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9-6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大连特殊解放区时期,在中共党组织不便公开的情况下,党领导下的社会团体开展了从文化宣传到接受敌产的各项工作,培养了党在大连建立政权的骨干、发展了旅大解放后第一批知识分子党员,为党在大连顺利打开局面、开展工作,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大连职工总会旧址:培养了党在大连建立政权的骨干
位于中山区中山路126号。
1945年8月22日,苏联红军进驻旅大,旅大解放,为大连工人运动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由唐韵超、张洛书等人发起,在西岗明德公学堂(现西岗日新小学)召开大会,大连铁路工场、船渠、海港、机械制作所等52个大型厂矿企业共200多名职工代表出席。会议一致赞同成立大连市总工会筹备会,推举唐韵超为总工会筹备会委员长,下设组织、宣传、教育、财经、秘书5个部和劳资纠纷调解委员会。
大会通过的《告全市工人书》,号召全市工人组织起来,保护工厂,争取早日开工,恢复生产,尽快成立基层工会。《告全市工人书》散发后,得到广大工人热烈响应,工厂基层工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至10月上旬,全市已建立起369个工会,会员达12.9万人。
工人组织起来后,工会按照《告全市工人书》提出的要求,与治安维持会展开面对面的说理斗争,迫使他们不得不交出用“救济失业工人”名义募集的款项。针对大连已出现的抢劫风,为保护工厂企业的财产不被破坏和变卖,工会在全市各厂组织7000余人的工人纠察队护厂,使工厂的部分机器设备完整保存下来,为复工、发展生产准备了物质条件。
中共大连市委建立后,大连市总工会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各项工作。1945年10月下旬至1946年4月,工会受市委的委托,以工会的名义举办工人训练班,前后共5期,培训了1200余名职工学员,从中发展了300多名党员。结业后,他们大部分被分配到党、政、群团部门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大连建立政权的骨干。
11月10日,大连市总工会筹备会经中共大连市委批准,改名为大连职工总会。截至1945年12月末,大连市的工会会员已达17万多人,占全市工人的80%,成为大连市举足轻重的工人阶级群众性组织,在大连特殊解放区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东民主青年联合总会旧址:旅大地区统一的青年组织
位于中山区荣盛街27号。
1946年8月1日,由大连职工总会青工部、妇联、中华青年会同学会等组织发起,成立了大连市民主青年联合会。会长于明,下设32个分会。大连青联成立后,针对当时形势,定期举办时事讲座、纪念会、同乐会等,向青年进行宣传教育,克服盲目正统观念,提高思想觉悟。
1947年5月,大连青联召开关东(旅大)地区各界青年代表大会,成立了旅大地区统一的青年组织——关东民主青年联合总会。会议制定了会章,并选举于明、李曦沐等15人为执行委员会委员,于明为会长。
关东青联成立后,采取更加多样的形式,团结关东地区各界青年,发扬民主精神,普及科学思想,帮助青年解决就业、就学困难,提高青年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社会上的地位,推进男女平等,有效地配合了旅大党组织教育、争取青年的工作。
关东妇联旧址:统一领导关东地区妇女运动
位于中山区荣盛街27号。
1946年1月30日,大连市第一届临时参议会通过成立大连市各界妇女建国联合会的决议案。3月8日,大连市各界妇女1000余人集会,宣告大连市各界妇女建国联合会正式成立。大会选出15名执行委员,周炎林当选为妇建会主任,郭超为宣传部长,舒敏为组织部长。
妇建会从建立之日起,本着团结教育妇女、实现妇女彻底解放这一宗旨,通过举办讲座、报告会,组织读书组、歌咏队,创办《大连妇女》专刊等,大力宣传妇女解放思想,提高妇女社会地位,组织妇女开展生产自救活动,克服困难、渡过难关、支援前线。
1946年末至1947年初,市内5个区、71个坊均成立起妇女会,14个单位成立了妇联分会,会员发展到2.1万人。1947年5月20日,旅大召开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关东民主妇女联合总会,统一领导关东地区的妇女运动。选举周蕴英为主任(兼),王玄(主持工作)、孔真为副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