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论坛-玉田生活网

查看: 668|回复: 4

谈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1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西
文物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实物见证;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人类历史文化遗存和自然标本。随着岁月的流逝,文物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害。如出土文物的损坏,纺织品和纸张的糟朽、染尘、虫蛀和霉变,古建筑木质构件的腐朽,石质类文物的风化,彩绘陶器、壁画的褪色剥落,金属类文物如铜器、铁器的有害锈蚀、金银器的变乌。

所有被称为文物的实物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能再生产,只能最大限度地将其长久地保存下去。为了尽快挽救那些已经糟朽腐败的文物,尽可能地延长古代珍贵文物的寿命,文物的保养是非常必要的。

文物的保养与修复、复制是文物保护学中的一个方面。

文物保养是一门研究环境、时间、残余应力等因素对各类文物的作用机理和作用规律的一门学问。在这些因素作用下,文物逐渐发生褪色、变色、返黄、变形、破裂等不可逆的自然劣变现象。同时,文物保养还是一门研究保护技术,控制或减缓劣变进程的科学。文物保养与修复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科学,涉及化学、物理、生物、环境、保护、气象、矿物、岩石、冶金、铸造等专业科学技术。它是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工艺相结合,并加以创造和发展的产物。其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延长文物的寿命。

文物保养研究的基本内容有两个部分:一是文物制成材料的损坏原因;二是保护文物的技术方法。

文物制成材料的损坏原因

文物制成材料的损坏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

内因是文物制成材料的耐久性。比如,古字画的耐久性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造纸植物纤维原料的质量、植物纤维的化学性质、制浆与造纸工艺过程。一般来说,古字画纸张中纤维素含量越高、非纤维素成分含量越少则越耐久。文物本身的变化就像一面镜子,十分清楚地反映了文物制成材料的质量情况。只要全面的了解了文物制成材料的性质,就能改善、创造保护条件,修复破损文物。

文物制成材料损坏的外因是指文物的保护环境,即围绕文物保存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文物耐久性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影响文物耐久性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光线、污染物、微生物、昆虫、啮齿动物、水以及机械磨损等。只要周围环境中存在这些因素,文物就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和研究破坏文物的内在因素,同时还应了解和研究破坏文物的外界因素,特别是在文物内因既定的情况下,人们对文物保护环境的控制,对于保护文物、延长文物寿命,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保护文物的技术方法

文物保护技术方法的内容很多,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 改善文物保护条件。

作为收藏,将文物放置在一个合乎要求的环境中,经常性的技术管理措施是防止或减缓文物损坏的重要条件。为改善文物保养条件,一是要创造与改善保护文物的物质条件,即收藏的环境和必要的设备;二是保存文物的经常性的技术管理措施,即控制与调节温湿度,防光、防火、防水、防污染物、防治有害生物、防机械性损坏等。

第二,文物修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清除各类文物上的附着物,防止附着有害物继续危害文物安全,对已经损坏或存在不利于永久保存因素的文物进行处理;二是尽力恢复其历史面貌,提高其耐久性。

文物修复要再现历史的真实,不能凭主观想象改动文物的原貌。复原部分要做到与其余部分相仿。对每件所要修复的文物,都应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分别处理,反对随便地在珍贵文物上使用不成熟的技术。

第三,文物的复制。

文物复制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珍贵文物;对那些有特定价值的文物,出于某种目的进行复制更能起到保护原物的作用。

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前两部分内容是对文物的延缓性保护措施。而文物的复制,则产生于两种情况之下:一种情况是为了保护原件而复制,并满足利用者的需要;另一种情况是原件已逐步蜕变老化,如不及时复制,其内容将永远消失,所以必须迅速复制,从而使即将消失的文物得以再生。因此文物复制技术属于文物保养技术学研究的范畴,它与制造假冒伪赝品兜售骗人截然不同。除此之外,文物的鉴定与修复、复制有着密切的关系,掌握了文物的修复、复制技术,对文物的鉴定也就有了一定的水平。所以说从文物修复、复制技术中学习鉴定是一条捷径。
发表于 2011-11-11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吉林
谢谢楼主分享啦,受益匪浅
发表于 2011-11-12 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南
这些知识还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懂的
发表于 2011-11-12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吉林
哦,这样子啊,先好好学习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