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汉桥《牧歌》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 1989年8月,我从中国美术馆的底层大厅登上二楼,从热闹的展厅里来到邱汉桥画展的展室,便进入一个宁静、清凉的世界。我漫无目标地观看览壁上的作品,渐渐被那些质朴无华的水墨山水所吸引。可以看出,邱汉桥作画时是沉酣于宁静幽深的自然和单纯而又多变的水墨里的。也许正是这种创作态度,使他的作品很从容地传达中国诗人吟咏千载的那种心物交融之美。 对于生长在西北高原的我来说,邱汉桥笔下的自然是既熟悉又新鲜的。它勾起我许多旅行中获得的片断记忆,使我对《大野无声》《幕霭》《幽居》如此迷恋。但我在前面所说的对他笔下自然的“熟悉”,更主要的是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在我身上种下的有关宁静田园生活的情结。那是许许多多与此有关的忘却和记忆之中的感情、思想的积累。邱汉桥的没有鲜明清晰形、色的水墨画,以它们幽远、朦胧的情调,使我们心中的田园生活情结与之共鸣。因此,不论画家还是观众,要表现和陶醉于幽静的艺术境界,现实经验和文化素养同样重要。缺少前者,艺术将失之空泛、雷同;缺少后者,艺术便少之回味无穷的精神境界。 邱汉桥的画显得浑厚和单纯。他用饱满的墨色画出大片幽暗的草木,逆光的山岭,深邃的夜空,在所剩不多的空白处轻轻勾画那些飘动的枝叶,水面的涟漪,小鸟和小船的侧影。这些又小心又随意的笔迹,就像一个孩子聚精会神地玩弄水上的波纹,或者蹑足摇落枝头的积雪一样,包含着探究自然的生命和欣赏自己的行动时的专注和惊喜。当然,他的许多画面在大块黑、白、皴、点的组合穿插上,又是很讲究平面构成规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