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098|回复: 0

安内必先攘外——曹操北征乌丸之战【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2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安内必先攘外——曹操北征乌丸之战


作者:鼎殇
  日期:2006-3-16   来源:天涯社区 > 天涯论坛 > 煮酒论史



背景:
  汉建安六年,曹操取得官渡大捷,袁绍败回河北。趁袁绍忙于收拾残局,曹操回师许昌,稍作休整后即又挥师南下,将在汝南一带盘踞的刘备赶至荆州,使得自己的后方得以安定。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袁绍虽然在官渡大败,被曹操歼灭八万余人,但与当年赵国在长平被秦将白起坑杀三十万相比,袁绍的这次战败还不至于让他武力尽废,何况冀、幽、青、并四州基业尚在,若卧薪尝胆,东山再起绝非天方夜谭,可惜袁绍心气难平,遭此一败之后萎靡不振,抑郁成疾。
  
  建安七年,曹操率大军再临官渡,进逼河北。五月,袁绍病死,河北呈群龙无首之势,诸子不睦,袁尚、袁谭互为攻伐——但即便是这样,曹操仍然花了数年时间才平定河北——当然这其中袁谭、高幹降而复叛是一个原因,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袁氏在河北根基之深。
  
  建安九年,袁谭击败袁尚,兼并其众,袁尚逃往幽州,到故安投奔袁熙。建安十年正月,曹操击破袁谭,斩袁谭,诛其妻子,平定冀州。当月,在故安的袁熙被部下焦触、张南等叛攻,袁熙、袁尚投奔三郡乌丸。
  
  乌丸(亦作乌桓)是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按照《三国志》裴注引王沈《魏书》的说法,乌丸是东胡的后裔,东胡在汉初被匈奴单于冒顿灭国,馀部的一支逃到鲜卑山,以山为号,称为鲜卑,而另一部分族人逃到乌丸山,也以山为号,这便是乌丸。乌丸部落以幽、并两州为主要聚居地,在北方分布的范围相当广,布列辽东属国、辽西、右北平、渔阳、广阳、上谷、代郡、雁门、太原、朔方诸郡界。
  
  东汉末年,诸郡乌丸部首领各自称王,位处东北的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的乌丸部落形成同盟关系,故称之为三郡乌丸。三郡乌丸的首领辽西乌丸大王丘力居死后,因为儿子楼班尚小,由颇有武略的侄子蹋顿代立,总摄三王部。蹋顿在袁绍与公孙瓒交战时主动遣使与袁绍和亲,并帮助袁绍与公孙瓒作战,作为回报,袁绍不但与乌丸部诸王和亲,还遣使诏拜乌丸三王为单于。史书记载:三郡乌丸承天下乱,破幽州,略有汉民合十馀万户。袁绍皆立其酋豪为单于,以家人子为己女,妻焉。
  
  辽西单于蹋顿因为实力强大,因此和袁绍的关系尤其密切,虽然在楼班长大之后,蹋顿被立为王,单于的位置被交还给了楼班,但蹋顿仍然是辽西乃至至三郡乌丸部举足轻重的决策人物,所以袁尚在穷途末路之时前去投奔,希望借助外族的力量杀回冀州。
  
  中原霸主和塞外游牧民族之间的一场较量,就此展开。
  
  
  征战:
  其实早在曹操征战河北时,三郡乌丸就已是蠢蠢欲动,袁尚投奔至乌丸后,乌丸骑兵多次进入幽州腹地进行钞略,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果然,在建安十年夏天,故安赵犊、霍奴等杀幽州刺史、涿郡太守。三郡乌丸攻左度辽将军鲜于辅於獷平。虽然史书上没有更详细的记载,但故安是袁熙曾经的驻地,赵犊、霍奴等人的叛乱又与乌丸的军事行动遥相呼应,种种迹象表明,这一切似乎都是早有预谋。
  
  八月,曹操领兵征讨幽州叛乱,斩犊等,紧接又渡过潞河援救獷平,乌丸军眼见形势不妙,马上放弃了对獷平的进攻,奔走出塞。而就当曹操出兵獷平时,原本已经投降的袁绍的外甥——当时的并州刺史高幹又在并州发动了叛变,虽然这次叛变于建安十一年正月被曹操剿平,但这一连串的事件背后,无一不指向那些塞外的异族骑士——乌丸!
  
  双方的第一次较量以乌丸的撤退和高幹的失败而宣告结束,但面对游牧民族灵活的骑兵战术,面对河北乃至天下的复杂局面,曹操意识到,边患不除,国无宁日。
  
  为了能彻底解决三郡乌丸之患,清剿袁氏残余势力,平定北方局势,曹操决心北征三郡乌丸部,广积粮草战马是理所当然的,屯田制度为曹操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而先期的另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便是在董昭的建议下,专门开凿了平虏、泉州两条渠道以利交通。史书记载:公将征之,凿渠,自呼沲入泒水,名平虏渠;又从泃河口凿入潞河,名泉州渠,以通海。
  
  平虏渠和泉州渠的开凿显然表现出曹操北征乌丸的决心,尤其是平虏渠,名曰平虏,其义昭显,但即便如此,曹操的这个计划仍然遭到了几乎所有部下的质疑。史书记载:将北征三郡乌丸,诸将皆曰:“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
  
  众人的质疑并非没有道理,他们认为:曹操率大军远征塞外,倘若刘表倾巢而出,恐怕黄河以南不复为曹操所有,而乌丸作为异族,未必就是真心要助袁尚兄弟复仇,对其进行安抚,用外交手段来解决问题并非没有可能。就在众人纷纷反对之际,站出来一个人,一个关键性的人物,这个人就是郭嘉。
  
  郭嘉,字奉孝,为人“通有算略,达于事情”,是曹营中重要的谋士之一,曹操自己也说:“唯奉孝为能知孤意”,他首先分析了大的政治格局,认为袁氏在冀、幽、青、并四州仍然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袁尚外借乌丸之势,内招死主之臣,具有相当大的危险性和危害性;而刘表本身能力不足,只是个“座谈客”罢了,认为刘表对刘备是“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所以“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郭嘉的这番分析,堪比后来鲁肃力劝孙权抗曹之议,可谓是“廓大开计”,曹操对此深表赞同。
  
  于是,决战的序幕就此拉开:
  建安十二年,汉司空行车骑将军武平侯曹操亲统大军,率荡寇将军都亭侯张辽、司空军祭酒洧阳亭侯郭嘉、议郎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曹纯、偏将军都亭侯张郃、偏将军都亭侯徐晃、左度辽将军鲜于辅、护乌丸校尉阎柔、护军韩浩、领军史涣、军谋掾牵招等,北征三郡乌丸。
  
  建安十二年夏五月,曹操大军到达了右北平的无终县。无终乃是通往辽西的要冲所在,得知消息的乌丸军队也到达了这里,但时值盛夏,正赶上雨季,由于地势低下,又靠近海,道路被滂沱大雨冲得泥泞不通,曹操大军一时无法前行,而乌丸的军队也暗守山中小路和险要之处,随时注意着曹军的动向。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七月,依然没有任何改善,就在这时,又一个关键人物出场了,这个人就是田畴。
  
  田畴本身就是右北平无终人,年轻时得到幽州牧刘虞的尝识,被署作从事,受使入京,刘虞死后,他因为在刘虞墓前哭拜而被公孙瓒囚禁,被释放后,他率宗族和附从数百人发誓要为刘虞复仇,并入徐无山中居住,周围的百姓纷纷前去投奔,数年间竟发展到五千余户,在北方颇有威望,连乌丸、鲜卑也遣使进贡,袁绍和袁尚多次招纳他,都被他拒绝。
  
  曹操也素闻田畴的威名,于是在北征的行军路上便派使者前去征召田畴,田畴一改以往对袁绍父子的漠视姿态,不但欣然应召而且即刻动身,随使者到曹操军中,随即他被任命为司空户曹掾,并被“引见谘议”。通过一番交谈,曹操感慨于田畴的才能,第二天便下令说,田子泰这样的人不是我能用的,意思是让他做个户曹掾太屈才了,立即举他作茂才并拜为蓚县的县令。田畴并没有立即上任,而是跟着曹操的大军一同到了无终这个地方。
  
  曹操冒着被刘表从身后偷袭的危险北征乌丸,现在却因大雨无法进军,于是找田畴问计。田畴说,过去右北平的郡治在平冈,所以曾经有过一条从卢龙塞出发途经平冈通往柳城的路,可惜陷坏断绝已经二百年之久了,但从山中还能找到小路,他建议曹操假装退兵,使乌丸军队放松警觉,然后趁机进入徐无山,再向北出卢龙塞,经平岗,从敌人防备空虚的地方进军,直逼柳城。
  
  这个建议立即被曹操采纳,田畴作为向导,率领五百兵士在前面开道,曹操大军紧随其后。史书上对这次千里奇袭的行军过程却记载得非常简单,不过短短一句话:引军出卢龙塞,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馀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虽然只是这么短短的一句,但我们不难想象这次行军的艰难。
  
  五百里堑山堙谷,十万众勒马扬鞭,在经过艰难的跋涉之后,仿佛从天而降的曹操大军如鬼魅般出现在辽西的大地上。至到他们行至距柳城二百里的地方,乌丸才终于有所察觉,于是“尚、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将数万骑逆军”,双方均急于抢占有利地形,但结果却是所有人意想不到的,建安十二年八月,双方的军队在白狼山猝然相遇。
  
  这是一场名负其实的遭遇战,由于一路上翻山越岭,兵士大都轻装简行,所以当时曹操“车重在后,被甲者少”,而乌丸军队数量众多,以至于曹操左右皆惧。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正当众人惊恐之时,荡寇将军张辽力劝曹操,要求主动出击。曹操登上高处观察敌情,发现乌丸军队也是仓促应战,阵式并不齐整,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于是果断地命张辽、张郃为先锋,趁敌人立足未稳,冲杀敌阵。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他不但作战冷静、果敢,而且身先士卒,经常在战斗中充当先锋。古代作战有个词叫先登陷阵(史书上一般作先登陷陈,陈是通假字),顾名思义,所谓先登,是指攻城时率先登上城楼,而陷阵,则是将自己象钉子一样钉进敌人的阵地之中,担当陷阵者当有万夫不挡之勇,曹营之中,最擅陷阵者,自然非“以八百勇士破敌十万”的张辽莫属!
  
  张辽不但是曹营首屈一指的悍将,而且在这次曹操北征的随行诸将中品秩最高,他的挺身而出无疑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以至于曹操也深受感染,甚至将自己手中的令旗都授予了张辽。史书是这样记载张辽的: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于蹋顿。
  
  我们仔细翻看史书会发现,在这场战斗中,一些在曹军中地位极高的将军,象夏侯兄弟、乐进、于禁等人都没有随军出征,而随军出征的将领,不论张辽、张郃还是徐晃,无一不是正值壮年、智勇兼备的实力干将,而曹纯所督的虎豹骑更是骑兵中精锐的精锐,如果一定要说漏掉了某一位,或许曹仁没有参战,是个遗憾。
  
  当张辽与另一名担挡先锋的将领张郃率本部人马首当其冲,杀入敌阵时,立足未隐的乌丸军顿时便陷入混乱。而此时曹军的第二波攻势又接踵而至,这其中就有曹纯所督的虎豹骑。
  
  作为曹操的亲卫骑兵,虎豹骑无不是百里挑一的天下骁骑,装备精良,数从征伐,威名远播。虎豹骑最令人闻风丧胆的地方除了拥有超凡的战斗力之外,更因为每每临阵,均凭借其无坚不摧的实力直捣黄龙,以摛杀敌方主将为第一要务。
  
  所谓摛贼先擒王,虎豹骑一举击溃乌丸的亲卫部队,俘获了蹋顿,乌丸军彻底崩溃。曹军一路追奔,直取柳城。这一战,只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史书记载:“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馀万口。辽东单于速仆丸及辽西、北平诸豪,弃其种人,与尚、熙奔辽东”,至此,三郡遂平。
  
  曹操的此次征伐,不但一举解决了三郡乌丸之患,从而稳定了河北局势,而且对其它乌丸、鲜卑部落和盘踞辽东的公孙康势力起到了极大的震憾作用九月,曹操自柳城班师回朝之时,辽东公孙康“即斩尚、熙及速仆丸,传其首”,而当十一月,曹操大军行至易水时,“代郡乌丸行单于普富卢、上郡乌丸行单于那楼将其名王来贺”。其后,鲜卑首领步度根与轲比能也上贡以示臣服。
  
  
  封赏:
  大捷之后,随行诸将均以军功受赏,张郃迁平狄将军;徐晃拜横野将军;封曹纯高陵亭侯;改韩浩护军为中护军、改史涣领军为中领军,各置长史、司马,封列侯;封阎柔为关内侯;田畴封亭侯,不受;郭嘉于途中染疾,不久病逝,曹操奏表天子,追其功,增邑八百,并前千户,谥曰贞侯,由其子郭奕嗣。
  
  后记:
  曹操在凯旋途中写下了著外的《步出夏门行》,一千七百多年后,一位名叫毛译东的诗人来到当年曹公赋诗的地方,写下了“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句子,大有英雄惺惺相惜之意。确实,二人身上有太多的共同点。想建国之初,面对东北和东南的局势,毛泽东毅然决心出兵东北,入朝作战,将他那位喊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对手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们有理由相信,倘若换作孟德来作此决断,以他北征乌丸的雄才大略,定将会意于毛公,奏表于天子,挥鞭而北向,逞威于辽东!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壮哉曹公,快哉曹公!掩卷之余暇,不抑当浮一大白乎?
  
  
  (正文完)




  
  附一:考证


  NO1:曹操随行诸将
  曹操北征,随行诸将必然众多,史书上有明确记载的除去文中所列举的张辽、郭嘉、曹纯、张郃、徐晃、鲜于辅、阎柔、韩浩、史涣、牵招等到十人外(笔者统计极可能有遗漏,欢迎指正),另有曹休、刘放二人有可能随行,曹休曾领虎豹骑宿卫,但具体时间不详,刘放当时任参司空军事,但并未记载其从征三郡,故此二人存疑未举。另外还有张绣,《三国志》记载他“从征乌丸于柳城,未至,薨,谥曰定侯”,具体死亡时间地点不详,故未列举,若张绣算在其中,随行诸将中可能以张绣品秩最高,时任破羌将军,宣威侯,而且封邑多达二千户,数量相当惊人,《三国志》中也提到说,当时“诸将封未有满千户者,而绣特多”。
  
  NO2:曹操行军路线
  进军:自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易(今河北雄县西北)——无终(今天津蓟县)——因滨海路不通入徐无山(今河北玉田东北二十里)——卢龙塞(今河北遵化喜峰口)——堑山堙谷五百馀里——白檀(今河北承德市西南古北口东北一百四十里滦河之滨)——平冈(今辽宁喀喇沁左翼)——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
  
  回师:柳城——碣石(今秦皇岛市山海关一带)——无终——易——邺
  
  NO3:卢龙塞(喜峰口)
  喜峰口是燕山山脉东段的隘口,古称卢龙塞,路通南北。汉代曾在此设松亭关,历史悠久。东汉末曹操与辽西乌桓作战,东晋时前燕慕容儁进兵中原,都经由此塞。后易名喜逢口。相传昔有人久戍不归,其父四处寻问,千里来会,父子相逢于山下,相抱大笑,喜极而死,葬于此处,因有此称。约至明永乐后,讹称为喜峰回。明景泰三年(1452)筑城置关,称喜峰口关。今通称喜峰口。喜峰口关故址在今河北省遵化县东北,燕山区大河——滦河出口的东南边。
  
  NO4:乌丸奔走出塞的“塞”是哪里?
  《三国志》中有:辽西单于蹋顿尤强,为绍所厚,故尚兄弟归之,数入塞为害。
  又有:秋八月,公征之,斩犊等,乃渡潞河救獷平,乌丸奔走出塞。
  
  獷平(亦作犷平),故城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古北口内,古北口在居庸关东面,北京市密云县东北,是燕山中段的一处隘口。燕山山脉自西迤逦东来,至此又中断,形成了这个隘口,有路可通南北,自古为北方边防要地。春秋战国时,燕国在燕山之北始筑长城。汉代就已在此驻兵戍守,以防匈奴。
  
  从辽西一带进入幽州腹地,基本上只有三条路,第一条是曹操征三郡乌丸回来时所走的“滨海路”,第二条是曹操出卢龙塞的那条早已经断绝二百年之久的故道,第三则是从卢龙塞的北面沿燕山山脉一路绕行,经北古口进来。
  
  卢龙塞这条路早已不通,而走滨海路攻獷平的话,不但绕了很远的路,而且曹操于秋八月渡河救獷平,按理说乌丸奔走出塞也该是在这个时候,而此时滨海路应该是因天雨而道路不通的,何况曹操由南向北向獷平进发,乌丸如果走滨海路回柳城则必须先往南走,弄不好要跟曹操打个照面,并不是最佳逃跑路线。所以,个人认为,乌丸数入塞为害也好,奔走出塞也好,走的都是古北口一线。至于对塞字的理解,既然古北口也是边防要地,那个塞应当指的就是古北口的塞,而不太可能是指卢龙塞了。
  
  NO5:虎豹骑
  文中有关虎豹骑的内容,中间带有一点个人的想象,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虎豹骑打仗时就一定是冲着敌方的主将而去的,但翻看曹纯的传记,我们会发现,虎豹骑不但曾经擒杀了袁谭,俘获过蹋顿,在平定荆州时还奔袭刘备并抓获了刘备的二个女儿,这三件事如果放到一起来看,确实颇有值得玩味之处。

  
  附二:《步出夏门行》

  《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古乐府《相如歌·瑟调曲》。诗开头有“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 《龟虽寿》四章。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冬,北征乌丸得胜回师途中。
  
  《步出夏门行》
  
  艳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临观异同,心意怀游豫,不知当复何从。
  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冬十月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鹍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鎛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土不同
  乡土不同,河朔隆冬。流澌浮漂,舟船行难。 锥不入地,蘴藾深奥。水竭不流,冰坚可蹈。
  士隐者贫,勇侠轻非。心常叹怨,戚戚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附三:《浪淘沙·北戴河》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一九五四年两次到北戴河疗养,三国时的碣石山故址便在这一带。诗人对曹操评价颇高,不但在海边多次吟咏三国曹操的诗辞,还写下了《浪淘沙·北戴河》这首词。曹操《观沧海》中有“秋风萧瑟”句,主席词中更有“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之叹,其时正值朝鲜战争停战不久(朝鲜战争于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正式停战),个中深意,不喻自明。
  


原址;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34782.s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