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的信守 作者:celm 四辆小轿车停在门口,五辆摩托车、电动车停在院内,几个中年、少年匆匆贯入宅院,涌进正房。所有这一切都为这座晚清年间建成、典型的两进式结构农家院落增添了紧张的气氛。屋内,一位花甲老人躺在炕上,被十几人围住的医生快速而有条理的给老人量血压、配药、挂输液瓶。空气寂静,每个人的心跳声汇成了由衷的渴望:爸爸,千万要好起来啊!地上站着的两个儿子终于忍不住开始问话了:“医生,我爸没事吧?”医生整理了一下已扎好的输液管,“没事,放心吧,老爷子这两天可能是上点儿火,血压上来了,输了液就没事了。”二儿子说:“前些日子体检,各项指标还都很正常。”四儿子说:“唉,就是这几天累的!” 五天前,家里最年长的姥姥去世了,享年97岁。姥姥的丧事,爸爸是主持操办人。已经75岁的爸爸除了操办大事小情,还陷入了巨大的悲痛。给姥姥守灵的夜晚,凌晨两点了,我难以入眠,想给姥姥灵前烧几张纸。我悄无声息的起来,看见爸爸在灵堂独自烧纸,还不停地念叨着:“妈,你老放心的走吧,孩子们都很孝顺,不用惦记我俩。唉,你老在炕上一趟就是十八年,但我还没有伺候够……”爸爸低泣了,我的泪水也夺眶而出! 十八年前的夏季,潮湿的空气使背阴的后门口台阶爬上了青苔。姥姥拄着拐棍儿想去后院,她迈出门槛的脚踏在石头台阶上时,脚下一滑,摔在了地上。经医院检查,股骨骨折,鉴于79岁高龄,医院不给做手术,建议在家静养。就这样,姥姥卧床不起了。但是全家人谁也没有想到,姥姥的这一躺,竟然是十八年。 苦命的姥姥青年丧夫,三从四德观念深入骨髓的姥姥没有改嫁,对上尽心赡养同样寡居的婆婆,对下艰难地把一儿一女拉扯长大成人。三年困难时期,为了舅舅免于饿死,姥姥狠着心把唯一的儿子——我舅舅送上了闯关外的谋生之路。从此娘俩天各一方。由于黑龙江的林场越伐越少,随着林场企业改制,舅舅下岗了,因为来回一趟光是路费就要花上900多块钱,生活拮据而且体弱多病的舅舅几年也不回一趟家,想念儿子的姥姥每年年夜饭都让妈妈给舅舅摆上一双筷子,并且念叨着:不知今年开春瑞臣回来不?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十年里姥姥只看到过舅舅四、五次。直到我成家以后,舅舅再回来时候,我们哥四个就一人给舅舅500块钱,并跟舅舅说,姥姥的身体情况一年不如一年了,只要身体情况允许,你老就尽量每年回来一趟吧!舅舅的眼睛明显湿润了,“唉,其实我也很想回来看看老妈,有的时候做梦都会哭醒,但是我每月就拿180多块钱的生活补贴,自己身体还不好,还要买药、住院,这回来一趟就花掉我半年的生活费…...”躺在炕上的姥姥听到这里,带着哭腔说:“当妈的哪有不惦记儿子的,关外不好生活,你搬回来吧,我找大队干部,给你批房基、盖房子!”这时的娘俩,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情感,70来岁的舅舅一声“妈啊”叫出口,娘俩都放声痛哭起来!后来舅舅基本上两年回来一次,但是由于健康原因,舅舅连火车都坐不了,最后两年一直也没有回来过,直到姥姥临终,得知噩耗的舅舅在回家的途中急火攻心,病倒在哈尔滨火车站,致使娘俩死也没再见上一面。 也就是在三年困难时期,嫁到东关的妈妈由于爷爷家的财产、房屋被以公私合营的方式没收充公,生活难以为继,实在租不起房子了的妈妈携夫带子回到了姥姥身边生活。在那断粮断炊的年代,爸爸仅仅28块5毛钱的工资不能维持家里生活的必需,姥姥挖野菜、节衣缩食地帮妈妈带孩子、料理家务,实在生活不下去了,姥姥就带着年幼的姐姐和我,出去讨饭。每次讨到的饭,我和姐姐吃饱后,姥姥都很少吃一口,姐姐说:姥姥,你也吃吧!姥姥说,我不饿,你爸爸妈妈和哥哥还没吃的呢!有一次夏天出去讨饭,中午烈日当头,手里拿着饭却舍不得吃的姥姥饿得晕倒在回家的路上,我和姐姐趴在姥姥身上哭作一团。好心的路人见状到我家报了信,下班回家的爸爸和给生产队出工回家的妈妈、哥哥跑来,爸爸把姥姥背回了家。回家的路上,爸爸的泪水洒了一路。饥饿和悲伤使爸爸脚下一软,爸爸跌在了地上,但是他依然没有撒开紧紧抓住姥姥的双手!艰难岁月的相濡以沫,在爸爸心里,姥姥的身份已经由丈母娘逐渐地转化为了亲妈妈。 文化大革命年代,姥姥因为富农的阶级成分经常被红卫兵拉去游街批斗。如狼似虎的红卫兵除了用语言来摧残富农的姥姥,还恶狠狠地拳脚相加。有一次姥姥被打得满脸鲜血地回来了,下班回家的爸爸看了再也忍无可忍,老实善良的爸爸盛怒之下拔出单位配给的手枪就要出去跟红卫兵拼命,被姥姥死死地拉住了,爸爸激愤地喊着:“妈,别拉着我,你总是这样受人欺负,我忍不了了!”姥姥大声地哭着说:“你别忘了你还有老婆孩子,为了我受这点儿罪,你值得吗!”院外的红卫兵看到了这场母子的“争端”,也知道这家子人老实好惹,但那枪子儿可真的不长眼。于是他们接下来把批斗的目标移向了我那当时已经80多岁的太姥———姥姥的婆婆。姥姥求情说:“我婆婆年龄大了,经不住批斗,你们还是批斗我吧!”这次批斗,姥姥很晚才被放回来。太姥姥说:“看把你折腾的,下次你就让我去吧,大不了一死!”婆媳俩顿时相拥哭成一团! 寂静的夜空,一道流星划过。爸爸又点燃了一张烧纸,“虽然你老是我的岳母,但是跟我的亲妈一样,帮我渡过了困难时期,把我的孩子、我孩子的孩子都拉扯大,可是我,却没能让你老享过清福……”一幕幕艰辛的往事在爸爸的脑海里闪现,爸爸再也控制不住感情的闸门,跪在姥姥的棺材前放声的大哭起来!姥姥啊,你老在天有灵,就来劝劝你的女婿吧!他也是75岁的老人了,高血压、心脏又不好,他再也经不住感情的冲动了!静谧的院落里,忽然一阵风起,雨点纷纷落下。我跑过去拉爸爸:“爸,下雨了,进屋吧!”爸爸是那样的无动于衷:“别拉我,让我再跟你姥姥呆会儿!”这时的我哪里还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啊,扑通一下,也跪在了姥姥的棺材前和爸爸一起痛哭起来。雨水,混合着泪水,在我们爷俩脸上尽情的流淌。 从医院回来,姥姥躺在炕上,无不忧郁的说:“我这得啥时候好了啊?”爸爸回答:“没事的,医生说过几天就能好。”背着姥姥的面,妈妈问爸爸:“真的能好了?”“这么大岁数了,骨头的裂口不容易愈合,但是你能同着她老的面这么说吗?”妈妈恐惧了:“那咋办?万一躺在炕上再也起不来了咋办?”“咋办?伺候着呗,十年,二十年,只要她老活着,我们就好好的伺候着!”当时已从工作岗位上退居二线的爸爸坚定地说出了这句话。就是这样的一个信念,爸爸真的信守了十八年。 起初,姥姥躺在炕上身子一点儿也不能动,否则骨头的裂口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每日三餐,都是爸爸端来,一口一口的喂给姥姥吃。大米饭喂着很方便,用小勺一挖就是一口。但是也不能挖的太多,否则姥姥咀嚼起来不方便,也不能太少。还有吃两口米饭就喂一口菜,什么时候喂炒菜?什么时候喂凉拌菜?再有,光是吃饭也不行,姥姥躺着吃饭吞咽受限制,还需要喂一些汤,在什么时候喂一口汤呢?姥姥吃饭的细节爸爸掌握的很是有分寸。但是,也不能天天吃大米饭,天天吃,会吃腻了,于是,爸爸隔两三天一换样儿,烙烙饼、包饺子、烙馅饼,轮换着做给姥姥吃。吃这些面食的时候,早晚还好办,以流食为主,午饭爸爸每天都在蜂窝煤炉子上煮一小锅小米粥,吃饭时候,爸爸盛一碗粥,把面食掰成小块儿放在另一个碗里。就这样,姥姥的每日三餐都是由这样的餐具组成:一碗粥、一碗主食、一碗热菜、一碗凉菜,外加一个小手帕。由于躺着吃饭饭粒儿容易跑到嘴外,所以这小手帕就派上了用场。爸爸总是喂几口饭就用小手帕给姥姥擦擦嘴。 吃饭问题解决了,还得大小便啊,这时就由爸爸把姥姥抬起来,妈妈负责处理洁具问题。姥姥可以坐起来后,在爸爸的搀扶下,还可以下地走几步。这样的日子过了七年,这七年都是爸爸扶着姥姥到后院大小便。爸爸说,不是嫌姥姥在屋里解手脏,实在是想让姥姥试着走几步,活动一下身体,正所谓流水才能不腐。到了第八年后,尤其以最后的三年最为严重,姥姥根本不能下炕了,大小便不仅仅就在床上,还经常失禁,而且妈妈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勉强维持自理,这下可苦坏了爸爸。爸爸也顾不得了,给姥姥擦屎、擦身子、换尿布,都是爸爸一个人的事。有的时候我们把尿布给姥姥换上了,爸爸也要检查一遍,理由是尿布不能打折儿,打折儿了会硌着姥姥,容易长褥疮。由于看着爸爸每天给姥姥洗尿布很辛苦,四弟买来了两纸箱子尿不湿。爸爸问姥姥:用这玩意儿习惯不?姥姥说:不习惯。有点儿硌肉。从此那两大箱尿不湿就再也没有用过。一个周日的中午,我们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吃饭。爸爸喂完了姥姥,出来准备吃饭,听到姥姥轻轻地喊了一声,爸爸放下饭碗,就进屋了,姥姥说:又拉了!爸爸掀开姥姥的被单,只见被单上抹满了粪便。爸爸上炕把姥姥抱起来,让我把床单和被单都撤走,然后爸爸对好了温乎水,给姥姥擦身子。我媳妇说我来擦吧,爸爸说不用你,你擦不好!给姥姥收拾完,爸爸洗洗手接着吃起饭来。看着爸爸吃得那么津津有味,我和媳妇都不吃饭了,感动的泪水充盈着我们的眼眶。爸爸看了我俩一眼:这算啥,几年了,不都是这样过来的么?今天是你俩赶上了!夏季的后院,爸爸栽的几株美人蕉、香水月季、芍药、旱莲掩映着一片片爸爸洗好的尿布;冬季的白雪,也与绳子上挂满的尿布相映成辉。一年四季,后院两条绳子上挂满的尿布,是那些年我家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接下来就是吃药问题,跌打损伤药是姥姥养伤的必需品,一天吃三顿,一顿吃几粒,都是爸爸一手负责。有一次我回家时候想给姥姥喂药,爸爸把我倒好的热水拿过去,亲口尝一尝凉热,然后说:“不能太热了。” 人常说,久在床前无孝子,但是爸爸以他坚韧的信念做到了天天是孝子,年年是孝子。在爸爸精心伺候下,一年后,姥姥可以坐起来了。我就给姥姥打制了一个小饭桌,准备给姥姥吃饭用。但是用了一次爸爸就给撤掉了,原因是姥姥用着不方便。姥姥可以坐起来吃饭了,爸爸虽然不用再一口一口地喂了,但是他已经习惯了给姥姥把面食掰碎了这个程序,每次给姥姥盛饭,都是爸爸亲自打点好一个小碗。姥姥吃完后,爸爸总是重复着这样一句话:“吃饱了没有?还吃点儿不?”尤其是到了最后的几年,姥姥连坐着都不能坐了,爸爸更是一勺一勺的喂着姥姥。娘俩的动作是那样的默契,姥姥咽下一口饭,爸爸的饭勺总是及时地送到姥姥的嘴里。姥姥一边吃一边凝望着爸爸,爸爸一边喂一边问姥姥:妈,明天你老想吃点儿啥? “妈,吃饭了。”“唉,我得啥时候才能死了?总是让你这么喂着吃,你也这么大岁数了,我心里不落忍啊!”十几年的病痛折磨,姥姥对自己没有信心了。“妈,说啥呢!我不也是儿子吗?伺候你,我是应该的!”姥姥感动的哭出声来:“给你添累赘这么多年……”姥姥早已经泣不成声!爸爸的眼泪也淌过他那确已并不年轻的沧桑的脸。在门外听到娘俩这几句对话的我快步地跑到后院,仰望长天,任泪水模糊我的视线,模糊我的思绪。回到妈妈的屋内,见妈妈也在泪水横流。妈妈见到了我,哭着说:“你姥姥算是有福,遇上了你爸!” 啊,今日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浓于血的亲情释放出来的泪水!是我值得永远铭记的泪水! 卧床不起的老人有一个最容易得的病:褥疮。就是因为长久的保持一个姿势,局部血液循环不畅,而导致这部分肌肉坏死、溃烂。为了防止姥姥得褥疮,爸爸每天都小心翼翼的给姥姥翻几遍身,夏天让妈妈每天给姥姥擦一遍身体,冬天隔几天擦一遍。这些动作很简单,也很单调枯燥,但是对姥姥来说也很至关重要。爸爸坚持着每一天重复这些动作,在姥姥卧床初期和后来几次病重、乃至最后的日子里,爸爸始终没有放弃这种重复。爸爸十八年的坚持有了巨大的效果:姥姥卧床十八年,从来没有得过褥疮! 冀东大地的夏天是燥热的,姥姥的房间虽然足足有30平米,但是也难免充满燥热。爸爸每天早上起来就把姥姥的房间门窗打开,换一下新鲜空气,然后把地上泼上一盆凉水,增加房内的湿度。打开的电扇从来不让直接对着姥姥吹,爸爸说那样会把姥姥吹出病来。为了姥姥自己能够方便的控制电扇开关,爸爸让我给姥姥床头安装了电扇控制开关,姥姥只要一抬手,就可以打开或关闭电扇了。为什么不买空调呢?爸爸说空调的风太凉,对久病在床身体虚说的老人来说,有害无益。 每年刚一入秋,爸爸就备足了冬天的取暖煤,别人家里一冬用多少煤我不知道,我知道爸爸家里一冬至少要用4吨大同块煤,冷冬的年份这些还不够,还要再拉上两吨。深秋夜晚,凉意袭人,从这时候开始,爸爸就开始给姥姥生暖气了。这时候白天把火焖上,晚上把火打开。每天晚上,爸爸都要起床三四次,给炉子添煤。每天睡觉前,爸爸都要摸一摸姥姥房间里的暖气片,看看是不是够热。就这样,天长日久,爸爸练就了一手焖火的好技术,这份技术保证了姥姥房间冬天最冷的日子里室温也保持在十七、八度以上。在寒冷的冬季,爸爸晚上睡不好,经常患感冒,但是感冒也不能阻止爸爸每晚起来给炉子添煤。有一次爸爸起来添煤好久不回来,妈妈招呼了两声也没有回应,就起来查看是怎么回事。眼前的情景让妈妈惊呆了:爸爸晕倒在墙角了!妈妈呼天抢地的喊着爸爸的名字,但是爸爸实在太疲劳了,一直也没有醒来。姥姥听见妈妈的哭喊声,问这是怎么了?妈妈哭着说:他爸躺地上不省人事了!姥姥哇的一声哭出来,拼命地往炕下爬,她要用她那自己都站不起来的身躯去扶起她的好女婿,结果门外的妈妈只听咚的一声:姥姥跌在了炕沿下! 啊,本来爸爸那几天就感冒了,那是爸爸实在坚持不住了,他想扶着墙坚持把工作做完,结果顺势晕倒在了墙角。 这下把我们都吓坏了,我们决定每天轮流来跟姥姥住,接替爸爸晚上给炉子添煤的工作。我提议说:让姥姥到我的楼上住吧,集体供暖,免得生炉子费事。但是爸爸都拒绝了,理由是我们不熟悉照顾姥姥的各项程序!此时的爸爸已经是力不从心了,他只好同意了我们轮流来伺候姥姥的行动。几天后,病情好转的爸爸就把我们轰走了,他依然自己坚守在照顾姥姥的岗位上。 尽管我们每个双休日都要回家看望姥姥,但是毕竟一天有24小时,一周有好多个小时,而所有的这些时间都需要一分一秒的过啊。为了让姥姥不觉得孤单,爸爸除了每天专门陪姥姥聊一会儿天,还给姥姥买了一个小收音机。这个收音机不仅仅陪姥姥渡过了行动不便带来的难熬时光,还给姥姥带来了歌唱家们创造的欢乐和各地的新闻、生活保健知识。姥姥每天都跟着收音机做一些简单的保健按摩和上肢动作。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保健动作,给姥姥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姥姥能活到97岁,除了爸爸的悉心照料外,这些别人替代不了的保健动作也应该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姥姥不是铁打的,久病在床,身体比较虚弱,也经常闹病。低血糖、消化不良是姥姥的家常病。有一次甚至昏迷不醒了。这可急坏了爸爸。当时还没有救护车,也没有出租车,家里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车,急得爸爸把姥姥抱上手推车就往医院推。医院确诊为消化不良引起的低血糖发作,输了液就好了。从此爸爸记住了给姥姥身边准备零食和水果,小蛋糕、甜点之类的零食,还有山里红、苹果、香蕉、酸梨、甜梨、芒果、荔枝,只要市面上有的,爸爸都经常给姥姥买回来,就这样,直到姥姥临终,这些水果和零食还都摆在姥姥的床头。每天都要问一句:今天头晕了没有?吃点儿东西感觉好了没有?在姥姥的食谱上,原先以为鱼和肉这些东西不好消化,怕姥姥吃多了容易得脑血栓,现在知道了姥姥需要补充营养,爸爸把鱼、肉增加了。 秋夜的雨,就是坟冢上的鬼火儿,飘忽而来,飘忽而去。雨点儿不再往下砸了,但是刚才的雨点儿带来了一丝丝的凉意。爸爸在姥姥灵前点燃了一张烧纸,捧起姥姥的遗像,擦了擦上面的灰尘。姥姥的表情是那样安详,似乎在跟爸爸说:孩子,你对我够好了,别再伤心了。 村里面早就传开了姥姥有这么一个孝顺的好女婿,一些老年人也都经常来家里串门,跟姥姥唠家常。老人们非常羡慕姥姥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落下感叹的泪。受爸爸的熏陶,我们哥四个和四个媳妇也都对姥姥特别孝顺。除了我们住得离姥姥远,每个双休日必定回家看望姥姥外,老四媳妇和大嫂几乎天天都来看姥姥。老四媳妇负责帮爸爸做午饭,大嫂则时不时的端来顺口的、好吃的,还经常逗姥姥开心:姥姥,一天看不见我,想我不?姥姥欣慰地笑着,有时会故意的说:天天看到你,不想你!姥姥晚年时期,我们哥四个生活条件都好了,除了我,他们哥三个都买了小轿车,给姥姥买药、买吃的、买衣服都很方便,乃至于姥姥有病了,都是把医生接到家里来诊治。最后的几年,姥姥曾闹了三次病危,都亏了家里车多,接医生的、拉氧气的,抢救及时,姥姥得以闯过鬼门关。 最后一次病危,医生和氧气都及时到位了。 姥姥睁眼看看爸爸,泪水淌过了眼角,姥姥的嘴张着,似乎想说什么。 爸爸急切地问:你老还有啥心事?姥姥已经不能说话了,但是勉强的摇了摇头; 是不是想瑞臣了?姥姥又摇了摇头。 妈妈赶紧问:是不是想说谢谢你姑爷? 姥姥吃力的点了一下头,然后慢慢的闭上了双眼。 我感觉到姥姥抓住我的手紧了一下,就慢慢的松开了。 “妈…….!”“姥姥……”!爸和妈失声痛哭地大喊着,我们也都失声痛哭地大喊着。但是姥姥再也听不见我们的喊声了! 姥姥安详、幸福的,永远的闭上了她那穿越了一个世纪的眼睛。 ………… “没事了,好了!”医生这句话让我们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输了两瓶液后,爸爸紧闭的双眼睁开了。他看到四个儿子、四个儿媳、五个孙子都围在身边,自己坐起来说:“没事了,这几天有点儿上火。”然后,爸爸对我们说:“你们的姥姥走了,以后,就该你们伺候你妈了!”四个儿媳数大嫂和我媳妇嘴快,“放心吧,有你老做榜样,我们都学着呢!”四儿媳笑着说:“我天天来,做饭我包了!” 后记: 分三次匆匆写完了以上文字,今天下午又稍加补充,我终于还了自己一个心愿! 十八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个不短的时间段,这么长时间如一日地悉心伺候岳母,我不知道别人能否做到,但我知道爸爸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完美,成了村里人羡慕、尊重、效仿的榜样。回想我们玉田人的先祖阳伯雍为父母守孝三年而孝名传天下,我的爸爸伺候岳母十八年,可以说继承了伯雍的孝行,也为我们后辈儿孙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普通人同样也可以理解和躬行的中华孝道的内涵! 祝爸爸安康!长寿! 2011年6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