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论坛-玉田生活网

查看: 1421|回复: 8

活捉黄维的老人珍藏的军功章你见过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1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

李德银老人。

李德银老人珍藏的军功章。

人民功臣奖章。

解放西南胜利纪念(1949.11.1-12.7)西南军区颁发

渡江胜利纪念(1949.4.21) 华东军区颁发

1950年 解放华中南纪念章

华北解放纪念(1950年发)

缴获的手戳。

手戳的印迹。

1951年元旦与战友合影。马玉福(左一),郭发旺(左二),张克仁(左三),李德银(左四),刘岗山(左五)。
李德银老人是河北省赞皇县的一位农民,他生于1926年5月,今年届满85周岁。

        老人和我们讲,1948年淮海战役时,他在中原野战军九纵二十七旅八十团二营的一位排长,12月15日那天下午,他在战场上用枪顶住黄维,下了黄维的枪。因为活捉黄维,老人说,淮海战役庆功会时,九纵司令员秦基伟把他扶上战马,走进会场。老人说,他那次立特等功,被授予人民功臣奖章。

        1951年老人去抗美援朝前,家里发生了变故,奶奶病逝,父亲病危,15军(九纵是它的前身)参谋长张蕴钰(李德银父亲的老同学)前往赞皇县探望,并嘱李德银在家照顾家人,为他办理了手续。遗憾的是,1963年,河北省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李德银老人的家房倒屋塌,家没有了,曾经被授予的锦旗、纸质证书等也都没有了,只剩下在一个小塑料袋里的功勋章。

        老人说,他在抓获黄维时,缴获了黄维的公文包。把黄维押送营部后,营长搜查了黄维的公文包,挑出一个手戳给李,说,这个玩意儿你拿去做个纪念吧,这个玩意儿至今还在李德银老人的手里,可是李老人并不知道这个手戳的主人是谁,是干什么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6-11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1926年5月,李德银出生在河北省赞皇县孤山村。12岁开始,他就当了地下交通员。1945年,赞皇县城解放,他参加了革命队伍。194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淮海战役时,李德银是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27旅80团二营五连突击排排长。李德银老人向我们讲述了淮海战役时,他活捉国民党第十二兵团中将司令黄维的事情。

李德银:我用枪顶住黄维

国民党黄百韬兵团在碾庄圩地区被围后,徐州方面吃紧,蒋介石严令驻扎在河南南部的黄维兵团急速东进,准备北上参战。1948年11月上旬,黄维兵团分两路从河南确山和驻马店向阜阳、宿县方向前进。人民解放军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对黄维兵团展开阻击合围,于11月25日晨,将黄维兵团合围于双堆集地区。到12月2日,黄维兵团被压缩在以双堆集为中心的纵横5公里的狭窄地区内。

12月5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下达了《对黄维作战总攻击命令》。至13日,黄维兵团被压缩在东西不到3华里的狭小地域。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部署在双堆集的东侧,是我军东方攻击集团的一部。东集团攻击任务是重点,旨在瓦解敌军的防御体系,暴露黄维兵团部所在的核心阵地。

黄维兵团司令部驻在杨圩子村,这里布满了地堡群。黄维兵团是蒋介石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战斗异常激烈,我军伤亡很大。我军战士采用“人肉炸弹”,即身上带有黄色炸药,躺在敌坦克链轨下炸坦克。因为我战斗出色被提拔为排长,担任9纵的突击队队长,带领61名战士,组成了一个加强排的“敢死队”,突击队的每个战士身背一个炸药包、配发冲锋枪和500发子弹。

我和突击队的战士们化妆成老百姓,担着高粱面饼子、稀米饭等,穿过浍河河沿芦苇地,顺着小道,一直插到了杨圩子外围。我们放下担子,脱下布衣,沿交通壕继续前进。原定攻击时间是晚上10点,但敌军已经有了防范,所以提前出击,我把冲锋枪一挥,战士们冲了出去,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突击到距敌人地堡群100米处时,突击队员只剩下了12人。我和11名战士在战壕内蹲守待命。

12月15日,黄维、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副司令长官胡琏召集下属开会,部署突围计划。其要点是:四面开弓,全线反扑,觅缝钻隙,冲出重围。他们判断解放军围攻堵截的重点是双堆集南面和东南角,挡住国民党军逃向蚌埠,所以兵团决定各军分向东、西、北三个方向突围。突围命令虽然大体上分配了各部队突围的方向和集合的目标,但具体行动并没有认真规定,形成各自为战,各自逃生的局面。

敌人的企图已经暴露无遗,人民解放军已经准备。解放军阵地如铜墙铁壁,敌人碰来碰去连一个漏缝都找不到。

那天黄昏,我和两个战士在战壕里值班瞭望。一个战士叫马世汉,山东人;一个战士叫张克仁,山西人。马世汉原来是黄维警卫连的士兵,被俘后受到我军的好吃好喝的招待。他先吃饱了,我们再吃;他不够吃,我们就饿一点,这个战士很快就转变了。黄昏时刻,大概是吃饭时间,从前面大约10来米的地堡中突然走出一个人,他的腰很粗,很敦实,身着呢大衣,手提一个公文包。马世汉悄悄地告诉我:“队长,他是黄维。”待那人走近只有五六步时,我一个健步冲上去,就在对方掏枪的一刹那用枪顶住他,迅速地下了他的枪,“不许动,动就打死你!”

对方被我们三个人的阵势吓得一动不敢动。两个战士夺下公文包,把他押到营部。营长张志祥(音)检查了这个人的公文包,挑出一枚签字章给我,说,这个玩意儿你留着做个纪念吧。

淮海战役结束后,部队在安徽省亳县县城西南一片空地上搭起了一个台子,开庆功会。淮海战役总前委的组成人员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等出席,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两三万代表参加。我带领的突击排因英勇作战全部立功受奖。我荣立特等功,马世汉、张克仁荣立一等功,突击队其他9名战士荣立二等功。九纵秦基伟司令员把我们扶上战马,我们三人胸前佩戴着大红花,骑着战马进入会场。首长向我们颁发了报功单,人民功臣纪念章和人民功臣匾额”。

因为活捉了黄维,我被提拔为副连长。

淮海战役结束,我的部队改编为第四兵团第十五军45师134团。我是二营五连副连长。十五军副参谋长是张蕴钰。1951年,我随部队在邢台参加校训,准备参加抗美援朝。我们几位连级干部照了持枪照片。正准备随部队赴朝时,有人捎信给我,说奶奶病故。1951年农历二月初二,我请假7天,回家为奶奶送葬。期间,我父亲的老同学、十五军副参谋长张蕴钰从邢台骑马来赞皇孤山村看望。张蕴钰看到我奶奶病逝,父亲病重,就让我留下照料家人,并给办了一个手续。

1963年大水灾,我家房屋倒塌,请假条、锦旗、奖状、批准手续均毁于水中,幸存下来的只有一个小塑料袋里装的军功章和那张准备赴朝作战时的照片。

(备注:李德银老人年届85周岁,牙全部掉光了,说话不兜风,加上方言严重,采访十分困难。采访时,河北省赞皇县退休教师赵玉文、教育局干部李印芳、李德银的二女儿李绪梅、女婿王袖章在场帮助解释说明。由于记忆力减退,李德银老人的有些记忆是有出入的,例如,记者采访时他说自己生于1925年,但身份证标注他生于1926年5月21日
发表于 2011-6-11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向老英雄致敬
发表于 2011-6-11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发表于 2011-6-11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辽宁
老人家衣服穿了30多年了吧?按功勋应该享受离休待遇啊,晚景凄凉啊。
发表于 2011-6-11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活捉了十二兵团司令,多大的功劳啊!晚年太凄凉!
匿名  发表于 2011-12-9 16:04 | 来自福建
胡乱报道!!!是我们村已去世的薛振英老战士扬子晚报网消息]         1948年12月淮海战役中,他意外地与两名通讯员抓住了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还不知道自己立下了奇功一件。他最大的遗憾是:当时因为天太黑,抓住黄维时看得不清楚,想再见他时好好瞅瞅。
  他今年75岁,是河北省赞皇县的一名农民。   

  一个人的一生中也许不需要去刻意记住太多的往事,但对于参加过淮海战役的老兵薛振英来说,战争留给他的故事太多了。最使他难忘和自豪的一件事是:在1948年底的那场国共两党问鼎中原、百万大军一决雌雄的著名的淮海大战中,作为普通一兵的他,因为奇迹般地活捉了敌十二兵团中将司令官黄维而名噪三军,永彪青史。   

  淮海战役黄维兵团穷途末路
匿名  发表于 2011-12-9 16:13 | 来自福建
勋章也有  照片在我空间 qq1059763531
发表于 2011-12-17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敬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