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朋友说了不少, 也说的很好, 我再说一些自己的意见, 目前在农村 电视机和影碟机这些东西基本上普及了, 但实际上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仍然很贫乏, 集体性质的娱乐活动少之又少, 而城里专业文艺团体却又面临着演出难的窘境, 尤其县级团体面临解散的境地. 想想在过去, 村里每年还请一两次剧团来演出, 现在已经连续十多年没有请剧团了, 为什么呢? 过去请剧团有2种情况:
一种是村里出钱请剧团, 这其中的原因 自然有那时村长书记们本身也爱好戏曲, 并且乐得给群众搞些娱乐活动, 而后来村一届领导班子换届后, 很多中青年人走上了领导岗位, 他们对戏曲的感情没有上一代人那么深厚, 再者村集体经济在我们这个地区, 事实上也没有得到加强, 甚至有衰落的现象, 再说句实话, 有不少村领导, 有钱宁可吃了喝了, 也不愿意给群众的娱乐活动出钱.
二, 过去有个人邀请剧团来村里演出, 靠卖票赚点钱的, 那时的票价也便宜, 80年代2角到5角就能看场戏, 老百姓能承担的起, 两全齐美. 而现在的情况是, 剧团演出成本比过去增加了很多, 以评剧为例, 至少也得2\3千元一场吧, 有的剧团要在5千元左右, 这样连续几天的话, 就是笔不小的费用, 表面看上去剧团有一笔不少的收入, 事实上剧团在给演职人员发完补贴后,还有其它各种费用开销, 已经所剩无几. 我原来所在的剧团 每次下乡, 团里几乎不赚钱, 由于场价低, 补贴也少的可怜, 演职人员积极性也不高. 除此以外, 剧团还有设备损耗等等, 都是不小的开销.
从邀请方来说也难, 由于目前戏曲的大气候不是很景气, 本身邀请剧团来演出就存在风险, 邀请方会担心能有多少人来看呢? 实际上观众还是有的(免费观看时, 场面也很有规模) ,最主要是票价问题, 按照过去标准是不可能了, 可票价即便定在5元\10元的话, 能有多少百姓接受呢? 实际上我们多数农民还并不富裕, 他们平常买肉买菜还要算计, 哪来这个闲钱去看戏呢? 最后邀请方还要招待剧团几十号人的吃喝住宿, 还要考虑演出场地( 过去演出一般都在打麦场, 现在找场地都难了), 最后还要考虑演出安全问题, 实在是比较麻烦的事情. 所以现在也几乎没有人愿意搞这些麻烦又亏本的事情了.
[ 本帖最后由 王云 于 2007-8-6 16:44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