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823|回复: 11

[原创]功不唐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9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功不唐捐
      
     “功不唐捐”这句话出自《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后人便把“福不唐捐”写成了“功不唐捐”。意思是说,生活在尘世上的人所做的一切功德与努力,都不会白白付出,必然会有回报。据说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的胡适先生晚年在为他人题字的时候,常常喜欢写“功不唐捐”四个字。


    生活中常听到许多人在抱怨,这也不行那也不好,看什么都不顺眼。看到别人拥有钱财过多,便怀疑人家的钱不是好来的;看到别人的官位高,便说人家不是走正道来的;看到别人活的阳光,便想方设法在背后造谣生事。这本也没有什么奇怪,因为现今的人,猥琐的苟活于人世的人并不是少数,自私、懦弱、龌龊与卑劣的人大有人在,急功近利的人们使得整个社会处于道德沦丧、礼崩乐坏的状态。他们讥笑你的执着和努力是“傻”、“固执”,讥笑你的宽容和大度为“软弱”、“无能”,讥笑你的失败和挫折为“活该”、“报应”,讥笑你信念坚定理想远大为“空谈”、“浮浅”。为何要讥笑?我只能说这恰恰证明了讥笑者的懦弱与心胸的狭隘,只能说证明了他们的无知与弱智,因为只有弱者才常常以一种“看不得别人好”的心态嫉妒别人的努力,所以才总寻找理由来打击别人,消磨别人积极向上的意志,他们容不得别人获得成功,因为别人的成功的同时正好是映射出了他们的卑劣、懦弱的灵魂。

    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遇到挫折是难免的,有很多事情也是很无奈的。有这样一个寓言:说是阎王同时接待了三个前来报道的人,都想尽早转世成人,阎王便问他们有什么过硬的理由。第一个是盗贼,他说:我生前只是把富人多余的钱财替他拿出来分给那些穷苦的人,所以,我想早转世成人再从事我的事业。阎王一听,马上让他转世了。第二个是位苦难的妓女,她说:我生前让许多无家可归的苦命男人得到了女人的温暖,让他们体会到了家的幸福,他们给我的钱我照例都花孝顺了我苦难的父母。阎王马上也让她转世了。第三个人是位医生,他说,我生前为许多患病的人医好了病远离了痛苦,让他们重新获得了宝贵的生命和生活的幸福。阎王一听,气得大吼一声说:将此人打入十八层地狱,让他永远不得转世!医生便问这是为什么。阎王说,正是因为你,我每次派黑、白无常去锁拿人时,他们总是空手而归,我一直找不到是谁在和本王作对,现在可找到你了。这个寓言告诉人们,还不用说是在人世间有那么多让人无法理解的不公平的事,就是神仙,在天堂在地狱,不可思议的事照例会有,同样不会有公平和公理可讲的。

    胡适先生在新文化运动时创办《每周评论》,30年代时办《独立评论》。一直致力于宣传自由主义思想,倡导自由和民主。到台湾后,年近六旬的胡适和雷震等人又立刻创办了《自由中国》杂志。后来大陆开展了批胡运动,连他留在大陆的儿子胡思杜也写文章批判他,胡适只是说了句:‘You can’t beat something with nothing’(你不能拿不存在的东西来打东西)。台湾这边《自由中国》在办了十年之后被查禁,发行人雷震被判刑十年。而胡适一生所倡导的自由主义仍是海市蜃楼、八字没有一撇的事。还落得儿子自杀、朋友入狱的下场。这是何等的悲哀,何等的绝望,然而“成功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他送给狱中雷震一首杨万里的《桂源铺》来表明自己的心迹:“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胡思杜于1957年9月21日在唐山铁道学院自杀。直到现在,仍有朋友常开玩笑的对我说:你是唐山人,胡适的儿子可是死在了你们唐山啊。我照例一笑说:在那个年代,他在哪里也活不成。胡适直到1962年病逝台北,也不知道他的儿子已经不幸去世。他带着“堂堂溪水出前村”的信念走了,胡适先生留给后人的巨著和思想却一直为人们所推崇,他这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胸怀,就是以功不唐捐的信念作支撑,而胡适用自己的一生,为这句话做了最好的诠释。

    试想:只要我们做到坚强、刚毅、无私与无畏,哪怕被别人看作成是一个“弱者”的人,仅凭一种信仰,无视艰难险阻,以一种无畏、坚毅、执着的精神做到了别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那么,这足以说明我们的目标是明确的,心灵是纯洁的,追求是至善的,奉献是伟大的,获得成功必将是自然而然的。遇到挫折与失败时,应认为是以前的努力还不够,还要坚信:今日的努力都不会白白的浪费,以后必定有大的收成。我们播下的种子迟早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收获与成功,仅仅是时间的迟早问题。

    天道酬勤,功不唐捐。
发表于 2011-5-29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明白了
发表于 2011-5-29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观点鲜明,切中时弊;思路清晰,有理有据。很有启发,非常喜欢。
发表于 2011-5-29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为茅塞愚顽之人开了一剂良药
发表于 2011-5-30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支持原创
发表于 2011-6-1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又长了见识的。献花
发表于 2011-6-2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细细读过,真是有道理!功不唐捐,说的真好!我一定从企业买断后无所事事的抱天怨人的状态中脱离开来,不在一门心思研究屯子里的低保名额了,磨光我的锄头,套着驴车下地去。一分汗水,绝对有一份收获。粮食即使绝收了,还会收获一份好体格!
发表于 2011-6-4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发表于 2011-6-15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看了田版的这篇文章,我也觉的天道酬勤功不唐捐这句话真好。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善良勤奋者的肯定和祝愿!
无论是儒释还是民间,善恶有报,都是永恒的题材和期待!不过我也想多说几句,不是唱反调,而是有许多感慨。在我们怀抱这样美好期待和信念的同时,客观功利地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冥冥之中,真的没有那个悲悯之神在云端俯视着我们。勤与功,往往有好的回报却并不是一定。古时候有那么多勤奋的故事,主人公都成功了,是因为成功了才有了故事流传,而多少勤奋的人没有留下故事?岳飞死了,秦桧却得享天年。而六道轮回十八层地狱真的有吗?
杨朱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一直为后世狠狠批判,以致杨朱之学不传。但我们要公道地看这个问题这句话,它是特殊语境的。圣人出而盗贼起,天下汹汹,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所以老子说绝圣弃智!!虽然难免偏颇激愤,道理却还是有的。孟子也看出了这个问题,因而提出了天爵人爵的说法: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这其实是对杨朱和老子的呼应!从这个角度说,勤与功,都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快乐感受和善良向上的性格底色,这样的人,本身就是快乐的,这就是回报。而汲汲以邀人爵者,我不否认他们有他们的自己所谓的快乐,但对真正善良淡然的人来说,那只不过是死老鼠的滋味罢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6-15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明白先生之意。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事让人们很无奈。
发表于 2011-8-13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文章写的很有分量,有启迪警省的作用。
发表于 2011-8-20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