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1-23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律诗,有人形象的说是“细腰蜂”,是只为这四联中,首、尾两联可不对仗,但中间两联必须对仗。这对仗又极有讲求。还要“粘对”、忌“合掌”,初写时是有些难度,但写熟之后就会感觉其中的乐趣了。
我国语言学家王力教授曾写过一本《诗词格律》的书,二十多年前才一块多点钱一本,中华书局已经再版多次了,大概十块钱,书店里有。
依我的习惯,这最后两句一定要扬上去,要敢于跳出上联的思维来,寄情于景,寓景于情。抒发情感重在后两句,先生这首诗,立意很好,对仗也工,只是这最后两句出句是“满酒”,对句是“把盏”,亲朋,同君,似“合掌”了。合掌,就是出句也对句要表达的意思相同。尾联若再酌一下,这首诗会更美。另外,首联对句的万户千家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重叠了,不妨再换个更妙的词把首联的对句立意开的再大些。
律诗的每句的第二、四、六字最关键,出句如果二、四、六字如果是平、仄、平,那么对句必须是仄、平、仄,至于第一、三、五字,只要掌不要犯“孤平”,平仄可不要过于追究。所谓孤平,尽管当前学术上还有很大的争议,但许多人都赞同王力教授的观点:即每句除了韵角(即每句的最后一个字)之外,不能只有一个平声字。如果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那就是孤平了。
粘对,就是上联的对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要与下联出句的每二个字的平仄相一致。
信口开河,有不妥之处,望见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