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686|回复: 5

感动——从县文联和旭宇艺术馆《母亲颂歌》征文想到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8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本文作者---燕石斋主
2012年母亲节到来的时候,县文联和旭宇艺术馆早早便准备下一桌盛宴,
作为向天下所有母亲们献上的最最特殊的礼物。
一则征文启示很快调动起网络作者们的情愫,以母亲颂歌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在《玉田论坛》拉开了序幕。
象是突然间有人向平静的水面投进一颗石子,溅起浪花簇簇,接着,美丽的涟漪弥漫开来,在网友们心海翻涌许久。
短短十几天,发到网上的作品已经多达四十余篇,
由此可见,作者们回应的热情高涨的程度。
也许是征文的主题太容易激发人们的感情波澜,
也许是母亲的爱让人们承受太多,一直没机会大书特书。
征文的发启恰逢其时,不言而喻的活动意图与作者们的殷切期待正好汇流。
何况中国绝大多数母亲的角色在我们的人生中都扮演的如火如荼。
于是,写好母亲,赞颂母爱,也便成为网络文学作者们自告奋勇、争先恐后自觉担当的任务。
所以,也就必然较去年参与宏扬伯雍精神征文活动的作者多出许多,
尽管同样属于孝文化,到底还是母亲在每个人的记忆里能够呼之欲出。
果然,许多陌生的署名、陌生的面孔加入了活动行列,
大大发展充实了全县的文学创作队伍。
写作风格异彩纷呈,题材体裁各有千秋,文章的质量、分量更有飞跃性进步。
我当然不会放弃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为了增加创作灵感,开拓写作思路,
对每篇征文作品我都详细认真地阅览拜读。
除去少数来稿让我实在领会不透,出于对作者们创作劳动的尊重,
我还是对其中绝大多数来稿尽力作了评点评述。
可惜由于水平有限,其间也许缺乏准确,甚至存在错误。
只是仅供参考,算是跟大家相互商榷、切磋与交流。
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我跟随着作者们的笔触,感同身受,一起回顾,
看到动情处,一样的激情澎湃,一样的心酸淒楚,一样的惊喜唏嘘,一样的沉思体悟,
一样的起伏跌宕,一样的涕泪交流。
一位又一位母亲形象矗立在我的脑海,同时让我肃然起敬;
一幕又一幕母爱镜头深印进我的记忆,同样令我感受幸福。
其实,母亲和母爱是永远也写不完、读不尽的一本天书!
尽管每个人的命运因为各有各的因果而不可能相同,
因此,生活经历也就必然千差万殊。
但是,每个人的生命却同样受之于父母,
每个人的人生也绝对程度不同接受过母爱的呵护!
既使今天的我们已经各自娶妻生子或已嫁为人妇,支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我们的母亲们还会照样牵肠挂肚。
宁愿自己一辈子守望艰辛俭朴,却只希望她们的儿女们快乐幸福。此外别无他求。
诚如苏小娅网友在《母亲》一文中写道:关键的时候,我们的毌亲宁愿放弃生的希望,用爱为我们点亮生命之灯。这话,绝对精准,而非谬误。
假使我们已经实现了她们的期待,她们还会惦记孙儿孙女们的吉凶祸福。
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世界上唯有母爱最恒久。
如果说母亲们的肩头扛起的是一座大山,
那么,给予儿女的则是大山里所有的财富;
如果说她们是漂泊在大洋里的一艘航船,
那么,船上舒适的船艙一定是留给儿女们居住。
母亲们不仅给了我们生命,同时也用爱把民族优秀的美德向我们循循善诱地灌输。
分享我们生活中的荣宠快乐,
分忧我们命运里的失意愁苦。
虽然她们爱的表现方式绝少一致,
有的亲昵,有的严肃;有的阳光,有的冷酷;有笑容可掬,有阴云密布;
有细腻入微,有武力约束;有和风细雨的勉励,有恨铁不成钢的督促……
但你只要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她们的内心其实是一样的炽热、慈善、细緻、深刻、容纳、坚韧,一样的任劳任怨,一样的奉献付出。
只不过有时她们会出于因材施教,需要稍稍改变一下角度。
而且,往往后者较前者对我们发奋成才、走向自立效果会更好,因为溺爱常常会适得其反,而严师门下則能高徒辈出。
还好,我们的文学作者们都能善于理解母亲有时缺少温情,实在是出于用心良苦。没有人会埋怨少儿时母亲曾经给予过自己的那些羞辱。
试问,哪位人才,甚至包括那些叱咜风云的大人物,小时没有被妈妈拧过脸蛋子,打过屁股?
以传承孝道为天职,以相夫教子为根本,以贤徳淑惠为规笵,以勤劳节俭为律仪,
以承受担当为操守,
这就是我们的中华母亲!她们在以忘我、无私装点着伟大的中华民族!她们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将灿烂的中华文明演绎得流光溢彩,魅力十足。
有一篇题目叫傻妈的征文,文章的作者叫枫丹白露。
大意是说他的妈妈厚道得实在特殊,居然把自己孩子吃不完的奶用来喂养别家缺奶的孩子和三叔家的小羊羔,在妈妈看来这本属天经地义,便任由家人责怪与叨咕;
再有,对讨上门来的乞丐她从不吝啬地施以救助;
再有,对村里的孤翁寡婆,她宁可自己不吃不喝,也要一日三歺跑去照顾;
还有……谁也记不清楚,到底有过多少次怜孤惜寡、扶危济困的故亊屡屡在她生活中重复,对于她自己却一直坚守着含辛茹苦。
因为她觉得,这样做反而使心里很充实,很满足。因为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你的存在对于他人和社会毫无用处!
请问:这是傻吗?如果是,我倒以为,傻得实在太可爱,太可敬,太圣洁,太崇高了,
伟大在平凡中孕育,高尙在质朴中显露。
有位属名歌声悠扬的网友,他的那篇母亲的心让我了解了这样的两位母亲,其人生的命运实在凄苦。
一位是因为生下先天失语的婴儿之后,宁愿接过丈夫递来的那张冰冷的离婚书,也要一辈子与自己那无声世界里的孩子作终身的陪护。无疑,这是以牺牲婚姻的幸福作为生命的赌注!
另一位则是因为家长的蛮横阻挠,在无望与同一车间的工友、原籍内蒙的心上人终成伴侣的情况下,姑娘未婚先孕了。满以为这样一来,她的爱有了寄托,孩子一定会给她带来精神上的几许安抚。
在分娩后的昏睡中,男婴竟然被狠心的二姐偷偷卖给了远在外地的客户。
当姑娘醒来想亲一亲自己可爱的小宝宝,给刚刚落生的儿子吃口奶,可是左找右找,再也找不见自己的心头肉了的时候。禁不住一阵急火攻心,她疯了,疯得一塌糊塗。
在以后呼儿唤儿的不断哭喊声中,怀里抱着的究竟是儿子还是枕头已经再也认不出。
直到后来人们发现那被锁进铁笼里的她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时,那个根本没有灵性的小枕头还被她紧紧搂在怀中,从而免去了她那冥冥幽魂西去路上的孤独。有谁会曾经料到原本如花似玉的姑娘,生命会在铁笼里结束?这年她才刚刚三十有六……
看到这里,我就只想哭,乃至全身的神经都在剧烈地抽搐,血液似乎已经凝固。
是谁给了她们痛苦?是我们这个社会里的许多人太过冷默,冷默得近乎迂腐,近乎愚鲁,冷默到了人性严重缺失的程度!
为了追求所谓完美,而不惜为别人制造悲哀与残酷。
然而,对于由此而产生的严重后果却很少有人忏悔、反思、自责,更不会受到社会道德舆论的惩罚与追究。
难道说母爱有罪?为什么会让这两位母亲承受如此沉重的代价,使她们的人生遭遇这么多的无奈与无助?为她们的命运增加这么多辛酸、悲凉与凄楚?
为了母爱,她们失去了太多太多,乃至于生命与自由。
我本想发自肺腑地高喊几声母爱万岁!但是我又一想,如果这种爱像上述这两位母亲那样沉重,那样凄苦,那样泣血,那样悲哀,甚至要付出生命代价的话,我说什么也喊不出,绝对的喊不出……
盛宴,绝对称得上十分丰富;礼物,也绝对称得上珍贵无俗。
何止能仅仅博得天下母亲们的惊喜,假使献给全体炎黄子孙或是全体地球人类也称得上够品位,够高雅,够层次,足以令他(她)们眉飞色舞。
感谢县文联和旭宇艺术馆匠心独具的禖划。
更感谢征文作者们在2012年的春夏之交,将这么多的母亲形象介绍给我们认识,让我们有幸在很短时间内结识了数十位可亲、可爱、可尊、可敬的母亲们,堪称旷古未有。
正是你们用一支支生花妙笔把人类最美好的一面绘成一幅幅精美的文字画图。
使我们有机会对她们的人生故事进行一一解读,
对蕴藏在她们内心的真善美作全面扫描和感悟。
沉浸在母亲们的人生故事里,攫取她们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生活片断,
扑捉她们生命里一个又一个闪光点,跟随她们那平实有力的脚步,
探寻她们曾经走过或正在走着的路。
一次次被激动,一次次被陶醉,一次次被启迪,一次次被洗濯,一次次被鼓舞,
一次次让心灵震颤,让母亲们的心语敲击着耳鼓。
征文活动虽然还远远没有结束,我知道,还有些重量级作者的作品尚未正式出炉。
仅凭目前来稿的形势判断,便已经创下了全县征文历史的记录!
无疑是对全县文学创作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阅,
当然也是我县震古铄今孝文化的一次擂台比舞。
我们热切期待着,通过此次征文活动,以歌颂母爱为主题的创作热潮取得更优异的成果,收获更多的上乘佳作,让普天下的母亲们都能分享到这桌节日的文化大歺带给她们的温馨的慰藉与诚挚的祝福。
进而推动全县的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加深入!
借此机会,我们衷心的祝愿所有的母亲们健康、平安、快乐、幸福。
完稿干2012527

老石的文章文档.doc

39 KB, 下载次数: 79

匿名  发表于 2012-5-28 10:15 | 来自河北
发表于 2012-5-28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读了燕石斋主《感动》一文,给我最大最深的感受是感动。斋主的文笔令人感动,长约三千多字的文章居然以诗文的形式出现,韵脚皆押在“乌”上,令人佩服;斋主的敬业令人感动,看了斋主的个人资料,得知斋主老师已是我们父辈之人,竟然篇篇都逐字逐句阅读,篇篇都给予精准、到位、详细的评点,令人敬仰;斋主的洞悉文章的能力令人折服,每篇文章的评点词锋锐健,一语中的,令人击节叹赏。读了斋主的文章,仿佛看到一位花甲老人戴着花镜,挑灯夜读,笔耕不辍……一种敬意油然而生,敬业、作品、人品皆令人感叹、爱戴,更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感谢燕石斋主对我拙作给予的褒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8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品读此文,另一种感动。{: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8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枫丹白露 发表于 2012-5-28 16:57
读了燕石斋主《感动》一文,给我最大最深的感受是感动。斋主的文笔令人感动,长约三千多字的文章居然以诗文 ...

更值得我们中年人学习{:soso_e1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8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顶!顶!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