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2536|回复: 15

[原创]梦里宋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7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梦里宋朝




    一生爱做梦的我,曾经做过很多离奇古怪的梦,但就是没有梦到过宋朝。可我却依稀感觉到宋朝应是我的前身,我在那里诞生,而后一路走来,化作现今的我。

    最初知道中国有个宋朝,是儿时的我在小说和评书里。

    记得那年我刚刚十一、二岁吧,全国正在开展“评水浒、批宋江”的运动,使这部在那个年代已经被禁读的名著又回到了寻常百姓之家。我畅快淋漓的通读了不下十遍,这是我此生读到的第一部小说,我被书里有血有肉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情节所吸引,把这部书里的人物和绰号以及故事情节记得清清楚楚:仗义疏财的宋江、足智多谋的吴用、忠厚坚忍的林冲、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为民除害的打虎英雄武松等英雄形象深深印刻我的幼小的心灵里。而这部书对我个人性格和人生理念的形成影响也是最大的。大约过了两、三年吧,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岳飞传》风靡全国,杨家父子的忠心保国与潘仁美的残害忠良、岳飞的精忠报国与秦桧的卖国求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我幼小心灵深处一直认为:宋朝是个英雄遍地、豪杰倍出的朝代,宋朝同时又是个边烽四起、战乱不断的朝代,更是个忠臣良将与奸佞乱党并立的时代。正因为此,宋朝情愫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

    后来的岁月里,宋朝竟成为让我爱的如醉如痴、又让我恨的无可奈何的朝代。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我才知道,那些小说和评书都有演义和虚构的成份,与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是有区别的。但我却从宋词上更多的了解了宋朝,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辛弃疾、晏殊和其子晏几道、柳永、秦观、陆游、李清照等人的词句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海里。而唐宋散文八大家,宋朝竟然占了六位,这六位却又都是集政治家、思想家与文学家于一身的。中华四大发明,那三大发明自然是经历了长期的知识积累和实践过程,但却是在宋朝得到了完善与成功,而活字印刷却是在宋朝发明的。现在我们使用的瘦金体文字是宋代发明的,至今仍被人们大量使用的宋体字、仿宋体字确实是宋朝创下的,有人说创造这个字体的人是秦桧,但我没考证过。我感觉到了,宋朝的文化堪称举世无双,它铸就了中国文化的辉煌,成为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标志,以致后世无可比及。与其说宋词与唐诗一样,是中华文化历史上的两座丰碑,还不如说它们更象一轮皎洁的明月,照耀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长河,让那个时代的文坛巨匠们灿若星辰般的闪耀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毫无疑问,这个朝代是个伟大的朝代,它为全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难怪毛泽东在《沁园春·雪》词中,把宋朝的太祖皇帝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相齐并论呢。

    宋朝的经济繁荣导致文化繁荣、文星璀璨,用“辉煌”二字形容是再恰当不过的,这一点,曾主持修撰《元史》并被后人誉为明朝“开国第一文人”的大儒宋濂曾经说过:“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当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成就这段辉煌历史的,我认为应归功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

    《宋史·太祖本纪》有这样的记载:说赵匡胤每晚都“好读书,”还曾对宰相说过“人命至重”的话,他曾下诏:“自今诸州决大辟,录案闻奏,付刑部复视之。”即使是在征战的过程中,他也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破坏,大将曹彬在征伐南唐时便是正确贯彻了他的方略,使得“士大夫赖彬保全,各得其所。”至于在《水浒全传》中记载的:“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可我却在《宋史·太祖本纪》中既没有查证宋太祖生前和身后的尊号与谥号中有“武德”一词,更查不到他是否立下先打一百杀威棒的规矩,但“脊杖”、“刺面颊”,充军发配确实是宋制,其实这何止是宋制?自古至今,哪个朝代不是这样?所以我想,杀威棒这种私刑可能会有,但不见得如小说中所述成为宋太祖立下的定制。我认为,正是他这种既温和又人性化的治国理念创造了良好、宽松的政治环境,才使得宋朝时的人心安定,这是治国之根本。加之他采取鼓励人们垦荒并发展农业,促进了手工业的繁荣,使得经济更加繁荣。正如《宋史·食货志》记载:“四方无事,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

    经济的繁荣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文化的繁荣必然促进经济的发展。正是因为宋朝的政治环境比较宽松,人们的思想没有什么禁忌,才为文化的繁荣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营造了一个适合发展的环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所以,这个时期的文学艺术必然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太祖赵匡胤极为尊重读书人,他在用人上“大重儒者,”明令“做宰相须读书人”。据宋人《避暑漫抄》记载,他曾命人在太庙中秘密刻下他的遗训于碑上,内容不为外人知晓,后世帝王每来此祭祖时,必先跪读碑文上的遗训。直到后来徽、钦二帝失国,其碑文内容才为外人得知: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三、“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我认为,这遗训的内容是不用怀疑的,连《水浒全传》也有“他是大周柴世宗嫡派子孙,自陈桥让位有德,太祖武德皇帝敕赐与他誓书铁券在家中,谁敢欺负他?”和柴进说:“休恁相欺!我家也是龙子龙孙,放着先朝丹书铁券,谁敢不敬?”“放着先朝太祖誓书,如何下刑法打我?”的说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第二条“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至于它是不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以来最为开明的一项关于加强思想和文化建设的政策,我不敢说,可是这“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政策,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它对促进宋朝思想和文化发展可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是不是正是因为有了这条祖训,宋朝才没有做过“焚书坑儒”、“文字狱”之类的蠢事呢?我不敢说。反正人们能纵观欧阳修、王安石、范仲淹、苏东坡、辛弃疾等诸多大文豪一生遭际便是最好的证明。他们开创了一代文风,但在政见不同或是做错事时,也只是被贬到别的地方做官,或是撤职流放,这些人照样可以写诗做文章,或是作画闲游,就连那个放荡不羁的柳永写下了“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诗句,仁宗也只是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黜落了他,却没有“革”了他们的命。这与后世明朝和清朝来说,形成了明显的对比。至于后人所传说的,南唐后主李煜因为写下千古绝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尤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后被太宗赵光义毒杀的记载是不是考证过,我不敢说。难怪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足以说明,宋朝是个让人爱的痴迷的时代。

    这样一个魅力四射的朝代,这样一个让人痴迷的时代,谁会想到竟然会在短短的数年时间土崩瓦解了呢?可惜,我不是政治家,也不是历史学家,无法说明其中的道理。但要是说,宋太祖不具备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铁木真称霸天下的雄心壮志,我认为是有几分道理的。宋朝在文治方面的成功,不能说在武备方面也是成功的。且不说发明“杯酒释兵权”让多少人感觉到这位太祖皇帝的心胸太狭窄且敏感多疑,而他的继任者太宗皇帝更是位狭隘多疑之人,更让人们从心里看不起他们。而到后来,南宋的高宗赵构更是把他祖宗的狭隘自私、胸无大志、固步自封、闭关保守、刚愎自用、敏感多疑等等不足都继承了下来不说,其奸诈程度却远远超过了他的祖先,即便是自己被金兵追打得四处漂泊、急需横刀立马的勇士之际,发现韩世忠、张俊、岳飞三人在抗金的战争中战功显赫,名驰海内之时,照样以“赐宴”为名削夺了他们的兵权,又找个罪名将岳飞害死,又将残害忠臣的罪名嫁祸于对他忠心耿耿的宰相秦桧,让秦桧替他背着残害忠良的罪名。千年以降,到现在仍有人认为是秦桧害死了岳飞,可真正害死岳飞的明明是高宗赵构吗,他除没有亲自勒死岳飞,其他能做的事他都干了,他不单害死岳飞,还栽赃秦桧,秦桧可真的比窦娥还冤啊。到宋朝灭亡时,人们才发现,这个时代出现的投降派和奸臣远比名将和忠臣多!奸臣害忠臣成为宋朝政治黑暗的重要标志。这样结局必然是民心尽失、内外交困、危机四伏,那么,出现那么多替天行道、杀官夺府的水浒英雄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大好江山沦为他人,王朝统治岌岌可危,这样的朝代不灭亡,真是天理不容啊。宋徽宗在绘画方面可称为一代皇帝,当时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中的蔡京书法造诣自是没的说,玩潜规则更是高手,可再怎么着,拿着画笔去和骑在马背上的勇士们怎么玩潜规则?让他成为靖康之难的首恶,他不委屈。所以,宋朝败亡让人痛心疾首,又让人恨的无可奈何,我们身边的这条还乡河便是那段耻辱史的见证啊。

    宋朝啊,一直萦绕在我的梦里。我多想让自己远离尘嚣,在依山傍水之处,搭建一座茅屋草舍,在山坡上种满桃树和青竹,在岸边建一座亭台或水榭,让竹篱茅舍隔断世间尘埃,看云卷云舒,观雁去雁归,让宋朝洒下的种子年年开花,让每一个春天都充满诗情,让每全个秋天都溢满词香,让自己沉浸在宋词的韵律里,舍弃一切浮名,推杯换盏,醉倒在杨柳岸边,与范仲淹聊聊边关风月谈论人生的喜与忧,与大晏、小晏一同共赏中秋月,与东坡醉饮酹大江,与稼轩论剑指苍天,那是一种多么诱人的诗意,那是多么美妙的情怀。

    梦里的宋朝!
     



发表于 2011-7-17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发表于 2011-7-17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发表于 2011-7-18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听收音机,评书,评剧,相声都是我的最爱。现在的我还是爱听评书,对宋词爱的不得了,我在想,这种情怀可能是很多人都有的吧,尤其是第一段,都是我想说的
发表于 2011-7-18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1# 田雨hxh


    宋朝在我记忆中的是它的文化。因为喜欢古典诗词的缘故,提到宋朝,我会首先想到我喜欢的两位词大家,苏轼,李清照,除了他们还有辛弃疾……。他们的许多精彩篇章我也能熟练的背诵下来。
   您的这篇文章,对宋朝的解读是多元的,这得益于您深厚的文化底蕴。您用语犀利,旁征博引,洋洋洒洒,行文很有气势。您写得非常棒,让我钦佩不已。
发表于 2011-7-18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再次逐字逐句的认认真真的读了一次,写的真好,里面的感觉是我想说却表达不出来的,为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情怀所感动。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2# 情深缘浅


    真的不知说什么好,先从第一楼开始感谢!
发表于 2011-7-19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从文化的角度,我也一直喜欢宋朝。以人的年龄论,唐是青年,意气昂扬青春勃发,宋则是老年,成熟深沉智慧。宋朝武功的柔弱实在是和前朝的教训以及太祖的出身有关,唐朝重藩镇,地方节度权利很大,有利的一面是强兵善战,打出了大唐的威风,然而终至于尾大不掉,割据称雄。宋太祖武将出身,黄袍加身而得天下,再加上对前朝教训的反思,肯定会忌惮武将的强势,所以才重文抑武,制定一系列措施,带兵的不能指挥调动,用兵的不能带兵。出兵作战,作战计划却由后方来制定必须按计划行事,前线决策权也掌握在不懂作战的监军手里,这样的制度能偶尔打出胜仗已经是奇迹了。太祖的这种心里顾虑影响到了整个宋朝后世帝王的心理,后世所有帝王几乎都对能征惯战的武将持猜忌心理,这从狄青的死岳飞的死,以及韩世忠的自放山林等事件中都能看出来。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4 威望 +1 魅力 +4 收起 理由
小菜一碟 + 4 + 1 + 4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6# 海的温柔


    谢谢欣赏,人老了,自然会想很多事情,把想法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发表于 2011-7-20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回复 1# 田雨hxh


    版主好文章!有功力!

    宋朝的确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如果地球上只有一个大宋王朝的话。可惜这个美梦最终被金戈铁马击得粉碎!

    中国的古代史(1984年以前)难道总是野蛮战胜文明(我不想用“落后打败先进”)吗?
发表于 2011-7-20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一直不敢写历史类的文字,因为深感自己的底子薄,对历史知之甚少,万一再犯个以偏概全的错误,岂不贻笑大方。
就比如宋朝吧,我一直以为宋朝的武力受自身条件所限,已经发挥的不错,相对来说是比较厉害的。
假使研究一个朝代或一个国家,只研究其本身,或者只从某一阶级利益为出发点,无疑是非常可笑的。
发表于 2011-7-20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对宋朝,那个文盛武衰的时代,我印象并不深刻。对李煜的词倒是情有独钟,也因他的词充满了家仇国恨愁绪满怀,而对宋朝懒得眷顾,当然也有关于杯酒释兵权、奸臣当道,忠良被害的耿耿于怀,特别是岳飞那件事,听了刘兰芳的评书后更是义愤填膺。看了版主的文字,对宋朝又有了新的一些认识,尽管以前也知道,但还是好的印象多了些。很多感慨,很多思绪。忘却恩怨,留下真情,从头说起吧。
发表于 2011-7-20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13# 槐子花


    古代知识分子生活在大宋王朝绝对是幸福的!老赵家所有皇帝老官儿都很尊重读书人,对读书人很厚道。
    几百年前赵匡胤同志就率领儿孙们深刻学习贯彻三个代表啦!以人为本的好模范!一群孝顺的好孩子!
 楼主| 发表于 2011-7-21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6# 海的温柔


    谢谢,我只是抛块砖,引大家的玉出来,把论坛办好。
发表于 2011-7-29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因为我们京东这一带为辽金所辖,欲了解宋朝,只能靠读史读书方可略知一二。田雨的这篇文章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窗户,看来田雨的文字不仅仅为文注重份量 ,有独到的见地和分析,还很善于考证,还历史以真实。尽到了文人应尽的社会责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