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偏爱茶,发自内心的爱,爱到一天不能缺的地步.东坡先生因爱竹写下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的佳句。我不敢妄拟前贤,但对茶也产生了这样一种感觉:“宁可食无肉,不可饮无茶”.我觉得茶像我的闺中密友,知己,爱人,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关乎我的喜怒哀乐,我的阴晴得失……
记不清自己是从什么时候爱上茶的了。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喜欢喝茶,虽然茶叶的质量不怎么高,但耳濡目染偶尔喝上几口,竟不讨厌这种略带苦味的东西了。出嫁了,好多年一直和公婆生活在一起,恰巧公公也爱喝茶,不知不觉中,竟对茶情有独钟了。现在,一家三口独立生活有了许多自由的空间,有了许多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也就有了独自品茶的闲情逸致.
多少年过去了,依然清晰地记得,远在广州的三姨带回来了冻顶乌龙茶,爸爸用开水沏开时,看着茶叶在水中蓬勃欲发顶盖而起的气势,打开壶盖闻到了那种沁人心脾的香气,历久弥香, 那香气就这么久远地留在了我记忆的深处。那时那地,那种与父母同在的温馨,连同那壶冻顶乌龙茶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上。遗憾的是,三姨却因癌症病逝于去年。莫大的遗憾是,我们都未能见到她的最后一面,三姨远在广州,距离使然。最后一次见到三姨应该是六七年前吧,当时,她已经做完了肿瘤切除手术,术后的她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的。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有生之年最后一次回老家吧!真怀念那些短暂的日子!人已故去,但有许多记忆清晰如昨,第一次去北京大观园,第一次去雍和宫,是在三姨的带领和陪伴下!她的音容笑貌,此时此刻,又浮现在了我的眼前,还有那杯冻顶乌龙茶……
第一次喝铁观音是在那个美容店里,做完护肤后,王姐留我坐会儿,说给我沏壶铁观音,王姐曾经开过茶庄,也懂得些茶道,看着她那轻巧娴熟的沏茶技艺,即便不喝,也是一种极美的享受了。从未见过那么小巧的茶杯,如小时候见过的酒盅。端起那一小杯茶,我一饮而进.王姐笑了:“茶要慢慢品,一小口一小口地喝。”同时向我演示拿杯的姿势,拿茶杯时用大拇指和中指拿着,其他三个手指微翘,看着她饮茶的姿势,我想到了两个字:优雅.竟窃喜,自己也同优雅一词有了微妙的联系.从王姐那儿出来,她送给了我一盒小苦丁茶,并且告诉我沏茶用干净的玻璃杯.
看着沏好的苦丁茶感觉真好!一杯碧绿,绿盈盈的,像初春刚抽出来的嫩芽,就那么默默地注视着它,不忍喝下它。
以后的日子里,铁观音成了我的最爱。爱看它绿意蒸腾的气势,爱它独具特色的香气,爱看它,爱饮它,爱在心里…… 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铁观音就成了我的伴侣,伴我在每一个清晨午后。铁观音的芳香飘在唇齿之间,飘在我的心田,有它的日子,我的生活溢满了芳香。直到去年冬天,我不得不和铁观音告别,因为体质虚寒,有些贫血,铁观音太烈,胃寒的人不适宜喝。看着放在茶几上的铁观音茶罐,欲喝不得,隐隐的无奈涌上了心头。 朋友们知道了我喝茶这个嗜好,都会送些茶叶给我,我也相继结识了黄山毛峰、碧罗春、西湖龙井、大红袍、普饵茶等名茶,因为身体的原因,只能望着这些茶兴叹了,只是在特别特别想喝的时候,沏上一杯,细细地品着,如同与故友重逢。 不敢喝茶的日子有些无趣,低靡。从网上得知喝些花草茶可以益气、养颜、美容,于是乎就是网罗了玫瑰花、杭白菊、桂花、薰衣草和茉莉、金银花。为了欣赏花草在水中泡开的美丽,我又网购了三件套玻璃杯,每到超市总要到卖玻璃杯的地方逗留,看看有没有有可心的杯子(因为这,女儿说我是玻璃杯控)。 这样,我又回到了饮茶的日子。
每一个上午工作之余,我会洗净玻璃杯,放上五六朵玫瑰,三四朵菊花,三四块冰糠,小心地放在杯底,倒上热水,盖上杯盖,看花朵在水中慢慢地绽放,浅浅地紫,淡淡的白,因为有了热水的浸润而充盈饱满。小心地拿下杯盖,轻放于桌上,玫瑰和菊花的香气,扑鼻而来。深深地吸上一口气,静静地观赏,真得有些不忍入口。 每一个闲暇的午后,我会泡上一杯普饵,十几粒枸杞,三四朵白菊。满眼的鲜红,我愿意看红色的茶水浸染着白菊。看上去,温暖的红色映在眼底,喝下去,暖在心田。 春夏秋冬,季节在更替,但喝茶的习惯从未改变。 喝茶的时候,真像同自己的知己倾心长谈,我们无所不谈,因而也有了我更多的心灵空间,常读常新,让自己能够经常在灵魂深处品读自己…… 我常想:茶如人生,茶的苦涩与醇香就如同人生的坎坷与成功,只有经历坎坷与困境的磨砺我们的人生才会愈发精彩;人生如茶,品茶就是在品味人生,用心,精心,用品茶的心境对待人生,我们的人生才会愈发丰富而充实! 因而,我想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繁忙还是清闲,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里,无论是喧嚣还是清静,无论是舒畅还是忧郁……我们都能为自己准备一杯清茶,悠悠茶韵,悠悠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