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母爱颂歌”征文活动而作
作者:石永刚 已经一连二十多个昼夜,妻子都没能回家。 我不急不嗔,因为我知道:岳母患病住院,作为女儿, 理应守候身边服侍妈妈。 我本打算到医院病房替她值几个夜班, 让她回家睡上几个安稳觉,将疲惫的身躯好好进行一次调整, 使透支的精力获得补充,让紧绷的神经彻底放松一下。 因为我担心,既使是很强健的体魄,整天价照这样夜以继日地连轴转, 日子久了也难以招架。更何况—— 患有心脏早搏疾病的她,一向择席的厉害, 只要稍微改变一下环境,连眼皮都休想再眨一下。 然而,不管我怎么劝说都被她拒绝, 理由是:“你这么个大老爷们儿家,在这儿也是白搭。 你沒见妈妈连翻身起卧都需要人帮人扶,还得在病床上拉屎撒尿, 加上撤換纸巾,换洗内裤内衣,揉捏擦洗…… 闺女家就不会忌讳,男人粗腿笨手,做起来很不方便,妈妈也会觉得别扭, 到那会儿又少不了唠唠叨叨,说这说那。 嘚了,难得你有这份孝心,我就替咱妈谢谢你啦! 再者说,眼下我这身子骨还能吃得消,一时半晌不至于累垮,放心吧。” 听她这么一解释,我还能说啥?只好乖乖照她的嘱咐,一个人默默回家。 一遍遍祈祷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为岳母大人早日病苦离身给予佛力超拔! 同时也保佑妻子平安健康,千万别把她累垮。 也许这么做,慰藉的只是我自己,对病中的岳母和妻子母女作用不会太大。 可是我还是虔诚地连续持诵大悲呪回向她母女俩。 因为印光和净空等大德高僧都说: 只要是众生真心发愿,神佛菩萨就能真的有求必应,感应道交,潜移黙化。 关键是要下真实功夫,如果将信将疑,就会效果很差。 让我们将时光的链条倒退到三十六年前的那个盛夏, 噢,许多人还清楚记得那是一九七六年七月卄八。 一场突如其来的剧烈强震将英雄的唐山倾刻间夷为平地, 到处是废墟瓦砾,高楼大厦几乎全部倒伏,商场店铺面目全非,街巷狼藉,矿井坍塌。 原来,美丽与恐怖,天堂与地狱,可爱与可怕, 竟然是近在咫尺,并非海角天涯。 人类花费了长达一二百年辛勤建造起来的中等城市,居然会让大自然在眨眼的功夫 破坏得支离破碎,原本脆弱的生命更搪不住它的威力巨大。 蒙难的二十四万同胞中就有在地委党校工作多年的蒋繁龙先生——我们敬爱的爸爸。 那年妻子耀文十九岁,刚好高中毕业;弟弟耀武十六岁;小妹妹耀香才七岁; 大姐耀凤二十四岁,虽然择定了人家,但是尚未出嫁。 妈妈哭得死去活来,可是,再多的眼泪也救不活原本矗立在她心中那座擎天的大厦。 严酷的生活现实不允许她就此爬下,她,必须在困境中顽强地活下去, 在人生的崎岖弯路上继续一步一步地向前挣扎。 于是,她干脆擦去挂在眼角和脸上的泪花, 环顾了一眼正围立在自己身边同样陷入极度悲恸中的四个娃娃, 挺直起身子,咬紧了牙。 就在她下了炕站立起来的一煞那,曾经一向很孱弱的中年女人,在此时此刻的儿女眼里, 俨然变成了一位头顶苍天、脚踩大地、胸怀宽广、不屈不挠、忍辱负重的金刚菩萨。 “啊,妈妈,您真的好伟大! 您永远不会形影孤凄,单枪匹马,您有儿女,我们是您的希望,是力量, 是爸爸生命的延续,是您老人家的左膀右胯。既使现实再严酷, 有我们在,您往后就啥也别怕!” 妈妈一把将孝帽孝服从身上扯下, 在爸爸入土为安后的第四天便扛锄下地,锄草施肥,侍弄庄稼。 回到家,便捋胳臂挽袖,抱柴禾烧火, 照常让年迈的公婆和儿女们一歺不拉。强打精神经营那已经残缺了的家。 辛劳,疗愈着她心灵的创伤; 儿女,寄托了她一腔的牵挂; 生活,缝补着精神层面的欠缺; 岁月,渐渐将所有的烦恼淡化。 尽管在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日子里, 老老少少的挤兑发难, 家里家外的冷默疏远, 街坊邻里的闲言碎语, 无非就是想制造一种环境氛围,逼她改嫁。 这一切,不啻为往伤口上撒盐,着实搅得她心乱如麻。 每当夜深人静,孩子睡入梦乡的时候,她那长长的方枕上, 泪水浸湿了就翻转个面,刚刚翻过来接着又洒。 可是一到了白日,却似乎換了另外一个人:眉头都不曾皱一下。横下一条心,主义比天大。 自认为:从嫁与繁龙,没做错一件亊对不起蒋家。 天知、地知、自己良心知。我行得端,立得正,连神鬼都会敬三分, 料你们谁敢丧尽天良对我王恩兰实施非法? 有本事你们就合着伙一齐朝这娘们儿来吧,除非硬拽强拉, 否则,将我们娘五个撵出蒋家的如意算盘谁也别打! 王恩兰是明媒正娶,只有进来的份,绝无出去的理! 不信,就等着瞧,看谁会笑到太阳从西边露牙。 总不能听见几声蝲蝲蛄叫唤就不种庄稼! 孩子爸虽然走了,这也是上天的造化。虽说人不能跟命争,可是大主意还要靠自己拿。有丈夫的日子能过,没丈夫的日子也要过。天上派不来三十六天罡,地下蹦不出七十二地煞。过了过不了这道坎儿,就全看我们娘五个志气大不大。有道是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眼下虽说穷一点,但是人穷不能穷骨气,只要胳膊腿勤谨,就会吃穿不愁;人要是馋懒的话,那就难免会掉价!因为从来天道不亏,老天爷可不是睁眼瞎,谁好谁坏,谁勤谁懒,清楚着哪! 这既是对九泉下的丈夫庄严的承诺, 也更是对子女们铿锵的砥砺与教化! 人们说“寡妇门前是非多” ,妈妈这样看:是非多与少,全凭自己做得差与不差。 有道是“苍蝇不叮无缝蛋”,我不招谁惹谁,看哪个歪心邪念的东西敢往门里踏! 大不了鱼死网破,要不然有我没他! 岁月真的是磨刀石,打那以后,随着儿女们快速长大, 妈妈的帮手、助缘越来越多,沉重的生活负荷渐渐变轻缓、弱化, 她,开始有说有笑,刚毅坚强的个性也变得开朗、豁达。 她常常这样教导儿女:“要多想到别人对咱的好处,少想别人对不住咱的那些往事, 知恩报恩别记仇,才是妈的好娃娃。”“虽然咱们当初为难的那些日子,没少遭遇 求借无门的尴尬,咱不也同样闯过来啦?现在想想,用了人家的啥东西不都是债呀? 如今咱捞个没有债务拖累,不拖不欠就自在,干干净净才潇洒。” “可千万别把当初对咱不肯同情、不肯施舍的人当成仇人,不能老想那些陈谷子烂芝麻。 一个人心眼狭獈,针头麦芒容不下的人就会四处碰壁;心若比海洋天地大,万恨千仇能融化的人就能担重任,干大亊,无敌于天下。”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妈妈以她柔弱的身躯在生活的艰困中摸爬滚打。她迈出的每一步,无不是在忠实地践行着中华民族倫理秩序的仪规; 无不是在严格恪守着古圣先贤关于妇德的教诲与告诫。 尽管她从未读过书,自然也就没有文化。 充其量是世代传承,上行下效,耳濡目染列祖列宗就是这么一辈一辈走过来的呀!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她从未做差。 她以始终如一、任劳任怨、坚忍不拔地付出,从人生的低谷中熬过来啦。 她终于收获了家族们的爱戴;乡亲们的敬重;子女们的孝道;人格上的尊严。 日子也开始有了生机,过得红红火火,就像那一节比一节高的芝麻开花。 在偌大的鸦鸿桥古镇河东村,五六十岁以上的人们只要一提起她, 无不挑着拇指咵赞:“耀文妈,这几十年太难为了她。命虽苦,福报大,实在不容易呀。 女人群里百不及一,好样的!” 现在,妈妈病倒了,而且病的不轻,得了脑干拴塞,左臂左腿实在不能动了才住进了医院。 妈妈,您是生生累病的呀!您是奉献儿女、委曲自己,长时间营养不良才落下了这么重的病根儿; 您是在爸爸蒙难后的艰困中,含悲咽泪,千斤重担一人挑,硬撑硬熬,天天超负荷地劳作,不管是风寒露重还是刮风下雨,经常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吃苦耐劳,加上饥一顿,饱一顿,泥一把、土一把,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身体虚弱才让病魔有了乘虚而入的机会,总之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而得的呀!都怪我们没有照顾好您,总以为您从未得过什么大病,体格禁得住摔打。没料到这一次......您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们不单单对不起您老人家,也对不起九泉之下的爸爸! 妻子耀文——她的二女儿,回忆着件件宛若昨日的往事,不禁一阵酸楚, 热泪扑簌簌淌过面颊。她赶紧下意识地撕了块纸巾擦了又擦。接着连忙猫下腰 依偎着病榻,深情地打量着刚刚输过液后熟睡的老人家,一边轻轻为老人掩了掩被角, 一边拢了拢那满头散乱的白髮,心说:“妈妈,睡吧,睡吧, 等您睡醒后,女儿找车接您回家。” 望着眼前的场景,我竟为她们母女间血乳交融的深情激动得潸然泪下。 心想:耀文,你做得对,做得好哇,恪守孝道,就是对她老人家一生最好的报答! 完稿于2012年5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