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论坛-玉田生活网

查看: 986|回复: 3

【原创】康熙帝驻跸沙流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7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康熙帝驻跸沙流河

    清康熙帝(1654.5.4--1722.12.20)八岁(1662)登基,一生曾经三次东巡,而伴随他每次东巡之后的,都有一项伟大的事业。
        康熙八年(1669),十六岁的康熙帝利用身边的小侍卫巧妙的除掉了逆臣鳌拜。康熙十年(1671)九月,刚刚十八岁的康熙帝便开始了自九月初三至十一月初三为期两个月的首次东巡。据中央第一档案馆《康熙起居注》记载:“九月,朔已酉。上以寰宇一统,躬诣太祖、太宗山陵展祭,行告成礼。初三日辛亥。卯时,驾出午门,素服,不奏乐,不设卤薄。在京王、贝勒以下及文武大小官员跪送,王、贝勒以下文武大臣出城远送。是日,上出朝阳门,驻跸三河县。地方文武官员来朝。初四日壬子,驻跸别山,地方文武官员来朝,初五日癸丑,驻跸沙里河,地方文武官员及科尔沁部镇国公都思哈尔来朝。初六日甲寅。驻跸榛子镇。地方文武官员来朝。初七日乙卯。驻跸范家店。地方文武官员来朝。初八日丙辰。驻跸榆关。地方文武官员来朝。初九日丁巳。出山海关,驻跸姜女寺。……十月……二十八日丙午。驻跸永平府(即今卢龙县)。二十九日丁未。驻跸榛子镇。十一月。初一日戊申。驻跸梁家店。初二日己酉。驻跸蓟州。初三日庚戌。辰时,进朝阳门。在京王、贝勒以下文武各官,穿朝服,于午门前跪迎。上躬诣太庙,行告至礼毕,入宫。”从这段文字记载中不难看出四个问题:一是少壮有为的康熙帝首次东巡目的十分明确:以“寰宇一统,用告成功”的名义,“躬诣太祖、太宗山陵展祭,行告成礼。”二是可能受当时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次东巡,竟“素服,不奏乐,不设卤薄。”只是“在京王、贝勒以下及文武大小官员跪送……出城远送。”卤薄,专指帝王出巡时的仪仗和车驾。那就是说,首次东巡,除了必要的扈从和卫戍人员之外,没有大造声势,是轻骑简从而出。顺便提及的是,曹雪芹祖父曹寅便是作为年轻的小侍卫之一跟从康熙帝首次东巡的,他目睹了康熙帝此次东巡的一切。三是从“是日,上出朝阳门”看其路线和行程,是出京城东门(朝阳门)出行,走的是京榆大御道,而且日行百里,从京城到榆关(山海关),经过了三河、别山、沙里河、榛子镇、范家店、出榆关,六百多里路程,六天完成。在当时骑马乘轿的历史条件看,可谓行程远速度快。四是在关内除了接见了当地官员之外,只是在丰润的“沙里河”按见了“科尔沁部镇国公都思哈尔”。
    从起居注的记载中还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沙里河”和“梁家店”两个驻跸地的地名。笔者遍查史志和典籍,京榆大御道别山至榛子镇段,既无名叫“沙里河”的河流,亦无名叫“梁家店”的地名。根据现在京东的地名和方言、读音来辨别,只能是现在丰润的沙流河和玉田县的亮甲店。一是按现丰润、玉田方言,“沙里河”、“沙粒河”、“沙拉河”、“沙老河”、“沙了河”、“沙流河”是很难在人们日常的口语中分辨出来的。玉田的“梁家店”、“亮甲店”亦是如此,而且这两地相距只有五、六公里,所以,受当时客观因素的制约,出现音同字不同的记载很正常。二是据当地民间传说:沙流河原名“砂仁河”,相传为唐太宗东征时路过此地时,看到黄沙万顷,沙渚林立,彰显皇家的辉煌,遂赐名“砂仁河”。千年以降,清顺治帝东巡祭祖路过此地,听说此河名“砂仁河”读音与“杀人河”相同,他奉行以孝治天下,认为“杀人”不妥,遂赐名“沙流河”。玉田的“亮甲店”也有许多民间传说。那么,现今的“沙流河”在当时民间究竟怎么称呼也尚待考证。三是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社会、环境、人文、历史、村镇设置、驿站设置、里程安排等诸多因素的局限,以及文化发展、文字改革与传承情况,古人的典籍中出现个别文字差误都是在情理之中的。四是按起居注给定的条件和环境:出北京东门(朝阳门)向东,走京榆大御道,里程,村镇,驿站,军事,交通情况,而且又是行走在蓟县东部的别山镇至丰润东部的榛子镇段大御道上。诸多因素综合起来判断:起居注上的“沙里河”、“梁家店”两个地名,必是现今的“沙流河”和“亮甲店”!
     沙流河村以河为村名。自古为京东名镇,地处丰、玉、遵三县交界,是京东交通要冲。京榆大御道穿街而过,水陆交通均发达,政治、军事、经济地位十分重要,且人文历史底蕴丰重,民风古朴,位列京东八镇之一。所以,康熙帝选择此地作为东巡驻跸地,更在情理之中。
    其实,康熙帝首次东巡还有其长远的政治目的,给以后清王朝的统治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政治影响。雄才大略的康熙帝从小就显示出高超的治国才干,当时正值少壮有为的年纪,正是借此次东巡祭祖之机,视察、抚慰京东,巡视辽东,稳固边疆,以实施他下一步的宏伟战略---裁撤“三藩”。正因为此,他对东北边地事宜格外挂心:他用了三天的时间祭祀了福陵和昭陵,又去新宾祭永陵。此时他的心情非常愉快,从九月廿四(10月26日)起,“周览盛京畿内形胜”,“命扈从官及盛京将军以下文武官较射”。十月十四日(11月15日)召见宁古塔将军巴海;十月十五日(11月16日),观看了蒙古王孙、贝勒贝子等人围场较射。尔后经由老边、宁远、山海关、永平府、蓟州等地于十一月初三(12月3日)抵京,结束了首次东巡。所以,康熙帝的第一次东巡,奠定了日后清帝东巡制度的基础。除此,还特地在铁岭接见了流放在此的“罪臣”郝浴。
    郝浴(1623-1683),字雪海,又字冰涤,号复阳。河北省定州市城区唐城村人。清初著名诗人,著有《郝中丞诗钞》。顺治六年(1649)进士,才干胆略非凡,有节气,不畏权贵,不附势。后升任湖广道御史并委以钦差大臣巡按四川。因疏劾吴三桂“骄恣部下、淫杀不法”、“残暴无纪律”等,却遭吴三桂诬陷,于顺治十一年(1654)被流徙沈阳、铁岭,渡过了长达22年的流人生活。而此次康熙帝在铁岭见到了郝浴,极其认真的听郝浴陈诉了吴三桂诸多不轨行为,直至“皇上为之动容”、“侍从为之涕下”,这无疑更加坚定了康熙帝“撤藩”的决心。果不出其郝浴所料,康熙十二年(1673),朝庭下达削藩令后,吴三桂起兵叛乱。在朝庭平叛无人之时,众臣一致举荐郝浴。康熙十四年(1675),郝浴奉旨回京,上平叛之策,筹平叛之饷,深得康熙帝信任、赏识和重用。被后人誉为“削藩显功第一人”。这无疑与康熙帝首次东巡是有直接关系的。而且康熙帝首次东巡的丰润县令曾大升,也成了天子近臣。据清光绪版《丰润县志》记载:“曾大升,福建候官县举人,康熙八年(1669)任,风流儒雅,和气迎人。投烦遗钜处如裕如。”康熙帝返京后的康熙十一(1672)年便“迁宛平县。”前来接替他的是当涂进士张如搴。
     让后人更为不解的是:康熙帝首次东巡为什么只在关内的沙流河接见了“科尔沁部镇国公都思哈尔”呢?难道只是因为沙流河是京师至山海关之间的中间点吗?当然,这些自然都是留给后人想象和考证的空间了。
     康熙帝首次东巡驻跸沙流河,成为历史,铭刻在润泽大地上。
发表于 2012-6-17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康熙是个好皇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8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跟版主一起学历史。{: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0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