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论坛-玉田生活网

查看: 689|回复: 6

马吟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上海
      马吟南,又名马宗周,字承武,化名崔林、李杉。1912年生于玉田县马店子村一个农民家庭。他天资聪敏,勤奋好学,1926年考入玉田师范讲习所。学习期间,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写过很多文笔犀利、有独到见解的文章。1927年10月18日,参加了震动北方的玉田农民暴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冬,师范毕业后,马吟南回到家乡马店子,以教师职业为掩护,传播革命思想,建立农村组织,秘密发展党员,为玉田东部党组织的发展,农民协会的建立做了很多工作。
     1930年7月,马吟南参加了第二次玉田农民武装暴动,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致使暴动失败,玉田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革命斗争转入低潮。为摆脱敌人抓捕,他潜往日伪统治的哈尔滨,并与当地的党组织取得联系,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1935年,日军入侵华北,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马吟南回到玉田,根据党的指示,以玉田东部为基地,开展恢复基层党组织的工作。
     1938年6月,上级党组织指令八路军邓宋支队挺进冀东,协助冀热边特委组成冀东抗日联军,马吟南任抗日联军第五纵队**部主任,参加了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
     1939年,冀东区党分委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出版冀东《救国报》,并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马吟南。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和准备工作,他把报社的社址选在遵化南部山区的芦各寨村,并在该村物色了几名有文化的抗日积极分子,参加报社的工作。在他的精心组织下,在村边隐蔽部挖筑了一个秘密地下室,安放好设备,并储藏了大量的印刷物资。到1939年底,报社己具备了印刷报纸的条件。1940年元旦,第一期冀东区党分委机关报——《救国报》,同广大抗日军民见面了。
     马吟南有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又有写作才能和理论知识,是一个作事认真又善于思考的人,他不仅是报社社长,而且一些稿件的综合整理、修改清抄,都是他一人担任;撰写社论、短评、时事述评,也都由他来执笔。他所作的编辑工作是异常艰苦困难的,那时报社仅有的一架所谓“电台”,实际上只是一个很小的普通收音机,只能抄收**中央社的广播新闻,不能抄收新华社的新闻报道,只能从**中央社的谎言中及其对解放区的攻击污蔑之中,提取一点敌后抗日斗争的实况。
     有时,敌人来了,他们就把稿件、蜡纸、钢板埋在粪堆里;敌人走后,再继续投入紧张的工作。就这样,一期又一期的《救国报》,源源不断地送到冀东抗日游击区的各个角落,送到广大抗日军民手里,也有些被送到敌占区的据点里去,它既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斗志和抗日热情,也狠狠地打击了敌人。1941年,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报社转移到鲁家峪。
     随着冀东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不断扩大,和根据地群众对抗日文化生活的要求,马吟南又主持出版了《百姓报》。它既是独立发行的通俗小报,又是对《救国报》的补充。《百姓报》的栏目丰富多彩:有散文,有时事述评,有宣传抗日道理和党的方针政策的“老百姓的话”,有抗日英雄故事,还有连环画和漫画,以及适合群众演唱的抗日歌曲,所以它颇受广大抗日军民的欢迎。
     1942年4月,敌人集结了大批兵力,对冀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第四次“治安强化”运动。敌人首先包围了《救国报》所在地鲁家峪。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马吟南率领报社人员隐蔽在东峪的火石洞内,坚持斗争4天4夜。敌人撤走后,马吟南指示报社人员分散隐蔽活动。待形势好转后,他又将报社人员联络起来。停刊两个月后,《救国报》又和群众见面了。尤其可喜的是,电台的两位同志利用反“扫荡”的空隙,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已经能抄收到新华社的广播了!当报纸又送到抗日群众手里时,他们就像看到捷报一样,又听到了党中央的声音,看到了抗战胜利的曙光。
     在敌人残酷的大“扫荡"期间,马吟南率领报社人员有时与敌人机敏地周旋于群山万壑之中,有时隐蔽在冰冷潮湿的地道或山洞里,经常几天几夜吃不上东西。然而报社不仅没遭到破坏,而且还保证了发行。1943年春,马吟南调任冀热边特委秘书长,并兼任《救国报》社社长。
     在新的形势下,报纸工作也必须随着新的形势有所发展,有所前进,经过冀东地委宣传部长吕光和马吟南的努力,《救国报》改由五个地区出版印刷,即有了滦西版、滦中版、滦东版、燕南版和路南版。特委则出版杂志性的《救国时报》。至此,《救国报》由一个油印的、印数不过五六千份的报纸,发行数量迅速扩大了五六倍。被人们称为冀东区抗日的“灯塔"。
     1944年10月17日,冀热边特委机关在丰润县杨家铺遭到日军独八旅团3000余人的奔袭合击。在战斗中,为了使数百名同志得以突围,马吟南和特委领导一起,一面指挥突围,一面掩护同志们转移。战斗中,马吟南身负重伤,仍顽强坚持战斗,但终因伤势过重,未能突出重围,壮烈殉国,时年仅35岁。
   张绍良  白萍
  来源:《玉田古今名人录》
发表于 2012-4-2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应该是亮甲店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是亮甲店的马店子村,这个别整差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上海
无用功 发表于 2012-4-2 23:34
是亮甲店的马店子村,这个别整差喽啊!

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3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6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村人还是习惯叫他马宗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