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水盘游记 按照乡下的老习俗,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是烧香拜佛的好日子。` 我本不信佛,因寺庙座落在燕山半山腰,紧依陡峭的悬崖边。只当爬山游玩锻炼身体,也不失为好去处。 听老人说,寺庙是有些来历,大概追溯到唐武德年间,名曰福泉寺。皆因一山泉而得名。泉水自悬崖缝隙流出,一年四季经久不息,缓缓流淌,汇聚庙顶处,人工凿建一石房。平日小门上锁,待到黄道吉日,初一或十五,打开来迎接八方虔诚的善男信女们。寺庙一直处于原生态,残垣断壁,荒草凄凄。 自前两年响应开发旅游的号召,当地才千方筹措募集一笔善款,重新整修。还特意请人测字起名,曰:圣水盘。清雅脱俗,芸芸众生洗涤心灵的圣水。 从国道边一条新修的水泥路,蜿蜒而上直到山顶。步行是最好的朝圣方式了,一步步用身体丈量土地,山野的风很硬,自耳边嗖嗖吹过,一丝凉意浸入心底。两侧是漫山的枣林,时节虽已近立春,盘曲的枝条仍然地坚守着寒冬的姿态。刚走入山脚不远,就见前方零落的人群,三五成行,全家老少居多。骑摩托的,电动车的,甚或开着小车的,渐渐听见笑闹声,机动车的马达声,好不热闹。 行至山顶,只见前方豁然开朗,宽约十几米的大缺口,公路直穿而过。左侧是陡峭的山体,刀切一般直直地站立。右侧则是机械挖掘的土石结构,间或有零星的墨绿色的铁矿石。此处原是燕山的一处微小缺口,叫四口子。据说山顶有一粗壮的古树,枝叶繁茂,数百年来风雨残蚀,屹立不倒。山脚下村庄依此得名:孤树。 过了山口,行至不远举目眺望,西边半山腰上,苍松翠柏间古庙楼宇,烟气缭绕,朦胧中嫣然仙境一般。沿山石小路而上,穿过两侧的柿树,人已然满面通红气喘噓嘘。咬牙打起精神走一刻钟工夫,庙宇渐渐露出尖顶。经过一处牌坊似的山草搭建的大门,只见不远处几个零星的蒙古包帐蓬,艳丽的图案熠熠生辉。 山石路磕磕绊绊,在野树与荆棘间穿行,老远听见寺庙的靡靡之声,佛香烟气浓郁。依山而建的寺庙实在有些简陋,近或寒酸。正门是雕龙画栋的地藏殿,纯木质结构的建筑,表面油漆斑驳。穿过正殿,主院赫然立着三尊观音佛像,在玻璃制的阁楼里,黄缎披肩,神情肃穆。面前是硕大的香炉,供成群的虔诚者顶礼朝拜。 绕过侧门,是人工修砌的方石,足有丈余高。拾级而上甚是坚难,有时不得不手脚并用向上爬行。也许是修建者故意创造点磨难吧,否则俗世间少见的天然圣水这么好得吗? 走入石门又是东西厢房的小院,东面是和尚就寝休息的小屋,西侧是五福殿和盛着圣水的门房。同样殿前供着香炉,烧完香许下心愿,就等着领取圣水了。今天游客挺多,不得不排起队等候。此时和尚拎着钥匙出来,白净的面孔一脸庄严,口中念念有词:阿弥陀佛。打开小门,在幽暗的洞穴,有潺潺的水流, 细看来,里面约三米见方,四周用山石砌筑,自崖壁流出的天然水,在石盘间回旋流淌。和尚拿葫芦瓢舀水,为游客自带的矿泉水瓶或水杯灌满。饮一口圣水,,虽没有畅饮天外琼浆玉液的神采,但一股清凉却实实在在的沁人心脾。 饮完圣水,休息片刻。下一景点就是鸽子洞。站在五福殿正中,举目远眺,接近山顶的悬崖峭壁间,鹤然有一硕大的洞口,在荆棘密布的顶峰,黑漆漆一片,仿若整个山体的独眼,阴森神秘。 有游客从洞口下来,抱怨说,路太难走,洞里没啥景点。看他累得气喘嘘嘘的惓容,我淡然一笑。继续前行。顺着路人踩出的小道走,两侧一人高的野枣树山草和不知名的灌木丛,每行一步身体左挪右闪,躲避着刺向手臂前胸的棘刺。大约走了二十几分钟,脚下的石路愈来愈滑,不得不手脚并用,借助两侧突出的巨石攀援着向前行。 在行至山顶的时候,绕过一块巨石,前方就是鸽子洞了。洞口几个年轻人刚上来,坐在石头上休息,吸着烟说笑。走到洞口,只能仰望着洞里有几尊石佛,扎着大红的绸子,或站或半跪着,目光呆滞。这就是流传中神秘的鸽子洞?! 怅然中,我回转头向下一望,眼前豁然开朗,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气魄。脚下是数丈悬崖,圣水盘的寺庙在山林间香气缭绕,院中人影绰约,宛若林间的蚁虫徐徐蠕动。东边漫山的松林,在下午炫目的日光里,呈现一片宁静的墨绿。远山,寺院,松林,此时此景,仿佛置身乡土画家笔下浓重而深情的长卷,你我只是画卷中若有若无的点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