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4225|回复: 18

[原创音乐] (翻版制作)上传一首今天制作的<爸妈的话>片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3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北京
这首歌曲是  成龙  电影<宝贝>的插曲       上传两种格式   第一个是MIDI格式,  播放时采用的是XP系统自带的软波表音源播放,  第二个是MP3格式,  用的YAMAHA  MU90R音源音色录制.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对比两种不同档次音源在回放效果上的区别.

[ 本帖最后由 王云 于 2007-8-3 16:14 编辑 ]

爸妈的话.mid

7.3 KB, 下载次数: 246

片段一.mp3

546.17 KB, 下载次数: 238

发表于 2007-8-3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猜猜我用的是什么音源。

爸妈的爱 换了一下音色.mp3

599.59 KB, 下载次数: 193

 楼主| 发表于 2007-8-6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哈哈, 版主给这首歌曲挂的肯定是软音源了,至于是什么软音源 就不好说了,因为软音源实在太多了,但打击乐通道的有音色没有对上号,怎么出来"音竖"的声音来了?
发表于 2007-8-6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呵呵。没办法啊。你给的是MIDI0的格式。风铃是习惯加的。见笑了[em117]
发表于 2007-8-6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我觉得现在硬音源真的可以下岗了。现实实在残酷,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如果光做外面的活,为了稳定,还是高品质的硬音源是首选。如:roland 5080.yamaha motif rack 。传一个全软音源制作的 FUNK demo 片段。还没有混,听起来很乱,但是大家可以听一下软音源的声音。

[ 本帖最后由 s99yj 于 2007-8-6 19:36 编辑 ]

funk demo.mp3

1.04 MB, 下载次数: 186

 楼主| 发表于 2007-8-7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斑竹对于软音源和硬音源的评价 过于武断了,  事实上硬件音源到目前来说还是不能被替代的,  在一些要求很高的音乐制作室里,  软音源大多是作为补充音色来用的,  原因有一,  硬件音源不耗费电脑资源,  不存在延迟的情况. 软音源即便使用ASIO驱动,  多少也是有些延迟的, 在一定的电脑配置下, 对于非常挑剔的制作人在演奏时还是能感觉得到.  二  硬件音源的音色 因为使用了专门设计的DA\AD转换电路,  具有独特的音色味道,  是软音源不具备的. 比如世界上几大音色制作商,EMU  ROLAND  YAMAHA KORG AKAI 等   他们的音色各具风味.  尤其是FM音源,  软音源与硬件相差比较大. 
   软件音色有些优点, 因为使用很多现成的样本可以把一些常规音色做的比较真实(相对容易些),而且音色资源丰富,选用时比较灵活,成本低. 硬件音色也可以做到很真实, 听听硬音源的DEMO你就能体会到了.硬件音色的缺点就是成本高.音色扩充还得去买专门设计的音色卡.从音色质感来说,软音源相对硬件音色普遍偏软.
  软音源之所以现在能够在中国大陆风行,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盗版,不花钱. 
  斑竹也许没有接触过硬件音源吧,如果你真正的使用过,  那肯定会有一番新的体会.

[ 本帖最后由 王云 于 2007-8-7 08:5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8-7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我上传一段YAMAHA QS300合成器制作的示范曲, QS300是YAMAHA公司1995年推出产品,  定位在中档合成器, 音色容量只有8M, 现在一些软音源 动则上百兆,甚至上G.相比之下,  YAMAHA能够在这么小的容量下, 做出这么好音色, 令人不得不叹服!

曲一.mp3

3.06 MB, 下载次数: 234

 楼主| 发表于 2007-8-7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上面这段合成器的示范曲是我直接使用QS300与电脑连接录制的音频素材.
发表于 2007-8-7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当然一些硬音源音色的温暖度是现在软音源所不能比拟的,稳定程度更是。但是目前现实的说,工作室,尤其是个人工作室
,还是用软的更实际,硬件音源懂不懂就上千上万的价格,还是会把很多无产阶级排除在外的。。[em110] 个人觉得软的东西和硬的东西发展方向不一样。我的水平还不能体现软东西的特点,再传一个高手用软音源做的。像这种东西是硬音源很难达到的。

永远的士兵.mp3

3.61 MB, 下载次数: 212

发表于 2007-8-7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对了。其实硬件的东西我也有用过。学校里的motif es 7 我一直在用,只是觉得用它做音源太不方便,所以只作为主MIDI键盘用。呵呵[em117]
发表于 2007-8-7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我最喜欢的制作人张亚东就是一个死硬派。[em106]
 楼主| 发表于 2007-8-7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斑竹 对于音色认识也许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无论软硬音色,  都只是工具而已,  最重要因素的还是人, 音色和水平高低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真正的高手哪怕是用XG规格也能做出令人叹服的作品来.  另外顺便说一下,魔笛ES7是架好琴,  建议斑竹有时间真应该好好的研究一下,  合成器的实时操作性,  是软音源不能比拟的, 只当个MIDI键盘用,  实在是浪费!

[ 本帖最后由 王云 于 2007-8-7 10:5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8-7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呵呵  我对软音源也还不算陌生, 第一次接触 应该是十年前了,  那时候用创新的SF音色,  也曾经用VINNA 采样软件制作过音色,  想想当时演奏自己制作的音色,  心里甭提有多激动了,  后来用采样软件制作音色的方法被我应用到现场音效,在老音响师面前露了把脸.  在后来我又使用了TASCAM公司出品的GIGA采样软件,  曾经和老M1合成器配合使用给别人做过一段简易的古筝伴奏曲. 再以后就是现在流行VST软音源了.鉴于我的电脑还是2002年初的配置,  对那些超大体积的音色心有余悸,  只是试听过一些而已, 至于在MIDI中应用,  未曾想过.  当然我主要是做音频,MIDI这方面一直是作为辅助性质的了解而已. 
  当然音色没有过时的说法,  比如SF音色现在也仍然被音乐制作人所采用.  硬件音源更是如此, 20多年前的模拟合成器现在成了宝贝. 

[ 本帖最后由 王云 于 2007-8-7 11:09 编辑 ]
发表于 2007-8-7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原帖由 王云 于 2007-8-7 10:47 发表
斑竹 对于音色认识也许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无论软硬音色,  都只是工具而已,  最重要因素的还是人, 音色和水平高低没有什么
直接关系.  真正的高手哪怕是用XG规格也能做出令人叹服的作品来.  另外顺便说一下,魔笛 ...


楼主对于这个行业的资历,算是我的前辈了。给您请安了。呵呵。咱们现在暂时讨论音色。楼主帖子的意图不就是对比音色嘛。
其实我接触得比较晚,05年我才正式开始搞这些东西。当时正是流行vsti的高峰期,我也只是顺应潮流,学到了一些皮毛而已。前
辈见笑了。我在老师那里每天都在听 5080的声音,非常喜欢它的STRINGS 和 BASS。单个硬音源里音色的协和度就是好!比一大堆
顶级vsti的组合清晰得多。VST还得调一下才能听。至于motif ,我觉得它内建的dsp太好了。所以通过MIDI控制单音色时候就有些
差距了。这也是一直没用它的重要原因。总之就是觉得麻烦。说道M1,现在我工作室就摆了一台,上面用谱子盖着,摆样子呢。用
软的东西太方便,只是对电脑的配置有点要求而已。说道音色的品质,在很多类型的音色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的顶级硬音源。
希望前辈尽早升级电脑。过几年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来管,但是现在不用这些免费的东西,太吃亏了吧。这个中国啊,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7-8-7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哈哈  前辈不敢说,  估计我年龄至多也就比你大个十来岁而已,  电脑暂时不考虑升级了,  我的原则是够用即可.  呵呵 ,  看了你上面写的这些, 看的出来你是个痴迷的软音源帮派了,  其实我也早已经说过了  软硬各有优势,  现在很多地方都是结合使用,  至于硬件的操作对于不少音乐人来说都是个难题,  因为这需要掌握一大堆专业术语的概念,才可以做到熟练应用,  发挥设备的最大的潜力.  从你的叙述看的出, 你对于合成器在MIDI制作中的应用,  还不是太清楚, 另外谈到5080,  那是台很好的音源,  可如果不能灵活使用其效果器 及合成参数的话,  它的音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最后欢迎你有时间到"音频应用"论坛来交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