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温庭筠
盛夏的季节,世间万物尽情施展着四季中最强的生命力,在火热和浮躁中,一缕清凉、一丝悠闲更加让人难觅。似如人生,从来不缺少热情和追求,缺少的恰恰是那份从容与淡定。
早就听说附近碧水庄园的荷塘已经繁花若锦,于是偷闲半日约好友二三驾车暂时挣脱城市的纠缠,赏花小聚。还未离开停车场,那碧波中郁郁葱葱的荷叶和灿若星辰的荷花已经扑面而来,空气中也充盈着淡淡的幽香,看来这碧水山庄的名头绝非浪得虚名。
那荷塘约三四亩大小,岸边绿草环绕,映得湖水象极了一块动人心魄的翡翠,一座人工修建的回廊蜿蜒至池塘中心,正是赏花的最佳所在,漫步其上,感觉像被千万荷叶簇拥着,心情和身体都不禁随着微风下的荷花摇曳起来。
此时的荷花正是旺季,或红得艳丽,或粉得娇美,在绿油油的荷叶衬托下愈发摄人心魄。偶尔可以看到几朵白色的,幽幽绽放在不远处,恍若下凡的仙子,展现着一种清新出世的另类气质。
在中国北方称其为荷花,到了南方又叫做莲,但无论称谓如何都尊其为花中君子。究其渊源,大抵是由于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千古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古今以来,经过无数大家名者的细心品评,《爱莲说》与《陋室铭》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修身养性的必读之作。从儒家经典《论语·里仁》关于君子的诸多论述,譬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们不难从《爱莲说》中找到相应的托物表述。而在道家《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也能找出“莲”不流世俗、坚韧向上的影子。在佛教《华严经探玄记》认为莲花有“真如四德”,亦即“香”、“净”、“柔软”、“可爱”。佛坐莲花,就是因为是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表征清净无染,光明自在的美德与特征。佛陀喜欢拿莲花作譬喻,也是因为虽然它处在极恶劣的泥塘,但是依然影响不了它开出芬芳美丽的花朵,所以佛教一般的法座是莲花座。周敦颐对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描写明显深受其影响。甚至在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美德就存在于对自己的根本利益和幸福的的追逐之中,而节俭、勤勉、诚实等美德一般是从利己的动机中养成” 的论述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人类生于自私自利,但最终会自觉踏上追求美德的必由之路,和“莲”的生长与取向殊途同归。由此看来,周敦颐虽为儒学大家,我更相信这篇文章借荷花所言咏的,不单有儒释道的内涵,更有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
其实作为中国理学开山鼻祖的周敦颐生前学术地位远没有后来这么闻名遐迩,受人推崇,当时他更为人称道的有两点,一是为官的专业性。据史料记载:“在合州郡四年,人心悦服,事不经先生之手,吏不敢决”。做官做到此等“处事独到而又众人悦服”的境界,在当今绝对算的上一名出色的技术型官僚。更为可贵的是,他在“政事精绝”“宦业过人”的同时,长存“山林之志”,胸怀洒脱,不慕钱财,淡泊名利,他曾写道:“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坚持“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尽管在各地作官政绩斐然,但俸禄甚微也无怨言,晚年回到到九江故里时,还把自己的积蓄慷慨捐给宗族乡亲。蒲宗孟在《周敦颐墓碣》赞美道:“孤风远操,寓怀于尘埃之外,常有高栖遐遁之意。”而他的理学思想却是在他死后才逐渐为后人参悟,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专门为他的著作作注解,后人更称他为“道学宗主”,此后九江、道州、南安等地纷纷建濂溪祠纪念他,宋宁宗赐谥号为“元”,因此周敦颐又被称为“元公”。到理宗时,从祀孔子庙庭,确定了他理学开山地位。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爱莲说》中的君子之道之所以能被世世代代传颂,并不在作者文辞之华丽而在其境界之高远。就象荷花,奇不在外表而在气节。
在依水而建的凉亭中,杯筹交互间,一边欣赏荷花一边追古思今,不知不觉眼前的荷塘美景渐渐迷离起来。忽然想起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词句来,嗟然感叹人世间胸怀山水是颇要几分坚持所不得的,相比之下,醉更来的自如痛快些。兀的又想起《爱莲说》的结束语“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有点默然,不过仅此一刻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