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564|回复: 4

古玉田人------韩知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5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辽宁
1 韩知古(匡嗣 德源 德凝)
韩知古,蓟州玉田人,善谋有识量。太祖平蓟时,知古六岁,为淳钦皇后兄
欲稳所得。后来嫔,知古从焉,未得省见。久之,负其有,怏怏不得志,挺身逃
庸保,以供资用。其子匡嗣得亲近太祖,因间言。太祖召见与语,贤之,命参谋
议。神册初,遥授彰武军节度使。久之,信任益笃,总知汉儿司事,兼主诸国礼
仪。时仪法疏阔,知古援据故典,参酌国俗,与汉仪杂就之,使国人易知而行。
顷之,拜左仆射,与康默记将汉军征渤海有功,迁中书令。天显中卒,为佐命功
臣之一。子匡嗣。
匡嗣以善医,直长乐宫,皇后视之犹子。应历十年,为太祖庙详稳。后宋王
喜隐谋叛,辞引匡嗣,上置不问。初,景宗在藩邸,善匡嗣。即位,拜上京留守。
顷之,王燕,改南京留守。保宁末,以留守摄枢密使。时耶律虎古使宋还,言宋
人必取河东,合先事以为备。匡嗣诋之曰:“宁有是!”已而宋人果取太原,乘
胜逼燕。匡嗣与南府宰相沙、惕隐休哥侵宋,军于满城。方阵,宋人请降。匡嗣
欲纳之,休哥曰:“彼军气甚锐,疑诱我也。可整顿士卒以御。”匡嗣不听。俄
而宋军鼓噪薄我,众蹙践,尘起涨天。匡嗣仓卒谕诸将,无当其锋。众既奔,遇
伏兵扼要路,匡嗣弃旗鼓遁,其众走易州山,独休哥收所弃兵械,全军还。帝怒
匡嗣,数之曰:“尔违众谋,深入敌境,尔罪一也;号令不肃,行伍不整,尔罪
二也;弃我师旅,挺身鼠窜,尔罪三也;侦候失机,守御弗备,尔罪四也;捐弃
旗鼓,损威辱国,尔罪五也。”促令诛之。皇后引诸内戚徐为开解,上重违其请。
良久,威稍霁,乃杖而免之。既而遥授晋昌军节度使。乾亨三年,改西南面招讨
使,卒。睿智皇后闻之,遣使临吊,赙赠甚厚,后追赠尚书令。五子:德源,德
让,后赐名隆运,德威,德崇,德凝。德源、德凝附传,余各有传。
德源,性愚而贪,早侍景宗邸。及即位,列近侍。保宁间,官崇义、兴国二
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师。以贿名,德让贻书谏之,终不悛。以故论者少之。后加
同政事门下平章事,遥摄保宁军节度使。乾亨初卒。
德凝,廉逊谦谨。保宁中,迁护军司徒。开泰中,累迁护卫太保、都宫使、
崇义军节度使。移镇广德,秩满,部民请留,从之。改西南面招讨使,党项隆益
答叛,平之。迁大同军节度使,卒于官。
子郭三,终天德军节度使。孙高家奴,终南院宣徽使;高十,终辽兴军节度
使。

发表于 2011-11-15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这是《辽史》中关于韩知古家族的记载,尽管它提供了一些基本史实,但既不全面,又存在不少谬误,我们决不可照抄照信。它记载的六代15人的数字记录早已被考古资料打破,据最新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已知的玉田韩氏家族成员已达十二代133人。
发表于 2011-11-18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去年在网上与辽史专家王玉亭先生请教问题,王先生说:玉田是令我非常向往的地方!玉田出了个韩知古,玉田韩氏不仅为大辽立下丰功伟绩,也为中华大家庭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这是玉田的骄傲!我说:随时欢迎您来玉田做客!但我心里话:王先生您最好暂时别来,否则会让您感到失望的。
发表于 2011-11-18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soso_e101:}
发表于 2011-11-18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香港第一名品网 发表于 2011-11-18 10:49

      因为玉田人对韩氏家族并不怎么感冒,不用说推崇,连知道的都没有几个。在丰润,看到丰润人大打曹雪芹这张牌,我真是感慨万端。曹雪芹之于丰润,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现在居然打造成了丰润的名片。而玉田韩氏今日在玉田,简直可以说没有牌位。这是韩氏的悲哀,还是玉田的悲哀?如果让一个因为玉田韩氏而对玉田产生向往的专家看到这个景况,他可能不失望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