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3689|回复: 6

[转帖]家长学校教材选编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3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p><span style="FONT-SIZE: 15pt; FONT-FAMILY: 黑体;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font color="#f70909" size="3">批评孩子要注意方式</font></span></p><div>&nbsp;&nbsp;&nbsp;&nbsp;&nbsp;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应该进行批评教育,但批评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则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对孩子造成一定伤害。</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 讽刺挖苦式教育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就应该直截了当提出,不必绕弯子或用一些难听的话挖苦讽刺他。父母采取冷潮热讽式批评方法,孩子可能听不懂。甚至有时在受到挖苦讽刺后,自尊心受到伤害,久而久之,产生对抗情绪或逆反心理。</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 拳脚相加式教育有的家长见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就火冒三丈,拳脚相加,用各种方法惩罚孩子。这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才。批评教育,平心静气耐心教导很重要。动不动就惩罚孩子,往往使他们产生恐惧、怯懦的心理,甚至有的孩子犯了错误也不敢告诉父母,不能从根本上达到教育的目的。若父母出手过重,还可能损伤孩子的身体。</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 唠叨翻旧帐式教育有些父母批评孩子时,总是没完没了,甚至翻旧帐。对孩子过去所犯的错误,经批评后已经改正,就没必要旧事重提。总是对过去的错误不依不饶,孩子可能会觉得,犯一次错误就永远改不好了,自己错误太多,改也改不完。这些错误可能使孩子自暴自弃,失去求知上进的信心。</div><div>横向对比式批评有的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常把自己的孩子 与邻居或亲友的子女相比较,甚至夸大其他孩子的优点,有意无意贬低自己的孩子,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这种批评方式,不仅使孩子觉得己不如人,很自卑,而且会觉得父母不喜欢自己,影响与父母的感情。</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 轮番轰炸式教育对于孩子的过失,包括父母在内的长辈都有权利进行批评教育。但有时对于犯了错误的孩子,父母批评完后,爷爷奶奶接着批评,全家人像开批斗会一样没完没了,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还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过错是十分严重的。导致他们在生活中做事、说话极其谨慎,生怕犯了错而受到大人们的批评。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极有可能养成胆小怕事、遇事优柔寡断的性格。</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 批评孩子是一门学问,以上几种错误方式实不可取。</div>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p><span style="FONT-SIZE: 15pt; FONT-FAMILY: 黑体;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font color="#ff0000" size="3">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兴趣</font></span></p><span style="FONT-SIZE: 15pt; FONT-FAMILY: 黑体;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font color="#ff0000" size="3"><div>“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的话。这就是说,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怀着热情积极去做,只有对所做的事有兴趣,才能高高兴兴地去做。即使遇到困难也能自觉地去克服,直至成功。学习也是如此。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div><div>第一,激发兴趣,使孩子对兴趣有归属感。“兴趣来源于需要”,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必须想方设法使孩子对学习兴趣产生需求感。这就要求家长首先让孩子懂得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只有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才能产生强烈的欲望,这如同收藏家,只有认识到了某种东西的收藏价值,他才会千方百计地收藏之,而且不惜代价。另一方面,家长要教育孩子把学习自觉融入生活中。譬如,现时生活中许多引人注目的现象,他们本身对孩子就有很强的吸引力,家长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巧设悬念,因势力导,久而久之就能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div><div>第二,掌握分寸,使孩子有成功感。在学习过程中,当孩子克服了种种困难,突破了一道道难关,心里就会有一种成功感,越学越有劲;否则,如果孩子对老师讲的问题听不懂,提问不会答,学习完全在失败中度过,在恍惚中生活,那么对学习就会丧失信心,失去兴趣。因此,当孩子学习有困难时,家长要静下心来和孩子多谈谈心,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以及学习的困难在那里,有针对性地去引导。要耐心帮助孩子,使他们从“山重水复”的无路之地走向“柳暗花明”的新境界。</div><div>其次,对孩子要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表扬。孩子有进步、学得好家长要及时和老师结合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有的孩子虽然进步很慢,但家长也不能过急,要掌握好分寸,给孩子以适当的鼓励。</div><div>第三,减轻压力,使孩子在学习上有轻松感。平时学习“不贪多,不求快”,不能只盯着孩子考了多少分,不能只盯着孩子的作业。如果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就会感到弦绷得太紧,从而惧怕学习。学习压力大,势必会影响孩子学习情绪。因此,家长在平时督促孩子学习时,千万不能操之过急,首先自己要有平和的心态,不能因自己的情绪影响孩子。另外,家长也要多学一些教育知识,掌握一些教育方法,懂得一些孩子心理。要知道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要在实践过程中慢慢培养,只要我们有耐心,掌握科学的方法,孩子就会渐渐喜欢上学习,学习成绩也会稳步提高。</div></font></span>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div align="left"><font face="黑体" color="#ff0000" size="3">打开青春期孩子封闭的心锁</font></div><div align="left"><div>有读者打热线反映,自己的孩子上高中后,与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了。她原本开朗的性格也逐渐变得孤僻,对父母的态度也显得十分冷淡,有什么话更不愿跟父母说。因此,家长感觉与自己孩子的矛盾越来越大,有的甚至是水火不相容……</div><div>据了解,孩子正值青春期。这是孩子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的正常心理反应,心理学上称之为“青春期闭琐心理”。有不少学生,因为和父母观念上的分歧,有事不愿和父母说,认为和父母说了也没用,说了说不定还要遭到误解,甚至一顿谩骂。所以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是自己扛,时间长了,心理的压力就会越来越重,产生心理疾病。因此,这时的家长掌握与了解和青春期孩子的沟通方法至关重要。青春期的孩子有点叛逆是正常的,是自我意识萌发的表现。此时,他们的智力水平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他们对生活既有独到的见解又有许多美好的憧憬。而许多家长却往往把孩子的这些想法看成是幼稚或想入非非,并随意加以嘲笑,从而损伤了他们正日渐增强的自尊心。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思维能力日渐增强,独立意识也在日益增长,遇人遇事他们都喜欢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和体验,并喜欢自己拿主意,这时父母不应该轻易否定孩子,否则他们就会把自己的想法小心的藏起来,在父母面前形成“心理闭琐”。。</div>要打开孩子闭琐的心灵并非难事。首先父母要加强学习。父母要充分了解和掌握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行为方式等知识,这样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处理得恰如其分。比如多用平等、协商的口吻跟孩子说话,少用或不用强迫或命令的语言,变“说教式”为“循循善诱”式,并对孩子的人格和其独立意识及自尊心给予尊重。二是要及时与孩子沟通。当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怀和爱护,开导并鼓励孩子战胜困难,让孩子知道这是人生中的必然经历,使之对未来充满信心。三是父母应该学会宽容。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要蹲下来与孩子平视,不要完全按成人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孩子只要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父母就不要再揪住不放,要给予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div>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p><span style="FONT-SIZE: 15pt; FONT-FAMILY: 黑体;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font color="#f70909" size="3">家庭暴力是未成年人产生不良行为的催化剂</font></span></p><span style="FONT-SIZE: 15pt; FONT-FAMILY: 黑体;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div>不久前,参加中央综治办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进行的闲散未成年人犯罪调查的天津社会科学院关颖,通过对2000多名未成年犯和1000多名普通未成年人调查资料的分析比较后发现,家庭暴力是未成年人产生不良行为的催化剂。</div><div>关颖说,本次对未成年犯调查显示,在犯罪前,当他们出现某些不良行为时,受到父母打骂常常不可避免。家庭暴力给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皮肉之苦,更多的是心灵的创伤和行为的扭曲。调查结果表明,父母经常打骂孩子,带给孩子的是一系列的负面影响。</div><div>一是加剧了不良行为的产生。调查中,当问及未成年犯“家里人对你怎么样”,选择“经常打骂”的有16.1%。相关分析表明,被家里人“经常打骂”的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比例高于没有选择被“经常打骂”的孩子。事实上,打骂孩子不仅没有制止反而加剧了孩子的不良行为。</div><div>二是加剧了亲子冲突。父母打骂孩子的直接后果,不仅使未成年的孩子承受皮肉之痛,更严重的问题是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对父母产生排斥心理,并成为“离家出走”的直接原因。调查表明,未成年犯离家出走,有一半以上与父母打骂和责备有关,其中6.5%是“父母无缘无故打骂”27.5%是“自己犯错误怕父母责备”,17.7%是“自己犯错误被父母打骂”。</div><div>三是经常在父母的打骂中生活的孩子,极易产生不良的性格特征。调查中,当问及完成年犯“你认为自己性格有何特点”与“家里人对你怎样”,两组数据的相关分析表明,在家里被“经常打骂”的孩子不良性格特点最为明显,有25.7%的孩子“自卑”;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暴躁”。性格暴躁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内在动因,而父母的打骂则是未成年人不良性格产生的重要根源。</div><div>四是父母的暴力行为成为孩子的攻击性示范。儿童具有强烈的模仿他人行为的倾向,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他们是年幼的孩子最早模仿的主要对象,而且父母在孩子心目中越是重要、权威性越强,孩子模仿得越起劲。孩子经常受到父母打骂,就会模仿父母的惩罚性行为,学会粗暴、打斗、残酷,并照父母的这种示范来攻击别人。</div><div>关颖指出,在我国,在家庭中对孩子施以暴力的恶果早已被清楚地认识到了,但是多少年来依然屡禁不止。而且,随着父母对子女期望值的“攀升”,对子女管教的“重视”,以及孩子的“反抗意识”增强等原因,有愈演愈列之势。尽管一些法律也规定了儿童有生命权、健康权、身体自由权等基本权利,但非到打孩子致死、致伤、致残即触犯刑律的情况下,父母很难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矫治孩子的不良行为必须从改变父母的教育方式入手。</div></span>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div align="left"><font face="黑体" color="#ff0000" size="3">教育专家给年轻父母的30条建议</font></div><div align="left"><div>1、什么时候都对孩子满怀希望;</div><div>2、经常了解孩子喜欢什么,让孩子感到在家里很快乐;</div><div>3、经常鼓励孩子,当孩子遇到失败的时候,不要泼冷水;</div><div>4、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div><div>5、父母不在孩子面前争吵;</div><div>6、不对孩子说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坏话;</div><div>7、能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div><div>8、不在别人面前数落自己的孩子</div><div>9、当别人指出孩子的缺点时,不护短;</div><div>10、正确面对孩子的“为什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div><div>11、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玩;</div><div>12、每天都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div><div>13、每天带孩子到户外活动;</div><div>14、鼓励孩子主动做事,即使失败了也认为是值得的;</div><div>15、经常和孩子讨论各种问题,加强双方思想情感的沟通和交流;</div><div>16、孩子有话对你说时,不管你多忙也要耐心倾听;</div><div>17、批评孩子时,允许孩子辩解和反驳;</div><div>18、不对孩子说“你真笨,什么都不会做”之类的话;</div><div>19、一般不强迫孩子,给孩子自己选择和判断的机会;</div><div>20、对孩子许诺的事,说到做到;</div><div>21、欢迎孩子的小伙伴来家里玩;</div><div>22、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了解其心理需求;</div><div>23、在家里给孩子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div><div>24、给孩子买玩具不宜过多和过于高档;</div><div>25、不要动不动就恐吓孩子;</div><div>26、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div><div>27、家里有大事,尽量征求孩子的意见;</div><div>28、孩子犯错误时,不要与孩子算陈年老帐;</div><div>29、不要纵容孩子的攀比心理;</div><div>30、不要对孩子不闻不问或放任自流。</div></div>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div align="left"><font face="黑体" color="#f70909" size="3">若要孩子好好学习&nbsp; 父母就应天天向上</font></div><div align="left"><div>近日,在一项对中小学生的调查中,当问到“你对父母最大的期望是什么”时,竟有不少学生这么回答:“如果你们期望我们好好学习,那么你们自己必须天天向上。”一位学生对笔者说:“每天早上第一个起床的是我,为了应付那么多习题,最后一个上床睡觉的还是我。我老爸老妈却从来不看书、不读报,对我的要求目标没有止境,考了95分,还要100分!真是太贪婪了!作为父母,如果听到孩子这么说,心里一定会想:我们天天8个小时上班、赚钱,来满足孩子的吃穿用,难道我们还……</div><div>是的,在当今终身学习的生活,当孩子难,做父母更难。</div><div>四种心态构建不同的家庭人文环境</div><div>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环境,良好的环境是孩子的好老师,不良的环境是孩子变坏的温床。很多问题少年,都是潜伏于家庭,显露于学校,危害在社会。</div><div>随着全社会物质生活的改善,每个家庭都有了住房的“宽度”,家用电器的“高度”,却往往缺少人文关怀的“温度”。而家庭的人文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奠基作用,这是一个隐性环境,一种心理环境,是难以用金钱堆砌起来的。</div><div>每个家庭有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经济水平、不同的家庭结构,由于他们对孩子成长的不同态度,对自己的学习,对孩子的学习,大致可以形成四种不同的心态。</div><div>“我行,你不行”——虽然重视自身学习,但不善于向孩子学习。在这样的家庭里,亲子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父母难以尊重孩子的人格。</div><div>“我不行,你行”——父母将自己的失落,完全转嫁到孩子身上,以牺牲自己的发展求得孩子的成功,只要孩子好好学习,不要自己天天向上。</div><div>“你不行,我也不行”——父母对子女没有希望,对自己也没有发展的目标。可以说,在这样的家庭里,每个成员都失去目标、失去信心。</div><div>“我行,你也行”——不管在什么样的家庭里,都会有一种这样的信念:学习不仅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而且还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有了这种心态,父母与子女都有自己的成长目标,相互之间能共同学习、共同成长。</div><div>没有共同时间的家庭是虚拟的家庭</div><div>父母对子女爱的要素是什么?是共同时间。有了共同时间,父母与子女之间才有可能沟通,相互之间才能说出欣赏的话语、感谢的话语、期待的话语和道歉的话语;有了共同时间,亲子之间、夫妻之间才有可能围坐在一起,共读一本书、讨论问题、撞击出智慧的火花。</div><div>社会的竞争在加剧,那些只顾忙着拼命挣钱、忙着社会应酬的为人父母者,舍不得将时间花在孩子身上,借口工作忙,试图以金钱来弥补孩子。他们没有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无法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能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更不会欣赏孩子成长的脚步,当然无法随时拨正孩子前进的方向。</div><div align="center">让父母和子女共同成长</div><div>传统的家庭教育,父母在孩子面前是一个教育者,但从现代家庭教育看,父母首先应该是一个学习者。父母的双重角色,是与孩子的呱呱落地同时产生的。所以家庭教育的过程,其本质是亲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div><div>孩子从婴儿到儿童,从少年到青年,有一个成长的周期,每个家庭都有一个生命周期,作为孩子的父母,同样有一个发展周期。三者的发展与成长应该是同步的、和谐的。如果孩子成长了,父母仍原地踏步,停滞不前,这样,父母就难以胜任养育教育孩子的职责,孩子成长也很可能由于父母而裹足不前。</div></div>
发表于 2007-3-15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学习学习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