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论坛-玉田生活网

查看: 1688|回复: 7

清末玉田境内集市综述【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31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清末玉田境内的集市综述




刘泽利




题记:《易经·系辞传下》有云:“神农氏之时,日中而市,致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民间的集市出现在父系氏族公社后期。

集日的早晨,赶集的人们走在旱天坎坷、雨天泥泞的土路上。步撵儿的行色匆匆,骑驴的吧嗒着大烟袋神色悠闲,挑八根绳儿的(担筐走街串巷的货郎)、背口袋的步履艰难;小贩推着装满了货物的小拱车(木轮独轮车),嘎吱吱作响,老牛拉着装着粮食麻袋的四瓦车(牛拉的木轮、木轴大车)咣当咣当,像一个老人蹒跚在大路中间┉┉。水路上,顺风的货船扬帆而进,船头激起了快乐的浪花;逆风的风帆低垂,船工们喊着号子撑船、拉纤┉┉。

日上三竿之时,集市上热闹起来了,作买作卖、讲价还价声不绝于耳,你来我往,络绎不绝。摆满货物的小摊排列两厢,中间走着的是买东西和闲逛的行人,这儿一声“小淀的萝卜脆又甜哪,不甜不要钱啊——”,那儿一声“快来买,十里坨的瓜,咬一口甜掉牙——”;这里“斗牙”正用斗趟子刮斗,那里“马牙”正在“袖吞金”(交易者双方彼此把手插入对方的衣袖中,通过摸手指、抓挠等来讨价还价的讲价方式)讲着价┉┉

这幅风俗画就是对清末玉田境内民间集市的勾勒。笔者这里尝试着对他们做了以下概括。

一、交通与集市关系紧密。玉田的集市大多枕河而立。鸦鸿桥、窝洛沽地处还乡河畔,虹桥地处荣辉河畔,石臼窝地处蓟运河畔,彩亭桥地处兰泉河畔,钱家沟地处双城河畔。他们有的依傍堤岸,有的地处河滩。这与玉田水乡多,水陆交通发达于陆路交通有关。起初,在交通方便的通衢要冲,人们自发地聚集起来互通有无,天长日久,就形成了集市。他们与所处村镇的形成与发展相辅相成,互为因果。自古集市“或立于大邑,或处于通衢”,在玉田,也体现了这一点。只不过他更具有水乡特色罢了。

交通状况不仅制约着集市的形成,也直接决定着集市的规模及其所辐射的地区。石臼窝虽地处蓟运河畔,水陆交通发达,但由于其本身处于南部低洼地区,周边陆路交通极差,所以就限制了它的发展,集市规模较小。窝洛沽所处的还乡河段有清时期水深流平,顺流而下,大船可直达津、沽;换乘稍小的的船只,溯流而上,可达鸦鸿桥、丰润。所以窝洛沽成为了玉田当时著名的水旱码头,是县内物资外流,境外物资内聚的商贸集散地。这也就直接影响了这里的集市,使他成为了境内较大、物品全、集零购与采购于一身的集市。

二、集市交易的品种具有经济地理的特征。鸦鸿桥周边是玉田县传统的棉花产区,旧县志就说,“南乡有宜棉之地,窝洛沽、鸦鸿桥室家纺织扎扎相闻”,这里的人民早就有种棉与纺织土布、土线的传统,所以出售棉花、土布、土线是这里的集市的特色。林南仓地处低洼地区,周边是玉田主要的芦苇产区,人民以织席编篓为业,所以林南仓集市以芦苇、苇席的交易为主。这些苇席除一小部分为民间交易,当地自用外,大部分由驼队贩运到“口外”(今承德、张家口、内蒙古一带)。

三、政府管理松散。集市是民间交易聚集场所,有清一代不重视对他的管理,所以他的形成、发展以至于迁变有着很大的自发性。这一点是与自给自足为特征的封建小农经济相适应的。

行政方面,政府没有专门的职能机构、人员对集市的规划、稽查、治安等进行管理。大集市只是委派小吏兼管。鸦鸿桥就由管河主簿负责管理斗具,负责稽查、征税。小集市干脆就没有管理,钱家沟就“并无厘市”(光绪十年《玉田县志》)。摊位采取谁先占谁优先的原则,每次集市向所在门前的户主交少许“占地费”即可。玉田一带自古民风淳厚,小民大多遵从教化,温恭良驯,所以虽然管理松散,但集市上极少见到欺行霸市者,当然属于小偷小摸的“小利”(扒手)那是免不了有的。

税收上,有税收的大集市有清一代采用包税的形式,由承包人承包。这些承包人主要就是“牙子”(政府注册的经纪人)。据光绪十年的《玉田县志记》载,玉田当时有马牙、估衣牙、猪牙、驴牙、斗牙、牛牙、称牙等。他们既负责充当经纪人给买卖双方讲价,又负责过斗、过秤从中收取费用,同时又要拿出自己的一部分经纪费向地方政府缴税,是为“牙税”。这里需单列说明的是斗牙一行,他们所收费用不是现金,而是把刮下的粮食归为己有以此充当费用,由于刮下的粮食有限,且所得的粮食形形色色,故行内有“鸽子粮”之称,以为自谑。

管理最到位的还就算衡器方面了,但也陋端百出。清地方政府向集市发放定制的标准衡器以供交易之用,但历朝所发并行使用,新旧衡器混杂,所以各集市标准各异。像天平,县城为库平,林南仓比库平每百两加六钱,鸦鸿桥每百两比库平加一两一钱。

钱法复杂且不统一。县邑、林南仓为“冒四钱”,鸦鸿桥、沃洛沽为“冒五钱”。所用钱币为制钱与京钱,他们却都以东钱为比率。在交易上还有现钱、兑钱等。名目繁多,杂乱难懂,如不是本地人,是搞不清这里的玄机的。

四、集市交易物品以地方物产、生活必需品为主,与丰富无涉。玉田一带南部低洼地苦于涝,北部山地苦于蝗,丰年十不居一,物产贫乏,人们的购买力有限,商品经济不发达,封建的小农经济占优势,再加上民间又早有购置土地作为恒产的习惯。这就决定了境内集市交易的物品以当地所产为主,外来品仅局限于生活、生产之必需。奢侈的高档消费品除大邑之外是极少见的。一般集市上就连肉摊也极少,南部低洼地产鱼区没有鱼市,像如今集市上的山珍海味、珍异瓜果那是极其罕见的。就拿首饰楼来说,赶集上店时,光顾此处者,主要就是那些豪富、官宦者,中产之家遇到添丁入口、娶妻聘女时才购置些钗环首饰、立子牌、长命锁、手脚镯之类,且有的就是包银、溜银,成色大打折扣,应应风景罢了。

五、买空卖空及卖儿鬻女。有清一代境内的集市上并不都是田园牧歌,也有黑色的暗流与悲惨的哀歌。旧志记载,“各镇有买空卖空之害”,即现在说的投机倒把。买空卖空粮食的叫“批盘”,银叫“打虎”。就是预测商品未来的价格,进行交易。形同现在的期货,但本质不同,他不是在国家经济部门管理之下,以市场规律为指导的经济行为,而是赌博行为,所以参加倒把的人大多血本无归,甚至倾家荡产,而只赚不赔从中渔利者就是“说牙”一人。在大荒之年,集市上也时有所见那些头插草标的孩子,为了不被饿死,小民百姓不得不买儿鬻女呀!

这些只是那个时代农村集市的简括勾勒,时代不同了,集市也不可同日而语了。

备注:据清光绪十年的《玉田县志》载,清代时期玉田有城内四街市(三、八)、东西两关市(一、六)、鸦鸿桥(五、十)、虹桥(二、七)、窝洛沽(二、七)、石臼窝(四、九)、林南仓(五、十)、彩亭桥(二、七)、钱家沟(一、六)等集市。

清末玉田境内的集市综述.doc

28.5 KB, 下载次数: 156

发表于 2011-7-31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1# 绣墨轩主人

    文章写得真好,很有价值.这样的帖子多多益善!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谢谢你夸奖,后学做的还很不够,还要继续努力。请各位多提意见
发表于 2011-8-1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1# 绣墨轩主人


    绝对好帖!对家乡乡村市井文化的研究是项空白!意义重大!

    非常感谢您在文史版块发帖!菜疙瘩荣幸之至!
发表于 2011-8-1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绣墨轩主人:

    今天拜读了您撰写的关于石臼窝青年创业队的文章,感觉很好。如果您能在文章中记述一些典型事例(主要是知青中的典型事例),将使文章更生动,更富史料价值。
匿名  发表于 2012-9-21 10:48 | 来自河北
据说小淀产萝卜那块地,解放后分给了王庄子,也有人说现在那块地不敢种萝卜,惹不起偷萝卜的,呵呵
发表于 2012-9-21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了解了很多,不错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9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内蒙古
读这篇文章,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