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373|回复: 0

赵凤山:萨满与皮影【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萨满与皮影

时间:2010-02-02  来源:剪纸皮影迷网  作者:赵凤山


东北本土皮影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东北地域流传久远的一种艺术形式。与其它地域皮影相比具有本土独特的造型观念、造型特征、造型功能。在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民间风习、民间文化等方面都留下了大量本地域的痕迹和遗存。eac剪纸皮影迷网

巫术宗教的功能是皮影原始的民俗功能,东北本土皮影和东北本土剪纸、本土绣品等最初同样是以萨满教文化为根基,以满族文化为主体,以北方各族民间剪纸为媒介而发生,不断吸收其它民族文化,发展成较完整的东北本土民间皮影体系,而流传于世。eac剪纸皮影迷网

eac剪纸皮影迷网

一,剪影的引发eac剪纸皮影迷网

eac剪纸皮影迷网

由于东北各族相信“万物有灵”,认为人的“影子”即是人的灵魂。并由此逐步引发出东北民间剪纸、刺绣、皮影、绘画、雕刻等,在辟邪、祭祖、祈愿等各种祭祀活动中应用。如《锦州戏曲曲艺资料汇编》文中说清朝时“凡属农闲、庆丰、许愿、求雨、佳节,均有影事活动,关于影事记载屡见不鲜”。eac剪纸皮影迷网

辽宁《义县志》俗事中记载:“求雨大旱之年,时有求雨之举,聚众庙前向龙王焚香跪祷。”如降雨则宰牲或演戏及影戏以酬神。eac剪纸皮影迷网

《兴城县志》“礼俗”载:“无事招演影戏者为太平影,因事许愿为平安影,也叫愿心影。”eac剪纸皮影迷网

黑龙江《安达县志》日:“影戏亦为民间娱乐一种,特无端不能演映耳(皮影)。”eac剪纸皮影迷网

民国8年(1919年)铅印本《望奎县志》日:“病势危急或事有危险,许用豕以祭天;及病愈,事过之后,则宰豕还愿,请村人共食之,以食尽无余为吉。又有许影戏三五日者,病愈还愿亦如之。”eac剪纸皮影迷网

民国19年(1930年)铅印本《朝阳县志》日:“冬三月,以其喜罹灾眚,祈神得安,则杀赢豕(小豕)酬神,谓之‘还愿’。间或演影戏三夜,以敬所祈之神,谓之唱‘愿影’。有此事者,必遍邀村邻共饮,谓之‘吃愿酒’,亦日‘福酒’。”eac剪纸皮影迷网

从《望奎县志》和《朝阳县志》二县酬神祭祀杀猪遍邀村人共食之俗与演影戏三五日以还愿,恰是东北满族等族人,远古以来祭祀习俗的历史真实之记载。eac剪纸皮影迷网

辽宁省凌源市城乡在旧社会由于科学不发达,演唱皮影戏久兴不衰。每遇大旱之年,各地纷纷求雨,每有降雨必演唱皮影戏酬神还愿,首先选吉日在龙王庙或关帝庙前搞祭典,村头人讲些吉利话酬神。正午12时利用日光演出《天官赐福》影戏。据黑龙江省皮影艺人金传武老先生介绍其唱词:“这一出,吉利篇,天官赐福到人间。五谷丰登万民乐,风调雨顺庆丰年。”段子都很短,影样简单。唱词多用祭神流口辙,祭祀完毕,晚上利用灯光演出正戏。综上可见,那时皮影戏的主要功能是,取悦天神、地祇、祖先才能得到吉利,福禄寿喜。因此皮影戏在早年主要用于祭祀仪式,首先是酬神还愿的工具,尔后是产生娱人之功能。eac剪纸皮影迷网

eac剪纸皮影迷网

·影子eac剪纸皮影迷网

eac剪纸皮影迷网

东北通古斯语族先人认为人的“影子”即是人的灵魂。本土皮影由“影子”发展而来。东北古族由于把“影人”当作死者灵魂,故用来荐亡超度,以图再生,直至明清风俗中仍有在亡者灵前祭演傀儡戏的风习。甚至到本世纪初,北方满族富户豪门还有请驴皮影戏班子为祭祀祖先而演出影戏的。eac剪纸皮影迷网

对于此种信仰与活动,据辽宁省盖州市文联张永夫先生介绍,盖州市旺兴仁乡太平村孙福修老先生家中有一清代影卷抄本名为《接引归西》,是专为在死者灵前演出“荐亡超度”的皮影戏影卷。其内容是“天神南海大士在上天已知下界某人一生行善,做好事,佛祖特下世为其超度亡灵。唱歌送神仙福地,超度完毕归天是也”。影样简单,唱词流口为多。孙家作影戏班主是世袭十五、六代的本地“占山户”。说明此类皮影演出历史悠久。由于古人认为“影人”即死者灵魂,用以荐亡超度,接引归西,即此种信俗功能所致,一直演到解放前,此俗久兴不衰。目前盖州、岫岩满族自治县等地农家每有大事小情,仍有请影戏班演唱影戏之俗。如有的人家生小孩、过生日,有的人家孩子考上大学,有的人家为老人祝寿,有的人家粮食丰收,有的人家生意兴隆等等,纷纷请影戏班到家里演唱驴皮影,有时一个村子能演上半月二十天。内容大都历史故事及新编故事。由此可见东北乡间有些地区皮影戏演出时兴,仍很红火。eac剪纸皮影迷网

东北各族受萨满文化影响至深,对于“影子”的讳忌很多。如禁忌用脚踩,不能吐唾沫,更不能用刀棍刺伤它。甚至在人死亡装棺时选在太阳未出之前避光入殓。不准外人靠近,并躲到很远的屋子里去,以免影子带入地下丢了灵魂。正如英国人类学家詹·乔·弗雷泽所说:“未开化的人们常常把自己的影子或映像当成自己的灵魂,或者不管怎样也是自己生命的重要部分”,“如果它完全脱离了他的身体,他的生命就得死亡。”eac剪纸皮影迷网

满族有个古老的民间故事《尼桑萨满》,其中主要介绍尼桑萨满准备很多纸钱(钱的纸影形),举行祭神仪式,敲鼓跳神,萨满昏迷“过阴”,为死去的小猎人色尔固带到“另一世界”,费尽干辛万苦,闯过道道难关,送了很多纸钱,终于寻回小猎人失去的灵魂,从而得以复生。eac剪纸皮影迷网

赫哲族有一部优秀民间文学《伊玛堪》中也有一段关于剪影的极为生动的故事。其中描写黑斤德都女萨满帮助她丈夫讨阀敌人,在森林中顺手揭下一块桦树皮,剪了一匹马形,吹了一口法气,往地上一扔,转眼间变成了一匹白鬃白尾的骏马。eac剪纸皮影迷网

北方满、锡伯、赫哲等族人仍有剪制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影像放入死者坟墓中,其意是为亡者在“另一世界”享用。关于“影子”的论述在俄国人史禄国先生《论通古斯人的摇篮》一文中说:“最重要的东西被称作‘阿南’的神像,‘阿南’按照字义是‘影子’的意思。它用皮革制成,涂上黑色,按照通古斯人的说法:孩子的‘影子’就是自己的灵魂,时时在孩子眼前出现,把他惊哭。据通古斯人说孩子出生后灵魂没有立即稳定下来,灵魂常常离开自己的身体,当孩子的灵魂游荡时,‘阿南’就用来使其停留下来。”eac剪纸皮影迷网

综上可见通古斯语族的后裔历来相信人的“影子”即是灵魂代表。既是成人的灵魂,又是孩子的灵魂,既是动物的灵魂,又是神的灵魂。故萨满巫师采用“供影还魂”法术,为人与神的“使者”,为那时人类的保护神,受到族人普遍尊敬和崇拜。东北本土皮影最初的刻制是出自这种观念和功能。eac剪纸皮影迷网

eac剪纸皮影迷网

·剪影eac剪纸皮影迷网

eac剪纸皮影迷网

由于古人类对“影子”的认识能力所致,而逐步用木头、树皮、树叶、马鬃、马尾、布、帛、金属片、纸等,刻剪人和动植物影像为神偶,用于崇拜和祭祀活动中。eac剪纸皮影迷网

如赫哲族以木板刻制男女祖神像;达斡尔人用鹿皮剪制男女祖先神;鄂伦春、鄂温克族用木头简略刻制男女祖神、山神、猎神神偶装在桦皮盒中,挂在“仙人柱”后面树上;蒙古族人用马鬃、马尾编制马神像挂在帐外供奉;满族、锡伯等族人剪制“嬷嬷人”剪纸和“拉手人”剪纸(剪影)用以保护族人丰衣足食,世世平安。eac剪纸皮影迷网

随着斗转星移,历史发展,人的观念也在逐步的发展,以及崇神观念与民俗的结合,“剪影”也由简单地摹仿自然发展到带有较丰富文化内涵的剪纸形式。如过去满族、锡伯族有一种祭礼剪纸神像遗存“嬷嬷神”,先以大红纸剪制成男女人形,有的头戴男阳符号,有的头戴大簪,有的头戴旗髻,有的发辫立起通天。阴刻五官,两手下垂,身上刻有花纹和符号。有的两面贴制,中间插一细高粱杆,插于放满红粱的斗中……。可见这是满、锡伯等族祭祀祖先的剪纸。这类剪纸与本土民间皮影造型特征,甚至造型观念及功能如出一辙。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民间剪纸又成了本土皮影引发与发展的影子,而负载着自身祀神、娱人双层功能留存于世。eac剪纸皮影迷网

eac剪纸皮影迷网

·活动剪影eac剪纸皮影迷网

eac剪纸皮影迷网

东北民间剪纸是母体艺术。从民间剪纸发展而来的不仅有窗花、补绣、刺绣、走马灯等,还有一种利用风力活动的“双鸡相斗剪影”。这是近年来我们在辽宁庄河、铁岭等地相继发现的相当古老、古拙,悬挂室内棚顶能动的“双鸡相斗剪影”。说其会动是剪制者把大公鸡同身分成三部件:一段是从头到脖子,剪画出尖嘴利目;二段是椭圆形身子与粗腿利爪相连;三段剪、绘宽长舒展的公鸡尾。在组合上作者出于动的因素,把公鸡头、身、尾三段分别用线连接,两面打结(与皮影连接法相同)。两只公鸡头尾分别用马尾连接吊起。窗外用一高梁秸贴一纸旗,用几根长马尾结线,一端用浆糊牢固地粘在纸旗上,马尾另一端拉在室内连到屋棚上从固定在棚顶一只蟋蟀的身子穿过,再与两只公鸡首尾相连的两根线连接。屋外纸旗随风飘动,即拉动马尾,马尾牵动两只公鸡连线,两只相对的鸡头、鸡嘴一起被牵动,这样造成两鸡自动不停地斗起来。再加之长马尾从活的蟋蟀身子穿过,势必不停地叫。从表面看,有声有色,又能动,很是巧妙有趣。从观念内涵分析:鸡是阳性,鸡眼敏锐,古人认为此物能辟邪、吉利,又是蟋蟀的天敌。蟋蟀一般是夜间出来活动,不停地叫,凄凉宁静之感,代表阴性。所以这种双鸡相斗的活动剪影是辟邪安宁的吉祥物。eac剪纸皮影迷网

“双鸡相斗剪影”在民间流传年代久远,现很难查清其准确产生年代。如果它创制于本土皮影产生之前,那么它无疑是东北本土皮影的引发契机与母体之一。eac剪纸皮影迷网

综上对于“影子”、“剪影”、“活动剪影”的阐述,其一是介绍本土皮影与剪影、剪纸最初“神灵崇拜”的造型观念相同。其二东北民间剪纸与本土皮影造型特征及手法一致。其三本土皮影与本土剪影、剪纸最初使用功能一致。由此说明东北本土皮影由本土民间剪影、剪纸发展而来成为可能。

二,造型与内涵eac剪纸皮影迷网

eac剪纸皮影迷网

人类伴随着历史的推移,不断创造文明与文化。各地域、各民族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着不同的文化。东北地域本土皮影是东北各族人们从古以来,同自然、社会斗争中人们观念信仰的表露与应用。从某种意义说它是东北民族记录文化的活化石。eac剪纸皮影迷网

eac剪纸皮影迷网

·生命树eac剪纸皮影迷网

eac剪纸皮影迷网

东北本土皮影,各类影人如男女将帅、番王、武旦、神头等行当中,头盔顶端刻有带箭头形长杆系红缨的头茬数量很多,还有各类头茬、戳子、衬景等,其上刻制树形、花朵、叶片、四季盆花等数量之多,几乎比比皆是。eac剪纸皮影迷网

探查其造型特征与文化内涵,均由古人对自然的崇拜和对萨满信仰发展而来。崇拜自然神,崇拜天地神以萨满为媒介,很早就形成祭天拜天之礼仪。并认为世间万物都受天神主宰。萨满巫师能“晓喻神谕,代达人意”。其巫师装束与祭祀用具均系为神灵观念崇拜服务。eac剪纸皮影迷网

1988年辽宁省艺术馆搞民间剪纸展览时,沈阳市艺术馆在民间收集到表现萨满的一件剪纸。其造型是以白纸剪制一对鹰神,用对剪手法,神鹰形象寓意萨满,鹰头上戴宽檐神帽,尤其帽顶上剪一尖状顶子如神杆造型。这一帽顶神杆造型与本土皮影头茬上箭头形长杆非常相似。还有东北通古斯语族满、锡伯、赫哲等各级萨满头戴神帽上有两根很高三至十五杈的鹿角,以及满族民间剪纸“嬷嬷人”脚踏花盆鞋,头顶高发辫等形象,都与萨满崇天、祭天观念造型有直接关系。还有清代官吏头戴凉帽,武官头戴盔帽,其造型也是帽顶长杆,顶端箭头形,下部系红缨。另有满族先祖金代女真人冠顶戴箭头形杆状也与其吻合。这些特征和本土皮影头茬盔帽造型完全一致,并都有史可查。另外,据姜相顺在《沈阳文物》创刊号文章介绍,沈阳故宫现藏清代萨满祭祀神帽造型,有这样一段记载:“帽上附红缨,以细铁丝系上,帽顶竖一柱,上停一神鸟”,神帽顶竖一柱即是“神杆”、“神树”的象征无疑。据乌丙安先生在《神秘的萨满世界》一书中指出:“神杆、鹿角、神树、小鸟均是古代萨满遗风,是萨满神灵通天观念的神圣法物”。eac剪纸皮影迷网

至于本土皮影中雕刻大量花、叶、树等形象,不能简单看作为装饰物而已,它是东北古族树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观念的产物及演化过程。崇拜生命的茂盛,崇拜动植物繁衍,自古留有大量遗存,为研究东北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提供了真实的形象记录。如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雕人高头饰(商的先祖在辽西);辽代契丹族妇女头戴树枝、树叶饰的步摇冠;元代蒙古贵妇头戴三尺高顾姑帽,以柳枝为支架,包青毡,外饰绣花缎;明末清初满族妇女头戴黑地绣花高旗髻;以及东北近代各地扭秧歌头戴花饰,尤以辽西秧歌头饰高大“花山”最为精彩,最为突出。不论男女,身披花被单,头顶各种金银色、红绿花朵装饰起的大“花山”足有三尺多高,显得生气勃勃,是东北古族及其后裔对生命树崇拜、生殖崇拜的古俗遗风,以及东北本土皮影造型中高大头饰等都是历史遗存。eac剪纸皮影迷网

eac剪纸皮影迷网

·鸟图腾eac剪纸皮影迷网

eac剪纸皮影迷网

我们考查东北三省各地皮影造型时,已经发现各地大量皮影影箱中头茬及部分截子(影身)、场景刻有鸟、鸡鸟、凤鸟、雉鸟(野鸡)和雉鸟翎等装饰男女各类角色。有的头茬刻一鸟,有的头茬刻二鸟,也有刻三鸟。还有的刻一眼、二眼、三眼不等,各有角色寓意。尤其雕刻在男女将帅、番王、扎巾、武旦、神头等头茬上的雉鸟翎(野鸡翎子),数量之多无可比拟,还有的武官影身上仍雕刻鸟的形象等。然而这些崇鸟特征在国内其它地域皮影中极为少见。此类造型是东北地域皮影独特的文化特征,应是东北夷族鸟图腾崇拜,萨满文化崇鸟、祭鸟、敬鸟的文化遗痕。eac剪纸皮影迷网

东北满族、锡伯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至今仍保留着萨满仪式,敬神时所用带有鸟图腾的神帽、神衣、神裙等。如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同江市民族博物馆展示的满族萨满神帽,笔者见到有两种,一种是铸铁制成带有两个鹿角的神帽,鹿角长而多杈,每只鹿角上挂红布条。萨满服双肩有两只鸟(布制)。另一种是以薄铁片制成,帽顶停落一只鸦鸟剪纸造型,是神鸟代表。此外,帽顶上还饰有两条铁片立起来,象征鹿角,下部铁片阴刻万字纹两个,卐是子孙万代不断头的代表纹样。eac剪纸皮影迷网

辽宁新宾县锡伯族萨满在辽宁民间舞蹈集成表演活动时,我们发现老萨满头戴二尺余高薄铁片制成的神帽上饰多杈鹿角形,也和前述相近,其顶端有以剪纸造型的两只神鸟。在剪纸造型的鹿角上也缚有两条红绸飘带。据乌丙安先生《神秘的萨满世界》一书论证,“鹿角”即“神树”象征,鸟寓意“神鹰”,红飘带即萨满请来“神灵”停落之所。由此使我想起郭沫若先生也曾论证对鹿角的崇拜:“恰是原始先人从动物崇拜到植物崇拜过渡阶段的连接点,即生命树之崇拜。”可见这两种崇拜的历史相当久远。关于戴羽毛的萨满头饰,乌先生还说:科尔沁蒙古“勃额”(萨满)神帽上装饰有雉尾或鸟羽。王国兴先生80年代末在辽宁法库农村收集萨满神歌时,拍摄的录像和摄影照片上都有萨满头戴大鵏鸟的长羽毛和跳神场面(沿传统形式组织的)。这些都是崇鸟神灵的古代遗风。eac剪纸皮影迷网

上述各例正像弗雷泽所说:“人们依照交感巫术的原理,企图利用仪式来保证春天里植物的新生和动物的繁殖。”eac剪纸皮影迷网

《诗•商颂·玄鸟》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这说明商人是以鸟为图腾的崇鸟民族。这在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商代玉雕人,头戴双鸟等是其历史见证。汉太史公《史记·殷本记》载“殷契母日简狄,有贼娀氏之女。”“三人行俗,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雉同音,契的个人图腾和化身是雉鸟,即野鸡。《新唐书二百一十九·黑水靺鞨传》载:“俗编发,缀野猪牙,插雉尾为冠饰。”《旧唐书卷二十九·音乐志》载:“高丽乐,土人紫罗帽,饰以鸟羽。”由以上各例我们不难理解东北本土皮影中,各类角色头茬雕刻诸多雉鸟和雉鸟翎是东北各族鸟图腾、鸟崇拜遗风确着无疑,符一脉相承。eac剪纸皮影迷网

关于殷商先祖属肃慎,曾生活在辽西一带,是崇鸟氏族,在蔺新建《先商文化探源》一文仍可见其倪端。肃慎即鹔鹴——鹴鸠——鹰——海东青,是海东青氏族。商人起先生活在东北西南部辽西一带,后来因某种原因,也可能是自然条件变化,也许是经济军事力量强盛,其势力扩张到河南而后发展定都。eac剪纸皮影迷网

由于近年来我国考古新发现,特别是“红山文化”各遗址的发掘,证明商人先祖是始于东北辽西崇鸟民族。如1979年辽宁文物队于喀左县城东大凌河西岸黄土高地上发掘“红山文化”晚期祭祖祀址——东北嘴遗址,在方形主殿前有一直径为2. 5米的圆形祭坛,祭坛上发现裸体怀孕女神像(陶塑),特别是祭坛前发现用碎石排列组成的一只飞鸟形象。由此看来这一部落集团的图腾标志为鸟,已确凿无疑,这与前面论述商人以鸟为氏族保护神完全吻合。eac剪纸皮影迷网

还有沈阳新乐遗址出土七千年前的木雕鹏鸟,和很多黍的标本(在大房址出土),据《山海经》记载,食黍类氏族是信奉鸟图腾。由此可见,沈阳“新乐”很可能也是东北各族先人之一肃慎遗址。eac剪纸皮影迷网

以上用了较多文字谈肃慎及其后裔民族自远古就生活在东北大地上,以鸟为氏族图腾,以狩猎和插种黍类为生,笃信萨满教,崇拜天地、鬼神,代代相承。致使东北本土以满族为主体的民间剪纸、民间绣品、民间皮影等艺术造型中鸟崇拜得以继承和发扬,并流传至今成为可能。eac剪纸皮影迷网

eac剪纸皮影迷网

·渔猎文化eac剪纸皮影迷网

eac剪纸皮影迷网

正如美国国立博物馆的威廉·菲茨休说:“最好的艺术总是产生于狩猎民族。”东北本土满族、锡伯族、赫哲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从远古先民起以鱼猎为其主要生活来源。长年在大山、大河以及森林中从事渔猎生产,生存活动空间很大,和大自然联系很近,在长期的渔猎活动中,吃、住、行都依赖于自然“馈赠”,即所谓“食其肉,衣其皮”,在此同时产生许多幻想与祈求。因此思维不断发展,制作劳动工具,并不断改进和创新。其民间风俗与渔猎文化必然留下遗存和痕迹。因此,活动在东北本土的民间皮影艺术自然表露出很强的地方文化及其特征。eac剪纸皮影迷网

在本土皮影中刻有鱼、虾、蟹、龟、海螺、蛙等精灵形象,这些是自然种崇拜和祭祀活动的替代物,并用于影戏表演中。除上述江河神灵外,在本土皮影中还有黄(黄鼠狼)、狐(狐狸)、白(蛇)、柳(树)、牛、马、鹿等神灵造型。这是因为自古东北各地遍布森林,山林江河是先民的摇篮,因此对生活环境中的猛兽产生惧怕及幻想心理。逐渐由惧怕到虔诚崇拜,并尊敬其为神灵,经常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祭祀活动,祈求狩猎平安,猎物丰收。本土皮影表现祭祖、祭山、祭天等各种祭祀场片也不乏其例。eac剪纸皮影迷网

关于结婚祭祖的场片,笔者有幸见到辽宁法库、庄河皮影中结婚祭祀用场片。驴皮刻制宽15厘米,高22厘米,其具体造型安排,祭案上大红桌面,正中上方刻有装红高粱的斗中插三支箭,箭杆中间与一张横放长弓相连。左方斜插一盘带秤钩、秤砣的秤杆,上端与长弓相连。祭案中间横放四盘供品,两边二盘摆祭鱼两条,中间供大枣、栗子各一盘。前边摆三摞馒头,馒头上打红印。左案前角竖放一棵带根须的大葱。右上角摆放一壶酒、一把尺子。案前红布帘上刻六组象征阴阳合体符号。祭案下方刻带黑宽边围,中间刻制异常突出的富贵花(牡丹),三片绿叶扶托。桌左下侧刻一粗大长穗,上端有一圆珠与细线相连。eac剪纸皮影迷网

下面具体来分析其场片民俗观念与文化内涵:北方满族等族人及其祖先以狩猎为生,据史料记载,弓箭是先人肃慎时期发明的狩猎工具,所谓“射山为食”是其狩猎民族生活重要特征。在后代族人风俗中,都有很多关于弓箭的民俗与祭祀活动,以表对祖先的敬仰之情。如姑娘结婚时要射三支箭;小孩“换锁”时祖先绳上要挂小弓箭;祭柳活动时也要用箭射柳;长期打不到猎物时做一个模拟野兽物,射上三箭等。故三支箭的文化内涵很丰富。“三”又是吉数,代表天、地、人。结婚祭祖祭案上的斗、红粱、三支箭与长弓是对天神地祇与祖先的敬意和祈求。所以弓箭是先祖以来族人生活之源,有了弓箭的发明,族人才得以流传,才得以繁荣昌盛。故用弓箭祭祖以怀念先人。eac剪纸皮影迷网

关于斗中插拜是寓意夫妻像秤杆与砣,永不分离。供馒头、酒、鱼是祭祀天地,连年有余,渔猎丰收。供大枣和栗子,寓意早生贵子。供大葱,寓意婚后生子聪明旺盛。花,象征婚后富贵。圆珠长穗,象征圆圆满满长命百岁。酒壶与尺子,寓意有吃有穿,生活富裕。尤其红布帘下垂,六组符号,象征阴阳复合性生殖符号,是满族等族人对生殖崇拜寓意。尽管本土皮影是活动的表演艺术,它不像民间剪纸,是在静观状态下观看和使用,其中的纹样与符号,人们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认同。也可能有人认为皮影中的纹样与符号,只是一般的装饰或代表角色,哪有那么多观念和文化内涵?其实不然,本土皮影是从本土民俗文化发展民俗文化发展而来的。本土皮影和剪影、剪纸一样在灵魂崇拜观念与祭神还愿,为死者超度亡灵等功能的需要而产生。故其造型和纹样、符号都是古人崇神观念的需要,是不能轻易改变的。尽管流传到后世,经过千余年历史有变异,其主要的功能与特征不变,总的文化内涵依然存在。故一直到解放前仍被应用。eac剪纸皮影迷网

eac剪纸皮影迷网

·萨满遗存eac剪纸皮影迷网

eac剪纸皮影迷网

众所周知,皮影戏影箱中众多头茬与戳子是皮影艺人手中的演员。几百部戏上千个角色,分成六大类,即正帅扎巾、番王扎巾、文生武生、文旦武旦、王帽相纱、神头妖鬼等。在神头妖鬼影包中包含着佛、道、戳(萨满)三教头茬及影身。在中国北方历史上三教曾形成三足鼎立局面,经过较长时期相互斗争又相互融合。就萨满教而言,在东北本土皮影中仍有不少遗存,内中藏有萨满巫师头茬和穿神裙的戳子(影身)即是本土皮影造型的突出例子。eac剪纸皮影迷网

在辽宁法库县和平乡影箱中,发现萨满头茬造型,从头顶到脖子高8厘米,宽5厘米,用驴皮刻制。刻制年代距今大约一百五十年之久,有的可能还早些。影片老妪、女萨满、头茬、侧脸、长颈、头戴五佛冠(五福冠),扎红冠带上刻一环形。鬓部下垂上窄下宽箭头形红色飘带,上刻二个阴性符号。脑后下垂两条红色飘带,五佛冠由五片直线箭头形组成,直立在头部前上方,每瓣上刻神像和树纹,冠顶部五瓣中间刻放荷花、叶及花蕾。这些是请神灵停落之所。其面部造型:前额及两腮刻条条皱纹,表示老龄萨满,鼻尖目深,嘴的造型独特,极似张开的鸟嘴(鹰神)圣唱神歌。另一件男萨满更具特色,高10厘米,宽9厘米,侧脸高冠,戴五佛冠。冠中间插一红缨长杆,上端箭头形。冠后刻一全形神鸟。冠顶前方刻一只眼睛,是神灵的象征。鬓部下垂上窄下宽箭头形飘带,额部冠带上刻两个圆环形。环形是神灵出入的通道。脑后下垂二条狐尾饰,头上方刻太阳、月亮各一,面部阴刻五官。鹰翅形长眉,大圆眼,尖鼻,落腮胡子,形象凶猛威严,张开寸口似颂神歌状。eac剪纸皮影迷网

古时候,黑龙江赫哲族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埃文基人,萨满敲神鼓用棒槌,落叶松木制成。其主要功能是送死者灵魂到阴间去,造型也仿真人像:椭圆头形、长鼻、圆眼、张嘴,很接近满族皮影萨满面部造型特征。据说,此模拟人像被认为是阴间的保护神。在超度死者去阴间时,还要在棒槌上加一些金属环,以此象征去阴间的入口,这些特征在前述萨满头茬上都刻有类似环状,由此看二者的神灵观念功能都完全一致,故它们很可能有源流关系。黑龙江海伦县女萨满皮影头茬,大体和前述女萨满头茬造型相近。所不同的是将硕大写实的荷花叶刻在脑后,与前部冠瓣相连,五佛冠中间刻有很显眼的太阳纹,这是对天神崇拜所致。eac剪纸皮影迷网

在黑龙江民间舞继承考查活动中,发现与上述萨满神帽造型非常相近的还有,富拉尔基达斡尔族解放前把萨满神帽称“札热玛格勒”,是仿效唐玄奘的八片莲花瓣形帽制成,每片都坠着半尺长的穗子,是神鸟外面的屏障,起保护神灵作用的。eac剪纸皮影迷网

乌丙安先生在《神秘的萨满世界》中讲的尤为清楚,蒙古萨满神帽“前檐有五片铜制的莲花瓣形的‘惕地母’(勃额),这显然是喇嘛教密宗法会上僧侣戴的佛冠与萨满神帽的结合”。eac剪纸皮影迷网

此外,法库影箱中还发现侧脸佛祖观音头茬,头顶刻的三只花树装饰威严慈善的神像。从以上萨满头戴“五佛冠”、“荷花”,观音头顶三只花树来看,这显然是受佛教、喇嘛教、萨满教影响至深。北方民族自辽、金、元时期以来,萨满教、喇嘛教(黄教)先后以极强的势力侵入各朝代上层统治阶层。这些上层统治阶级也先后利用其势力和宗教信仰来麻痹人民,为统治阶级服务。故喇嘛教与萨满教经过长时期残酷相互斗争,终于讲和,使两教相互融合并存。致使东北本土皮影造型打上萨满教、喇嘛教融合的历史烙印,在本土皮影戏中得以表现。eac剪纸皮影迷网

关于戳子(影身)造型,辽宁法库和平乡男女萨满头茬同箱所出的戳子中的萨满影身更具特色,其造型是侧身,从领口至脚面、神裙以六个层次造型。从领口往下,披云肩在左右两个葫芦形勾云纹之间刻一阴阳合体纹。胸部刻有箭头形飘带五条,腰部以下分三层箭头形飘带,飘带上刻有太阳纹,其中有三个葫芦形勾云纹,二个葫芦形象征男阳的勾云纹。最下部双鞋面上刻男阳“凸”形纹与鞋上部相连的神裙上水纹相对。两鞋底上装有马蹄形花盆。两袖上窄下宽,阴刻荷花。宽袖口刻有三层宽花边与手相连。脚踏花盆鞋与服装上宽花边饰正是满族人服饰特征。eac剪纸皮影迷网

据研究北方最原始观念,认为萨满是神鹰的后裔,神帽上戴的鹿角是通天生命树象征,鹿角间的鸟即是鹰神的灵魂,萨满服上的条状箭头形飘带,是象征神鹰的翅膀与羽毛。近代由于北方各族由渔猎逐渐发展到农耕,很自然地由崇拜狩猎神转移过渡到崇拜农耕神。如达斡尔族萨满神衣双肩各立一只布制布谷鸟。神裙飘带短的十二条,象征一年十二个月;长的二十四条,象征二十四节气。飘带上刻有花朵,代表一年四季。胸前坎肩上装有贝壳三百六十个。这些文化内涵都是祈求鹰神(鸟神)保护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三百六十天岁岁平安,风调雨顺,族人安康幸福。eac剪纸皮影迷网

eac剪纸皮影迷网

·符号遗存eac剪纸皮影迷网

eac剪纸皮影迷网

关于东北本土皮影造型中人物、服饰、场片中纹样与符号的应用及出处,笔者曾作过较深入的涉猎与研究。东北各族人从远古就以渔猎、畜牧为生,在久远的生活中,文字出现之前,以结绳记事,刻木为号,以图腾为标志,在原始生活中创造了丰富的原始文化。eac剪纸皮影迷网

鄂伦春人插木为标。过去鄂伦春、鄂温克在森林中游猎,每到一狩猎地都要建撮罗子(树干搭的尖状房子)或“乌克墩”(半地屋)。当主人外出打猎,别的猎人走到此处,发现屋内有可食之物或小住,但走后立木为号。主人狩猎归来不以为怪,并很高兴。另外,在森林中游猎为避免同伴迷失方向,在路旁插木为标记。这已是古代狩猎先民世代应用不悖的方法。据史料记载,女真人有纹身之习和结绳记事。还有赫哲族村落,古时候必立很高的大木杆,其顶端饰一木鸟,为本部落图腾标志。女真人及其后裔满族人家院内或门前必栽柳树,是祭祀祖先的标志。eac剪纸皮影迷网

由于东北各族从先祖起就笃信萨满教,崇拜神灵,以龟、蛇、蛙、鸟、马、鹿等为保护神,绣制在萨满神服上及服装上。随着星斗推移,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展演化,由动物崇拜到植物崇拜,并由崇神观念逐步发展到一般民俗观念,在服饰、佩饰、寝居等制品上绣制花、鸟、云、太阳、月亮、瓜、叶、鱼、树、蝴蝶、石榴等。东北满蒙等民族,在和其它民族文化交融中,不断丰富发展,以隐喻、象征、谐音等手法体现观念、信仰。这些在东北民族民间文化中都有突出的特点,尤其在本土皮影中体现得更为突出。eac剪纸皮影迷网

在头茬,花与鸟,贯钱与箭头,花和云,水与鸟翎,金瓜与云纹,金瓜与鸟,凤鸟与花等。女戳上:鱼鳞与云卷,梅花与万字,箭与花,龙与凤,凤鸟与花,牡丹与鸟。男戳上:云纹与花,鱼鳞与云卷,龙与凤,海水与太阳,花与内卷纹等。在场片中,荷花与翠鸟,火球与警钟,蝙蝠、鹿角与盆花,瓶与孔雀翎,百吉与如意,龙与珠等。由以上诸多纹样对应关系及组合关系,尤能体现北方各族人的生命与生殖崇拜的文化内涵。纹样在吉利句中如:鸟语花香、生命之树、喜上眉梢、花开富贵、凤串牡丹、莲花连子、榴结百子、四季平安、连年有余、福禄寿喜、吉祥如意、龙凤呈祥、二龙戏珠、盆开富贵、岁岁平安、岁岁吉祥等等。    eac剪纸皮影迷网

       以上这些观念,大多都是以具象表意纹样。随着民俗观念的几千年发展,由崇神到民俗,由简单到复杂,由具象到抽象,由摹仿到表现以至抽象符号表意。故从本土皮影中符号而论,它不仅仅是装饰造型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和具象表意纹样一样,其间仍包含着生命与生殖崇拜文化内涵的抽象符号,其想象力与表现力,不仅独到,而且举世无双,令人惊异。eac剪纸皮影迷网

阳性抽象符号:太阳纹、勾云纹、内卷纹、十字纹、万字纹、巨齿纹、盘长纹、如意纹、犬牙纹等。eac剪纸皮影迷网

阴性抽象符号:贯钱纹、菱形纹、方形纹、倒三角、圆圈纹、金瓜纹、葫芦纹、双圈纹、双菱纹等。eac剪纸皮影迷网

阴阳复合性符号:勾云葫芦纹、孔雀翎纹、金瓜纹、阴阳台体纹、双鱼双菱纹等等。eac剪纸皮影迷网

东北本土皮影各类头茬、戳子,大多刻有鸟纹、鸡纹、雉鸟纹、雉翎狐尾纹。盔头上刻箭头形长杆。这些都是东北各族崇鸟、崇天观念的表露,也代表阳性。头茬、戳子上,大量花纹、水纹、贯钱纹、菱形纹、金瓜纹对偶表现阴阳相合,生万物。至于抽象符号,就数不胜数。如辽宁法库发现皮影中,萨满戳子上、云肩上两个云纹与胸部五条箭头形飘带阴刻阴纹对应,腰上两个云纹与五条飘带上桃形云纹对比,再往下七条箭头形飘带两侧各一阳纹与两个阴纹相对。再往下八条箭头形飘带与其上刻的十六个阴纹对应,最下部一层神裙上刻的水纹与脚穿的花盆鞋上两个阳纹相映,以及周身象征鹰羽箭头形飘带上,袖上雕刻荷花巨齿形阴阳纹、太阳纹相呼应,都是代表阴阳崇拜,阴阳相交,阴阳相动,阴阳平衡,滋生自然万物,造化人类的天灵观。eac剪纸皮影迷网

三,特征与手法eac剪纸皮影迷网

eac剪纸皮影迷网

·形象特征eac剪纸皮影迷网

eac剪纸皮影迷网

东北本土皮影影人头茬雕刻,大都长脸形,细眼长鼻,尖嘴(文、旦等角色),戴耳环,是东北满族、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等族人特征。尤其生、旦、相、帅等头茬口的形状,大都箭头形,表示聪明利落,能说会道。王爷粗眉圆眼,八撇胡,头戴凉帽,后垂两眼孔雀翎毛,脑后梳一根长发辫子。贵妇头饰高旗髻,上刻四季花,侧垂长穗子,是较典型的满族人风俗。eac剪纸皮影迷网

本土皮影继承了东北满族等民间剪纸朴厚大气、粗犷豪放、大刀阔斧的艺术风格。在表现方法上,其独到之处即早已超越了自然摹拟时期,而达到了较高的艺术表现阶段。从皮影中点、线、面的造型特点分析,它应用了中国典型造型艺术手法及其造型艺术规律。如果说中国麻花布是点的艺术,那么东北皮影是镂空的点、线、面的平面活动艺术。eac剪纸皮影迷网

另外,东北本土皮影根据演出功能、特点的要求,在形体、线条刻制上做到恰如其分,能保证透影的黑、白、灰效果,干净利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线的艺术处理上,东北本土皮影更具特色。陕西、四川等地皮影中生、旦的眉眼雕刻成平行线,通向.鬓角、发际。而东北本土皮影生、旦头茬眉端与眼角鱼尾线,连接成弓形线,显得很有弹性,并姣媚生动。其嘴形在鼻至下颌S形线上概括成一红色箭头形,嘴角上挑,显得精神而俏皮。还有陕西、四川等地皮影生、旦等头茬面部侧面造型,从头部发际至鼻根,直至鼻尖、鼻底是写真手法,似乎二个相连的弧形线。而本土皮影造型,是从头顶发际起以一条微弧直线一通到鼻尖。所以,东北本土皮影不论头茬,还是戳子造型,都整体简练,大胆夸张变形,挺拔而有力,既有律动感,又有节奏。刚中有柔,疏密得当。线条粗细把握恰如其分,使对角色造型达到惟妙惟肖境界。eac剪纸皮影迷网

东北皮影,造型用线保留了鲜卑人北魏时石窟壁画及满族补绣的粗线装饰风韵,又不失其细微处的刻划,达到了中国皮影艺术设计造型、雕刻、色彩、角色意境的顶峰。eac剪纸皮影迷网

eac剪纸皮影迷网

·民族装饰eac剪纸皮影迷网

eac剪纸皮影迷网

尽管本土皮影是集雕刻、灯映、说唱、手动表演、乐器伴奏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由于其原始巫术与宗教功能,故其雕刻造型中仍保留着原始信仰及文化痕迹。eac剪纸皮影迷网

东北本土皮影供奉圣宗观音为祖师,尊方皮为大师兄,即大下巴,大巴掌为其主要形象特征,脑后梳发辫,戴嘎达帽、系腰带、挂荷包、穿套裤、脚踏皮靰鞡。有的二秃子脚穿鞺鞺鞯(一种狩猎穿的皮靴)或云卷鞋等。从以上穿着看均是东北满族等族人生活习俗与形象特征。另据不少皮影艺人介绍,大师兄头茬和影身不许分离,永远连在一起。大师兄是影箱中的保护神,由此可见大师兄在影箱中的受崇位置及艺人心中崇拜对象程度。eac剪纸皮影迷网

关于祭祀,解放前本土皮影是东北各地祭神还愿的工具,演出过程中要供奉祭拜祖师观世音,都有固定的牌位和祭拜程序,唱影时观音出场,影匠都要站起来以示尊敬。说明本土皮影历史悠久及地域、民族特征鲜明。eac剪纸皮影迷网

随着历史的演进与发展,满族人清朝定制本土皮影中,男头茬有的头戴宽檐帽,顶戴花翎。女头茬头顶高旗髻,还有老妪顶刻有长烟袋等,这些都是东北满族人的头饰在本土皮影头茬中的反映。eac剪纸皮影迷网

关于戳子(影身)满族特征更为突出。如女戳(影身)上穿马褂、箭袖。马褂襟边是黑色宽边围,侧面开衩处有“凸”阳纹装饰。内穿花边围旗袍,两袖与腰连接处用贯钱纹装饰,旗袍上刻四季花。男戳子上身穿马褂,胸襟上刻寿纹,并刻一排扣襻(布制疙瘩),开衩处刻男阳纹与宽边围相连,两袖口有黑边围,露出内箭袖也刻有黑边围。内穿武袍,上绣鱼鳞纹,系云纹腰搭。脚蹬厚底朝靴。以上男女戳子造型均是东北满族、赫哲等族人服饰特点及装饰风习遗存。番王狐尾装饰,在东北皮影头茬中出现很多,由于北方气温低下寒冷,从原始以来,各族人都以毛皮御寒,是北方人穿着突出特点。如生活在蒙古高原的蒙古人,冬戴狐狸皮帽,身披虎皮。北扶余人,地处松嫩平原,则“国尚白衣,穿加狐狸、狖白、黑貂之裘”。勿吉人头插虎豹尾。高丽人冠插鸟羽。女真人,不分贫富,一年四季离不开皮衣。狐、貉、獐、鹿之皮毛是他们御寒之物。这些都是东北本土皮影造型的生活根据。eac剪纸皮影迷网

流传在辽西阜新地区的本土皮影,身穿蒙古袍,开衩处缘以宽边围,腰系宽腰带,脚踏三道脸云纹鞋。女穿大脚鞋等都具有蒙族民俗装束特征。eac剪纸皮影迷网

另外,东北皮影场片中,具有东北满、蒙等民族民俗特征,尤为值得例举的桌案上布帘,前侧上方饰带上刻有阴阳合体纹,下面黑宽边围与四角云纹相连,中间大红地衬托两个圆形图案,酷似补绣。还有牙床上宽边围褥面,方形枕顶的枕头,宽边布帘上绣荷花翠鸟等。由此可见这些民族特色极其浓重的满族补绣,在东北本土皮影中得以表现,与前述各例一样都包含着丰富的东北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四,发展与流布eac剪纸皮影迷网

eac剪纸皮影迷网

·流传发展eac剪纸皮影迷网

eac剪纸皮影迷网

关于东北本土皮影,本文在前面已做了关于受剪影启发及造型中文化特征的论证。证明东北皮影在很早就受萨满教文化影响,以及由此逐步发展到一般民俗观念及造型。纵观全国各地皮影,其东北本土皮影自有独自的造型观念和造型特征,其唱腔、唱词都有东北地方乡土特色。追查其产生历史年代较久远。eac剪纸皮影迷网

据江玉祥《中国影戏》一书中说:“满族人继承了从金代女真人相沿袭下来的弄影戏习俗,白山黑水之间,很早就有影戏的存在。”从这段文字证明金代以前女真人中就有皮影戏演出。早在宋金时期,由于女真人的强盛,其疆域努力扩展到河北、山西、陕西各地,作为新领土统治者,女真人大批南迁。故将女真人文化带到大同、开封、燕京等地。1980年10月在山西考义县西约五十华里榆树坪村南,发现金代正隆元年七边形砖砌单室墓,出土皮影头像、壁画等,即是历史见证。eac剪纸皮影迷网

据一些学者文章介绍和东北各地一些老艺人口碑流传,在清末河北“乐亭影”传演东北各地之前,早有一种不用“影卷”,一人拿影、操弦、演唱的土皮影,称耍单出。这是东北本土自古就有,土生土长的艺术形式。随着历史的演进,民族文化的不断碰撞、交汇、融合,使东北以满族为主体的皮影戏不断吸收其它民族文化,尤其吸收了中原文化精华,使本土皮影逐步发展、完善。反之,汉族文化与满族文化交汇、融合中,也不断受其影响,从而提高和发展了皮影的造型和唱腔等。“滦州影”即是。故滦州影、乐亭影在造型与文化内涵等方面特征,尤其和东北本土皮影造型与文化有极为相近之处。起因是一脉相承所致。eac剪纸皮影迷网

eac剪纸皮影迷网

·流布传播eac剪纸皮影迷网

eac剪纸皮影迷网

由于东北各地自古即有皮影戏演出,到了明末清初,本土皮影戏得到交流。特别是唱调、唱词的丰富,促进了东北皮影大发展。随着满洲人崛起,其势力不断扩张。清兵入关,本土皮影最先随礼亲王带入北京。在康熙五年礼亲王府已有八人专司影事与演出。影戏以工精艺美而闻名。随后恭王、怡王、肃王、庄王、车王等府,都有很突出的艺人和上讲究的影箱。这是因为满族有悠久的皮影戏传统。一些满族官员、贵族家庭不少人喜欢看影戏,更有人还亲自编写影卷,设计雕刻影人,据说至今北京东城派皮影中有很多珍品传世(见江玉祥《中国影戏》)。北京皮影,特别是在康熙年至咸丰年,有很多影戏班,如:福庆班、永成班、和成班、祥广班、天富班都会活跃在北京城乡舞台上。eac剪纸皮影迷网

东北皮影随着满族人入主中原,在清代中叶兴盛一时。因当时政局安定,满族人生活待遇优厚,日思娱乐,再加上历来有观看皮影戏的嗜好。特别在当时科学尚不发达时期,影戏可算是较好的娱乐形式了,既能酬神、赛会、祭祖、还愿,又是交亲好友、搞堂会、摆阔气、又体面。其内容既有神话传说,又能讲演历史,既能传播知识,又有满族、锡伯族等民族语言特色。再加之朝廷官吏、将军不断被派往各地驻防,只好携眷接任在异地,因地方语言、风习不同,对汉族等戏曲形式颇缺乏兴趣,无所事事。故纷纷派人回京城,请专为满族人演唱的影戏班子,为其享用。于是各地官吏,上行下效,像滚雪球似地传播全国各地。因此,东北本土皮影在清中叶影响甚大,传播地区之广,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带动了全国影戏的发展。eac剪纸皮影迷网

由于满族贵族欣赏习惯之需,清朝统治阶级的上行下效,既演家乡影,又唱家乡调。故将“北方武夫鼓怒,马上杀伐之声”的东北本土皮影戏,在清康、雍、乾时期,由北京分别传入甘肃、青海、四川等地演出。这是有史可查的。eac剪纸皮影迷网

东北土地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发达,历史悠久。从考古学分期看,从“前红山文化”到“后红山文化”,远古东北人类文化遗址不断被发现,地下出土文物尤为丰厚。从5500年前的牛河梁“女神庙”到7000余年前的沈阳“新乐遗址”,到8000余年前的阜新“查海遗址”的发掘,“女神像”、“大鹏鸟”、“龙图腾”等稀世文物的问世,说明萨满文化对东北古人类的影响哺育,致使东北远古文化的如此发达,以及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和联系。东北皮影在以上丰厚文化积淀下和外来文化相互碰撞中产生、发展,具有独自文化内涵和使用功能,在科学不发达的历朝历代发展、流传,故打上很深的地域、民族文化烙印及造型特征。eac剪纸皮影迷网

从大量史料和老艺人口碑证明东北本土皮影创制于金代之前,发展于明清之际,形成独具特色的“东北影”体系。eac剪纸皮影迷网

在笔者撰写本文即将完稿之前,又一次到黑龙江省考察,尤其在哈尔滨、双城地区考察了部分皮影老艺人。据介绍:“清嘉庆十九年(1814)吉林将军富俊上奏朝廷,请于双城堡地方开垦屯田,得到准示,翌年富俊(双城人称富老中堂)率员来双城实地勘察,制定移旗建屯垦荒规划。随后从吉林地方所属闲散旗人中选拔一千名来双城垦荒。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又从盛京(沈阳)、吉林八旗中调旗丁两千名于双城堡屯垦。”这样,八旗兵先后共有三千名在双城堡屯垦。在垦荒闲暇之时有演唱的一种土皮影,用满语唱流口辙,演唱内容有民间小事和简短小戏,为消闲娱乐活动。eac剪纸皮影迷网

双城堡及其周围,早在金代为上京会宁府肇州属境,县境内有古城遗址17座,经考察印证多为金代修筑,特别是沿江河一带的古城遗址是金代为了伐辽之需所修。公元11世纪女真人完颜部建立金朝,在阿城市南白城古城定都金“上京”,双城是去金“上京”必经之路,当时金国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1eac剪纸皮影迷网

据江玉祥《中国影戏》一书中载“靖康二年(公元1127)四月金军攻破开封后,向北宋朝廷索取乐工技艺诸色人,其中包括杂剧、说话、小说、嘌唱、弄影戏、弄傀儡等艺人150余家。金军将这些艺人一齐押回金国”。当时的金国即指黑龙江阿城市南白城古城金“上京”为中心的金国前期疆域。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女真族早有影戏嗜好,金国在此之前早有皮影戏氛围及皮影戏演出。eac剪纸皮影迷网

正像江玉祥先生所说:“满洲人继承了从金代女真人相沿下来的弄影戏习俗,白山黑水之间很早就有影戏的存在。”在这一点上我与江先生有同感,从东北萨满教神灵崇拜、东北民间剪影、东北本土皮影原始功能造型及文化内涵等方面推断,东北本土皮影的起源有可能比金代还要早些,当然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eac剪纸皮影迷网

关于东北影以满族为主体的认识,从历史上看金代以前女真人中有皮影戏演出,这是没有疑问的。其后裔满族人继承了先祖女真人弄影戏这也是历史事实。另据考查,东北黑龙江最早演出皮影戏(流口影)是居住在双城堡的满族人,流传在河北“滦州影”的箱主及演员也是以满族人为多。随着清朝问鼎中原,“东北影”被带到北京,文流传到全国各地的箱主及演唱者也是以满族人为多,演出的皮影造型与纹样大多具有满族人形象特征,故东北本土皮影以满族人为主体,不断吸收其它民族文化之长,逐步发展使其达到我国皮影艺术顶峰,而被世人公认,并被许多国家收藏而载入史册。eac剪纸皮影迷网

地址:http://www.jzfans.com/p/15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