们大体有着共识,至少很少有人公开出来否定它。对“前30年”则存在不同看法。有些书籍和文章连篇累牍、有意无意地给人制造一种错觉:仿佛那30年无非只是一个政治运动接着一个政治运动,整了一批人又整一批人,没有干多少好事。这种看法是客观真实全面的吗?显然不是。
  中央领导人谈“前30年”
  其实,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前30年”一直有十分明确的评价。
  1979年,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说:“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我们的经济建设曾经有过较快的发展速度。”《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7页。1980年,在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他说:“虽然我们党在历史上,包括建国以后的三十年中,犯过一些大错误,甚至犯过搞‘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大错误,但是我们党终究把革命搞成功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没有中国共产党,不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不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今天我们的国家还会是旧中国的样子。我们能够取得现在这样的成就,都是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分不开的。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许多青年缺乏了解。”《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99页。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讲到20世纪有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其中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他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且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也是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胜利。”《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到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人民日报》2008年12月19日。
  请看,他们对这30年的结论是“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就把“前30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历史地位,以及它同“后30年”以至今后长时期内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关系,说得明明白白。
  邓小平慨叹地说:“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许多青年缺乏了解。”他当年所说的“许多青年”,如今都已是中年,有的正在步入老年。至于比他们更年轻的今日青年,对新中国“前30年”的了解更少,那是不足为怪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1949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并不只是一个政权代替了另一个政权、一种政治力量代替了另一种政治力量,而且是一场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他的《美国与中国》一书中写道:“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以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泛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第342页。
  新中国的成立,在东方这片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地上,从此彻底结束了旧时代,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它的前途命运,在这以前和这以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划时代的变化,集中起来就是: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开始为开辟社会主义道路并沿着这一道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奋斗。
  第一,民族的独立。
  中国近代的民族苦难实在太深重了。中华民族曾经创造出灿烂的古代文明,在近代却大大落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世界上所有资本主义强国都扑向中国。他们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命脉。国家的命运不是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而是任人摆布。在中国国土上到处可以看到趾高气扬的洋人肆意地为所欲为。中华民族在世界上遭人贱视,被看作“劣等民族”。民族的生死存亡处在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年轻的鲁迅在20世纪初饱含悲愤写下的诗句,喊出了千千万万爱国者的共同心声。
  为了拯救祖国,无数志士仁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地顽强奋斗。但在很长时间内,等待他们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只有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在它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斗争才开了新的生面。
  新中国的成立永远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中充满自豪地宣告:“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5页。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词中,他又说:“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44页。
  中国人从此抬起了头,挺起了胸,紧紧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一历史巨变的到来,是何等不易。
  第二,人民的解放。
  在旧中国,少数剥削者骑在广大人民头上,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遭人冷眼蔑视,没有任何权利可言。新中国结束了这种状况,人民当家作了自己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这是中国社会发生的又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参加北京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后,生动地描述了他当时的强烈感受:“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一位戴瓜皮帽的——这许多人望而知不同的人物,而他们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这是什么意思呢?我望着会场前挂着大大的‘代表’二字,不免点起头来。代表性呀!北京市住着的就是这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如果全是一个样子的人在这里开会,那还能说是代表会么?”《人民日报》1949年9月2日。
  这是真正的人民民主。费孝通说这样的经历“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反映出这场社会大变革的广度和深度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
  第三,国家的统一。
  这里说的不只是国家在形式上的统一,而是成为前所未有的真正统一的整体。邓小平十分重视这一点。他说:“也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真正实现了全国(除台湾外)的统一。旧中国军阀混战时期不必说了,就是国民党统治时期,国家也没有真正统一过,像对山西、两广、四川等地,都不能算真正统一。”《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99页。如果中国还是像过去所说的那样“一盘散沙”,如果国家的意志和决心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贯彻执行,如果全国不能有通盘的筹划和一致的行动,新中国以后的一切发展和进步是不可想象的。
  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统一,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这是一个与旧时代根本不同的新国家、新社会的起点。中国人民正是从这里起步,一步步走向未来的。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建设新中国有一个方向问题:是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是资本主义现代化。
  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是新问题,也不是突然提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从一成立就把实现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政纲和奋斗目标,这是人所共知的。受尽旧社会压迫和欺凌之苦的绝大多数中国人,也希望走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愿再出现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成果主要由少数人享有的那种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状况。新民主主义社会本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随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建立,随着国有工商业的比重一步一步超过私有工商业以及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实际生活表明: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中国事实上已经在逐步向社会主义全面过渡。也就是说,不但在政治上已经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等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而且在经济上也已经在向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前进。
  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求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它的特点,一是实现了和平改造;二是无论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经过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没有造成对生产力的破坏,没有造成大的社会震荡。
  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就在这一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5%,工业总产值增长28.1%,农业总产值增长5%。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有时候数字比讲一番道理更能说明问题。这些数字确实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怎样看待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这场社会主义改造?中共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郑重地作出结论:“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人民日报》1981年7月1日。
  这是应该大书特书的: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政治方面确立以后,这时在经济方面也确立起来了。就是说,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全面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我们今天所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是从这时开始的。大家常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要坚持一百年不动摇,这里的“一百年”指的就是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中叶。我们用不着讳言社会主义改造这项工作中也有缺点和偏差,特别是它后期在不少方面的步子急了,工作做得粗了,给后来留下不少问题。这些缺点和偏差是可以改正的,怎样改正?决不是要否定和改变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而只能是依靠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完全有能力通过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已经是再明白不过的事实。
  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
  有些人在讲到新中国的“前30年”时,常爱用“贫穷落后”之类的词汇来概括,甚至总把它用来为今天的进步作反衬。这话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因为比起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来,那时确实还是贫穷和落后的。但如果看不到这30年中我国发展和进步的巨大变化,甚至还把它说成像旧中国那样的贫穷落后,那是错误的,也是不公道的。
  中国的贫穷和落后是旧中国造成的,是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官僚资本的统治的结果。旧中国贫穷落后的悲惨场景,让人至今想起来仍感到痛心。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时间短了是办不到的。
  新中国几乎是在旧中国财政经济总崩溃的一片废墟上起步的。我们的革命前辈和老一辈的全国各族人民,曾为改变那种贫穷落后的状况献出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这里想先引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发表的比较可靠的资料来谈谈这个问题。
  拿1978年同1949年的统计数字比较一下: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466亿元提高到3624.1亿元,增长7.78倍;工业总产值从140亿元提高到4230亿元,增长30.26倍;农业总产值从326亿元提高到1397亿元,增长4.29倍;粮食产量从1.1318亿吨提高到3.0477亿吨,增长2.69倍;棉花产量从44.4万吨提高到216.7万吨,增长4.88倍;钢产量从16万吨提高到3178万吨,增长198.63倍;煤产量从3200万吨提高到6.18亿吨,增长14.31倍;发电量从43亿度提高到2566亿度,增长59.67倍。这29年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为8.43%。如果扣除1949年到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的三年,年均增长率为7.78%。
  这只是从数量来讲的,更重要的是:旧中国的经济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畸形经济,根本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毛泽东在1954年说过一段常被人们引用的话:“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9页。就连今天看起来很简单的普通手表,中国人那时也不会造。新中国在政治上已经取得独立地位,但如果经济上不能独立,政治上的独立是不巩固的。这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生死攸关的极端紧迫的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一项巨大贡献,就是用比西方许多国家短很多的时间,就基本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从1949年到1952年这三年中,在抗美援朝战争正在激烈进行的艰难岁月里,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7.5%,平均年递增率达到21.1%,恢复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按原计划超额完成。这是中国历史上闻所未闻的奇迹。从1953年起,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中国大地上展开了热气腾腾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它的重点是重工业,主要包括能源(煤炭、电力、石油),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学工业),机械制造(机床、重型机床、锅炉、电机、汽车、飞机、船舶、兵器)等我国空白和薄弱的工业领域。多少中国以往热切向往而无法生产的“第一个突破”的捷报不断传来,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在1960年开始的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和五年调整那些十分艰难的日子里,无数有骨气的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依然同心同德、战天斗地、共渡难关,做出许多骄人的成绩,开发大庆油田、超音速喷气式飞机投入生产、核武器和导弹试验成功等便是突出的例证。这些事在当时那种物质匮乏、技术落后的条件下能够获得成功,是多么难能可贵。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在周恩来、邓小平先后具体主持下,仍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其中包括一些新铁路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的投产,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回收的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等等。还要讲到一件重要的事:1973年,经毛泽东批准,在周恩来、李先念主持下,决定用43亿美元(后来增加到51.8亿美元)在三五年内引进一批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其中包括:13套化肥设备,4套大型化纤设备,3套石油化工设备,1个烷基苯厂,43套综合采煤组,8个大电站,武钢的1.7米轧机,以及透平压缩机、燃汽轮机、工业汽轮机等的制造技术。这是第一次较大规模地从西方国家引进成套的新技术设备,它们在后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谈到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即1956年至1966年)时写道:“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人民日报》1981年7月1日。
  这些无可辩驳的事实,在有些人心目中似乎已不值得提起而无形消失。这难道是客观的和公正的吗?
  “前30年”中的严重挫折
  当然,我们党在新中国“前30年”的工作中也犯了不少错误,国家的发展因此遭受过严重挫折。这是令人痛心的,同样是不能淡忘的。
  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项工作的顺利发展,是可喜的,却也给中国共产党人造成一种错觉:似乎一切都会一帆风顺地向前发展,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严重不足。毛泽东等党和国家的一些领导人有些陶醉于已经取得的胜利,开始骄傲起来,对一些并不熟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左”的错误。这种“左”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两个问题上:一是社会矛盾中的阶级斗争问题,一是经济建设中的急于求成问题。
  在阶级斗争问题上,本来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召开的党的八大上,已经指明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过去,阶级斗争已不再是社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和搞经济建设。但不久国际上发生了“波匈事件”,国内极少数人也伺机向党向社会主义发动进攻,有的还很猖狂。在这些原来没有料想到的情况下,毛泽东和我们党对阶级斗争形势的估计又变得严重起来,以至于逐步改变了八大的正确提法。后来,不仅重提阶级斗争,而且采取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方针,导致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造成对干部、群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的严重伤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仅夸大了社会上阶级斗争的形势,而且把它引入党内,直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政治大动乱。这就深刻地说明,如果对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问题估计得不适当,看得过重了,把它在社会矛盾中的位置摆得不对头,其后果造成的损失是十分严重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吃了20来年“左”的亏,这是十分沉痛的教训。当然,看不到或者忘记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丧失警惕性,也不行,那就会发生右的错误。
  “文化大革命”是一次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负有主要责任。讲起“文化大革命”,这十年动乱给中国带来的伤害太大了,教训是令人刻骨铭心的。中共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早已作出结论:“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同时,它又写道:“毛泽东同志的错误终究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毛泽东同志是经常注意要克服我们党内和国家生活中存在着的缺点的,但他晚年对许多问题不仅没有能够加以正确的分析,而且在‘文化大革命’中混淆了是非和敌我。他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还多次要求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还始终认为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所必需的,这是他的悲剧所在。”《人民日报》1981年7月1日。
  “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促使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深刻地反思: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怎样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邓小平有一段深刻的话:“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三中全会确定将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建设四个现代化为中心,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拥护。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文化大革命’作比较,‘文化大革命’变成了我们的财富。”《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2页。
  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拨乱反正和历史总结,我们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已经有了成熟的科学的认识了。常言道:“吃一堑,长一智。”历史的路,无论是革命的路,还是建设的路,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经济建设中的急于求成,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为所有制和生产关系上的“急于过渡”,二是表现为建设速度上追求高指标、高速度的所谓“大干快上”。
  关于“急于过渡”问题,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急于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实现城乡特别是农村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二是追求为将来早日向共产主义过渡准备条件,急于增加共产主义因素,以致轻视甚至否定按劳分配的原则以及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价值法则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刮起了一股“一平二调”的“共产风”。这种“左”的错误及其产生的无偿地剥夺农民、无偿地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做法,严重地挫伤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这些问题,被党中央和毛泽东所察觉并引起高度重视后,从1958年底开始,采取了不少措施,努力加以纠正。在这中间,1959年庐山会议上错误地开展了批判彭德怀的所谓“反右倾”斗争,使得党和国家的政治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左”的错误又更加发展起来,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突然撕毁援助合作协议,国民经济陷入空前困难,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出现许多令人痛心的事实。在事实的教训下,从1961年起,党中央和毛泽东提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实事求是的精神恢复起来”。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出党内通知和党内通信、召开专门工作会议、制定农业工业等条例的诸多措施,基本上刹住和纠正了“一平二调”的“共产风”,停止了“急于过渡”的做法,不仅停止了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也停止了人民公社内部向全公社的集体所有制过渡,把所有制关系稳定在生产队范围内的集体所有制上。党中央和毛泽东还一再从理论上强调,必须反对无偿占有别人劳动成果,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必须坚持发展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挥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同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将是一百年甚至更长的历史发展阶段。这种对“急于过渡”的“左”的错误一旦认识了就努力纠正的事实,再一次说明我们党是勇于修正错误、坚持真理的,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能够自己起来认真纠正工作中的失误的。至于有些“左”的错误没有得到纠正,或者纠正不彻底,这同当时的经验不足、认识不深刻直接相关。
  建设速度上发生的所谓“大干快上”的冒进错误,主要是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试点,违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轻率地发动“大跃进”运动,结果造成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不切实际的主观主义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了对社会生产力、对经济建设的严重破坏。面对经济建设的“大跃进”造成的挫折,我们党开始深刻认识到在经济建设中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追求脱离客观实际的高速度是要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的。毛泽东在谈到这个教训时说:现在看来,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要那么十分急,急了办不成事,不如缓一点,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不要图虚名而招实祸。通过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等方针和措施,把不切实际的高指标、高速度降了下来,到“文革”前,国民经济已走出困境。
  大家都在谈论怎样吸取“大跃进”的教训。毛泽东当然要负重要责任。但单单这样看显然是不够的,它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近代以来,中国人受尽了帝国主义的欺压和侮辱,心头郁积着怒火,强烈要求能尽快挺身站立起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在政治上站起来了,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并没有改变。“落后就要挨打”这句当时常说的话,使人们对尽快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心情更加迫切。这是当时相当普遍的民族心理。革命和建设如此迅猛发展造成的错觉,又使人误以为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大搞群众运动,再难的事情都可以在短期内办成,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这是在那个特定历史阶段形成的一种特殊心态和思维方式。邓小平在20年后坦率地说:“‘大跃进’,毛泽东同志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在这些问题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种印象,别的人都正确,只有一个人犯错误。这不符合事实。”《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96页。
  经济建设有它自己的规律,必须严格遵循,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事情并不是只要出于人们的良好愿望,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什么都能办成。应该看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刚刚开始,人们对它的规律还远未认识。大家对如何搞社会主义建设,如何发展国民经济,思想准备不够,经验十分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凭过去的“老经验”办事。对于大多数领导人和各级干部来说,过去在长期革命战争年代中习惯于用大搞群众运动的方法来解决面对的各种困难,并且取得巨大成功,大家便以为在经济建设中只要搬用这一过去成功的老经验来指导工作,就能闯出一条经济发展的新路来。但事实告诉我们:不管你出于多么良好的愿望,不管你怎样动员群众的力量,如果违背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便会遭到惩罚,甚至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是“大跃进”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
  观察和研究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离不开“探索”这个关键词。离开它,许多事情便很难正确理解。为什么这种探索是不可避免的?对中国来说,无论革命、建设,还是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遇到的都是一个又一个新问题,在书本上和别国经验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要闯出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新路来,唯一的办法,只能靠我们当代中国人自己,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大胆探索,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没有其他捷径可走。
  既然是探索,自然不可能把什么都预先弄得清清楚楚,都已有了百分之百的把握。许多事只能看准一个大的方向,便勇敢地往前闯,中间难免遇到风险,难免发生曲折。有时,人们的认识不符合客观实际,再加上不那么谦虚谨慎,就会付出代价,碰得头破血流。人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发现出了问题就去解决,认识到了错误就去纠正,才能逐渐学会应该怎么做。正像一个人如果不敢下水,害怕呛水,害怕遇到危险,就永远学不会游泳一样。何况他面对的常不是清澈见底的浅池,而是波涛奔腾、深不可测的急流。即使在途中经历一些曲折,但只要不被河水吞没,而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游抵彼岸,便是极大的成功。总之,在探索中,不可能只有成功,没有失败;只有正确,没有错误。那样的探索在人们推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是不存在的。相反,人们正是通过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的比较,而且往往是多次的反复比较,才能做到主观认识符合客观真理,才能找到真正正确的前进之路,才能不断开创历史的新局面。而这正是探索的真谛与意义所在。
  结语
  说了这么多,大概不至于被误解成把“前30年”看得什么都好,甚至是想“走老路”。化用一句普京说过的类似的话(当然意思是不同的):如果一味给“前30年”抹黑,那是没有良心;如果想“走老路”,那是没有头脑。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后30年”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是近一百年来中国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在“前30年”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的基础上,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充满生机活力,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样的成就是经过艰辛探索取得的,得来不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下,不断开拓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文所说的只有一点:要以尊重历史的态度来看待新中国的“前30年”。历史的前进,就像攀登高山那样,总是先登上一个较低的台阶,再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不可能一步到位;又像一场接力跑,后一棒总是以前一棒达到的地方为出发点,然后又远远跑到它的前面。成年人决不会轻薄地嘲笑幼儿的蹒跚学步,甚至摔上几个跟斗,跌得鼻青脸肿。一个正在走向富裕的家庭,子女也不会把父辈的节衣缩食讥讽为“寒酸相”,或者把它忘却。因为历史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没有昨天,也就没有今天和明天。
  〔作者金冲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研究员,北京100017〕
发表于 2012-10-18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前进人生网友!您好!我已将一篇讨论文章草稿发在您的留言板上,请您惠阅并不吝赐教!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9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文章写的很好,很客观
现在网上攻击当时的政治,常常用饿死了多少人作为把柄,我是61年生人,表面上没有挨过饿,但实际受到了影响,母体的影响,造成没个好身体,以致持续影响到现在。但是,我并不恨当时的领导人,也不是持现在网络激进青年那样的观点,确切一点说,是没资格评论。我们并非政治家,也非经济学家,没有足够的底蕴说“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我曾在网上回帖那些激进青年:“给你一个千疮百孔,面临封锁,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技术落后,饥饿的人最多的农业国家等你去拯救,你早吓尿裤子了!!!‘换了我如何如何’不过是茶余饭后解解心宽而已!”当时回帖一发遭到攻击是在所难免了。
听大人们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每天都有饿死的人,但是,就在他们饿死的地方几十米外的河埝上,晒满了白薯干,能把那么多普通人教育到这种眼睁睁看着食物饿死也不肯去偷,应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点评

“听大人们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每天都有饿死的人,但是,就在他们饿死的地方几十米外的河埝上,晒满了白薯干,能把那么多普通人教育到这种眼睁睁看着食物饿死也不肯去偷,应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的确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0-19 17: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9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中国一直在前进,“文革”期间,万吨巨轮下水、卫星上天、南京长江大桥通车.....还有很多。文化大革命,是特殊年代的政治运动,在这期间,一些老同志含冤去世,活的住进牛棚。后来反思,文革中我们都犯了错误。但值得庆幸的是,在文革期间我国的工业、农业、国防科学等领域一直在发展。现在我们的一些领域还落后于发达国家,但这不是文革早成的,是我们的基础薄弱。一个建国六十多年的国家,发展到今天这样强大已经很了不起了。

点评

也许还能发展得更好呢,也说不定  发表于 2012-10-19 17: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9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吕子明(奎狼) 发表于 2012-10-19 08:33
文章写的很好,很客观
现在网上攻击当时的政治,常常用饿死了多少人作为把柄,我是61年生人,表面上没有挨 ...

“听大人们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每天都有饿死的人,但是,就在他们饿死的地方几十米外的河埝上,晒满了白薯干,能把那么多普通人教育到这种眼睁睁看着食物饿死也不肯去偷,应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的确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这种“教育”令菜疙瘩无语!这样的教育正常吗?这样的教育教育出来的人正常吗?还是真正意义的人吗?菜疙瘩严重怀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9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严重洗脑的“红卫兵”,你们安好?我要大声的说:去死吧,不要在借尸还魂了,不是那个时代了。。人们已经开始觉醒,你们惧怕了吧。。

国人一直犯一个毛病,严重的毛病,不可救药的毛病。。简单的比方:“常常用饿死了多少人作为把柄”仿佛那些生命都是蝼蚁,灰尘。。不值得一提。。但那些生命中包含你呢?包含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还会不会这么豪放的看待生命。。生命是平等的,任何人的生命都不是别人“慷慨”豪放“的资本。“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仿佛这些“豪爽”之人也追求过吧。。

  只要任何人还”装圣人,说大话“。。”慷慨别人的生命。。这些人死不足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9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2011921115153695469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9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吕子明(奎狼) 发表于 2012-10-19 08:33
文章写的很好,很客观
现在网上攻击当时的政治,常常用饿死了多少人作为把柄,我是61年生人,表面上没有挨 ...

御用文人,文笔当然好了,在以前那可是“翰林”呀。。万恶的封建主义社会,那些“御用”的翰林,是干什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9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国家档案解密证实饿死3755万
           
                     过往通称”三年自然灾害”的档案资料,经过整理编辑后,已改为《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二年全国各地非正常死亡情况》、《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二年全国粮食、钢年度实际产量情况》,正式解密,对外公开。该项国家档案解密“三年自然灾害”因饥饿死亡的原始数据是3755万。和杨继绳在《墓碑》一书中估计的至少饿死3600万,非常接近。
   
                       
    据悉,早在2005年,中央政治局经两次讨论,对五九年至六二年的档案,下令解封。但又严禁公开,只准有限的高干接触这些档案。比如规定要专业部门对口,经省委宣传部核准,省政府新闻办、人事部门核准;并规定解封档案材料一律不作新闻、政论、宣传用途;还规定获准审阅解封档案部门、人员要登记备案,还严格限制在厅局级或以上干部,等等。但是,目前该项数据2009年起在网上疯传。
   
     
   
    以下是摘自该档案的原始资料,《五九年至六二年全国非正常死亡人数》
   
     
   
    一九五九年全国十七个省级地区,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      522万人
   
                                  其中城市:                9万5800人
   
    一九六O年全国二十八个省级地区,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     1155万人
   
                                  中城市:                  272万人
   
    一九六一年全国各地区,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              1327万人,
   
                                  其中城市:                211万7000
   
    一九六二全国各地区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                  751万8000
   
                                  其中城市:                107万8000
   
        
   
    合计                                                    3755万800
   
    其中城市                                                601万800
   
     
   
    全国十二个县在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二年间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人口超过一百万人以上。
   
    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甘肃省、贵州省、安徽省、青海省等七个省,在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二年,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人口,使人口下降了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二点五。
   
     
   
    五九年至六二年的人口增长率 :
   
     
   
         一九五九年人口增长率为-2.4%
   
         一九六O年为- 4.7%
   
         一九六一年为 -5.2%
   
         一九六二年为 - 3.8%
   
     
   
     一九五九年粮食、钢产量
   
     
   
    一九五九年四月、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建议提出的一九五九年国民经济计划,该计划规定:钢产量为一千八百万吨、粮食产量为一万零五百亿斤。同年六月三十日,降低钢计划指标为1300万吨。一九六O年一月十二日、四月二日、九月十日,三次统计:一九五九年实际钢产量为1122万吨。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一九六O年七月三日,三次统计:一九五九年粮食的实际产量为5139亿斤。
   
     
   
     一九五九年粮食、钢产量
   
   
   
    一九六O年一月,中共中央在上海举行政治局会议,确定一九六O年国民经济计划,提出三年和八年设想,规定年度钢产量为1840万吨、粮食产量为 6000亿斤。同年五月,中共中央转批国家计划、经济、基本建设三个委员会党组《关于一九六O年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计划第二本帐的安排报告》,把钢产量提升到2200万吨。一九六一年四月一日、七月五日二次统计,一九六O年钢产量为1351万吨。一九六一年一月二日、四月、六月二十九日、九月,四次统计,一九六O年粮食实际产量为2730亿斤。
   
     
   
    一九六一年粮食、钢产量
   
     
   
    一九六一年一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通过,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规定年度钢产量为一千八百万吨、粮食实际产量为四千五百亿斤;五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把钢产量调低为1100万吨。一九六二年一月三日统计,一九六一年钢产量为932万吨。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统计,一九六一年粮食产量为4200亿斤。一九六二年三月十日、七月、九月,三次统计,一九六一年粮食实际产量为3300亿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9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观峰辨水1 发表于 2012-10-19 18:44
御用文人,文笔当然好了,在以前那可是“翰林”呀。。万恶的封建主义社会,那些“御用”的翰林,是干什么 ...


国家档案解密证实饿死3755万
           
                     过往通称”三年自然灾害”的档案资料,经过整理编辑后,已改为《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二年全国各地非正常死亡情况》、《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二年全国粮食、钢年度实际产量情况》,正式解密,对外公开。该项国家档案解密“三年自然灾害”因饥饿死亡的原始数据是3755万。和杨继绳在《墓碑》一书中估计的至少饿死3600万,非常接近。
   
                       
    据悉,早在2005年,中央政治局经两次讨论,对五九年至六二年的档案,下令解封。但又严禁公开,只准有限的高干接触这些档案。比如规定要专业部门对口,经省委宣传部核准,省政府新闻办、人事部门核准;并规定解封档案材料一律不作新闻、政论、宣传用途;还规定获准审阅解封档案部门、人员要登记备案,还严格限制在厅局级或以上干部,等等。但是,目前该项数据2009年起在网上疯传。
   
     
   
    以下是摘自该档案的原始资料,《五九年至六二年全国非正常死亡人数》
   
     
   
    一九五九年全国十七个省级地区,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      522万人
   
                                  其中城市:                9万5800人
   
    一九六O年全国二十八个省级地区,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     1155万人
   
                                  中城市:                  272万人
   
    一九六一年全国各地区,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              1327万人,
   
                                  其中城市:                211万7000
   
    一九六二全国各地区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                  751万8000
   
                                  其中城市:                107万8000
   
        
   
    合计                                                    3755万800
   
    其中城市                                                601万800
   
     
   
    全国十二个县在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二年间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人口超过一百万人以上。
   
    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甘肃省、贵州省、安徽省、青海省等七个省,在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二年,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人口,使人口下降了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二点五。
   
     
   
    五九年至六二年的人口增长率 :
   
     
   
         一九五九年人口增长率为-2.4%
   
         一九六O年为- 4.7%
   
         一九六一年为 -5.2%
   
         一九六二年为 - 3.8%
   
     
   
     一九五九年粮食、钢产量
   
     
   
    一九五九年四月、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建议提出的一九五九年国民经济计划,该计划规定:钢产量为一千八百万吨、粮食产量为一万零五百亿斤。同年六月三十日,降低钢计划指标为1300万吨。一九六O年一月十二日、四月二日、九月十日,三次统计:一九五九年实际钢产量为1122万吨。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一九六O年七月三日,三次统计:一九五九年粮食的实际产量为5139亿斤。
   
     
   
     一九五九年粮食、钢产量
   
   
   
    一九六O年一月,中共中央在上海举行政治局会议,确定一九六O年国民经济计划,提出三年和八年设想,规定年度钢产量为1840万吨、粮食产量为 6000亿斤。同年五月,中共中央转批国家计划、经济、基本建设三个委员会党组《关于一九六O年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计划第二本帐的安排报告》,把钢产量提升到2200万吨。一九六一年四月一日、七月五日二次统计,一九六O年钢产量为1351万吨。一九六一年一月二日、四月、六月二十九日、九月,四次统计,一九六O年粮食实际产量为2730亿斤。
   
     
   
    一九六一年粮食、钢产量
   
     
   
    一九六一年一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通过,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规定年度钢产量为一千八百万吨、粮食实际产量为四千五百亿斤;五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把钢产量调低为1100万吨。一九六二年一月三日统计,一九六一年钢产量为932万吨。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统计,一九六一年粮食产量为4200亿斤。一九六二年三月十日、七月、九月,三次统计,一九六一年粮食实际产量为3300亿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