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阁 沈阳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电机与电器学科带头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辽宁省教学名师。历任电气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电机工程系主任、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员.
求学之路
张凤阁出生于玉田县陈家铺乡王孝铺村,同许许多多的小伙伴一样,童年时期的成长过程充满着快乐与希望。岁月荏苒,儿时的记忆不再那么清晰,但父母、老师与乡亲们善良、纯朴的性格,勤劳、自强的精神,却始终滋润着他的心灵,鼓舞他不断前进。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张凤阁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始终担任学生干部,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深得老师的喜欢。1976年2月,张凤阁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初中——陈家铺乡杨老铺中学。由于勤奋和刻苦,他每次考试的成绩均属优异,而且各科成绩比较均衡,在同年级3个班约160名学生中,成绩排名总是在前五名之内。他尤其爱好数学和物理,在公社和县里举办的单项竞赛中,他多次取得好名次。上初二时,他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组织。1978年9月,在高中入学考试中,张凤阁如愿以偿地考入玉田县第一中学。 当时,县一中的学生们在食堂吃的是份饭,每月伙食费仅为9元。但是由于家里贫困,他很少像别人一样买固定的份饭。为了省钱,每个周末返校时,都要从25华里外的家中往学校带干粮和咸菜。每天早晨等同学们打完饭以后,再买些热稀粥就干粮和咸菜。如果食堂没有剩下稀粥,只好啃干粮、就咸菜、喝开水。 其实,张凤阁的父亲母亲都是当地的“能人”。他母亲是附近较有名气的裁缝,可在那个“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的特殊年代,根本不允许对外揽活加工,只能给家人、帮亲戚做些衣服。他的父亲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家里偷着养了几只羊,后来被人发现,告到公社,最后只好杀掉了事。就这样,一家人长期与贫穷相伴。跟当时全中国老百姓一样,摆脱贫穷,过上好日子,成为张凤阁一家的最迫切的追求。正是这样一种追求,促使张凤阁一心扑在学习上,从来不用他人督促,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高中毕业后,在报考高一级学校时,曾经有过一个小小的插曲。考虑到家里的经济状况,出于好心,初中时期的班主任黄老师曾经动员他和他的父母直接考取“小中专”,这样可以尽快毕业,挣钱补贴家用,早一点与贫穷告别。这一建议正好跟他父母的想法相合,没怎么考虑就报了个“小中专”。这事被公社主管教育的杨副书记发现了,这位副书记早就知道张凤阁是个品学兼优、出类拔萃的好学生,很有培养前途,报考“小中专”很可能会湮灭他的聪明才智。出于爱才惜才的良苦用心,他急匆匆跑到张家做工作,对张凤阁父母说:“凤阁是个百里挑一的好孩子,让他报小中专会耽误他的前途,家里再穷也得让他读高中,上大学!”听了杨副书记情真意切的劝告,一家人哪能不动心?在上报志愿书的最后时刻更改了报考志愿。结果是:张凤阁顺利考入沈阳电机学院电机专业,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大学生。
奋斗历程 1984年9月,怀着自己的理想志愿,张凤阁走进了大学殿堂,成为王孝铺村有史以来考入正规本科院校的第一个大学生。上学那一天,不仅有诸多老师和乡亲们到他家祝贺,还有多位乡亲到本县火车站为他送行。 在校期间,张凤阁享受的是一等助学金(当时没有奖学金),每月22元钱。他每天省吃俭用,经常吃8分钱一份的菜,穿的是从家里带来的“土衣服”,原因只有一个:他要尽最大可能减轻家庭的负担。他从来不与同学们比吃穿,而是暗中与同学们比成绩,比进步。在几年时间内,他将全部精力和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几乎没给自己留下任何课余生活。在大学四年中,他的学习成绩始终是优秀,许多课程的成绩在90分以上。1988年7月毕业后,学校安排他留校任教。从这一天起,他一直在沈阳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研室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任教期间,张凤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积极承担教学与科研任务,表现十分出色。他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科专业课教师,必须教学科研两手抓,两手都得硬。因此,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特别注重承担高水平的科研课题,逐渐取得了一些有一定影响的科研成果,也发表了一些高质量的科研论文。 张凤阁从不肯满足于现状,为了加快自己的成长步伐,他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师从于全国电机领域的知名学者王凤翔教授,分别于1990年和2000年获电机与电器学科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这以后,张凤阁在科研与教学领域可以说是如日中天,1991年晋升讲师职称,1996年晋升为副教授;由于教学和科研工作成绩突出,2000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2003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并被遴选为学校国家重点学科——电机与电器学科的学术带头人。2001年和2005年,他曾两次应邀赴德国Esslingen工业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在国外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共计一年半时间。 硕果累累 张凤阁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特种电机及其控制技术和新能源利用。近年来,他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一项,国家“863”项目两项,国家引智计划项目一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辽宁省国际合作项目一项,辽宁省教育厅项目三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辽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资助项目以及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各一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 在上述科研活动中,张凤阁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辽宁省科技发明奖和自然科学三等奖各一项,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机械部教育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二项,实用新型专利六项,申请并且已经公开的发明专利三项。此外,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EI等国际重要检索刊物收录近50篇。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国内外同行引用近百篇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成果出版基金资助下,出版学术专著《磁场调制式无刷双馈交流电机》一部。 自担任电机工程系主任、电机与电器学科带头人以来,张凤阁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尽心竭力,大胆改革,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学科责任教授负责建设的“电机与电器学科”于2002年和2007年两次获批国家重点学科;作为系主任主持建设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跃成为学校入学分数最高、就业率最好的专业,先后于2005和2007年被评定为辽宁省首批省级示范专业和国家高等学校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作为主讲教授主持建设的电机学课程于2005年被确定为“辽宁省精品课程”;作为团队带头人负责建设的“电机及其控制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批“省级教学团队”;作为实验中心主任负责建设的“电工电子教学中心”,2006年获批辽宁省高等学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建设的“电机与电器学科”于2005年被确定为“辽宁省重点学科领域研究生培养基地”。 作为博士生导师,张凤阁已指导博士研究生7人,毕业和在读研究生20余名,讲授课程和直接指导过的本科毕业生两千余名,真的是桃李满天下。目前,他教过的学生,有的在国外工作或深造,有的在政府部门任职,有的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或跨国公司做技术工作,大多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由于教学与科研工作成绩突出,张凤阁曾被授予“机械工业部青年教师教书育人优秀奖”、“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和“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多项荣誉称号;并先后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和“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或省部级人才培养计划。 1998年,张凤阁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沈阳市委委员,沈阳工业大学民盟委员会副主委。 在收到玉田政协《天南地北玉田人》编写组寄发的征集资料函后,他在回信中饱含深情地说:“我的成长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父老乡亲的抚育和爱护,得益于家乡中小学校的培养教育。看到家乡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非常荣幸与自豪。如果有机会,愿意为家乡的发展建设尽一份微薄之力。衷心祝愿家乡玉田建设得更加美好,人民安康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