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史馆长赵尔巽全宗档案与青岛的渊源
时间: 2011年11月16日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清史馆长赵尔巽一生中最致得可圈可点的事情就是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主要有两件:一件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在他的主持下,坚持完成了一部末代历史巨著《清史稿》;另一件就是较完整的保存下来他的平生历史档案资料。
赵尔巽是清末的封疆大吏,重要的地方大员,历任多项要职,任内形成了大量文书档案。赵尔巽曾寓居过青岛是众人皆知的,但其这批文书档案,最早于1960年在青岛发现却鲜为人知。据说是赵尔巽隐居青岛时随身将这批文书档案带到寓所的,后来有其眷属保存下来,解放后由其后人交给了国家收藏。
赵尔巽在清朝官至东三省总督,入民国任奉天都督,旋即辞职,于1912年11月以遗老身分息影青岛寓居。由于前清时代的同僚故交纷纷来到青岛,在青岛的赵尔巽并不寂寞。逊清遗老遗少们在青岛,除了忙于搞复辟者外,大多是闭门沉浸在诗歌唱和、琴棋书画中,过着一种低调的文墨相伴的日子。在青岛期间,赵尔巽参与“尊孔文社”,他与前朝遗老中年过70岁的陆润庠、吕海寰、周馥、张人骏、劳乃宣等组成了“十老会”,时常宴饮聚会,互相唱和,似乎还真把青岛当成了一处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赵尔巽曾留七言古诗云“十人七百二十四,许君适来五十七。生人俱是先代人,道光者十咸丰一。狄卢自有前例在,温公最少尤特出。不速之客先后集,或坐或立疏间密。摄影倾刻能写真,省却良工多少笔。古来重老老愈亲,往往作图留著述。游河五老溯唐尧,三老五更隆周室。六老七老皆有纪,香山耆英诗成帙。此会独得十一人,寞臼何防脱普日。莫论古人相若否,大都相逢颇真率。走马斗鸡虽非事,矍铄精神差一律。所嗟时世变愈奇,投老无关身乐佚。补天有恨恒叹息,迁地弗良聊且尼。霜重常疑老眼昏,风狂聒耳海波谲。流极殊难测胡底,一番聚晤一番怵。分明则是一生人,却老无须卫生术。身闲且读未完书,兴到挥毫风雨疾。玩日愒月岂其伦,违世绝俗胥不必。地则非外亦非中,人则非显亦非逸。君问图成意若何,付之非虚亦非实。”
据《太清宫志》载“民国三年(1914)春,翰林赵尔巽,仕至奉天省将军,同举人萧应椿由青岛来劳山太清宫,游览山景,至劳山头、八仙墩、晒钱石、得钱十余枚。复往本宫,听韩太初弹琴,书幅以赠曰:‘欲逃庄叟人间世,来听成连海上琴’。告辞而去。”赵尔巽在岛城留有自画像,现尚留藏于青岛市博物馆,日前曾公开对外展出过。
赵尔巽(1844—1927),字次珊,号无补,奉天铁岭(今辽宁)人,汉军正蓝旗人。寄籍山东莱州。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五月二十三日生。《胶澳志·侨寓》载:赵尔巽“父文颖,以进士任山东知县,历权阳信、商河,廉直有政声,继任阳谷,死于粤寇之难,家贫不能归,因留居莱州。尔巽既长,同治间与兄尔震同举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旋考授御史,抗直敢言,以极谏着称。外放贵州石阡府知府,后任道台,继擢安徽、陕西按察使,甘肃、新疆、山西布政使。”1902年赵尔巽调任山西巡抚,次年初擢湖南巡抚,1904年入京署户部尚书,翌年出任盛京将军,1907年改充湖广总督,不久改任四川总督,1911年出任东三省总督,“所至以廉能着称。长户部三月,裁部吏,力扫数百年积弊之巢穴。任盛京将军时,裁五部侍郎;改军治为民治,于省政颇有兴革。奉天初属受协省分,尔巽任事年余,岁收至二千万两,课增而民不扰。历官山、陕、甘、川、黔、湘、鄂、奉天等省,足迹遍中国,自奉俭约,以综核名实为务,新任就道,尝微服入境,屏绝送迎。居官则未明即起,烛下治案牍辄二三小时,以俟天晓。辛亥共和告成,尔巽时任东督,从容改帜,地方不受糜烂。其后主修清史,不以遗老自居,其治事精覆,而识见通达,颇为当世所称誉也。”
赵尔巽于同治六年(1867年)丁卯科举人,同治十三年甲戌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年(1876年)授编修。三年充国史馆协修。五年典湖北乡试副考官。八年十月奉旨以记名御史用,九年十月授福建道监察御史,十年九月改广东道监察御史。十一年京察一等,奉旨记名以道府用,十二月补授遗缺知府。十二年十二月任贵州石阡府知府。十四年题补贵阳府知府。十九年迁任贵东兵备道。二十年三月擢安徽按察使。二十四年五月移陕西按察使,九月迁甘肃新疆布政使。二十五年八月丁母忧,二十七年十一月署户部尚书,十一月授尚书衔。,山西巡抚赵尔巽奏请于光绪二十九年(19O3)奉皇上旨赐匾一块,文曰:“乐善好施”。三十一年四月投盛京将军,三十三年(1907年)正月罢,三月授四川总督,未任,七月调湖广总督。赵尔巽曾与端方、戴鸿慈、袁世凯联衔奏请五年后实行立宪。 在当时这大变革时代,中国政界还有一个特别现象:驻外大臣直抒己见,敢发议论,而且敢于通电联衔向国内奏请大政方针。这对政局的改革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三十四年二月迁四川总督,宣统元年(1909年)九月兼成都将军。宣统三年三月授钦差大臣、东三省总督,兼三省将军事务。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改称东三省都督,七月改任奉天都督,十一月告退离任,隐居青岛。
据载:赵尔巽在四川总督任内,还颇重办实业,修筑川汉铁路时,当时四川乡绅多数强烈要求不聘用洋工程师,要请詹天佑出任川路总工程师这一要职。赵尔巽及时将人们的正义要求反映给军机处和邮传部,强调指出“关系大局,绅民节食省衣,数年集些巨款,本非易易,若聘用洋工程师,恐多周折,致未开工”,并盛赞人们的这种“爱国之忱,宜加奖诱”,因此要求“仍派詹天佑专办川省路工,一顺民望,而期成功”。
1914年北京设立清史馆,赵尔巽以遗老身分被袁世凯聘用为总裁兼馆长,曾邀居青岛的刘廷琛、于式枚两人为副馆长,遭到拒绝后,便更改聘柯劭任副馆长之职。1915年袁世凯称帝,封其与徐世昌等人为“嵩山四友”。对自己当贰臣之举,赵尔巽曾自嘲说:“我是清朝官,我编清朝史,我吃清朝饭,我做清朝事。”(见溥仪《我的前半生》)
1911年,辛亥革命的成功,终结了清王朝。清朝的遗老遗少、王公贵族、封疆大吏纷纷从北京或各地任所来到青岛,把这个只有十余年历史的新兴城市作为避难的世外桃源。从政治的角度讲,他们是失意者、失败者;从文化的角度讲,他们是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传递者。赵尔巽就是例证。
赵尔巽到青岛时,寓居在青岛的逊清遗老遗少们,已有一份悠长的名单:恭亲王溥伟,“辫帅”张勋,状元陆润庠、军机大臣吴郁生,学部大臣劳乃宣、刘廷琛,工部尚书吕海寰,邮传部侍郎于式枚,曾任过总督的周馥、张人骏、李经羲……他们居住在青岛火车站附近的老城区,比如张勋住在浙江路7号、吴郁生住在湖北路31号、湖南路紧靠火车站居住的刘廷琛、于式枚、商衍鎏、黄曾源等是近邻。一些清季官员初到青岛,多居住在青岛火车站附近的宁阳路,那里却而被民间称为“赃官巷”,清季“官吏糜集于是,人士鄙之,故以此名”。
赵尔巽同大多数人是租房住,后来才买地造房,置办产业。赵尔巽拥用大量资金在青岛购置大片房产,他在高密路、天津路、海泊路等建了一大批房子出租或出卖,在甘肃路建有住宅。赵家是当时青岛的望族,是青岛首屈一指的大富翁。
民国三年(1914年)出任清史馆馆长。民国十六年(1927年)九月三日在北京病逝,终年八十四岁。九月十六日葬于山东泰安。翌年,《清史稿》正式付印出版。赵尔巽遗著有《刑案新编》、《赵留守攻略》等。
赵尔巽被袁世凯召为清史馆馆长。1914年3月9日,袁世凯正式批准成立了清史馆,馆址设于北京东华门内。袁世凯政府发布公告称:“大清开国以来,文物典章,灿然具备,远则开疆扩土,有关历史之光荣;近则革故鼎新,尤重贞元之绝续。迨共和宣布,让德昭垂,我中华民国特颁优待条文,允彰崇德报功之典。特是记载尚缺,观感无资,及兹文献未湮,徵求宜亟,应即如所请,设置清史馆,延聘通儒,分任编纂,踵二十四史沿袭之旧例,成二百余年传信之专书,用以昭示来兹,导扬盛美,本大总统有厚望焉。”他上任以后,聘清朝遗老、著名学者柯劭文、缪荃荪等100多人,工作人员200多人,名誉职位300多人,组成篡修班子,开始即主持清史稿之編撰工作,館設東華門內,廣聘海內通儒,負責撰述,煞費苦心。编修清史进值军阀混战,国力衰微,经费极为紧张,特别是1917年后,费用几乎到毫无着落的地步。赵尔巽认为事关一代国史,“失今不修,后业益难著手”,再困难也“不敢诿卸”。一方面节约开支,敦促同仁加快进度、多尽义务,一方面以其资望向各军阀募捐,并言:“不能刊《清史》,独不能刊《清史稿》乎!”。历经十六年,终于1927年编成《清史稿》,为研究清朝历史提供了权威史料。这乃是其生平可值得一提的事。《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着录略云:“《清史稿》五百三十六卷。书首有尔巽序略言:‘尔巽承修清史十四年,可惧,既非史学之专长,复值时局多故,辞谢不获,勉为担荷。今史稿之刊,并非成书。刊书校刻记有金梁为之,言此书并未敢为定稿。’赵去世后,由柯劭忞代馆长,始成刊行印刷之责。但非完书,只可作为清代史料使用。” 在清史馆时,赵尔巽还曾联络张元济、康有为、梁启超、黄炎培等十二人发起《重印正续道藏缘起》,此举,颇受学界赞许。
1905年,整整一百年前,赵尔巽与张之洞、袁世凯、周馥、岑春宣、端方等六名地方督抚联名上奏:“臣等默观大局,熟察时趋,觉现在危迫情形,更甚曩日,竭力振作,实同一刻千金。而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学堂决无大兴之望。”“强邻环伺,岂能我待?”要求立即停止科举,以促进学校的广泛发展。清政府不得不采纳了这一建议,宣布废止科举制,“癸卯学制”正式全面取代科举制。从1905年到1909年,清政府成立学部,划分学区,在中央、府、厅、州、县设立相应的教育行政机构,建立起统一的教育行政系统。雄踞我们民族教育史达1300年的科举制走下了神坛。这是数千年教育及行政制度之一大变革,不可谓不重要。
赵尔巽有三房夫人,生一女一子。居青岛时的赵尔巽,1913年,在其70岁时,他的三夫人生下一子。赵尔巽喜从天降,便给儿子取名赵天赐(字世辉)。1928年赵天赐与张作霖的四夫人许澍旸(张学思将军之生母)所生的第三女张怀瞳成亲。婚后夫妻感情和美。赵天赐早年留学美国,“七·七”事变后迁居美国,曾在联合国任职,是国际知名人士。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间,海外侨胞, 出于对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的热爱, 也纷纷组织起票社, 如美国纽约的“旅美”、“中国”、“雅集”、“业余”等票社。其中旅美票社中的骨干赵世辉,现在七十多岁了。他对京剧艺术造诣很深, 他的夫人是张学良将军的胞妹, 也是余派老生名票。这些票社直到今天还在定期活动。
当年,旅美华人赵世辉赠京剧程派旦角表演艺术家赵荣琛联:“天下第一家赵赵;菊坛独秀者程程。”赵荣琛是程砚秋的高足,赵世辉曾拜小生名宿程继仙为师,更与程砚秋莫逆。二赵虽未谋面,却神交久矣。80年代在纽约赵荣琛应邀演出《碧玉簪》,赵世辉欣然配演小生赵启贤。二赵言语相投,工力悉敌,相见恨晚。更妙的是当年程砚秋、程继仙经常合演此戏,20世纪50年后二程弟子二赵又在美国同台合演此戏,意义非凡,两位古稀老人更觉精神百倍,兴味盎然。赵世辉先生书联相赠,上联说赵在《百家姓》为首,二赵500年前本一家;下联指二赵师承二程,由国内而海外,堪称菊坛独秀。赵世辉兴犹未尽,又赋诗一首:“六九七三不老翁,红氍毹上喜相逢;程门弟子饶逸兴,携手欣然述古风。”这“程门弟子”双指赵荣琛和赵世辉,“古风”则上溯50至100年四家的旧谊了。
赵尔巽历任多项要职,尤其是担任清末重要的地方大员,任内形成了大量档案文件。这些档案,起自光绪十一年,止于民国元年,包括公务文电和私人信函,共20,319件,其中数量较多、文件系统,能够反映赵尔巽主要政治活动的档案有三部分一是任盛京将军时期的挡案,二是任四川总督时期的档案,三是任东三省总督、东三省、都督、奉天都督时期的档案。其内容十分丰富,对于研究和评价赵尔巽以及清代的某些史事,是十分重要和不可多得的第一手史料。
赵尔巽的档案,是由赵尔巽的后人保存下来,解放后交给国家。其经过是:正当国家清理旧档时,于1960年2月29日,在青岛市甘肃路95号发现存放的木箱360余个,内有许多文书档案和字画、瓷器、金属器皿,及慈禧的铜像等,甚至赵尔巽的自画像等物品。经调查,这是国际知名人士、旅美华人、赵尔巽之子赵世辉继承的赵尔巽留下的赵家物品。赵世辉解放前十年去美国留学,上个世纪40年代在联合国任翻译,1950年曾回到青岛,将这批赵家物品交给时居肥城路22号的本家赵子青代管。青岛市领导机关得知后,委托其在青岛的保存人,证得赵世辉同意,将这批赵家物品全部捐给国家;经青岛档案等部门整理完成,将内中的档案资料,于1963年4月由山东省档案馆移交给中央档案馆明清档案部,现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1974年进行了系统整理,按时间(各任期)——问题的分类原则进行分类,视文件重要程度,采取粗细结合的方法组卷,并编有案卷目录。
全宗代码:75。此为个人档案全宗。(赵尔巽从光绪二年起,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福建、广东道监察御史,贵州十阡府、贵阳府知府,分巡贵东兵备道等职。从光绪二十一年起,先后担任安徽、陕西按察使,甘肃、新疆、山西布政使,湖南巡抚、署户部尚书、盛京将军、湖广总督、四川总督兼成都将军、东三省总督等重要职务。民国二年,出任清使馆馆长。)全宗档案起止年度:光绪十一年(1885)——民国元年(1912)实有卷(件)数:20234件。
署户部尚书以前各任的档案:石阡、贵阳府知府任内档案。赵尔巽在贵州省先后历充三职,时达七、八年之久,但现存档案无多,只有64件。安徽按察使任内档案。赵尔巽任安徽按察使三年多时间,现存档案只有58件。陕西按察使任内档案。赵尔巽在陕西按察使任内的档案只有一册,即《沿途官员衔号薄》。甘肃新疆布政使任内档案。赵尔巽任甘肃新疆布政使仅半年时间,现存档案仅8件,包括四川、河南、福建等十一省的文武员名号簿、甘肃新疆布政使司的司库收支簿和新疆公牍等。山西布政使任内档案。赵尔巽在山西布政使任内的档案共27件。湖南巡抚任内档案。赵尔巽任湖南巡抚近一年半的时间,现存档案500余件。
署户部尚书任内档案。现存档案837件。其中主要内容有户部催解京饷、各省耗银、核实银库收支各款等文件和光绪二十九年户部库进出款表;变通各项税捐、筹款等理财事宜的条陈;关件地丁、兵马钱粮奏销事宜文件;各税关征收税银,以及整顿漕粮、清丈土地、清查户口方面的文件;整顿盐厘、管理产销、清理私盐积弊事宜的文件;福建、湖南、天津等地鼓铸铜元,以及运解滇铜等文件;美国专使精琪就币制改革、铸币、金银价值等问题致赵尔巽的信函和各项条议,以及与赵尔巽会晤的回答底稿;李启琛“行纸币说”的呈文;《湖南公储钱局存款章程》、《昭信股票外办章程》、《助国宝券办法》、清政府与英国汇丰银行借款合同草底、清政府与外国银行团订立贷款条约草约,各海关办理赔款的账单、清册。此外还有户部设立计学馆、学会及其章程和宗旨等文件;户部所属司、库官员名单,等等。
盛京将军任期的档案:赵尔巽任盛京将军两年,现存档案2781件。在这些档案中,反映日俄战争的文件较多,也颇为重要。日俄战争,是日本和沙皇俄国为侵占和争夺朝鲜及我国东北而发动的非正义战争。战场主要在我国东北地区。从光绪三十年(1904年)二月双方宣战,至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初七日签订和约,历时一年半之久。战争爆发之后,清政府竞宣布“严守中立”,把中国的神圣国土,供他们嘶杀和破坏,任他们蹂躏和掠夺。赵尔巽正值日俄战争进行之际,授任盛京将军要职,因此形成了不少有关日俄战争及与日俄进行交涉的档案文件。
在有关日俄战争的档案中,还有报告日俄双方作战情况,日俄交战地区人民生命财产被损害状况的文电。例如有的文件中反映有些地方,处于“前敌被灾,难民甚多,……乡民房间,多被俄军毁坏,十不存一,荒凉不堪入目”;“日俄交战所经过地方,田苗尽行作为粮草,黎民虽有五谷,实难收获,其纷纷逃避之象,目不忍睹”等等。
赵尔巽出任盛京将军后,曾多次与日本使臣和日军将领会见晤谈。档案中有赵尔巽与内田、青木,福岛等人的谈话记录和纪要,所谈内容涉及日本“对满洲政策”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如对“现今时局之处置”、“将来地方之经营”等,甚至还详细记载了日本蛮横干涉中国内政的一些无理主张,等等。
此外,档案中还有南洋火臣·两江总督魏光焘、署两广总督岑春煊、兼署湖广总督端方、工部尚书吕海寰、商约大臣盛宣怀等密陈筹议日俄战争对策,分析日俄战争形势、密筹收回东三省及日俄停战后拟办善后事宜等问题的奏折和文电。其中魏光焘等人关于密陈日俄战争对策的奏折抄件,是在日饿双方磨擦濒仍,战事已在进行,但双方尚未正式宣战之前即光绪三十年正月二十三日奏呈的。折内指出朝廷“降中立之诏,守局外之例,权宜应变”是行不通的,“惟默观近日时局,岌岌可危,有非中立所能避免者”。接着魏光焘等以日本吞并朝鲜和甲午战争之例,论述了侵略者言而无信之后指出“盖霸因举动专尚势力,不尚信义,自古皆然。”“此次战后,无论孰胜,皆糜费万万,流血所得之地,恐将以东省不在局外,中国已弃置不顾,俄可谓得之于日,日更可谓得之于俄,而非得之于我也。俄胜,固明目张胆不为我有,复有何说向之索还。”
赵尔巽较完整的保存下来他的平生历史档案资料,足证留下这批档案的史料价值可见。
地址:http://www.xhgmw.org/archive-57255-3.s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