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307|回复: 2

省管优秀专家杨福存_玉田当代杰出人物之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6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杨福存

                   (1940·11~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河北省蔬菜高级专家顾问组成员,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杨福存出生于玉田城南天齐庙村(今属玉田镇),1956年至1959年在玉田二中读初中,1959年至1961年在玉田一中读高中,1961年考入河北农业大学农学系,1965年毕业后留校,在农学系作物栽培教研组任教。

1991年,杨福存肩负着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继续延伸”的重任,来到张家口坝上经济欠发达地区。他与张家口高等农业专科学校、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坝上农科所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起,共建张北实验区。他们团结合作,协同攻关,求真务实,无私奉献,圆满完成了国家科技部、河北省科技厅下达的“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研究任务,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障碍这个特殊生态类型区农牧业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难题。

       喜凉蔬菜落户坝上地区

坝上地区高寒干旱,生态恶化。农民只能年年种植效益低下的莜麦和土豆,生活十分贫困。“老百姓不富,我这个学农的共产党员心里不安呀!”杨福存暗下决心,一定要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农民找出一条致富的道路。

经过实地考察,一个想法在他脑海中浮现:坝上每年有107天的无霜期,就连夏天,气温也是比较低的。假如利用这一特点,大力发展喜凉蔬菜,就能利用与平原地区的季节温差搞错季供应,产品肯定能卖出好价钱。

说干就干。没有实验田,杨福存把目光瞄向了乡政府院内的两个大花池。征得乡领导同意后,他平了地,准备种菜。可在这个连吃水都要花钱去买的地方,去哪儿弄水浇菜呢?杨福存又打起了雨水的主意。当时刚下过一场雨,院里的一些小坑积了不少水,他就拿脸盆舀水,一盆盆地浇,硬是把菜种上了。但是,由于气候缘故,杨福存引种的大白菜当年就抽薹(tái台)开了花,试种失败了!

面对失败,杨福存没有灰心,经过年的不断实验,终于在1994年成功引种了韩国的“春夏王”大白菜和日本的“春大将”白菜。1995年,根据不同品种的蔬菜对气温的感应及生长情况,他筛选培育出适合坝上种植的十几种国内外蔬菜品种。

“坝上长出不抽薹的白菜了!”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十里八乡的百姓纷纷赶来参观。为了扩大影响,让更多的人种植错季蔬菜,杨福存和他的同事们用面包车拉了一车白菜,把坝上四个县转了个遍。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送上几棵菜,留下几包种子。第二年,就有几个村的群众尝试种起了喜凉蔬菜。

          卖菜的路子闯出来了

1996年,在杨福存的帮助下,小二台乡徐家村农民种的27亩蔬菜获得丰收。望着堆积如山的白菜、萝卜、菜花,农民们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蔬菜丰收了,吃菜不用发愁了。担忧的是这些蔬菜如果卖不出去,半年的辛苦就打了水漂。

菜是我们鼓励农民种的,我们就要负责到底!杨福存和同事们一合计,找了辆大卡车,满满当当装了一车菜,连夜跑到北京大钟寺农贸市场。可等他们赶到时,批发蔬菜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只能零卖。万般无奈,这几个从没做过生意的读书人平生第一次试着叫卖起来,结果,所有蔬菜全部卖出,这使他们大喜过望。卖菜的路子闯出来了,徐家村丰收的蔬菜全部卖了出去,这可把村民乐坏了,称杨福存为“财神爷”。村民刘永发曾对某媒体的记者说过这样一段话:“杨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好处,我们村的摩托车、彩电都是通过种菜买的,房子是靠种菜盖起来的。以前住的是土房,现在好多人都住上了瓦房,90%的农户还装了电话。”

杨福存的科研成果,终于得到了农民的认可。1997年,徐家村周围的几个村都开始种蔬菜,后来扩展到包括张家口的个县、还有承德的丰宁、内蒙古的宝昌等。到2000年,喜凉蔬菜的累计推广面积已达70多万亩,并且形成了以大白菜、萝卜、卷心菜为主,以绿菜花、莴笋、西葫芦等名优细菜为辅的种植格局。

蔬菜种植面积扩大了,市场价格的波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了帮助农民抵御市场风险,增加收入,杨福存开始关心起蔬菜的价格走势。杂志、报纸、电视、广播,凡能收集到的信息,他都积攒下来,认真梳理后提供给菜农。不久,他又据此创造性地提出了影响蔬菜价格的四大因素,并科学推断来年蔬菜的价格走势,指导农民调整蔬菜种植面积。

随着农民种菜积极性的高涨,对技术和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于是,每年一到四、五月份蔬菜种植季节,杨福存都要下去为农民讲课,一去就是几十天。每到一县一乡,他都不厌其烦地传授有关技术,和大家一起分析蔬菜行情。大家最爱听他讲课,一听说他来讲课,村民便从四面八方赶来,屋里挤不下,许多人就从窗户里伸进脑袋……

据不完全统计,杨福存举办培训班共达20次以上,受训人数超过万人,发放科技资料不可数计。在生产关键时刻,他还要抽出时间,风尘仆仆地到田间地头巡回指导,为菜农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他经常把有关领导及种植专业户请到试验区进行参观,以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扩散。由于杨福存采取了这些有效措施,使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达到60%以上。

                “我想干到坝上人民真正富起来那天再退休”

刚去坝上的时候,杨福存以为过个一年半载就能回来,谁知道一待就是这么多年,每年驻点达28天,当初的青丝也已变成了白发。提起这十几年的辛苦劳累,他总是非常欣慰地说:“咱是个学农的,又是个共产党员,虽然这些年自己吃了点苦、受了点累,家里人多了些辛苦,可坝上的老百姓口袋鼓了、生活好了,这么一算岂不挺好?”

1995年春,杨福存的右眼得了白内障,到医院做了晶体移植手术后视力下降到0.12。医生说,再过3年,他的左眼也得做手术。杨福存听了心里很着急:坝上的工作刚刚有了点眉目,等到眼睛坏了不就前功尽弃了。没等完全恢复,他就带着药上回到张北,不分白天黑夜指导农民干活。坝上的紫外线强烈,他的眼睛怕光,就找块布捂上右眼,戴上大墨镜,在外面干1个小时就回屋里,休息10分钟后再跑出去……

长期的坝上生活使杨福存和当地群众亲如一家。平时大家有事没事总爱找他坐坐;路上大老远看见便招呼他:“杨老师,没事到我家喝酒去!”去年,有些老百姓不知从哪儿得到消息:“杨福存教授要走!”于是他们赶了十几里路跑过来:“杨老师,你走了我们咋整呢?”

杨福存不想走。如今能种蔬菜的土地,仅仅是整个坝上耕地面积的5%,还有80%的沙板地没得到开发。他觉得,他的工作只不过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面对真心依恋他的群众,杨福存发自真心地回答:“如果身体允许,我想干到坝上人民真正富起来那天再退休”!

                        登上“省长特别奖”的领奖台

杨福存指导农民群众走上致富路,他自己的科研活动也获得大丰收。他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奖,其中,“高寒半干旱区农牧综合治理与适度开发技术体系”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高寒半旱区抗逆农业生产与资源开发技术体系”获省长特别奖。他所获得的奖项还有:河北省教委教学成果二等奖,河北省山区创业二等奖,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二等奖,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等等。他在省以上学术期刊发表的数十篇论文,获得业内人士的赞许。

由于杨福存在农业科研中表现突出,贡献重大,事迹感人,曾先后获得多种荣誉和奖励,他曾荣获科技部扶贫办公室颁发的“振华、王义锡科技扶贫奖励基金服务奖”,荣获中国农学会颁发的“全国科技兴农计划试点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荣获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学会颁发的“全国科技扶贫先进个人”称号,荣获河北科技厅、人事厅等厅局颁发的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14月,河北省人事厅为他记二等功。20052月,张家口市授予他“农业科技先进标兵”称号。

对于杨福存的先进事迹,多种媒体曾经进行报道。2001年,河北广播电台播放了以《老教授的坝上情》为题的通讯,不久,这一通讯又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播放;2002920,《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长篇通讯《共产党员派来的教授——杨福存》;2004316,《人民日报》刊登通讯《把论文写在农民心坎上》;此外,《河北日报》、河北电视台、《张家口日报》等省内多种媒体也报导了他的事迹。


                     为家乡父老脱贫致富作贡献

杨福存教授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家乡。大学毕业后,每年都要利用假期“回家看看”。同时,他发挥所长,为家乡人民办了许多实事、好事,对推动家乡人民的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

1970年,杨福存从外地引进“垦丰”5号水稻良种,使天齐庙村的水稻老品种得到更新。1978年,他又把草莓、巨峰葡萄、久宝桃树等经济作物引到玉田老家进行示范,随之又把荷兰雪白菜花、“中甘11甘蓝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对当地农民的增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1985年至1987年,他与县科委合作,在玉田小定府村搞红麻钾肥试验,揭示了在潮土地区钾肥的明显效果,为指导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后来,这一科研项目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2004年,杨福存被聘为玉田县农业产业化研究会顾问。几年来,他尽职尽责,不负众望,在总体思路及具体内容的运作、建立先导性样板、加速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诸方面,为该会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发表于 2011-7-16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好人啊
发表于 2011-7-16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老杨哥俩都是农业专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