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峪游记 启程 老话说“这山望着那山高”,人总是要往高处走。其实,风光不一定都在险峰,有时,山谷的景致也不容错过。比如说“天桥峪”。 沿曲曲折折的山路来到山脚下的一个农家院落,简单做了一下准备工作之后,我们向着山谷进发了。 天桥 这是一个开口向南的“C”形山坳。站在谷口望去,漫山遍野,郁郁葱葱。除随处可见的桃树、杏树、核桃树之外,其他植物大都叫不上名字。或许它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千百年来,一岁一枯荣。就这样在红土山石间繁茂着、装点着这山、这谷。可能是由于海拔高度的关系或是土质的不同,这些植物明显呈水平带状分布。满眼的绿色却不显单调,一层一层,浓淡相间,错落有致。夹杂着一片儿一片儿的粉色或淡蓝色的小花,宛如少女的裙裾。山风轻拂,衣袂飘飘,我可以叫她们“绿野仙踪”了吧!天桥就在山谷东侧的半山坡上。远望一条白石凌空而出,如仙人一指,更加坚定了我山中有仙的想法。近了,清晰地看到一块长约六米的条形岩石从山腰水平伸展出来,下面完全悬空。在树木花草的掩映下,奇特而不突兀,仿佛这里原本就应该有这座断桥。断桥从北侧看去,真的如人们所说,像极了乌龟伸长的脖子。难怪好多临近考试的学生都要来石上站一站,希望自己在考试中独占鳌头呢!
溶洞 听当地人说,山顶上有一个天然的石钟乳山洞,最阔处能容纳两千余人。我将信将疑。喀斯特地貌在咱家乡可是头回听说。于是我们登上山顶,开始了探寻之旅。 山顶上一条极窄的小路蜿蜒向南,若有若无,早已经被齐肩高的灌木淹没了。没有向导,我们披荆斩棘,艰难地搜索者。突然,草丛中出现了一个洞穴,我不禁兴奋地大叫起来,当年石猴钻进水帘洞也必是如此兴奋吧!不顾脚下滚动的碎石,扎进皮肤的棘刺,踉踉跄跄来到洞口却让我大失所望。原来这只是一个人工挖开的洞穴,深约两米。洞底是一块很大的石头,估计是无法再挖下去而放弃了。 我们又向南、向西、向北搜索了老远,终因天色渐晚而被迫放弃,最终未果,怏怏而归。 黄巾军山寨遗址 老实说,我们此次根本没有寻访黄巾军山寨遗址的计划。因为时间不允许。这一课是下山后,山脚下的农家主人给我们补上的。他说,小时候经常和伙伴们一起到那儿去玩。当时并不知道这是一处遗址,印象中好像有好多石墙。他们学着古人打仗的样子,把山北的遵化人假想成攻山的敌人,把能搬动的石块都当作滚木雷石放下山去了。可以想象,他们用当年黄巾军筑起的石城换取了多少次“完胜”!曾经一时的山寨,而今只剩下一道由巨大石块排列成的残垣和一个古老的传说。 传说当年的黄巾军战败以后把他们的黄金甲全部埋在了山上。近些年,经常有人带着工具来山上挖宝。是否挖到了宝物我们不得而知,可山顶上、山腰间大大小小的坑洞随处可见。我突然想起了在山顶上看到的那个洞穴,一定也是挖宝人留下的。 暮归 攀谈间,夕阳在山,我们驱车返程。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不知道那鸣叫的是不是黄鹂,总之是鸣声上下,好不惬意。这次天桥峪之游,虽未风光尽览,却也颇有“复得返自然”之感。其实,人的一生,山上山下风光无限,又有几人能够尽览呢!留下一个遗憾给未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就像山下农家主人一样,有许多没有实现的愿望,才有了他对未来无限的憧憬——采摘、山鸡、农家乐…… 2012.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